「基層公務員很忙,兒子都快不認識我了。」在貴州省興義市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小楊,主要工作是為當地尋找脫貧致富的產業門路。小楊決定帶領村幹部先試種芒果,買苗、栽種、管理……經常加班到大半夜。(5月6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如今,不論城市和鄉村,不分年齡和職業,「白加黑」「五加二」的人越來越多。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等單位此前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為2.27小時,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相比而言,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國民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約為5小時,為中國人的2倍。
有的勞動者為追求更好的生活,把工作視為一種樂趣,對加班不是那麼在乎,自願放棄休息權。有的企事業單位為了拼項目、拼產能、拼業績,安排員工大量加班、突擊加班,員工的休息權被人為剝奪。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員工休息得好,工作才能幹得更好。勞動者工作一段時間後,及時緩衝、調整、恢復,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勤勉工作是勞動者的義務,但長時間工而不休,難免會疲勞甚至「過勞」。長期加班,對員工身體健康會帶來隱患,對其家庭關係也會造成影響,對企業整體效率提升來說也不是長久之計。
休息權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而且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勞動者的休息權,需要用法治來保障。
落實休息權,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和員工要轉變觀念。對企事業單位而言,要站在法治及關心關愛員工的高度,給予員工正常休假休息的權利。不應該強行或變相要求員工長期加班,而是應實行彈性工作制度,引導員工在工作時間外有一定休閒時間,以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提升勞動效率。對員工而言,要認識到休息對於自身身心健康的極端重要性,在工作好的同時,做到休息好。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引導和監督。從政府角度看,要倡導勞逸結合的工作節奏,加強勞動者合理休假意識的引導培養,推動休假制度的認真落實,保護勞動者休息權。同時,加強對企事業單位的監督檢查,使勞動者的「休假難」不再那麼難。
文/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