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實踐大學校長:留臺陸生出路 影響臺灣高教信譽

2020-12-13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實踐大學校長:留臺陸生出路 影響臺灣高教信譽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旺報

  中新網5月29日電 臺灣《旺報》29日刊登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的文章說,今年將有684名大陸學生成為首屆在臺灣取得大學本科學歷的陸生,他們未來的出路,攸關臺灣的大學在大陸的信譽及後續陸生來臺就讀的意願。

  文章說,2011年首次有928名大陸學生赴臺攻讀學位,扣除碩博士班學生,今年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共有684人,為首屆在臺灣取得大學學歷的陸生,他們未來的出路,攸關臺灣的大學在大陸的信譽及後續陸生來臺就讀的意願。

  文章稱,自2011年起,臺灣開放2141個名額招收大陸學籍生,至2014年已增加到4700名,註冊率也大幅提升,顯示臺灣的學歷獲得陸生及家長的肯定,其含金量在大陸人士心目中已可媲美歐美大學。

  然而,臺灣對來臺就學陸生實施「三限六不」政策,不僅不允許在校外打工或兼職、不能報考公職考試,畢業後更不可留臺就業,由臺灣高教資源所培養的陸生,其未來出路更有待討論。

  文章引述臺灣教育部門的統計稱,今年6月即將畢業的684名陸生,有349人報考臺灣的研究所,其中312人獲錄取;回大陸攻讀碩士者47人,至港澳攻讀碩士者14人,至其他國家攻讀碩士者129人,其他規劃者(包括回大陸就業)145人,總計有意繼續就讀研究所者佔78.8%,比例相當高,原因可能是這些陸生當初大陸高考成績都在一、二本線,他們考研意願高在意料之中。

  文章說,臺灣開放招收陸生的政策,自2011年至2013年大學部只限私校招收陸生;2013年起開放福建、廣東2省18所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來臺專升本,就讀二年制學士班,第1年雖僅75人註冊報到,但來臺陸生已包括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職學生。

  此外,自2009年起即有大批短期研修生付費來臺學習。據2014年底統計,在臺正式學籍陸生和研修生共計32911人,正好可彌補臺灣大學校院因少子化造成的招生缺口。研修生大都只在臺學習1至2學期即返陸,結業後之流向較無需臺方掛心。

  陳振貴指出,臺灣「教育部」委請海基會於5月23日為陸生舉辦臺商企業媒合徵才博覽會,兩岸對留臺陸生畢業出路重視。倒是臺灣大學院校如何落實陸生的畢業輔導,仍有待加強與努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陸生叫停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沒有「九二共識」
    日前,大陸宣布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臺升學就讀,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分析,如今「九二共識」不復存在,當然就不會有陸生,將來赴臺就讀的陸生數歸零不無可能。  陳振貴,成功大學外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美國佛羅裡達諾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曾任嶺東科技大學、靜宜大學等校長、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梵蒂岡宗座聖多瑪斯研究所院士、教廷聖西爾維斯特爵士,現任實踐大學校長。
  • 陸生赴臺政策功勞大 臺灣大學少子化危機有解
    2016學年度臺灣的大學生源將比前一年減少54552人,據估計,屆時臺灣160所大學院校恐有100所受到影響,30所面臨退場轉型或縮班的困境,更嚴重的是有千名博士師資面臨失業,勢必在臺灣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校長端出「優惠套餐」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臺灣大學搶陸生 優勢學科有賣點
    中新網2月14日電 在臺發行《讀者文摘》報導,二○一○年八月十九日,臺當局「立法院」三讀通過「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陸生三法」修正案,臺「教育部長」吳清基宣布,二○一一年開始,臺灣大學將可招收陸生赴臺攻讀學位,為臺灣高等教育開啟新的扉頁。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少子化寒流襲來,臺灣高校日子不好過。在本地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搶招境外生成了各大專院校的一致行動。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大學"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陸生三法」今年8月19日已經通過,明年陸生即可赴臺。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陸生三法」今年8月19日已經通過,明年陸生即可赴臺。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 「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  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藍營15縣市盼陸生回流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當前臺灣各大學面臨少子化問題,高中生又不斷出走,私立學校面臨嚴峻的轉型問題,民進黨當局必須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陸生連續四年銳減是對臺當局的警示,在這次「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當選15個縣市長,會不會因為兩岸地方擴大交流,讓這幾年流失的一萬多名的「短期研修生」回流,這個部分是值得期待。
  • 大陸放寬臺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標準 臺媒:臺灣高教「內憂外患」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日前宣布放寬臺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引發島內擔憂。臺灣《中國時報》6日報導稱,反觀臺灣,陸生未獲公平待遇,招東南亞學生補充生源又未見成效。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正在下滑,加上「年改」砍教授退休金,可說「內憂外患」。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華夏經緯網發表資深媒體人青衫溼文章指出,連日來,臺灣輿論界紛紛探討「失去陸生」帶來的後續效應,臺灣《聯合報》發起「禁陸生衝擊」系列報導,從赴臺陸生、臺灣高校等多個角度分析相關負面效應。臺灣《中國時報》也在報導中指出,臺灣陸委會對於陸生赴臺前後兩副面孔,並認為民進黨當局系列操作正在讓兩岸30年交流累積的成果付之一炬。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據臺灣媒體報導,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島內新生兒總數為14萬7702人,創史上新低 。由於臺灣近年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化嚴重,臺灣2020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情形。島內人口老齡化不僅牽涉諸多議題,更影響島內勞動力市場和產業發展。
  • 陸生人數暴跌 臺灣高校無語問蒼天
    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而報名人數連續3年下降,只剩下1906人,比起兩年前的3572人幾乎腰斬。臺灣媒體稱,蔡當局執政以來外界一直擔憂陸生赴臺數量會大幅下降,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卡管爭議已影響臺灣高教聲譽
    華夏經緯網5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實踐大學校長、臺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委員陳振貴1日表示,管中閔事件在臺灣是劃時代的議題,可能還會繼續延燒到其他領域、其他人,包括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管案爭議發展,已經牽制臺灣的大學自治,影響臺大的自然發展,同時也影響臺灣高等教育整體的聲譽,「朝野」政黨必須趕快協商,讓爭議落幕。
  • 兩岸高教實力逆轉:成績差的臺灣學生不能讀北大了
    也是那幾年間,在筆者家鄉泉州,每年希望報考臺灣地區大學、研究生的人數直線上漲,通過各種渠道前來諮詢的考生和家長絡繹不絕。當時,基於臺灣高校數量多、師資優良、性價比高等優勢,筆者還樂觀期待隨兩岸高教合作的不斷深化,臺灣「師資過剩,生源不足」和大陸「師資不足,生源密集」的結構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 陸生發起退學行動,臺灣教授:大陸民眾對臺灣好感度大幅下降
    這幾天台灣陸委會與「教育部」原預定開放大陸應屆畢業、舊生、新生等來臺就學的政策,卻一日之間發生髮夾彎喊卡,讓許多島內的大學及大陸學生錯愕不已。許多陸生在臉書與微信等社交媒體進行網絡暴動,影響深遠。無論陸配子女或者是陸生,都是我們的學生,也應該享有法律上的保障。根據島內「基本教育法」規定,學生的學習權與受教權等,臺當局都必須予以保障。基本法中更明定學生為教育的主體,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大陸學生在臺求學,是經過合法的手續申請來臺,其身份是臺灣各大學註冊學生,擁有合法學籍。
  • 「限縮陸生」傳聞令臺灣緊張 私立大學受到衝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民進黨上臺後,陸客赴臺觀光人數大幅減少,6日又傳出陸生來臺就學或交流名額也遭限縮,引發高教業者緊張。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6日內部傳一條簡訊稱,「近來報導陸生來臺一事,應該對我們有影響,只是現在各省還沒完全同調,據稱是中央交給各省根據以往交流經驗各自判斷決定。
  • 陸生赴臺暫停後,臺灣高等教育如何突圍?
    當前臺灣高等教育系統面臨較嚴重的停滯局面。雖然目前臺灣地區的大學數量超200所,但硬體水平日漸陳舊,高端人才流失嚴重,導致整體競爭力不足,教學質量堪憂,學術產出效能平平。受政治力介入影響,臺灣的學術自由氛圍屢遭破壞。2018年臺大校長管中閔,僅因其個人政治色彩不同,便慘遭當局「深文周納、廣羅罪名」的持續性迫害,這是民進黨當局把公正超然的學術圈變成政治惡鬥修羅場的鐵證。
  • 陸生求學記:明年,我在臺灣畢業
    臺灣海峽的風徐徐拂來,又有85名廣州學子踏上了赴臺求學之路,這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四個年頭。為何選擇去臺灣上大學?已經在臺生活了三年的陸生們,學業、愛情、就業等情況如何?理想和現實是否有差距?他們的出路,又在何方?
  •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臺灣中興大學校長:陸生議題不能當成零和遊戲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5月11日09:19   人民網5月11日電 民進黨已決定有條件放行「陸生三法
  • 首屆大學陸生 近半留臺讀研所
    2015-05-22 聯合報 第一屆大學陸生今年畢業,近半繼續留臺念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