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陸生叫停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沒有「九二共識」

2020-12-08 中國網新聞中心

  日前,大陸宣布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臺升學就讀,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分析,如今「九二共識」不復存在,當然就不會有陸生,將來赴臺就讀的陸生數歸零不無可能。

  陳振貴,成功大學外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美國佛羅裡達諾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曾任嶺東科技大學、靜宜大學等校長、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理事長、梵蒂岡宗座聖多瑪斯研究所院士、教廷聖西爾維斯特爵士,現任實踐大學校長。

  陳振貴表示,早在他2009年3月擔任私校協進會理事長時,就曾與前民意代表陳漢強、前兩岸高等及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協會理事長陳希舜赴大陸洽談陸生自費來臺研修事宜;2010年又赴大陸洽談兩岸學生交流,如今看到兩岸關係生變,陸生不來臺灣就學,令他感到遺憾。

  教育的發展其實是政治的延伸。陸生不到臺灣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沒有「九二共識」,如今「九二共識」不復存在,當然就不會有陸生,所以陸生歸零不無可能。他表示,陸生來臺人數,2009年研修生來臺,當年有2888人,然後逐年增加,2015年3萬4114人是最高峰,此後人數不斷下降,2019年剩7785人。學籍生從2011年928人開始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最高峰9327人,此後也是逐年下降,2019年剩8353人;雖然各界計算基礎不同,數字會有些微誤差,但整體來看,陸生來臺就學確實人數往下降,而且學生交流在2015到巔峰,2016年「520蔡英文執政」後隔年人數正式下滑。

  兩岸青年從2009年互相交流開始,照理說應該增進相互了解,臺灣的年輕人不會排斥大陸才對?陳振貴指出,即使兩岸學生交流數量逐年增加,但從上述數字可知,這樣的交流量仍然不夠大,兩岸未能廣泛的了解彼此,在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兩岸官方在溝通、交往,多少化解一些彼此的誤會,否則不滿情緒會爆發更快。

  對於臺灣年輕人對大陸反感的原因,他說,關鍵就是民進黨當局修改的「課綱」,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徹底分開,讓下一代年輕人認為臺灣與大陸完全不相干,也和上一代臺灣人觀念出現嚴重分歧。

  陳振貴認為,兩岸必須持續有溝通的管道,否則是危險的,不要把兩岸政治分歧帶入兩岸的學術交流乃至於民間交流。(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留臺陸生出路 影響臺灣高教信譽
    原標題:臺灣實踐大學校長:留臺陸生出路 影響臺灣高教信譽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旺報   中新網5月29日電 臺灣《旺報》29日刊登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的文章說,今年將有684名大陸學生成為首屆在臺灣取得大學本科學歷的陸生,他們未來的出路
  • 「限縮陸生」傳聞令臺灣緊張 私立大學受到衝擊
    陳振貴校長(臺灣實踐大學校長)所提的山西省可能是全面暫停,至於學位生,目前了解仍是維持原狀,至於交流跟研修生,可能會限縮,我們各校有必要跟對口的學校查明,下學期如何處理,目前沒有統一的做法,僅供大家參考」。有報導稱,申請來臺交流的陸生透露,某省臺灣事務辦公室已下令暫停辦理陸生赴臺的審理、批准作業。
  • 聚焦臺灣:江啟臣提「調整九二共識」,遭「師父」炮轟:「九二共識無罪」
    遺憾的是,在總結國民黨2016年和2020年兩次敗選的原因時,兩人都把矛頭指向兩岸論述。郝龍斌說,兩岸關係變成國民黨的「阿喀琉斯之踵」,以九二共識為核心基礎的國民黨,「親中的政黨形象已經不好,在爭取年輕選票上非常吃虧」。江啟臣更稱「1992年,我自己也才滿20歲,九二共識顯得過時、欠缺彈性」,同時拋出「調整九二共識」的主張。
  • 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名額減半 校方坦言兩岸政治氛圍是主因
    其中像淡江大學、文化大學、銘傳大學等臺灣老牌私立學校的招生名額,今年都被砍掉了一半以上。 對此,臺灣私立學校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陸生人數減少,學校實質學費收入有很大損失。 陳振貴算了一筆帳:若一年有73名陸生,4年就是292人,一年學雜費10萬元(新臺幣,下同,約2.3萬人民幣),學校損失將接近3000萬元。
  • 「九二共識」決不是大陸強加給臺灣的「狗鏈子」
    (中國臺灣網資料圖)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的評論文章,針對日前臺灣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中國時報》上刊載的關於「九二共識」的看法發表不同見解。倪永傑指出,「九二共識」不是像曹興誠所說的兩岸各自表述,而是具有高度共識,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完全符合臺灣的法律規定,完全是善意、包容的解決之道,決不是大陸強加給臺灣的「狗鏈子」。大陸對於「九二共識」的堅持不會因為臺灣政局、「反中民粹」而變動,也不會對藍綠而有差別待遇,不會對國民黨放寬、對民進黨從嚴。
  • 陸生不來加速臺灣私立高校倒閉?臺校長:今年大考驗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訪問表示,過去有陸生來臺就學,讓臺灣在少子化的斷崖上堵住了一半,大專院校經營沒有發生太大問題,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加上疫情影響,「九二共識」沒了,陸生也不來了,高中畢業生又有出境升學的選擇機會,預估今年8月9日大學指考放榜,私立大專院校退場的危機就會提前浮現
  • 馬英九:誰執政都應延續「九二共識」
    他亦表示,不論是哪一黨執政,「九二共識」這樣一個基本的兩岸政治共識,應該要維持。  大公網5月21日訊 據新華社、中通社二十日報導:馬英九說,7年來,兩岸變得和平、安定、繁榮;臺灣真正做到「近者悅,遠者來」,去年來臺旅客已經接近一千萬人,是他上任前的2.6倍,創造超過400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外匯收入;不管是用入境旅客佔人口的比例來衡量觀光成績,還是用購買力平價來衡量的GDP,臺灣都勝過日本與韓國。
  • 港媒:九二共識成為臺灣政黨的執政保證
    民眾本想民進黨能夠在其兩岸政策上稍作調整,比如說,成立兩岸事務委員會或大陸事務委員會,呈現對中國大陸表達一種善意,但民進黨卻沒有絲毫改變,其不承認「九二共識」,仍然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不承認「九二共識」將成為民進黨難以取得執政地位的罩門。一、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
  •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藍營15縣市盼陸生回流
    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當前臺灣各大學面臨少子化問題,高中生又不斷出走,私立學校面臨嚴峻的轉型問題,民進黨當局必須正視問題的嚴重性。陸生連續四年銳減是對臺當局的警示,在這次「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當選15個縣市長,會不會因為兩岸地方擴大交流,讓這幾年流失的一萬多名的「短期研修生」回流,這個部分是值得期待。
  • 王金平抨擊蔡英文:沒有「九二共識」對臺灣絕對不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臺前「立法院長」王金平14日參加活動時談及「九二共識」表示,沒有「九二共識」對臺灣絕對不利。
  • 馬英九東吳大學演講 吸引陸生到場聆聽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圖)11日在臺北出席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臺「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華夏經緯網5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11日邀請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演講,並開放現場學生提問。
  • 港媒:「九二共識」一直在那 臺灣別當鴕鳥
    香港中評社快評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未出現「九二共識」,臺灣島內近日發表很多言論,認定「九二共識」從此消失了;一些臺媒認為大陸向民進黨讓步。這是誤解、誤判,甚至是別有居心的誤導。事實是,「九二共識」一直都在那,臺灣見到或刻意沒見到,它都在那裡。
  • 臺私立大學校長:兩岸關係停擺 臺灣面臨嚴重困境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私立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27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兩岸關係目前看起來不是很樂觀,首當其衝是陸客接著是陸生,預估下學期起,中南部陸生人數下降驚人,他以閩南語「挫咧等」(緊張)形容這段狀況未明朗的心情,衷心期盼兩岸能和平穩定繼續走下去。
  • 臺灣又一所高校停招!臺教授:大學退場的趨勢,多招陸生還有救!
    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提到,這一波少子化衝擊下,各界預估衝擊不同,甚至還有學者認為「會關一半」,臺灣的大學目前有160所,回到80所是比較正常。英國人口6500萬,大學有一百多所,臺灣只有2300萬人,大學竟然也有一百多所;香港人口700萬,目前大學也只有10所,相比之下,臺灣現有的大學,就是多出很多。
  • 臺媒:臺灣進入WHA大門的鑰匙是「九二共識」
    臺當局「衛生部長」陳時中坦言,臺灣雖盼取得出席WHA的門票,但「今年的情況仍然非常艱困」。臺灣《中央網絡報》 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其實是在說,臺灣將和去年一樣,無法出席。這是因為無論是兩岸關係或國際情勢,皆因民進黨當局拒絕沿續「九二共識」,以致轉趨對臺不利。臺當局其實是心知肚明,出席WHA的關鍵在於大陸,鑰匙則是「九二共識」。
  • 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
    原標題: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原標題:兩岸專家:在「九二共識」問題上沒有模糊地帶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李琳、關遠芳):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20日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談話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的局勢進行了梳理。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大學"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陸生三法」今年8月19日已經通過,明年陸生即可赴臺。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臺灣若沒有「九二共識」的會有多慘
    文丨葡萄皮 審丨暗藍 1992年,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雙方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籤訂了「九二共識」。此後,大陸和臺灣的經濟、文化等交流密切,大大地促進雙方的發展。
  • 臺世新大學校長:歡迎陸生到臺灣「中國傳媒」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陸生三法」今年8月19日已經通過,明年陸生即可赴臺。但「陸生三法」對赴臺陸生仍有很多的 「區別對待」,比如學費不得低於臺灣私立大學收費、不能參加臺灣健保、臺當局也不提供獎學金等。  那臺灣的大學將憑什麼優勢來爭取大陸的優秀學生赴臺?昨天,在兩岸大學校長論壇現場,本報駐臺記者專訪了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  導報記者:「陸生三法」對大陸學生還有很多限制,世新大學未來靠什麼來吸引大陸學生?
  • 臺中市議員:不論如何詮釋九二共識 一中是關鍵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據中評社1月19日報導,針對中國國民黨傳出在醞釀「九二共識2.0版」,黨籍臺中市議員冉齡軒表示,無論國民黨要如何詮釋九二共識,都不能忽略「一個中國」大屋頂這個前提,這才是關鍵。下一步必須要規劃通過協商讓兩岸籤署和平協議,才能真正實踐九二共識的精神,開啟新模式、新氣象,新的兩岸互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