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可能跑出5種「傷」,跑前學一套安全姿勢

2020-12-23 中國軍網

人們到底多熱愛跑步?每天當你刷朋友圈時,看到一個又一個跑步愛好者曬出的「線路圖」,這大概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跑步普及率很高,因為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並且不需要器械的輔助。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運動,很多人一直都做錯了。

錯誤的跑步姿勢,起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能會給健康帶來損傷。

受訪專家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 陸一帆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欣

跑出來的5種「傷」

1,跟腱炎

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常因為突然增加鍛鍊的強度或頻率而導致。

症狀是足跟部上方的、內部的疼痛、酸痛、壓痛、僵硬,痛感會在清晨或者劇烈運動後的休息期間發作。

2,足底筋膜炎

病因是在負重過大、行走或跑步過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衝擊,引起局部肌肉勞損導致局部足底筋膜發炎。

走路時,疼痛症狀會加重,疼痛點常靠近腳後跟。

3,「跑步膝」

「跑步膝」是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傷,典型症狀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走小坡路時,膝蓋疼痛更明顯。

4,髂脛束症候群(ITBS)

髂脛束是指包繞大腿的深筋膜,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多發生在長跑過程中或者跑步結束後。

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過度摩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所致。

5,脛前疼痛、外脛夾

外脛夾是因脛骨(小腿的內側骨骼)表面的肌肉損傷,而造成的一種疼痛性疾病。

發病位置為脛骨骨幹前方或小腿內側,病因多種,最常見原因是脛骨周圍骨膜慢性炎症。

學7個姿勢,防止跑步受傷

1,頭肩穩定

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應保持穩定,切忌搖頭晃腦。兩眼應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

2,身體挺直

從脖頸到腹部的身體軀幹應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或刻意挺直,左右搖晃幅度不宜過大。這一姿勢有助於保持呼吸順暢、身體平衡和步幅協調。

3,前後擺臂

跑步時候,自然擺臂十分重要,手的左右擺動幅度不應超過身體正中線,上下擺動不能高過胸部。

擺臂過程中,手指、手腕和手臂都應保持放鬆,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靠近身體兩側。

4,輕輕握拳

跑步時,雙手應自然輕握。握拳過緊會造成前臂肌肉緊繃,進而阻礙肩部正常動作。

跑步時,手上千萬別握著手機、MP3或飲料瓶,否則會導致身體搖擺,無法保持正確的直立姿勢,增加損傷機率。

5,步伐短小

步伐一旦過大,跑步時就會有伸腳向前夠的感覺,這樣會產生破壞性的壓力,極易造成運動傷。

日常跑步步伐不必太大,每次落腳點位於身體前方33釐米左右為宜。突然加大步伐容易導致跟腱受傷。

6,邁向正前方

跑步時,最好避免腿部側向動作,側面擺動腿部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正確姿勢應該是大腿邁向正前方。

7,小幅度扭胯

跑步過程中,胯部扭動幅度約為5度至7度。若扭胯幅度超過10度,容易導致髂脛帶症候群(膝外側痛)或大腿後群肌拉傷等問題。

跑步前做些熱身運動能使身體快速進入狀態,原地慢跑10分鐘、高抬腿練習5分鐘都是不錯的選擇,還可做一些動態拉伸,如手臂交替環繞、箭步蹲起等。

跑步後,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可配合做一些靜態拉伸動作,比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

各時段跑步有講究

跑步的適宜時段取決於外界環境和身體狀態。外界環境主要考慮溫度、溼度、空氣品質等;身體狀態包括是否疲勞、飢餓等。

晨跑、午後跑和夜跑,各自的優缺點有以下幾點:

晨跑

優點:早上太陽還沒完全升起或有雲霧,溫溼度較適宜,30~40分鐘的中慢速跑步出汗量不會太大,體感較為舒適。

晨跑還能讓人戒掉睡懶覺的習慣,讓身體徹底甦醒過來,並且一整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缺點:經過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植被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相對較低的溫度也不利於空氣中的塵埃和顆粒擴散,空氣品質差,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此外,早上起床後一般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如果空腹或者進行高強度晨跑,很容易誘發低血糖。

建議:如果選擇晨跑,切忌空腹,跑前適當吃些麵包或飲用少量牛奶和水;強度不要太大,慢跑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

午後跑

優點:此時空氣較好,晨霧散盡。午後3~5點,人的精神狀態飽滿,體力相對充沛,肌肉和關節的靈活程度高,不容易受傷。

缺點:午後紫外線較強,戶外跑步易曬傷。如果是夏天,此時空氣和地表溫度過高,體感很熱,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水分迅速流失,容易中暑。

建議:午後跑要避免太陽直射,注意防曬,最好是下午4點之後。

夜跑

優點:空氣含氧量較高,溫度適宜,環境有利於跑步。晚上時間方便且充裕,不影響工作和學習。

缺點:上班族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身心疲勞,身體機能和反應能力下降,這時跑步不利於恢復體能,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夜跑還影響晚餐和睡眠。運動前後一小時不適合進食,夜跑需要推遲晚上的就餐時間。

跑步刺激人體的中樞神經,讓交感神經活躍起來,甚至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因此,夜跑讓人興奮,可能導致難以入睡或失眠。

建議:夜跑最好在太陽落山後的傍晚時分,簡單進食後再開始跑步,中慢速跑步以30~40分鐘為佳。

需要提醒的是,跑步不是適合所有人。一般情況下,有以下疾病的人群不適合跑步:

近三個月內曾發生過心絞痛者;

做輕微動作會有胸痛症狀的人;

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

嚴重心律不齊、心臟肥大者;

服降壓藥後,血壓仍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的嚴重高血壓患者;

手術愈後3個月內的患者;

下肢關節(髖、膝、踝關節)損傷者;

體型過胖者;

急性腎臟病或嚴重糖尿病患者。

相關焦點

  • 不想跑出大粗腿和一身病,這個姿勢你必須Get!附跑步損傷10大療法!
    來源丨康健議事廳 有朋友鬱悶:為什麼別人跑步跑平了肚子,跑瘦了腿,跑出一幅健康魔鬼身材,而自己跑步卻跑傷了膝蓋,跑出了蘿蔔腿、頸椎病,越跑越廢? 不是你不適合跑步,是你姿勢沒用對啊!
  • 把跑步變成跑「圖」 跑出各種創意圖形
    率先跑圖成功的學生羅添添介紹說,接下來,他們馬上會推出「吐槽跑」活動,號召大家一起腦洞大開,跑出更多創意圖形。 創意奔跑的靈感來自網絡 在很多人看來,跑步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可是單純的機械運動難免有些枯燥,讓人難以堅持。那麼如何讓跑步變得有創意又有樂趣呢?溫州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學生輔導員葉潔瓊在一則偶然看到的網帖上找到了靈感。
  • 大眾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如何安全地跑出個人最好成績
    一般日常訓練中,10公裡,20公裡可能是大部分人練習的距離,身體累積了這樣的跑步經驗,大腦就能夠依據各種因素計算,在比賽中相應地調整肌肉運動水平,跑出最快最有效率的速度。我們把這個可以稱為『大腦的運動速度預期機制』。 對馬拉松距離越熟悉,跑步經驗累積越多,這個運動速度預期機制就會工作得更有效。
  • 長期跑步不傷膝,跑者需要關注4點內容
    跑步傷膝,有可能是部分人不願長期進行跑步的主要原因。當然這肯定對跑步存在一定的誤區,即便如此,經常跑步的人群當中對跑步傷膝這個話題是小心翼翼。長期進行跑步,如果方法不當,不僅僅是膝蓋會受傷,同時下肢其他部位也會有傷痛。
  • 跑步傷膝蓋只是傳說?(圖)
    不過,有些人對過度跑步心存疑慮,網上「跑步傷膝蓋」特別是跑步機跑步傷膝蓋的說法不絕於耳,讓很多人心裡直打鼓。  對此,專家解釋道,只要是跑步姿態合理、運動量不是過大,且膝蓋沒有基礎病,跑步是不會傷及膝蓋的,反而會增加身體各個關節的強度,降低患病的可能。
  • 跑步沒幾天膝蓋受傷了?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是你忽略的問題導致的
    俗話說按規矩辦事,會變得簡單許多,跑步前要著重準備跑步鞋、運動服,或許你認為這些不是很重要,認為自己穿拖鞋也能流暢跑步,但這會間接影響你跑步時肌肉拉伸的範圍。出發前要有準備姿勢。雙手要在離腰2 ~ 3釐米的地方,抱著拳頭自然地放在身體兩側,兩腿稍微彎曲,上半身稍微向前傾斜,眼睛向前看。出發地點不要選擇上坡或下坡,要選擇平坦的道路。最後跑步結束時,不要急著停下來。
  • 細節決定成敗,跑步技巧之正確跑步姿勢養成秘籍,帶你高效跑步
    科學跑步,健康跑步,享受跑步的樂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跑步姿勢提到跑步姿勢的養成很多跑友會想到的是,落地方式,擺腿方式,擺臂方式,步幅和步頻如何控制等關於跑步姿勢的問題,這裡我會一一解析解決重點強調的是關於跑步姿勢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安全舒適就是適合自己的跑步姿勢
  • 跑步結束總是這裡酸、哪裡痛?5招調整你的跑步姿勢
    膝蓋痛、腳掌痛、小腿痛,每次結束跑步練習,你是不是總感覺這裡酸、那裡痛?如果你的練習沒有不足,也沒有過量,那就要小心可能是「跑姿不正確」而引起的傷害。如果每次跑完步,都是特定部位會痛,那可能是你的習慣跑姿有些問題,身體才無法負擔。這時,其實是找出跑步姿勢問題的好機會。  從5 大常見疼痛部位,調整你的跑步姿勢  1. 膝蓋痛
  • 是否真的存在一個完美的跑步姿勢?
    懂得跑步的人都知道對於跑步這項運動來講,最重要的不是技巧和力量,而是跑步的節奏和姿勢。 節奏決定了能夠跑多遠,而姿勢決定了體能的持久度和受傷的概率。 很多跑者可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希望通過學習一個完美的跑步姿勢來提高效率或者避免受傷。
  • 跑步姿勢不標準,引體向上、爬樓梯幫助修正
    不管你是希望跑得身體健康還是跑出好成績,最基本的跑姿問題永遠都是最關鍵的因素,至於何謂正確跑姿呢?長跑美少女陳雅芬告訴你什麼樣的跑姿才是正確跑姿。關於如何修正跑姿,首先必須定義何謂正確跑姿,陳雅芬表示正確跑姿的口訣是:不聳肩、身體前傾10~15度、平視前下方10~15公尺處、頭部勿向後抬起、手前擺至胸前、後擺至腰際、大腿提膝小腿回收、腳掌扒地向前推蹬、腳掌中段下腳、足跟輕觸地面自動向前推蹬。至於為什麼必須以這樣的方式跑步,才是正確跑姿呢?
  • 怎樣跑步不傷膝蓋?《無傷跑法》讓你打開跑步正確方式
    在本次音樂跑活動中,多威CEO唐毅、首席設計師,以及《無傷跑法》作者——戴劍松齊聚,在向所有參與者展現「夜市」魅力的同時,也科普了無傷跑的知識和技巧,用科學的方式說明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跑步不傷膝蓋。   A1:通常來書,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況差異,每個人的「最低跑量」也不同。對於追求健康休閒跑的人群來說,建議每周不低於75分鐘。而有意願提升自己跑步能力的入門跑者可以參考MAF180、LSD等中低強度訓練,逐步增加跑量。   Q2:許多人會被「跑步百利唯傷膝」嚇到,擔心跑步會導致膝蓋傷害,從而放棄跑步這項運動,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 骨科醫生:5種姿勢要停用,一個比一個傷骨、傷關節,儘量不要做
    在文章開頭想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為久坐不動和經常跑步,哪個更傷膝蓋?應該會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跑步,而事實上,久坐不動才更傷關節、傷骨。美國學者曾經發布過一組數據,經常跑步的人患關節炎的機率是3.5%,而坐久不動的人患關節炎的概率則高達10%。當然,除了久坐,還有幾個姿勢也是比較傷骨的,骨科醫生提醒大家,平時應該要少做。
  • 跑步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前不久BBC有一部紀錄片,叫《鍛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裡面就反駁了跑步傷膝蓋的說法。 紀錄片中的主持人是醫學記者麥可·莫斯利博士(Dr Michael Mosley),他拜訪了各個領域的運動專家,找尋超高效率的運動方法,這個過程被拍成了紀錄片,逐一為大家揭示一些鍛鍊的真相。
  • 為什麼骨科醫生不建議天天跑步?每周應跑多久?答案來了
    所以,很多人紛紛加入到運動的行列,往往最常見的都是從簡單的跑步開始。跑步已經成為流行的健身項目,近年來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利用早起後的時間晨跑,也有利用下班時間夜跑,目的很明確,堅持最重要。但同時,也有不少異樣的聲音發出,認為跑步傷關節、傷膝蓋,據說有很多人因為長期跑步而傷了膝蓋,導致行動出現了困難,得不償失。
  • 火影忍者:最帥氣的5種跑步姿勢,凱皇最霸氣,第五種難以模仿!
    而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火影裡最帥氣的5個跑步姿勢,看看哪一位忍者跑步姿勢最帥,哪一個最辣眼睛!第一種:相信有不少火影迷都曾經模仿過火影裡面的「忍者跑」,身體前傾,雙手放在身後,手掌朝上。來看看鳴人的跑步姿勢,可以說是最正宗的「忍者跑」了,看著鳴人的背影,有沒有覺得十分帥氣呢?
  • 跑步體育新手剛剛開始跑步,每天跑多少公裡合適?
    初學者一天跑幾公裡合適?還有什麼要學的呢?這對於我們跑步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在跑步前我們必須了解它們,掌握它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本人跑步已有多年,也是一名跑步常客,下面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問題,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初學者一天跑幾公裡合適?
  • 跑步、跳繩傷膝蓋?醫生教你一套護膝操!
    下面我們就對常見的運動的「正確姿勢」逐一盤點~01爬山/樓梯傷膝風險:★★★★☆上山(樓梯)時膝蓋會承受自身體重約3倍的重量。不傷膝跑步動作要點:慢跑前熱身5-10分鐘,純跑步時長每天30-60分鐘,不用太在意距離;身體稍前傾手臂自然擺動,前腳掌著地;速度保持「呼吸、心跳稍加快但能正常交談」;
  • 跑步會傷害膝蓋嗎?正確的跑步姿勢學習一下!
    跑步鍛鍊,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項目。但是網上有謠言說:跑步會傷害膝蓋,這會導致相當一部分人不敢進行跑步訓練。其實,跑步訓練傷不傷膝蓋,主要看你的跑步姿勢正確不正確,錯誤的跑步方式,肯定會傷害關節或者自身健康。只有保持正確的跑姿,你的膝蓋關節才能越跑越強壯。
  • 那些年我們跑步受過的傷,淺談運動傷害和預防
    9.5環 膝蓋從前有個胖子天天堅持跑步,然後他變成了一個膝蓋受傷的胖子……膝蓋受傷可能是最常見的傷病,俗稱的「跑步膝」。跑步膝分兩種,一種是膝關節靠前位置疼痛,專業術語叫「髕股關節症候群」,另一種是膝關節外側疼痛,「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 給愛跑步的你:10個跑步錦囊讓你跑的更快樂
    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原本是好事,但不少人卻在跑步過程中因為不良的運動習慣而傷身。10個跑步錦囊送個你,讓你跑的更健康和快樂。1.熱身運動做到位,跑後一定要拉伸跑前要做充分的熱身運動,跑前跑後都做好拉伸,會使肌肉更有彈性,讓小腿更有線條性,注意拉伸時間一定要在15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