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映霞
蘇州市吳江區鱸鄉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越秀校區
體育作業區別於一般作業,它需要一定的空間和集中的時間,有時還需要專門的器材和家長的配合,體育作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難度,但是體育作業以通過身體活動促進身心健康為核心的優越性也決定了它的高度。鑑於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訪談、調查、試行等形式的整理研究,結合教學內容、學情、家庭環境等因素,進行作業的分類,從而產生菜單化模式,讓學生在自主組合選項的同時,完成階梯式的運動成長。
一
體育作業分類設計的意圖
通過合理的體育作業的布置,達到有效的身體活動,從中生發諸多的益處,最終達到良性循環。
1
豐富體育知識,陶冶情操
體育理論、體育欣賞類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查、自學、自賞的過程中,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直觀導入,完成體育知識的搜索整理、體育賽事的觀看欣賞、體育事跡的學習感悟等,從而使學生更多的了解體育基本知識、了解運動精神、了解運動員的精神,也了解運動中的力與美、剛與柔,從而提升認知水平、鑑賞能力和審美感受。
2
提高身體素質,養成習慣
通過力量、柔韌、靈敏等基本素質的練習,使學生在一定運動時間和運動量的積累後,可有效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同時,在不斷的進步和體驗中感受運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進而激發體育學習的興趣,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找到動力和方向。
3
鞏固技術技能,磨練意志
課堂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每個學生的受教育程度也不盡相同,運動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一蹴而就,專項技術的鞏固也需要反覆的有效練習,這一類別的作業既作為課堂學習的良好補充,也是對個體興趣發展的適時培養,在持續的練習中自然而然的熟能生巧,找到技巧,形成正確而嫻熟的運動技術技能。此類作業開放性和自主性更高,這也是對學生自覺性和意志力的考驗。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產生疑惑、自查不足、自我反思,然後根據自我需要和興趣導向進行專項專技的選擇和練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挑戰都是需要克服本能的惰性和重複的枯燥感,需要堅韌的毅力、積極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意志力。
4
提高動手能力,學會創新
在體育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活動身體,也應該調動感官,平衡腦力與體力的結合,這是對個體差異的考量也拓展了體育學科的輻射面,所以專門設計相對靜態的作業類型。
比如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就會用到很多教具器材,來展開教學或遊戲,為此,設計自製體育器材、自創體育遊戲等作業,便可挖掘集體智慧的潛能,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主動發現身邊廢舊材料的習慣,動手製作、動腦創作。在製作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手工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潛移默化的形成發現意識、強化創新能力。
總之,體育作業的布置與設計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從身心健康、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到意志、心態、社交等方面,都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形成良性循環。
二
體育作業的「菜單式」設計策略
所謂「菜單式」作業,是指教師根據作業的類別和特點,依循教學的需要和學情,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將作業分類並編列成清單,以便讓學生如餐廳點菜一樣進行選擇的一種作業方式。
故針對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實際需要,從設計意圖出發,圍繞教學內容,以溫故知新、取長補短為原則,特從理論、實踐到創新三個層面進行「菜單式」作業的設計,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菜單式」作業以小學期間每學期為單位,學生自主選項,自由支配運動時間和運動量。
菜單分為五大系列,即A理論與欣賞類、B身體素質類、C技術技能類、D自製與自創類、E拓展與延伸類,學生在五大菜系中選擇菜單進行確認,並記錄於每位學生的個人運動檔案卡中,體育老師建立班級體育作業打卡微信群,並在期初、期中和期末三個時間段分別進行所選項目的測量或測試。根據進步幅度、練習中視頻打卡出勤率等進行綜合考量評價。最終,在班級中評選出「單項進步獎」「,綜合提優獎」,「xx能手」,「xx達人」等獎項、榜單,做到實時微信監控、適時反饋評價、階段性測試督促以及隨時的解答指導。「菜單式」的體育回家作業是首先按照教學內容和各年級學情進行設計,然後針對普遍家庭條件和本地公共設施開放情況進行增減,進而根據多樣化、興趣化、系統化的原則進行篩選,最終確定具有可行性的內容策略。並結合網絡時代的優勢,以微信群視頻打卡作為過程性評價依據。同時建立個人運動檔案卡,形成連貫有序的長期作業記載,便於做出及時的反饋評價,為每個學生撰寫畢業小結,使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運動成長記錄。
當然,為了更好的完成「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讓每個作業活起來」的目標,使體育回家作業真正成為體育課堂的補充和延展,需要不斷的更新調整內容,完善評價標準、變換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