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從書中得到了什麼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星期日新聞晨報記者 謝嵐

如果沒有詹宏志的沿門託缽式的行銷法,侯孝賢的電影生涯會怎樣呢?

這個假設,真的不好回答。

詹宏志是個出名的 「閱讀狂人」,量大,面廣,速度快,「侯孝賢經濟學」的發現也和書有關。

因為喜歡書,詹宏志很早就投身出版業。在接受梁文道的訪問時,他曾說,當時是把侯孝賢的電影想像成冷門書去賣的。暢銷書出版後大家都會來買,而冷門的書,要是全面鋪開,連宣傳費都不夠,只能有針對性的發十個、二十個書店。

而且,當了編輯之後詹宏志很好奇,有些書的確很好,但真的賣不出去。他問自己:到底是社會原本和我們格格不入呢,還是我們的市場行銷出錯?他帶著好奇心,自己跑出去賣書、賣廣告,然後發現了一個秘密。

「後來我開始發現做出版要注意的不只是市場,不只是賣書,也不是怎樣管理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怎樣處理創意跟社會對抗的問題。出書的人並不全都跟社會配合,否則他為什麼要出書?出版一定隱藏著要改造社會,和改變甚至對抗世界的理念。你怎麼在資本主義的體系裡找到這種距離呢?靠原始的個人力量嗎?或許你今天有力量,明天就沒有了。我想這裡面或許有一個客觀的東西,我希望能學到這個原理。一個企業在社會上若要有所作為,他應該要向資本市場學習,一個小型出版社也可能要向上市公司學習。這份理解你也沒別的辦法得到,你只能去做。 」

很多人都知道書對詹宏志的意義。他自認鄉下人,什麼都是新的,只能硬著頭皮上,幸好讀書能懂,這個能力讓他不那麼害怕,遇到什麼不懂的,就找書來看。連馬英九都說過,詹宏志是一架學習機器。

不過,那只是一面。那麼多年來,他一直衝衝衝,而書是允許他可以「不衝」的,「我在書裡頭比較自在,因為它等著讓你了解,也不會嘲笑你。 」

相關焦點

  • 詹宏志:閱讀是我的鴉片,每天做就是了
    詹宏志,臺灣資深文化人,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親歷並見證了臺灣文化40年。耳順之年的他,享受著一個人與三隻貓的平靜生活,而閱讀已經成為他每天不可或缺的精神鴉片。「它已經變成我的生活習慣了,我不做這個事,我還不知道做什麼呢。」
  • 詹宏志:轉型時代的書生
    1980年代臺灣文化推手  詹宏志是七八十年代臺灣文藝圈繞不開的人物。《聯合報》副刊編輯出身,繼而辦報、辦雜誌、經營唱片,偶爾在電影中客串一個路人甲的角色。  這是一個轉型時代的症候,詹宏志、侯孝賢、楊德昌等文化中堅都身處其中。侯孝賢從農村來到城市,楊德昌從美國回到臺灣,兩人電影中那些迷茫、憤怒的年輕人,多少都是在社會結構的劇變中失控。兩位導演儘管在後期分道揚鑣,但已然合力營造出一種反抗的氛圍,在風險和禁忌之中,對各種官方說法提出質疑。
  • 視頻|看看臺灣網際網路教父詹宏志在上海書展上怎麼買書
    視頻|看看臺灣網際網路教父詹宏志在上海書展上怎麼買書 澎湃訊 2016-08-23 07:05 來源:澎湃新聞
  • 詹宏志職業生涯繽紛多彩 馬英九贊他「閱讀達人」
    詹宏志說。  PChome這種站在時代前沿的經營方式,與詹宏志個人的特質是分不開的。梁文道形容他:「無論走到什麼領域,詹宏志總給人一個停不下來而且永遠指向未來的夢想家印象。」  關於這一點,從詹宏志職業生涯的初期就可以看出端倪。讀大學時,因為是個窮學生,所以詹宏志一路半工半讀,從大一起就開始去校外做工作。
  • 詹宏志稱創業會上癮 有比單純賺錢更多的理由
    談創業 創業會上癮,從茫茫書海中得到最多幫助  詹宏志被稱為「無法歸類的人」。做網站,創辦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操刀臺灣《商業周刊》這樣的頂尖財經雜誌,為伍佰、林強出唱片……在大學主修經濟學的詹宏志,幾十年變換了多重身份,在世人眼裡,他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而他卻說,其實原本沒想過要自己創業。
  • 詹宏志 轉型時代的書生
    本刊記者 吳琦 發自臺北  三十多年前,詹宏志離開家鄉南投縣草屯鎮,帶著半條棉被、兩件襯衫、一本《荒漠甘泉》,高分考入臺大經濟系。棉被的另一半被他哥帶走,那本《荒漠甘泉》是中學老師所贈,因為蔣經國的推薦成為當時的熱門書。  行李中還有一把「扁鑽」——壓扁的長鐵釘,是那一代臺灣人小時候所能擁有的最便宜的防身武器。
  • 詹宏志:願作臺灣文化採樣人
    對於詹宏志,未必有很多大陸讀者會了解熟知,就如同我們對於臺灣文化已隔膜日重。可梁文道說:「沒有詹宏志,就沒有今天的臺灣。」盛讚如此,多少吸引著我們想去一窺究竟。2012年5月,詹宏志在內地首度出版了他的作品集。
  • 詹宏志 我有一個書呆子的勇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詹宏志卻認為,自己只是臺灣社會變化中的一個符號,所有這些緣分,都始於自己的「書呆子氣」;所有這些身份的本質,其實是同一種編輯思維。  讀書  「讀一本書,偷竊一段人生,不是很划算嗎?」  詹宏志時常說自己是編輯出身,在眾多身份中,編輯是他最為熟悉的。大學畢業後,主修經濟的他卻選擇到出版社工作,他的母親對「以看書為業」不以為然,勸他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 全才詹宏志:我一直以編輯的思維在做同一件事
    你們說我是網絡教父,創辦了PC home,事實上一開始它只是本雜誌,我還是以做書的觀點來做網際網路。做任何事首先我會覺得自己是編輯,想像成「假如這是一部書,我會怎麼做」,努力把書裡的信息傳達給讀者,並且考慮如何推廣給更多的人而不賠錢,其實這個竅門是相通的。網際網路如此,電影也是如此,其實我並不喜歡電影這個工作,但不拒絕電影人這個標籤。
  • 臺灣第一才子詹宏志
    被梁文道稱為臺灣「絕代才子」的詹宏志終於在大陸首度出版了他的作品集。 此次詹宏志作品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共四卷:《人生一瞬》、《綠光往事》、《詹宏志私房謀殺》、《偵探研究》。《人生一瞬》中,詹宏志回憶各個成長階段難忘的人、事、物、情與景,以及遊歷海外各國的見聞。《綠光往事》中,詹宏志繼續講述親情故事。這兩卷散文文筆清新淡雅,情感樸素深沉,展示了詹宏志絕不遜色於當今任何一位頂尖作家的文字功底,證明了朱天文所論他是「當代極少數能寫明朗文章的人之一」。
  •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 人物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採訪 | 張天宇詹宏志的身份有些複雜,出版人、音樂人、傳媒人、電商在一場場自稱是「書呆子式的旅行」中,我們仿佛看到了旅行與讀書,這一對古老的觀照行動有了最完美的互動。▼詹宏志臺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著有《綠光往事》《人生一瞬》等出版電影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南國再見,南國》等2016年8月,出版隨筆集《旅行與讀書》
  • 專訪詹宏志:火候足時味自美
    詹宏志以「書呆子」自稱,總結自己人生的唯一秘訣,就是從書裡尋找答案,而宣一,就是他最信任的一本書。他承認自己有稍許「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如果有個假日,他寧願一星期宅在家裡不出門。「出去走走吧。」宣一常這樣對他說,然後就開著車,一腳油門就把詹宏志載到200公裡以外的某個小店去吃東西。
  • 詹宏志:臺灣社會的「張望者」
    「我只是每次都因緣際會,恰巧在現場而已」羅大佑、侯孝賢、楊德昌、張大春、朱天文、朱天心……如果給這些在臺灣文化界叱詫風雲的人物畫一張關係圖,詹宏志是可以聯繫每個人的關鍵一環。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詹宏志,幾乎涉足過與文化有關的所有行業:報紙編輯、出版公司經理、唱片公司老總、電影監製、網際網路公司總裁……羅大佑稱他「以轉行為業」,甚至建議他為自己不下200種的名片辦個「名片大展」。前不久,詹宏志的四部作品結集首次在大陸出版,包括兩本回憶散文集《綠光往事》、《人生一瞬》,以及兩本偵探小說研究文集。
  • 專訪|詹宏志:一段勇敢前行的人生
    與香港書展上以「書呆子」為主角關於旅行的演講不同,在思想湃這個題為「一段勇敢前行的人生」的2個多小時演講中,詹宏志的身份從媒體人、音樂人、電影人、出版人、網際網路教父轉變成作家,他的身份一次次轉身20歲不到的詹宏志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在大學時兼的這份工,居然可以在辦公室裡看著那些傳說中的人物進進出出:余光中、朱西甯、楊牧……「各種我以前讀書看到的人,都在那個屋子出現了。糊裡糊塗就進到臺北文壇的最核心。」當時,詹宏志的工作內容之一是被派到臺北的作家家裡去拿稿子,「瘂弦先生一接完電話就說我派一個人來,那個人就一定就是我了。我就這樣被派來派去。
  • 詹宏志和他的「宣一宴」:認真做飯、用心待客
    「江南的名菜被帶到臺灣,最後繞了一圈,我又將它們帶了回來,」詹宏志說。11月25日,番禺路324號,上海老洋房鄰近草坪的客廳裡,一席特殊的晚宴正在進行中。臺灣作家詹宏志主持加做菜,來自滬港臺三地的蔡康永、馬家輝、曹可凡、金宇澄、徐滬生、毛尖、莊祖宜、陳綿泰應邀前來,大家言笑晏晏,享受詹宏志已過世太太、《國宴與家宴》作者王宣一所親創的菜品、聽詹宏志先生講述著一道道菜餚背後的故事,並分享自己的美食記憶。這便是由中信出版·大方攜手詹宏志聯合舉辦的「宣一宴——一席自臺北回歸的海派家宴」。
  • 臺灣「網絡教父」詹宏志:臺手機支付要向大陸學些什麼?
    被譽為臺灣「網絡教父」、擔任網路家庭董事長的詹宏志也與會,暢談臺灣手機支付發展前景以及面臨的困難。詹宏志指出,臺灣手機支付佔整體消費比重較低,要普及與提高,並不是簡單地讓民眾從以前的掏信用卡變成掏手機。
  • 詹宏志:旅行的意義
    略帶「文青」氣息的兒子花了幾天看了稿子,推推眼鏡,沉吟半晌,很客氣地說:「嗯,我看起來是還好啦……」問他有沒有什麼意見,他倒是毫不遲疑:「太雜了,你什麼都捨不得丟,很多文章性質不同,卻都放在一起,讀起來感覺很不一致。」這個切中要害的批評我倒是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但不是我真正的擔心與關心,我只好更直接地問:「你覺得年輕人會不會看這樣的書?」
  • 詹宏志一小時可看十萬字 風度儒雅有200種名片
    詹宏志,臺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  復旦大學出版社近期推出了詹宏志的四本書: 《人生一瞬》、《綠光往事》、《詹宏志私房謀殺》與《偵探研究》。
  • 機器人蘇菲亞開啟人工智慧AI,詹宏志:她是未來世界的最好象徵
    開場由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蘇菲亞開場,標誌著人類未來想像的她,儘管只說了「你好,臺灣,我是蘇菲亞」一句中文,沒講過多足以呈現其人工智慧的對話,但她說的「我會笑、會難過,也會生氣」,卻已替數位創新工作小組主席詹宏志的開場談話拉開序幕。
  • 詹宏志對談郭臺銘嘆創新困境
    華夏經緯網6月8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參與國民黨黨內初選後,開設YouTube影音頻道推出「郭董來請教」單元,邀請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對談,詹宏志感嘆臺灣「失去了15年」、「政府在經濟政策上沒有最高的見解,對網絡產業的投資從一停就是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