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醫院率先建立「上海老年隊列」

2020-12-20 健康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以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轉化及其相關因素為主要目的,對「上海老年隊列」進行前瞻性隨訪。這是國內率先建立針對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研究的「社區人群隊列」,有關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於國際有影響力的雜誌。

2009年起,由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洪震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依託上海市科委重大專項課題「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預防與診治研究」,在靜安區靜安寺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研究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的社區人群隊列—「上海老年隊列」,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我國老年人群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四個亞型(遺忘型單個、多個認知領域;非遺忘型單個、多個認知領域)的患病率,該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10日在線發表在Alzheimer’s&Dementia雜誌上(影響因子14.483)。另一項社區老年人腦小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研究結果也已經在Stroke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Stroke上發表。

老年認知功能障礙是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是僅次於腦血管病的最常見神經科疾病。據悉我國現有700萬老年痴呆患者,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到2030年,估計該數字會上升到1800萬。近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大樣本的隊列人群,通過前瞻性研究方法,長期觀察社區老年人群認知衰退的自然進程,探索老年痴呆的相關因素,為該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


相關焦點

  • 華山醫院慶祝建院110周年
    人民網上海11月18日電 (記者姜泓冰 龔莎) 從「滬上之冠」到「全國著名綜合性醫院」,從14畝土地2幢小樓到第4個院區即將建成運營,從中國人在上海建立的第一所醫院「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暨醫學堂」到今天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110年風雨,帶給一所醫院的,不是滄桑老邁,而是厚重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質。
  • 華山醫院110周年:一段醫院與民族共同發展的歷史
    從誕生起,華山人就有敢為人先的強烈願望,是改革的先行者。1987年,華山醫院率先打破大鍋飯模式,走自我發展之路,打造孵化平臺,極大調動了員工積極性。1992年,原衛生部確立華山醫院為改革試點單位。2001年,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以技術為紐帶,建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聯合體。
  • 上海華山醫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結為「姐妹」
    新華網上海7月8日電(記者仇逸)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8日籤訂協議,雙方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締結為姐妹醫院。  據此,華山醫院今後將把有必要並有能力到美國進行診斷治療的患者轉診到美國麻省總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將通過引進管理人才等方式,支持上海浦東華山醫院的發展,藉助遠程醫學教育和醫療會診等,使華山醫院在臨床醫療服務項目與技術上儘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名醫惠椰城| 上海華山醫院7月又有8位名醫來海口 3名專家將坐診
    上海華山醫院7月又有8位名醫來海口 3名專家將坐診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7月1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馬偉元)自去年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與海口市人民醫院掛牌為「友好合作醫院」後,上海華山醫院開始陸陸續續派遣了多名專家到海口市人民醫院坐診、指導。
  • 張文宏所在上海華山醫院是怎麼抗疫的?
    強調精準診斷,是華山醫院多年間積累下來的傳染病防治經驗,「你如果把網撒得太廣,反而捉不住真正的大魚。」關注重點地區人群——上海對新冠肺炎防治的策略和2003年SARS時一樣。 華山醫院還派出了5批16人、4批273人醫療隊員分別前往集中收治上海新冠肺炎患者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武漢疫區,是上海派出隊員數量最多的醫療機構。
  •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發現中國眼咽遠端肌病最常見致病突變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發現中國眼咽遠端肌病最常見致病突變 2021-01-08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公立醫院改革大幕開啟 華山醫院北院正式開診
    東方網12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4年前,上海正式啟動「5+3+1」郊區醫療資源布點調整項目。昨天,隨著華山醫院北院和瑞金醫院北院在顧村、嘉定的同時開診,4家新建於遠郊的三級醫院已經啟用,上海初步實現了全市各區縣都有三級醫院的目標。伴隨著新醫院的運營,上海公立醫院改革的大幕已然開啟,「醫藥分家」、「管辦分離」等破冰之舉紛紛邁出重要一步。
  • 上海閔行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已實現雙向轉診
    此外,上述門診依託醫聯體的優勢,創造了雙向閉環診療模式,將有手術指徵患者直接轉診到閔行醫院就診,術後再轉診到社區服務中心康復病房,閔行醫院的康復專家定期下社區進行一對一的康複評定和康復處方。9月21日,據閔行區衛健委主任杭文權介紹,閔行區現已組建中山-閔行、華山-閔行等8個醫聯體。
  • 華山醫院:百餘年中的每一次逆行
    當時的院長顏福慶,對醫生管理極嚴:醫院建立住院醫師培訓制,規定為期3年,在此期間,不準結婚;除星期日和國定假期外,每周只有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休息。此外,醫院對住院醫師以上人員,嚴格實行一年一度的聘任制和淘汰制,並規定專職醫務人員不得在外兼職或開業行醫。
  • 華山醫院西院一半以上出院病人為非上海本地人口,這一數據意味著...
    原標題: 華山醫院西院一半以上出院病人為非上海本地人口,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傑介紹道,上海市衛健委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制定了「1+2+10+X」社會辦醫發展規劃,即1個醫技共享服務平臺、2家國際綜合醫院、10家高端專科醫院、X家綜合或專科門診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規劃用地100公頃,其中一期用地42公頃,二期用地58公頃。預計到「十三五」末,將率先有5家專科醫院建成。
  • 上海十強醫院:華山醫院第3,上海六院第8,都入圍了全國50強!
    綜合實力與醫療實力,都是屬於主觀的概念,但我國醫療實力前三強的城市基本已經確定,那就是北京、上海還有廣州。上個月,復旦醫療研究機構公布了最為權威的百強醫院榜單。其中,北京入圍了21家,上海入圍了18家,廣州入圍了9家。
  • 上海18家醫院入圍全國百強,瑞金、中山、華山榜上有名
    今年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已經公布,排行榜前三甲的依舊是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18家醫院進入了全國百強,僅次於北京。其中上海的瑞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進入了全國前十。
  • 華山醫院靠什麼為王濛動刀?
    1955年,為支持國家「三線」建設,上海第一醫學院部份院系及相應重點學科西遷重慶,其附屬華山醫院、中山醫院和兒科醫院等也部分西遷。而落到華山骨科的頭上,就是把科內醫生按年資排序,排好後,1、3、5、7、9留下,2、4、6、8、10走。   排在第二位的骨科主任吳祖堯,當即帶著家人去了重慶。之後,支援新疆醫學院,骨科又少了兩個專家。
  • 考研專欄 | ②華山宣傳篇--華山21考研
    其餘關于楓林西苑的生活情況,學長把連結放在文末,大家可以去康康~Working in the Huashan Hospital華山醫院身為有著113年歷史、地處市中心的老牌名院,基礎設施也許比不上近些年新建的兄弟醫院,但絲毫不影響它在上海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在寸土寸金、人口密度較大的烏中路地段,院區空間被利用到極致,盡力保證同學們的科研、學習和工作需要。
  • 在線問診量位列上海第一,網際網路醫院「華山速度」是如何練成的?|...
    因新冠疫情的關係,非接觸式經濟形態異軍突起,網際網路醫院跑出了「加速度」。目前,上海已獲批上線43家網際網路醫院,有三甲醫院,有社區醫院。醫院紛紛開闢「網絡第二戰線」,運行大半年到底給患者帶來什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頗有看點。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2020 住院醫師規培招生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有關規定,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擬面向全國招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西院迎來進博會第一次醫療演練
    地處大虹橋區域,華山醫院西院是距離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最近的三甲醫院,直線距離僅4公裡。作為進口博覽會18家定點醫療保障單位之一,華山醫院西院相關醫療配套保障流程已建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醫療保障專用診室」「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醫療保障指揮中心」……在華山醫院西院,診室、人員、流程銜接等各項配套工作已進入待命啟動狀態。
  • 上海拉開醫療調整大幕 6家衛生部部管醫院落地
    2008年11月初,上海拋出一份改革開放30年來最大規模的醫療資源布點調整,部屬華山醫院赫然在列。新醫改在上海已經悄然布局。  此次「復旦系」6醫院落地上海,是上海加快醫療資源布局的一個信號,醫改實操,上海率先打響了第一槍。
  • 上海華山醫院「網紅」醫生張文宏:不要神化我
    1月29日晚上,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在疫情新聞發布會現場的一番「硬核」發言而迅速走紅。網友贊他「務實」、「有擔當」、「思路清晰」,甚至有人稱他是「第二個鍾南山」。對於一夜成名這件事,張文宏有些摸不著頭腦,「我自己覺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說過的一句話而已,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我覺得非常納悶。」
  • 華山醫院皮膚科普通門診下月取消現場掛號?有人支持有人擔憂
    近日,多名上海市民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自2018年7月16日開始,試行普通門診全預約制,患者可在預計就診日前4周內選擇合適的日期和時間段就診。72歲上海市民曹阿姨表示,自己使用手機不是非常熟練,一般看病都是由兒子代為提前掛號。她認為,取消現場掛號是好事,主要是可以減少等候就診的時間,「去華山醫院三樓看皮膚科的人一直很多,我有次早上七點多去現場掛號,等了兩個多小時,整個大廳人擠人。」她認為,取消現場掛號後,應該可以緩解候診大廳的擁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