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進行智力教育,只會毀了孩子天賦,多體驗世界才是聰明的根本

2020-09-22 數萌在線

1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所以智力開發是每一個寶媽寶爸都非常在意的事情,有家長得意的向數萌在線的老師反饋:在孩子2歲的時候,孩子就能從1數到20了,認為這是孩子聰明、數學天賦高的表現。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科學研究證明:孩子在四歲以前需要發展出一生50%的學習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習能力,這是一生學習的基礎,而認識數字,會數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2007年華盛頓大學指出,讓每天讓孩子看一些類似「小小愛因斯坦」系列的益智動畫(這款動畫稱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自理能力),會導致孩子的詞彙量降低,平均每看一個小時,詞彙量能減少6-8個。

同年,美國社會學家發表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人為的幹預,能夠在短期內提升孩子的智商,但人為幹預消失後,這些提高的智商又會降回來。

所以專家提出: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相反,美國的心理學家又對以「學習知識為主導」和「以社會交往為主導」的兩個學前班進行數據對比,在6歲以後,前者在學習上不再具備優勢,而在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上,後一組的則擁有明顯的優勢。


智力開發


2

我們可以看到,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並沒有積極的意義,到底有哪些危害呢?這裡也做了一些總結,供大家參考。

1、影響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建立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影響孩子學習好壞的關鍵是思維能力和是否積極主動的思考,是否有較強的學習力。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一出生就開始通過自主學習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以此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抽象思維的數字以及符號,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分散了他們的精力,很多僅僅是通過機械記憶去學習,導致孩子減少了對身邊世界的感知,從而失去了提高學習力和思考能力的機會,相關的理解、歸納、判斷等思維能力自然也不會得到提升。

2、阻礙對真實世界的認知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利用自己的五官感知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通過觀察、觸摸、嗅覺等方式,去體驗和思考,當對現實中的實物有了充分的體驗和認知以後,會自然而然的上升到抽象的思維的高度。

而過早的對孩子進行智力上開發,孩子的注意力和探索欲望就會只停留在這些抽象的符號認知上,缺乏了對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和認知,比如數萌在線的老師曾見過一個三歲的小朋友,走在路上,只關注公交站牌上的數字,卻不看身邊的車或者行人,他的媽媽還自豪的認為孩子的專注力高!

3、影響其它能力的正常發展

對於孩子來說,需要發展的能力很多,比如在四歲以前,需要進行:感官、語言、大動作、細微動作、秩序、社會規範等多種能力的探索和學習,這些能力都需要孩子在遊戲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學習。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智力,會導致孩子失去了這些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對孩子的學習以及與人相處等都有極大的不利,因而導致孩子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

4、影響孩子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認知來自於對世界的認知,通過對世界的探索,積累自身感受,積累感覺經驗,形成最初的認知和理解,並隨著接受的外界信息的增多而不斷的去調整。

而過早的智力開發,則會影響孩子的感知經驗的積累,讓孩子失去了好奇、熱情、開放、想像力、創造力等素質提升的機會,甚至會破壞人類天性中的愛、興趣、好奇心同情心等,導致孩子冷淡、麻木、孤僻、遲鈍等一系列的負面心理。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智力開發關鍵是三個階段,聰明的媽媽會用這樣的方法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當中非常優秀,尤其是當看到一些新聞媒體報導某個天才的時候,會忍不住的想:我怎麼做,孩子才能夠也這樣聰明呢?因此一旦報出某個天才的日常教育方式,立刻會引來大批家長的追捧和仿效。
  • 「小聰明」是假聰明,家長別得意 專家:娃有這3種智力才是真聰明
    爸爸聽到這話後,默默點頭,「行,孩子長大了,變聰明了!」這真的是聰明嗎?並不是,這些都是小聰明,若是家長不及時管教好孩子,他們的眼界會變小,未來會變窄。曾經有一位作家這樣說過,「中國人非常聰明,這一點真的很讓人佩服。」
  • 全智嘉丨聰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是智力的根本要素
    聰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是智力的根本要素俗話說「聰明的孩子坐得住」!注意力是智力的根本要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想力、想像力的根底。聰明的孩子之所以聰明,除了天賦,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學習和鍛鍊,在學習活動中,有著高度而耐久的專注力與自控力。
  • 習得性智力:天賦異稟之外,孩子後天習成的智力發展很關鍵
    習得性智力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戴維·柏金斯在《聰明養育》中提出了可學習智力理論,將智力分為三種,神經智力、經驗智力以及反省智力。其中神經智力以神經系統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為主要衡量,屬於受基因影響的天賦屬性;其次是經驗智力,經驗智力來源於長時間的積累。
  • 寶寶喝母乳多久,對他的智力有好處?不要給孩子過早斷奶
    而到了一歲後,母乳已經完全跟不上孩子的消耗了,此時寶寶學會了走路,每天的活動量,其實比嬰幼兒時期大得多了,因此需要其他食物來增加熱量。而且寶寶自己也會進入厭奶期,果斷給他戒掉。其實喝母乳的寶寶,一般都不遵循固定的時間和食量,按需求餵養就行了,但是斷奶時間,卻是過早過晚都不好,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世界衛生組織,其實有一個參考數據,認為母乳餵養堅持6-12個月最好。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最好時機,如果我們能把握住,寶寶一般都會很聰明。
  • 1歲多寶寶被查出近視100度,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得不償失
    江蘇一名才1歲多的寶寶居然被查出近視高達100度,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家長過早給孩子進行了視頻早教導致的。本是為了開發孩子智力,卻造成孩子小小年紀就視力下降,孩子家長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畸形。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優秀,早早的就開始通過興趣培訓班,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特長。
  • 別再誇獎孩子聰明有天賦了,心理學家說表揚有技巧,做對事半功倍
    現代流行賞識教育,用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孩子,於是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真棒!」「你真聰明」「你是個小天才」等等。表揚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表揚也有技巧,錯誤的表揚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還有妨礙孩子的心身發展。
  • 提升智力有方法,做好這三點,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真的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不然,智力一半靠天生,一半靠培養,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出生的時候是IQ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依舊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大衛,不可以》:「懲罰教育」只會毀了孩子,「傾聽」才是關鍵
    導讀:《大衛,不可以》:「懲罰教育」只會毀了孩子,「傾聽」才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大衛,不可以》:「懲罰教育」只會毀了孩子,「傾聽」才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我的孩子有天賦嗎?兒童智力專家:看看這幾點,你就知道如何判斷
    你怎麼知道一個孩子是否有天賦?作為孩子的第一啟蒙人,我們需要知道如何識別兒童的超常智力以及如何幫助有天賦的孩子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瓊與有天賦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工作了多年,她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並支持我們最聰明的孩子。確保天才兒童有機會追求他們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瓊說:「天賦沒有什麼神奇的公式。它存在於基因中——你需要有它在你身上才能發展——但如果沒有機會發展,孩子非凡的能力就不太可能被認可。
  • 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
    人常說,生命最初的幾年,是人生的黃金期,幾乎奠定了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礎。不可否認如果孩子不是在一個關愛下長大,性格中問題很多。那麼你知道家長的一些教育方式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 沒有不對的孩子——方法!天賦還是教育?
    其實教育不應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在家庭裡由父親、母親開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屬於家庭,又屬於這個社會。一個品行端正、有良好教養和技能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有的起的作用可能會更大一些,會成為影響整個社會的人;有的起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只對一個工廠、一個農場、一所學校,甚至只對一個家庭起作用,但總歸是良性的、積極的作用。
  • 「這孩子怎麼笨成這樣?」智力水平的高低,別只看表面
    使用正確的方法,「笨蛋家長」也能養出聰明娃,使用錯誤的方法,聰明家長也會養出「笨蛋娃」。也就是說,在排除掉天賦的影響以外,掌握智力三元的成長軌跡,才是提高孩子智力的關鍵。但這裡的積累同時包括見識、學識的積累,除了讓孩子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需要帶孩子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增長孩子的見識。經驗智力是每個孩子都擁有的一項能力,但不同的孩子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區別就在於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的多少。「實踐出真知」,從實踐中收穫的經驗,會比天賦更加具有分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更大的作用。
  • 如何更好的發現孩子的天賦?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戈登帕克斯都是非常聰明的,他在藝術方面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但是,如果他因為自己缺乏正規教育而妄自菲薄的話,那麼他在藝術方面的強大天賦可能一生都無法得到展現。天賦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智力的多樣性。
  • 引導方式不當只會讓孩子的天賦變成學習的負擔
    耽誤學業的問題本身孩子的天賦被發掘出來是好事一件。但過早投入太多精力去挖掘天賦的話,會造成學習成績的下降。孩子會因為學業落下被老師當眾數落,回家被家長罵。很多自卑的心態形成以後,天賦也隨之逐漸消失。這種能力被當時的人嘆為觀止,所以大家都稱這個孩子為神童,說將來就是上北大的料。結果被人誇得多了,這位孩子也就誤以為這種技能會永遠伴隨自己的一生,只需要輕鬆的等到長大上北大就好了。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孩子們是否聰明真的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嗎?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
  • 哈佛教授:孩子具備這3種智力,才是真聰明,你家娃具備幾種?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聰明人都是天生的,如果生出來沒有那麼聰明就只好認命,其實並不一定。美國哈佛心理學家戴維 柏金斯提出過一個理論:可學習智力理論。這個理論很好地把人的智力都做了一個歸納,告訴了大家智力到底都有哪些方面,讓人們更好地去提高自己的智力。
  •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 美國對天賦兒童教育的啟示
    教育減負減少標準考試壓力是個正確的方向,只是在減負過程中增加了什麼?是否減去了機械的考試之後,增加了更多的思考、分析和創造的機會?美國對天賦兒童的教育內容,我們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  美國對天賦兒童的教育問題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