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2020-08-01 書影清淺

智商測試發明者是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智商測試是為了評估孩子們不可改變的智力水平。其實不然,他設計這個的初衷不是為了給孩子們的智力下定論。

比奈於20世紀初在巴黎工作,他設計智商測試的目的是鑑別出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的教育中獲益的孩子,從而設計出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歸正軌,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

正如他的代表作《兒童學的新觀念》中提到的,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些現代哲學家……斷言個人的智力是一個定量,這個定量是不會越來越多的。我們必須同這個殘忍悲觀的結論進行對抗……通過練習、培訓,以及最重要的——方法,來設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記憶力以及判斷力,讓自己切實變得比以前更聰明。

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與他有類似的觀點,在她的《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叫成長型思維的模式 。他跟蹤大量的試驗,做了相當多的調研及研究工作, 發現很多成功人士,都具備這樣的思維。

與之相對的是,大多數人擁有的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對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表現出不同的心態。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終身成長》的核心觀點認為: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這本《終身成長》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達到180萬冊,裡面的創新理念更是影響了美國校園教育。

本書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這本書裡反覆強調,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成功不在先天,而是以努力為榮、尋求挑戰機會,這決定了能夠在成功的路上走多遠。

審視:自己孩子的思維模式是哪種

書中有個有趣的測驗:一組四歲的孩子被告知他們很聰明,一組被告知他們很努力,然後讓他們進行一個選擇,是選擇拼一塊簡單的拼圖,還是嘗試拼一塊更難的拼圖。

即使是在這樣幼小的年紀,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們,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選擇。而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會選擇越來越難的拼圖。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但對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個人能力固定不變,認為是聰明才智決定一切。

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通過努力可以變得更聰明,態度和汗水決定一切。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兒童往往不好學,因為他們想要確保自己的成功,所以不願意嘗試有難度的遊戲或挑戰,避免失敗;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認為成功意味著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

固定型思維者往往寧願獲得短暫的成就感而不願暴露自己的不足;成長型思維者相信成功是個過程,因而願意把握看似困難、又有挑戰性的機會。

固定型思維者會覺得成功意味著比別人更有天賦,成長型思維者認為每個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

認知: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家長們應該有這樣的認知:每個孩子出生時的資質是不一樣的,確實具有天才特徵的孩子。

比如被稱為「還活著的地球人中最聰明的人之一」的Stephen Wolfram,他因為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理論物理學傑出的貢獻而聞名 。

他1959 年生於倫敦,13 歲進伊頓公學,15 歲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Hadronic Electrons》,17 歲進牛津,20 歲在加州理工拿到理論物理的博士學位。

因為他早期在物理和計算方面的成就,1981 年被授予麥克阿瑟「天才人物」獎(MacArthur &34; Fellowship),並成為該獎最年輕的獲得者,當時他也才 22 歲。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終身學習》這本書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天才兒童,正如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所說的一樣:他們身上最了不起的特徵,是他們對學習還有挑戰的極度熱愛,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

除了這些天才之外,大多數孩子都只是普通孩子。如果擁有成長型思維方式,則會讓他們擁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用右腦繪畫》這本書描述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現象:左邊是學生們剛進入培訓班時的自畫像,右邊是五天的課程結束後他們的自畫像。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大部分人將繪畫看作一項神奇的才能,只有少數人才能擁有,而且永遠也只有這少數人能擁有。其實只要被教授一些繪畫技巧,你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繪畫才能。

作者做過一次跟蹤研究,他選取一些剛步入中學的學生,他們初入中學時的成績類似。但雖然中學課程難度的增加,青春期角色的轉變等,讓這些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改變。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學生,更容易出現成績下滑,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上逐步提高。

比如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經過這個領域裡多年的團隊協作、與同事和導師們的上千次討論,廢棄了數篇草稿,奉獻了半生精力,才最終完成。

達爾文最初被認為是不具有潛力的一員,但他靠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努力,才達到如此高的成就。

培養:家長從這點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相信沒有家長會想著傷害孩子,破壞他們的努力,而會為了孩子的成功做任何事情。但同時也要知道,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跟孩子們說的話、表現出的行為,都會傳遞給孩子們一個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這些信息可能是固定思維模式的,你的能力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1、對孩子的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也就是在面對成功、鼓勵孩子時,摒棄誇聰明,而應該誇努力。

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揚,尤其是表揚自己的智力和天賦時,但這種喜悅感只是短暫的,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則會喪失信心,跌到谷底。這其實源於固定型思維模式。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誇獎孩子們以成長為目標的努力過程——誇獎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的成就。

而且我們可以在和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於表示自己欣賞和讚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選擇。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表現很好時這樣誇:

「你的進步表明你真的為你的考試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覆閱讀了材料,畫出了重點,對自己進行測試。你的方法確實奏效了!」

「這次的作業確實挺難,耗時又長。我非常欣賞你能如此專注地完成它。」

雖然努力了但結果不如意時這樣誇: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曲線,可能你需要更多時間來掌握和自如運用這個學習材料,但是如果你繼續堅持,最後肯定能掌握它的。」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我們應該繼續嘗試,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2、有建設性的批評,比虛偽的鼓勵更能夠給孩子希望。面對孩子們的失敗時,要告訴他們真相,但也要告訴他們方法。

孩子們在遭遇失敗時,已經夠沮喪和痛苦了。建設性的批評能幫助孩子理解如何去彌補自己的錯誤,給孩子貼標籤或者輕率地原諒孩子是不可取的。

比如看到兒子比利非常匆忙地完成了作業,跳過了很多問題時,他的爸爸大怒:「這就是你的作業?你就不能認真做一次嗎?你要麼笨,要麼就是不負責任。你說,你是哪一種?」

顛覆你的認知:智商測試不為判斷孩子聰明程度,智力由他自己把握

這位父親的反饋在同一時間質疑了兒子的智力和個性,並暗示這種缺陷是永久性的。

可以嘗試這樣的說法:

「兒子,這個作業看起來是很無聊。我很同情你。但是你能不能想一個方法,讓這個作業變得有趣些?」或者「讓我們想一個方法,讓你能在保證完成質量的前提下不太痛苦地做完這個作業,你有什麼好主意嗎?」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著信息,會導致他們具備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讚揚和責備時,要給他們更具體的建議或誇讚,而不是虛偽的只用「你真聰明,你真棒,或者你真笨」。

傑出的社會學家班傑明·巴伯(Benjamin Barber)曾經說:「我不會將世界兩分成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成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卡羅爾·德韋克的這本《終身成長》也被比爾·蓋茨推薦,這本書幫助固定型思維者向成長型思維轉變,這將帶給他人生活和態度上的轉變。

相關焦點

  • 還為孩子做智力測試嗎?李玫瑾指出,看他的「手」就知道聰不聰明
    還為孩子做智力測試嗎?李玫瑾指出,看他的「手」就知道聰不聰明 現如今孩子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各個家庭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畢竟孩子的教育質量是否到位直接關係著孩子的未來人生發展,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也是不遺餘力花費重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成為一個有前途的人。
  • 智商只能測出孩子1/3的智能,孩子聰不聰明,可以這樣判斷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智商這個話題。很多家長都喜歡用「聰明」或者「笨」來形容孩子。在過去的觀念裡,我們覺得智商可以形容一個人的聰明程度,預測他將來的學業和事業成就。而且智商靠遺傳決定,基本不會變。所以很多孩子成績不好,智商一般,就被家長、老師誤以為是「不聰明」。但其實,這裡面有很多誤區。首先,傳統的智力測驗只能測出孩子的一小部分能力。智商或者考試成績一般的孩子,很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天賦。
  • 用單一智商分數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太偏頗了
    ---------------一個人的「聰明(智商高)」在一生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我們不妨先讀一本書,看看作者的故事。這本書叫做《絕非天賦》,作者是斯科特·考夫曼。作者本人在小學三年級時做過一次智力測驗,檢測結果很糟糕,於是他被安置在特殊教育的教室裡,由特別的老師輔助他完成學業。他覺得課堂學習很吃力,無法集中精神,成績低下。
  • 孩子聰明取決於「智力」?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當然不可以,畢竟他們懂得抓住機會,生活中的許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到。有的時候孩子們做作業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十分神奇的現象。小琴說她們孩子最近在跟她的表哥一起趕作業。
  • 聰明孩子如何養成?智力PASS模型理論:不在智商而在「認知力」
    我當時也警告過孩子不止一次了,但是也沒太大用處,孩子都只是維持了幾分鐘的鎮定,又開始玩鬧起來了。我當時就在想:"孩子在幼兒園上課也是這種狀態吧,自己玩自己的,也肯定學不了什麼東西,自控力那麼差。"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孩子特別頑皮不聽的時候,那可以怪是這些孩子不聰明嗎?又或者是這些孩子不聽話嗎?
  • 韋氏智力測試,韋氏智力測試兒童智力量表
    韋氏(新版第四版)兒童智力量表是什麼?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測智商的。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什麼叫智商?我想大部分非專業的家長對智商僅有一個模糊的理解。好像成績好,活潑的小孩智商就高,反之就是智商低,這是對智商不科學不全面的認識。智商是用數字來描述一個人的智力指數。哪些能力可以歸為智力呢?
  • 為了「低智」兒童而設計的智商測試,如今卻被用來炫耀聰明
    由於課堂上總有一些孩子不能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接收知識,他們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而比奈的任務就是要找出這部分孩子。這一部分人,也就是智力發育異常落後的兒童。於是一年後,他與助手西蒙製作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商測試表,用來挑選出這部分兒童。
  • 孩子學習費勁就智商不高?做個智力測試,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8歲的浩浩平時活潑好動,但是浩浩媽媽發現他上數學課時,別的孩子都在專心聽老師講課,學得又很快,只有自己的孩子反應遲鈍,坐在那裡無所適從,每次數學作業做起來都很費勁,很排斥去上學。浩浩媽媽心裡很疑惑,孩子智商是不是有問題?為了解開心裡的疑問,浩浩媽媽帶著孩子來到了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康復科門診 ,接診醫生 謝映副主任醫師 經過問診後,為浩浩做了智力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浩浩總智商為104,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各能力存在發展不平衡,工作記憶明顯優於知覺推理,表現為測試中聽背數能力大於視覺知覺推理。
  • 想培養聰明孩子?智力PASS模型理論:關鍵在培養孩子「認知力」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需要培養聰明的孩子,我們需要藉助智力PASS模型理論;簡單的說就是:想要培養聰明孩子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認知力。一、什麼叫做智力PASS模型理論當談起"智力PASS模型理論"這個術語的時候,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是不太理解什麼是"智力PASS模型理論",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狗狗怎麼測試智商?試試這6個智力測試任務
    狗的智力重要不重要?你喜歡經常拆家的狗呢,還是喜歡回家時可以送上拖鞋的狗?這時你可能會覺得狗還是聰明一些好吧。那你有沒想過給狗狗來個智商測試?狗的智力測試可以讓你了解它的可訓練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於狗智商的科學研究雖然你狗狗的智商不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但對於那些想要養條新狗的人來說,狗智力測試可以幫助你了解狗的性格和可訓練性。只有對新狗有更深入的了解,才有助於你選擇更合適的狗狗。然而,當判斷寵物的智力時,通常都是很主觀的。
  • 瑞文標準智力測試,國際標準15道智商測試題目,你有多聰明呢?|韋氏智力測試
    每個人的智商都是不同的,智商不僅取決於先天,還取決於後天的培養。俗話說的好,腦子都是越用越靈活的。以下是15道權威的國際標準智商測試題,你有多聰明呢?趕緊測試吧!有一個申請受僱者走進來,看上去他是一個誠實的人,他告訴你,下一個要來見你的人,是一個說謊的人。他說的是真話嗎?A.說謊,沒有一個說說謊者會承認自己是說謊者。—1分B.沒說謊,因為看上去他是一個誠實的人—0分3 兩枚火箭同時發射,方向相反,哪一枚飛得更快一些?
  • 你朋友圈曬的智商測試有多不靠譜?
    在90年代的美國,殺了人可以免於罪刑——只要兇手的智商夠低。1996年,一名叫達裡爾·阿特金斯的人殺害了一名空軍士兵,將被判死刑。但是,因為他的智商測試結果是59,低於死刑最低智商標準———70,僥倖保命。讓人疑惑的是,2005年,阿特金斯再次測試,結果卻顯示,他變聰明了,智商達到了74-76。這就很尷尬了,智商真的可以被測量嗎?
  • 寶媽沒事少給孩子做智力測試,靠譜嗎?測試結果會造成不良影響嗎?
    而孩子剩下來之後寶媽們就開始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腦力智力水平,身體健康顯而易見,一提到孩子智力寶媽們就開始不淡定了,自己家寶寶走路、說話,比別人早一點,心中就暗喜:我娃智力過人!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與人玩耍,立馬聯想到智力問題,急三火四帶去測智商。這些做法對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測智商?1.孩子的智力測試依據是什麼?給孩子做測試結果靠譜嗎?
  • 門薩兒童智力測試,你家的孩子測了嗎?
    答對31~36道題的,智商為130~160,表示智力極高。答對28~30道題的,智商為120~130,表示智力較高。答對20~27道題的,智商為80~120,表示智力正常,絕大多數人都在這個範圍。答對16~19道題的,智商為70~80,表示智力較低。
  • IQ測試 - 智商測試 - 智力測試
    高智商的確意味著更聰明,但人的智力其實又不只這麼簡單。比如,過去我們常常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智商高,但是後來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卻在事業上更為成功,像卡爾·馮·林奈、愛迪生等著名的科學家也都曾是班裡的吊車尾。
  • 「智商測試」真的能夠測試智商嗎?
    最重要的是,他們提出假如一個孩子通過了7歲年齡段的測試,但沒能通過8歲級別的測驗,則認為他具備了7歲兒童的心智,這與他實際的年齡無關,這個概念則是智力測試當中非常關鍵的定義——智力年齡(metal age)。因為,智力年齡是否達到實足年齡,包括智力年齡的增速是否顯著,都是我們判斷一個兒童是否聰明的主要依據。
  • 智商測試衡量智力不靠譜
    【英國《獨立報》12月19日報導】題:研究發現,智商測試「存在根本性缺陷」,僅憑智商測試衡量智力是「錯誤的」  有史以來關於人類智力的最大規模研究發現,認為僅憑智商測試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觀點是錯誤的。研究發現,智力至少由三種截然不同的特徵組成。
  • 韋氏智力測試第四版,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免費測試丨多元智能測試
    韋氏(新版第四版)兒童智力量表是什麼?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測智商的。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什麼叫智商?我想大部分非專業的家長對智商僅有一個模糊的理解。好像成績好,活潑的小孩智商就高,反之就是智商低,這是對智商不科學不全面的認識。智商是用數字來描述一個人的智力指數。哪些能力可以歸為智力呢?
  • 門薩智商測試,5道智商測試題,幫助提升你的智力推理能力!丨瑞文標準智力測驗
    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智商高的人,思維品質優良,學習能力強,認識程度深,容易在某個專業領域作出傑出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智商高的人,在事業上更容易取得更高的成就。
  • 幼兒智力測試,智力開發,3-6歲兒童智商測試題,趕緊為自家孩子收藏|智力測試
    如問了3遍孩子仍不懂或不回答,就指著孩子的耳朵或下劾問:「這是你的鼻子嗎?」如回答「不是」,再問他:「你的鼻子在哪裡呢?」其他部位的測試方法相同。成績:孩子只要指對3個算通過。測試內容:說出自己的姓名測試方法:問:「你叫什麼名字?」如不肯回答,則假設一個別人的名字問:「你是不是xxx?」如回答:「不是」,再問:「你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