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者簡介】林洪宇,西南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南充一中2014屆、2017屆、2020屆文科&34;班班主任,長期擔任&34;班歷史科任教師,南充市歷史學會會員,現任學校歷史學科組組長,多次被評為市、區、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所教班級歷史成績優異。
【評者簡介】杜 平:大學本科,民盟盟員,中學歷史高級教師。南充市骨幹教師,南充市優秀班主任,南充市歷史學會會員,南充市歷史中心備課組成員,年級主任,高中歷史教研主任,文科小火箭班主任,所擔任的2015屆23班獲&34;稱號,南充市競教一等獎獲得者,南充市高中歷史微型課題成果獎獲得者。教學論文《高考最常用的破解歷史選擇題的十種方法》、《我的高三歷史複習教學》等三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公開發表,有20多篇論文在省市各級學會上作經驗交流並被評為一等獎。
試題分析
2020年高考歷史全國III卷試題堅持立德培根,鑄魂育人的根本任務,彰顯了疫情防控下的常態化高考和高考改革深入推進形勢下高考兩個時代特點,突出了對關鍵能力考查和順利銜接平穩過渡的特點,積極發揮了服務選拔和引導教學的積極作用。
01立足基礎
試題強調對高中歷史主幹知識的考查。新課標全國Ш卷歷史試題涉及的主幹知識有君權與相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中國古代工商業的發展、洋務運動、經濟體制改革、宗教改革、美國三權分立、俄國農奴制改革、近代西方繪畫藝術、七十七國集團等。從試卷的整體情況看,選擇題的題幹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言文的表述,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02閱讀理解部分
在深化高考改革中,就是要加大對必備能力的考查,關鍵能力就是能運用科學的史學理論和方法來認識和解釋歷史的能力。第41題,通過西周都城與古希臘城邦興起的對比,考查了運用歸納、概括、比較等歷史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第42題,集中考查了發現和論證歷史問題,獨立提出觀點的能力。
03突出核心素養
新課標全國文綜Ш卷歷史試題蘊含情感態度價值觀,充分發揮歷史學承載的人文教育功能,較好體現了&34;的歷史教育功能。如第41題第三小問,考察西周政治制度對中華文明發展的影響,涉及到中華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等,引領學生的家國情懷,突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04穩字當頭,改革求變
縱觀2020年的高考歷史試題,不難發現兩個特點,一是疫情下的常態化高考。常態化表現在試卷結構穩定,仍然是12道選擇題、兩道必做題和三道選做題;12道選擇題中的第24-27題是中國古代史部分,第28-31題為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第32-35題為世界歷史部分;第41題體現的就是近年來保持不變的特點——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第42題為論證觀點題。二是高考改革深入推進形勢下高考。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試題一直在積極的響應著國家教育改革,主要體現在穩中求變,如選擇題第32題不再考察古希臘羅馬,而是將對古希臘的考察放在了問答題第41題中,又如選擇題第34題不再考察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而是考察近代西方的文學繪畫藝術。
總之,2020年全國高考文綜III卷歷史試題,在新舊高考銜接、疫情影響巨大和高考改革深化的特殊時刻,較好地體現了對考生的人文關懷,突出了傳統文化、鑄魂育人、落實改革穩定的命題指導思想和命題思路,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又有利於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引導,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