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研究院廖磊:主機廠視角下的座艙體驗產品化——SDV在座艙的實現

2020-12-13 騰訊網

2020年9月10日,第三屆「光」+智能駕駛技術高峰論壇隆重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了眾多來自整車企業、諮詢機構、科研院所,以及雷射雷達、紅外夜視、攝像頭等傳感器廠商的知名專家、學者到會研討,共話光與汽車電子行業市場前景。以下為廣汽研究院車聯網專業總師&軟體定義汽車項目總監廖磊現場演講實錄:

廣汽研究院車聯網專業總師&軟體定義汽車項目總監 廖磊

非常感謝主辦方還有蓋世汽車邀請我過來跟大家做這個分享。這個話題坦白來說我不確定在座的有沒有興趣,可能太主機廠化了,基本是我們主機廠自己在思考的一些問題,一些對於主機廠也是比較新的概念、做法,所以我真的不確定大家有沒有興趣聽。除了我知道在座有一位吉利的朋友以外,在座的還有其他主機廠或者主機廠的供應商嗎?有兩位,那還好,希望至少能讓這兩位滿意。

這個題目需要解釋一下,如果不解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有點蒙。主機廠視角下的座艙體驗產品化,像吉利、上汽、廣汽這種就叫主機廠,生產汽車的。產品化是什麼,我們買汽車的時候,別人會告訴你這是什麼顏色、性能、OE能,主機廠把它叫特點,就是賣點,這些東西都是用戶可以體驗到的東西。具體來說在座艙裡面,開車坐在駕駛位,乘員坐在副駕或者後面,能夠體驗到的一切都叫做座艙的體驗。主機廠把這些體驗當作一個汽車的附屬功能,這些功能飽含很多,比如自動雨量感應,HUD,座椅可以自動調節等等。

我們現在提出了這些體驗的產品化。產品化的提出,是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叫SDV,這個SDV就是「軟體定義汽車」。隨著軟體定義汽車在主機廠逐步被實現,我們就可能把很多用戶體驗用軟體產品來實現。可能有人會說,過去汽車裡面的功能不也是軟體實現的嗎?這個話沒錯,但是過去汽車的軟體功能很多是由汽車的供應商來完成的,而且同一個功能往往是由好幾個供應商配合完成的。軟體定義汽車,意思是說主機廠自己控制軟體的研發,來管理軟體的開發過程,從設計一個功能,到最後自己把它開發出來,這麼一個事情叫SDV。

因為有了軟體定義汽車的模式,主機廠因而獲得新的能力,我們才可以開始談座艙體驗產品化,也就是說在這種趨勢下面,座艙體驗產品化才有了可能。

我們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汽在座艙體驗產品化方面是怎麼思考的,其實我們也是剛剛開始。這個話題對座艙裡面各種硬體供應商有什麼意義?過去要成為主機廠的供應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主機廠有非常嚴格的入門篩選,軟體定義汽車實現以後會帶來一種變化,只要你符合了我的數據規範和安全規範,傳統的一級供應商這種格局會打破,範圍會擴大很多,這是大家做硬體供應商的,有可能感興趣的點。

座艙體驗的產品化有三個驅動力

第一個是競爭。大家知道特斯拉來到中國以後,給中國的主機廠帶來很大的衝擊,迫於競爭的壓力,主機廠不得不去面對它,用SDV這樣的一些實現方法去完成整車的研發。在SDV的驅動下主機廠的視角,我們要開始考慮座艙的體驗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自己要把它實現出來,這就是主機廠視角變化的意義。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後面講的東西更多是座艙體驗方面的一些理論,或者是一些軟體的東西,你們會覺得為什麼沒有談到HUD,沒有講到毫米波,或者體徵徵測,座艙裡面的一些大家熟知的具體技術手段沒有談到,那是因為我們用軟硬體分離,把硬體抽成了我們服務的組件,所以今天我們不會談到比較多的硬體技術。

座艙重要性的原因在於三點,它給用戶的體驗來自於六個維度,這六個維度就是我們佛教裡面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佛教的大拿在幾千年前幫我們總結的很好。無論是觸感還是空氣溫度的感知,溼度的感知,座椅對你的支撐,或者你摸方向盤、觸控螢幕之後給你的反饋,這是體;還有意,我感覺熟不熟悉,感覺很大、感覺很放鬆,意是一種比較抽象的體驗。但是總的來說,佛教已經幫我們總結的很好,座艙能夠給駕車人員的體驗就是這六個維度,說起來有點太懸了,但是它恰恰是我們座艙設計的六個出發點,我們可以從這六個出發點,把座艙體驗設計的更加結構化。

座艙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把它抽象出來:

第一,和車輛相關的。當你開出來的時候可以隨時知道車輛是不是運行正常,有沒有出現故障,儀錶盤裡面出現燈的時候,你至少可以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座艙需要告訴我們所有有關車輛狀況的信息。

第二,和行程相關的。當我坐到車裡面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目的地,知道這個地方和沿途車輛目的地相關的信息,比如說堵車了、冰雹了,哪裡可以加油。

第三,和外部世界相關的,比如我想聽首歌,這個歌是雲端的,或者我想吃麥當勞,這個麥當勞在哪個地方,或者我想聽聽八卦。

座艙會告訴你這三類信息。座艙還需要提供給你這個駕駛中的服務,這個服務又分兩類:

1、來自第三方的。車輛以外的服務商給你的服務,比如你想加油、買麥當勞都屬於第三方的服務。

2、組織車載裡面的硬體能力,給座椅開一個加熱、開一個通風,把座椅打開,把車窗搖下來,除菌、除塵,現在有了未來沒有,或者現在有了可以加進去的這些服務。

這幾個就是我們座艙體驗設計的基礎,同時也證明了座艙的重要性,在你開車的過程中,關鍵的就是座艙的一切。

這就來到了我們座艙體驗的產品化。過去主機廠或者傳統行業裡面,汽車的賣點,它有什麼特點,在過去主機廠、傳統車企裡面,不把這些特點叫做軟體產品,所有的特點都是依附於汽車的,像童話裡面,笑容不可以脫離面容而存在。汽車行業裡面,軟體過去沒有它應有的地位,沒有被當作一個管理對象。

所有的一切都叫Feature,我們現在提這個概念,是廣汽,也是我們團隊提出來的,我們叫汽車裡面的所有Feature,只要是這個Feature需要用軟體實現的,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UESP,用戶體驗的軟體產品,或者用戶可以體驗到的軟體產品,叫UESP,它也是軟體定義汽車模式下的要求,我們可以用單一軟體來實現Feature,UESP比Feature要小。有一些Feature,比如說造型它和軟體無關,你看到的造型是這個樣子,顏色也無關,除非未來軟體可以變形了,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現在造型和軟體無關,現在有很多功能和軟體有關,這個Feature是最大的概念,而UESP是裡面大的部分,座艙的UESP是子集,更好的範圍,我們把座艙體驗產品化就提出來了,就是座艙UESP,用軟體的產品表達出來了,UESP座艙域。

Feature和UESP有很多差異,差異在哪裡?我們至少總結出來了五個維度:

1、看待的角度不同。Feature是賣汽車的人提出來的,因為我賣汽車,它有哪些功能,被看成是汽車的屬性,而不是獨立的課題,Feature是依附於汽車的,笑容是依附於面孔的,你不能單獨有笑容。從汽車銷售產品來講,汽車裡面的功能可以單獨購買,像特斯拉可以買後座椅加熱,可以單獨被買的功能,它就是一個軟體產品,你需要給它一個身份,它的構思、產品到最後的生命終結,需要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UESP是有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的獨立產品,過去的汽車你買回家以後有什麼功能就是什麼功能,不可能再改了,也不可能有新的功能進去,但是特斯拉把這個打破了,你買回來的車天天可以更新,玩車像玩手機一樣,我們UESP就可以幫助主機廠去給客戶不斷地推送新的功能,你買一臺車,這個車貶值很快,因為不斷有新的車更新上來,所以你的貶值曲線會放緩,這對於主機廠是一件好事情。

2、覆蓋人群不同。主機廠以前賣車的時候,要考慮把重要的功能搭載上去,以前設計汽車的時候,搭載功能它會非常小心,會有一個原則,我儘量用比較少的成本去滿足儘可能多的需求,這樣的功能我才搭的上去,這是它的ROI最高的。但是SDV這個模式下,我們的UESP不再是一定要所有人都喜歡的功能,或者絕大部分用戶喜歡的功能才往上搭載,這個時候一些長尾的需求、亞文化的需求是我們訴求的對象,也就是說會解決一些精準小範圍用戶的長尾需求,這就是特斯拉幹的,比如特斯拉的愛犬模式、露營模式,這種功能非常罕見,但是特斯拉滿足了它,因為滿足這個需求不需要什麼成本,開發軟體不需要成本的,它能滿足這部分需求,露營模式也是,有多少人開車出去露營呢?這是設計汽車的邏輯改變,只有把座艙體驗產品化了才可以做到。

3、表現形態不同。這個就比較技術化了,過去的功能是由很多供應商開發的,由這個車裡面很多不同供應商的硬體、協同來完成,他們之間靠通信來完成,而現在單一的軟體完成就可以了。

4、運行環境不同。軟體得有一個地方跑,而且是主機廠自己開發的軟體,不是某一個供應商開發的,你不能放在某一個供應商,這個就是我們主機廠談了很多的域控制器,必須有一個獨立的軟體來跑它,很多人想不清楚,以後我們要節約線束,節約ECU,這個說法不完全錯,就是我需要一個軟體來跑它,意思就是這樣。

5、開發主體不同,過去的既有軟體又有硬體,現在是把它綁死了。

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UESP是不是值得這麼叫,涉及到它有沒有一個結構化的可能,如果沒有結構化的可能,概念就是概念。我們發現所有的UESP有同樣的結構,這個是很讓人興奮的事情,也是我們團隊研究的一些成果,說起來很簡單,這個結構是這樣的,它的結構有這麼三個圈組成的:場景、服務加交互。汽車,尤其座艙裡面,能夠提供給用戶所有體驗到的功能都是由這三個組成的。當處於一個狀態的時候,無論這個狀態是來自於車輛的狀態,還是駕駛員自己的身體狀態,或者環境的狀態,當出現一個狀態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服務來為你服務,而這個服務提供給你的過程是需要你和系統進行交互來完成的,所以說所有的UESP都是由這三個部分構成的,中間還有一個決策,用什麼樣的服務、什麼樣的交互方式提供給你,所有的座艙軟體體驗產品都是有這麼一個結構體驗給用戶。

所有的場景就是狀態,汽車的使用者和外部環境的多種狀態組合,它們的組合、不同的矩陣、多維的空間就構成了場景,還有服務,這個服務我剛才提到了第三方服務和車載功能,還有交互,交互也是有結構的,它是由交付的周期和交付的層級構成的。

這樣一個結構化就帶來什麼樣的可能?這個可能在於我們可以在硬體結構、軟體結構和開發工具鏈上去實現它的,我們可以對硬體,對域控制器提出要求,你需要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作業系統,我這個UESP客觀上要求你的作業系統具備以上特點,舉個例子來說,我的座艙可能調動一個跨域的傳感器,作業系統之間怎麼完成跨域的調用,SOA就出來了,各個系統之間是有邏輯的、是有聯繫的,而不是所有的都砸到了主機廠的頭上,它是有邏輯的。

座艙功能設置和交互,我舉個例子,當下小雨的時候,駕駛人員的心情比較憂鬱,系統給你推薦,要不要聽一首憂鬱的歌,它可以通過雨量傳感器下小雨,大雨不行,它感覺到你不太開心,就問你,這是一個產品,我們想把這個產品設計出來,或者我們已經設計出來了,應該怎麼樣放到車裡面去,這個就涉及到座艙功能的設置和交互的設計。

UESP設計好以後分成兩類,按什麼分成兩類?一類是我們在座艙裡面放一個實體鍵,讓這個鍵擔負起喚醒這個功能的應用,還有智能的識別、DMS,或者多種感知的融合。憂鬱了,給它推一首歌,這個地方談的是第一種,當你設計了座艙裡面的功能,希望用戶去用它,這個時候會帶來一個問題,以後汽車裡面的軟體會越來越多。大家可能開過一些豪車,越是豪華的車越有一個可能性:裡面的功能很多,你會找不到它,第一個是你不知道有這個功能,第二個是即便你知道這個功能,但是你找不到它,不知道這個鍵在哪裡。

我做一個調查,多少人知道車霧燈的開關在哪裡?舉個手就行了,還是有的,但是比例非常少。坦白來講,我自己也不太清楚,這個就是座艙的布置問題,當我們功能很多的時候,你對應物理按鍵非常多的時候,怎麼找到它,這是一個問題,叫做可發現性。

大家發現中控屏不太好操作,畢竟有點遠,你要操作就要看清楚,按鍵很小,比如我有時候放一首歌,這個歌很好聽,但是我又看不到歌詞,你的視線離開屏幕過長,安全隱患就出來了。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這時候語音交互就出來了,現在有一種說法叫所見即所得,但是也是部分實現的。但語音之後還有沒有更好的交互方式呢?讓系統、讓車告訴你一件事情的時候很長,比如說幫我找停車場,它找到了,但是找到了很多個,但是你希望它告訴你第一個停車場在會展中心2號館,這個需要很長時間,如果它把所有的都念一遍,你就錯過出口了,而且語音老說「你好什麼什麼」,很傻,那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我們還在研究這個事,一定會有更好的體驗。

新的更好的座艙裡面的功能布置有幾個要求:

第一, 是容易發現。這個功能我作為一個新司機,或者沒有開過你這個車的司機坐在車裡面能夠很好的找到它,最好的是不需要翻手冊就能夠找到,但是現在我認為沒有主機廠做到,廣汽在研究這個事,能不能做到我也不知道,但是至少這個研究是值得的。

第二, 交互效率高,不要我說很長一段話,它才知道我要什麼,交互的效率很重要。

第三, 是有效的反饋,當很多車、很多部件進行操作以後,我可能不記得我的空調是多少部,不記得座椅多少級,很多狀態,這些狀態要能夠很友好的反饋給用戶,你知道當你在車裡面找不到狀態的時候很惶恐。

第四, 是安全交互,無論什麼動作,它說我做,都必須在安全的環境下完成。

這是四個要求,從基本的到高級的。

這個太技術了,在座艙UESP的交互過程中,我們把它抽象出來了,對於用戶來講,你會有一個發現的功能周期,這個周期也是互動設計的一個重點,即便你還沒有去碰它,去發現它這也是一個交互。對用戶來講除了發現還要有勇氣發起、主機輸出選項、用戶輸入選擇,每個裡面都有一些設計的關鍵點,這個也是我們做的分析,但是具體就不講了。

剛才我們談到UESP座艙體驗化的必要性,它的價值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怎麼樣?最後一個是怎麼樣把它開發出來,我們認為在人力汽車這種模式下,會出現開發的工具鏈,這種工具鏈的產品會為汽車產業帶來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在座的可能做軟體的比較少,如果做軟體的多,聽到這個話可能會比較開心。

第一,這個工具鏈它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UESP的結構化,這個結構讓工具鏈的實現成為了可能。

第二,工具鏈將大幅的提升整車能力,我們做過測算,現在做內飾的系統,正在建一個初級的工具鏈系統,經過測算,這個工具鏈一旦建好,像我剛才說的下小雨,車主有點憂鬱聽見一首歌,我們三天就可以開發出來,成本非常低,而傳統主機廠開發這個功能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可能需要三個月。

第三,工具鏈將快速靈活設計座艙的交互方式,同一個產品不同的用戶來使用,它的交互方式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用戶自己定義,你可以用喜歡的方式來使用同樣的產品。

第四,工具鏈將緩解主機場缺乏軟體開發和軟體管理能力的狀況。

第五, 工具鏈將帶來軟體產業的巨大支付。

我的內容介紹完了,下面是個人公眾號,可以聊一聊,有關UESP的論文也公眾號裡面。

提示:本文根據發言整理,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智能座艙第三塊屏-HUD的量產化道路
    此次大會邀請了整車廠、技術供應商等業界嘉賓,通過相關話題進行深度分享及圓桌討論,共同探討車聯網及智能座艙領域在新形勢、新格局下的發展,為行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集體智慧。張環宇表示:「隨著汽車朝著更高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座艙也隨之進入發展快車道,而HUD則是智能座艙中高效的HMI窗口,也是作為智能駕駛在智能座艙裡的最佳顯示方式,成為了智能座艙內除了IVI和儀表之外的第三塊屏。
  • 廣汽傳祺打造健康座艙 全系搭載車規級CN95濾芯
    網通社從廣汽傳祺獲悉,該品牌將「G-HEALTH健康座艙」實施規劃提速,推出了具有N95級別防護的濾芯技術。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還正式通過了中汽研「車規級CN95濾芯」的認證。廣汽傳祺獲「車規級CN95濾芯」認證「車規級CN95濾芯」首先要滿足汽車行業空調系統過濾器標準的粉塵過濾要求,其次要求在288m/h風量下對0.3μm顆粒物過濾效率達到95%以上,最後還要對肺結核、流感嗜血桿菌、釀膿鏈球菌等的殺菌率達到99.99%。
  • 體驗哈曼智能座艙:量產車最大屏幕是什麼樣子?
    今天我們體驗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 αT的整套智能座艙,也是出自哈曼之手,它擁有全球最大的單體20.3英寸的車載量產屏幕以及眾多的創新技術。小夥伴們,戳下方播放按鈕,查看詳細體驗視頻哦。
  • 五星評價認證「同級響應最快智能座艙」 新瑞虎7神行版智能座艙...
    9月22日,車雲研究院聯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程心理學實驗室在北京發布了《全新一代瑞虎7神行版智能座艙用戶體驗評測結果》。全新一代瑞虎7神行版智能座艙的智能化能力,在與同級車型的PK中,拿下三大維度、70餘項評測項目整體5星級評價,並獲得「同級SUV響應最快智能座艙」認證。
  • 成立12年的廣汽研究院:新一輪產業升級進行時,如何打一場進擊之戰?
    在自動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趨勢即將席捲傳統造車行業的當下,主機廠如何進行轉型,是下半場的重要命題。與12年前相比,如何廣汽研究院面臨著更為複雜的局面:各家主機廠都相繼成立自己研究院,都相繼推出自己的智能車系統;除了面臨著已有的對手升級以外,還需要面對特斯拉、蔚來等新興勢力的挑戰。
  • 蘭博基尼Huracán改裝車曝光,開放式座艙賽車風格
    這位車主為了實現開放式座艙賽車風格的Huracán的想法找到了一家名為SR Auto Group的改裝廠,之所以找到他們也是因為該廠商已經推出過不少基於蘭博基尼車型的改裝方案,相信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Huracán Evo RWD Aperta中的「Aperta」翻譯過來的意思為:開放、打開,很明顯車主這樣命名他的愛車是想與原廠的Huracán EVO Spyder進行區分,也更形象的表明了改裝的最終風格。這位車主表示之所以這樣改裝,是想要一種全敞開式的駕駛體驗。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其中,驍龍 820A 數字座艙平臺支 持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能夠提供豐富的圖形與多媒體功能,加上廣泛的可 視化和作業系統選項組合及神經處理引擎,幫助汽車廠商打造差異化特性,提 供卓越用戶體驗。目前,包括奔馳、奧迪、保時捷、捷豹路虎、本田、吉利、 長城、廣汽、比亞迪、領克、小鵬、理想智造、威馬汽車在內的國內外領先汽 車製造商均已推出或宣布推出搭載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的車型。
  • 蔡莉莉:座艙電子的下一輪變革 自動駕駛中的控制權轉化
    蔡莉莉:座艙電子的下一輪變革 自動駕駛中的控制權轉化 2018-06-05 16:38 來源: 汽車咖啡館 【編者按】6月5日至6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
  • 雷蛇發布 RGB 智能口罩與多功能遊戲座艙概念設計
    Project Hazel 智能口罩旨在克服常見的社交互動困難,並改善日常佩戴的便利性;而 Project Brooklyn 遊戲座艙則將觸覺、視覺、聽覺等體驗都融入了靈巧外形中。
  • 汽車座艙的發展變化
    汽車駕駛的體驗離不開電子系統的發展。從動力系統到駕駛操控,隨著汽車電子系統的發展,一切都變得更加複雜,但也更加智能和懂人性了。對於駕駛員而言,坐駕駛艙裡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儀錶盤從機械錶盤變成了液晶屏幕。
  • 健康座艙+原廠兒童座椅,安全加碼,WEY VV6更懂寶爸心
    黃金防疫組合,打造健康座艙針對疫情,VV6特意搭載了堪稱黃金防疫組合的車規級CN95空調濾芯和等離子發生器,並且,CN95空調濾芯的過濾性能遠超過常見的PM2.5空調濾芯,對新冠病毒依附的直徑大於0.74微米的飛沫能實現98%的過濾效率。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防止新冠病毒影響孩子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保護出行安全。
  • 這才是未來汽車智能化座艙該有的樣子,體驗天際ME7
    駕艙數位化測試是通過駕駛者第一視角去操作不同品牌車型的數位化儀表、車機系統,全方位展現新車駕艙數位化的實際操作情況,是對於車輛智能化、數位化的用戶體驗報告。目前已經測試過超過130多款車型,涵蓋60多個品牌,天際ME7以192分位列第一名,換句話說這臺車是目前測試過的車型中使用體驗最好,駕艙數位化水平最高的車型。
  • 哈曼林紀瑋: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哈曼智能座艙和車聯網方案
    此外,在智能汽車上的中控大屏,車載影音娛樂系統、智能座艙裡面,一直以來哈曼也為整車廠提供了非常好的產品。還有一塊是汽車音響的部分。其實,哈曼卡頓、JBL、B&O等也都是哈曼旗下的品牌,無論是豪華車還是國內自主品牌的汽車,很多車載音響都是我們的。   從收入來看,我們的特色是布局平均且完整。大家都知道2019年全球整車的銷量已經開始有停滯的趨勢。
  • 專訪合眾汽車智能座艙研究院院長張祺
    太平洋汽車網在車展現場對合眾汽車智能座艙研究院院長張祺先生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太平洋汽車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太平洋汽車網2019上海車展專訪節目,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合眾汽車智能座艙研究院院長張,張院長你好。
  • 卡位新一代智能座艙,騰訊車聯發布AR導航
    騰訊車聯總經理王萬新表示,卡位下一代智能座艙,騰訊將向開發者和合作夥伴開放「生態和技術」兩大底座,包括騰訊「手機+汽車」聯動的生態,以及「AR引擎+場景引擎+安全引擎」三大技術引擎,支撐各類車載創新應用的開發,不斷推動用戶體驗的升級。
  • 長城汽車與東軟共同研發中央計算平臺 升級智能座艙體驗
    雙方表示,未來將共同致力於優化、提升智能化駕駛體驗。本次雙方聯合發布的上車體中央計算平臺採用域控制器理念,將傳統的信息娛樂、儀表、車身控制等多個離散ECU的算力、決策融合在一個中央計算單元中,可實現端邊雲算力均衡、安全類功能的快速遷移。這相當於在車上安裝了多個CPU,可以確保在單個CPU發生故障時,車輛能迅速通過其他CPU進行功能接替,保障乘客安全。
  • 廣汽集團北京車展發布 廣汽數位化加速器GDA項目...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左三)、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右二)、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張躍賽(左二)、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右一)、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左一)與概念車影動(ENPULSE)合影。全新傳祺M8 是廣汽傳祺數位化戰略下的最新產品,具有奢尚自如的威嚴外觀、奢華體驗的禮遇座艙、奢享駕馭的王牌動總、奢遇靈犀的智慧科技四大核心優勢;全新「凌雲翼」和「震天翼」雙前臉布局,將時尚與豪華完美融合;座艙在中控設計、內飾配色、座椅舒適、空氣管理等方面實現進一步優化升級,並且是全球首個搭載In-Joy四屏智聯和四音區語音系統的MPV,將頭等艙再次升艙。
  • 宇通校車獲5A級CN95健康座艙認證證書
    「健康校車——行業首家校車5A級健康座艙」線上直播活動該活動不僅邀請到鄭州電視臺主持人於海軍,還邀請到了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簡稱「中國汽研」)健康測評研究室主任江楠,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健康座艙」的內容及標準,並讓網友們共同見證了宇通客車獲得行業首家校車
  • 比亞迪DiLink攜手生態夥伴打造數位化座艙
    在25日的智享盛典上,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攜手DiLink的生態夥伴、迪粉以及開發者共同發布了「比亞迪汽車App」。同時,向與會嘉賓充分展示了人-車-生活-社會互聯的智慧生活方式,充分印證了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繫統連結無限可能的品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