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駕駛員要處理的信息是越來越多了。
過去,駕駛員要想的就是車超速了沒有,轉速高了要換擋了嗎,剩下的油還能開多久,以及車子跑了多少公裡。
汽車駕駛的體驗離不開電子系統的發展。從動力系統到駕駛操控,隨著汽車電子系統的發展,一切都變得更加複雜,但也更加智能和懂人性了。對於駕駛員而言,坐駕駛艙裡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儀錶盤從機械錶盤變成了液晶屏幕。
儀錶盤及中控娛樂系統
屏幕就是一個可以任意顯示信息的區域——自定義顯示駕駛信息,圖形化顯示報警圖案,各類應用程式。從音樂、行動電話到全屏幕導航地圖,人們愈發覺得車機裡的屏幕就應該跟人手一臺的手機一樣,只不過那是一個放在車上的屏幕。
在大屏時代和觸控技術的背景下,手機從單手變雙手握持,平板從口袋尺寸到背包大小,在bigger than bigger的口號下,汽車裡的屏幕也順應著市場的潮流。特斯拉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在這樣的極端下,他們甚至把網頁瀏覽器也放到了中央顯示屏裡。
然而,汽車終究不同於其它產品,其較長的開發周期,較高的開發成本,再加上使用條件及安全性能要求都高於普通的消費級電子,不同廠商的信息屏幕尺寸增長速度不如手機那樣對市場響應得那麼快,畢竟不是每一個廠商都是特斯拉。
從段碼屏到點陣屏,然後過渡到小屏、大屏彩色TFT,如今以奔馳、奧迪、特斯拉為代表的12.3英寸全液晶儀表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爭相學習開發的行業標杆。可以肯定的是,儀表及中控都往大屏幕發展,在廠商仍在糾結實體硬按鍵和觸控面板的時候,像寶馬及凱迪拉克這類高端品牌甚至已經加入了手勢控制和眼球追蹤的功能,讓駕駛員在座艙裡更加隨心所欲。
BMW Gesture Control
抬頭顯示
鋼鐵俠小羅伯特在那科技套裝裡頭,各種信息在眼前呈現一目了然,科技感和未來感十足。那種虛擬實境頭盔(HMD)與飛行員所用的抬頭顯示(HUD)同出一轍。抬頭顯示這種技術也逐漸在高端車型中應用。儀錶盤在方向盤下方始終需要駕駛員低頭查看信息,而抬頭顯示則可以讓駕駛員兼顧路面和車身的信息,保障駕駛安全。導航和ADAS技術的加入則讓抬頭顯示對輔助駕駛的信息與實景的融合度更高。
Mazda HUD
座艙氛圍燈
汽車座艙作為一個移動的私有空間,燈光對環境氛圍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奔馳S級提供7色氛圍燈,而E級則有64色,一下讓座艙充滿風情格調,座艙氛圍隨心而變。
Mercedes-Benz Ambient Light
流媒體後視鏡
相比中控和儀表,後裝流媒體後視鏡要比改動儀表臺上的電子零部件容易得多。流媒體後視鏡就是一個嵌入在後視鏡的電子系統,起初以行車記錄儀為代表,後來加入大屏幕及觸屏功能後,多媒體功能、FM發射、導航、行車記錄、倒車影像應有盡有,除了使用OBD接口安裝以外,將它比作縮小版的中控娛樂系統並不為過。
座艙內的操控面板(輸入)與信息顯示、環境氛圍(輸出),這一整套組成了汽車座艙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的不斷進化,交互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各大汽車廠商仍在為駕駛員坐在座艙內的愉悅體驗而不斷努力。
參考:座艙技術:為了讓你開車更加愉悅,他們都對汽車座艙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