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住房問題,失業問題,失戀問題,婚姻問題,工作問題等等,都會讓人的精神高度緊張,導致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誘發因素:主要是指導致神經衰弱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長期的精神或心理創傷,如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裡關係緊張等,也會使人們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神經衰弱。
腦力活動時間過長,學習負擔過重,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重大考試受挫時,常常會造成神經負擔過重,成為學生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
精神刺激可造成內分泌失調,如驚恐的刺激可促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出現心率加快,面紅汗出,血壓升高等。這些內環境的變化有可能造成大腦功能紊亂,所以腦電活動也有異常。
易感素體因素:神經衰弱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一般認為,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者,多表現為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保守、安靜等特點,易患神經衰弱。他們往往是什麼特殊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幾乎沒有很高興的時候。
信仰養生之道,愛吃補品,對改變生活習慣很敏感,過分注意自身的感覺。
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弱型和中間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這類個體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等。
維持因素:指患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個體病後附加的反饋信息,使疾病形成惡性循環,遷延不愈。
神經衰弱症狀有哪些?
緊張性疼痛: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頭痛常見。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則訴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睡眠障礙:常見的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以致心情煩躁,更難入睡。其次是訴述多夢、易驚醒,或感到睡眠很淺,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還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後疲乏不解,仍然睏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覺又覺腦子興奮,難以成眠,表現為睡眠節律的紊亂。有的患者雖已酣然入睡,鼾聲大作,但醒後堅決否認已經睡了,缺乏真實的睡眠感。這類患者為失眠而擔心、苦惱,往往超過了睡眠障礙本身帶來的痛苦,反映了患者對睡眠的焦慮心境。
其他心理生理障礙:較常見的如: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痿、早洩或月經紊亂等。這類症狀雖缺乏特異性,也常見於焦慮障礙、抑鬱症或軀體化障礙,但可成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訴,使神經衰弱的基本症狀掩蓋起來。
治療神經衰弱的常見方法?
睡眠調整:患者經常出現失眠、易醒等症狀。因此,首先要培養定時作息的睡眠習慣。等有睡意後再上床睡覺,次日用鬧鐘定時叫醒,這樣有利於建立恆定的睡眠—覺醒生物節律。
心理訓練:數羊法,即在腦中想像草原上有一群羊,把它們一隻只數完的方法有時是很有效果的。但對於另一些人可能效果相反,此時可拿出一本枯燥的書翻看,待有睡意後,即可關燈睡覺。
心理治療:患者可以在心理醫生那裡接受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訓練、森田治療等,以幫助自己重新認識環境和工作學習中的困難,訓練人際交往技能,認識心身關係。
腦力勞動:建議患者注意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平衡,堅持體育鍛鍊,塑造堅強的意志力,這既能提高體質,又有助於保持穩定良好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