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聖母「臨水夫人」-中新網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天仙聖母「臨水夫人」

2012年07月31日 17:11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

  海峽兩岸民間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都是相同的,而所有文化信仰,全部都是由福建傳到臺灣去的。其中香火最興旺的兩位「女神」,一位是天后媽祖娘娘,另一位是天仙聖母臨水夫人。而這兩位女神都是經過歷代朝廷「欽賜」的封號。媽祖娘娘保護海上的船隻和旅客的安全,是海上的保護神,臨水夫人則專門保佑婦女和兒童的安全,民間甚至把她認定為觀音菩薩的化身。關於媽祖娘娘的事跡,已經是家喻戶曉了,而臨水夫人的事跡,知之者還不多。所以本文專門記述閩臺之間臨水夫人的事跡。

  臨水夫人俗名陳靖姑,福州倉山區下渡陳昌之女,生於唐大曆二年(767年),18歲嫁古田縣臨水鄉劉杞為妻,故後世都習慣稱她為「臨水夫人」或「臨水奶」、「臨水陳太后」等。她家世業「巫」,福州人傳說她自幼曾學法閭山,能驅鬼除妖,扶危濟難。唐貞元年間,福州大旱,請陳靖姑祈雨。當時陳靖姑正身懷六甲,但仍應群眾請求,前來福州閩江龍潭角脫胎祈雨,果然靈驗,天降甘霖,旱情緩解。但陳靖姑自己卻因辛勞過度,傷胎身亡,年僅24歲。臨終前遺言「吾死為神,必救人難產。」

  陳靖姑死後,據說由於她的善良品德感動了天帝,入了仙籍,成為救苦救難的女神。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婦女生育臨盆是一大難關,所以陳靖姑專門保佑婦女平安生育。許多懷孕婦女都要到臨水夫人廟中去祈求保佑,據說非常靈驗。後來她的事跡逐漸傳遍全國,歷代朝廷都很重視。宋淳佑年間,陳靖姑受朝廷封為崇福昭惠滋濟夫人,賜予「順懿」的神名。從此以後,陳靖姑的聲名愈來愈大。清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特封陳靖姑為「天仙聖母」,到了道光皇帝又欽賜她為「太后」,和海神天后媽祖娘娘同樣的尊貴。不過兩位女神分工不同,一個保佑海上的船隻客商,一個保佑陸地的婦女和兒童。

  由於陳靖姑在民間有崇高的聲譽,所以崇奉她的寺廟也特別多。首先在她的出生地福州倉山下渡和她下嫁的古田縣臨水鄉都建立了臨水夫人的祖廟,當地人俗稱為「娘奶廟」。因福州話母親叫做「娘奶」,當地民間都把陳靖姑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來崇敬。據說婦女們想生孩子,都要到「娘奶廟」去進香膜拜,俗稱為「請花」。

  由於對陳靖姑的崇拜,閩臺兩地的民間婦女過去還衍生了一種風氣,即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必到娘奶廟祭祀求子。因陳靖姑就是在正月十五出生的,婦女18歲不訂婚不出嫁,因陳靖姑就是在18歲出嫁,婦女不想和「母親」同年出嫁。24歲不生育,因陳靖姑就是在24歲去世的,這一年生孩子不吉利。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的風俗,現在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隨著對臨水夫人崇拜的發展,各地建立的寺廟越來越多。從唐宋時期開始,元明清各代更加興旺。在她的夫家古田縣,就有7座較大規模的寺廟。而在福州市區的主要風景區於山、烏山、倉山等地也都建立了臨水夫人廟。在一般夫人廟內,還附設了36位女神,據說這些女神都是在陳靖姑管轄之下,專門保佑婦女生育和兒童成長的。民間稱之為「36婆官」。

  除了古田、福州之外,閩東閩北各縣也都普遍建立了許多臨水夫人廟。以後臨水夫人的信仰還發展到其他各省以及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社會之中。以後隨著福建居民移居臺灣,早在元朝開始,對陳靖姑崇拜的風俗也傳到臺灣去了。特別是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臺灣也先後建立了許多臨水夫人廟。比較著名的有臺南的臨水夫人廟、以及大士殿、伍德宮、開隆宮,高雄縣的注生宮、屏東縣的永福堂等都是以祭祀臨水夫人為主的寺廟,香火都十分興旺。而且臺灣許多臨水夫人廟,都是從福州請去的師傅工匠精心設計建造的,其形制都和福州的寺廟一模一樣。

  雖然現代科學發達,但民間風俗很多都沒有改變,直到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臺北市還新建了一座頗為壯觀的「碧潭觀光臨水宮」,以供到臺灣的遊客觀光朝聖,場面十分熱鬧。據統計,現在全臺灣約有130多座臨水夫人廟。幾乎臺灣每個市縣都有這種寺廟,這是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一種「神緣」關係。

  (摘編自香港《文匯報》 文/廖楚強)

相關焦點

  • 正月十五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聖誕,八閩毓秀大士化身,普化碧霞太后
    宮娥上奏,德宗皇帝龍顏大悅,封陳靖姑為「天仙聖母」,並在福建古田為其建宮(臨水宮,該宮於唐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建成)。後來,在歷代統治者皇帝的賜封下,天后、(臨水) 夫人、(順天)聖母、元君、奶娘等封號接踵而來、目不暇接,陳靖姑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婦幼、兒童的保護神,與媽祖、吳媽齊名,並稱為興化三大女神。
  • 臨水夫人陳靖姑
    宮娥上奏,德宗皇帝龍顏大悅,封陳靖姑為「天仙聖母」,並在福建古田縣為其建宮(臨水宮,該宮於唐貞元八年即公元792年建成)。後來,在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賜封下,天后、(臨水) 夫人、(順天)聖母、元君、奶娘等封號接踵而來、目不暇接,陳靖姑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婦幼、兒童的保護神,與媽祖、吳媽齊名,並稱為興化三大女神。
  • 臨水夫人的傳播與信仰,明朝中後期逐漸形成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說法
    臨水夫人,俗名陳靖姑(又名陳進姑、陳員姑、陳靜姑)小名陳十四,陳靖姑的尊稱或封號甚多,如:順懿夫人慈濟夫人、臨水陳夫人、天仙聖母、臨水陳太后、順天聖母、碧霞元君等。宋淳佑年間(1241-1252年),陳靖姑受到朝廷敕封為「順懿夫人」(一說此封號為閩王鏻所封)之後,臨水夫人的崇拜活動開始升級,其信仰範圍隨之擴展,有關陳靖姑的靈異傳說亦日趨完善。迨明、清時期,臨水夫人屢受朝廷敕封,神階一直達到極頂的「聖母」、「太后」,足以與福建的另一女神莆田湄洲的媽祖林默娘相媲美,其信仰範圍也輻射到浙江南部、江西東北部。
  • 陳靖姑(順天聖母 臨水陳太后)
    順天聖母陳靖姑(公元767-791),出生於福州市倉山區下渡街道。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夫人奶、臨水夫人、臨水陳太后、順天聖母等。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閭山(閭山為道教秘境,在福州閩江底。參見《閩都別記》)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
  •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祖籍廟,出生地,祖殿,祈雨大殿
    在福建大家到知道有個海上女神媽祖,但是在福建神還有一個陸地女神陳靖姑,福建省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 。2008年,陳靖姑信俗文化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臨水夫人陳靖姑:兩岸信眾共奉的民俗信仰
    「有嬰兒啼哭的地方,就有您的身影」  採訪地點:福建福州市、福建古田縣  從一位普通女子到「救產護胎佑民」的陸上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文化千年不衰,情牽兩岸萬千民眾——  近日,大陸首部聚焦陳靖姑文化的電影作品《臨水夫人陳靖姑》在福州開拍。
  • 兩岸同祭臨水夫人祈平安(圖)
    兩岸同祭臨水夫人祈平安(圖)     10對身著漢服的新人在臨水夫人神像和海峽兩岸信眾的共同見證下舉行漢服傳統婚禮
  • ​【精品】《千年臨水情》系列第五集——《臨水夫人...
    本文原標題:《​【精品】《千年臨水情》系列第五集——《臨水夫人 》(下)》千年臨水,千年相依我的血液流淌著你的清碧千年臨水,千裡相系隔山隔海我也與你共呼吸敬請收看大型紀錄片《千年臨水情》系列第五集《臨水夫人》(下)解說詞節選【版權所有 嚴禁抄襲】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這個村子沸騰了起來。
  • 《臨水夫人陳靖姑》電視劇將開拍
    《臨水夫人陳靖姑》電視劇將開拍   中新網寧德7月31日電 (葉茂)「《臨水夫人陳靖姑》電視劇的開拍,將進一步推動陳靖姑文化在海內外的傳播,特別是在兩岸四地、海外華人華僑信仰圈裡,為文化交流起到重要的紐帶連接作用。」
  • 閩臺「非遺」連線直播 共祭臨水夫人陳靖姑
    在禪和樂古樂的伴奏下,福州會場嘉賓按傳統三獻禮向臨水夫人陳靖姑獻祭行禮,臺灣會場的嘉賓則將通過連線,同步向臨水夫人鞠躬行禮,兩岸同步祈福,祈求兩岸同胞平安吉祥。  此次非遺文化直播活動中,福州會場還同步展現了漢服製作技藝之美。  記者了解到,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女神之一。
  • 大型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全面啟動籌拍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30日電 (陳思巡)一部以海峽兩岸共同信奉的「婦幼保護神」陳靖姑為題材的大型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30日在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鐘山鎮臨水村全面啟動籌拍。  7月30日,大型神話電影《臨水夫人傳奇》在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鐘山鎮臨水村全面啟動籌拍。
  •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陳靖姑祈平安
    3月7日,兩岸數千名信眾齊聚福州,共同祭拜順天聖母陳靖姑,共祈和平,民眾幸福安康。當天,以「弘揚臨水文化 兩岸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屆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舉行。來自福建和臺灣的眾多順天聖母宮觀及民間演藝團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臨水文化及閩臺民俗文化。   【解說】上午九點半,福州閩江畔鼓樂齊鳴。
  • 「臨水夫人」陳靖姑金身赴臺巡遊 兩岸信眾祈福歡送
    「臨水夫人」陳靖姑金身赴臺巡遊 兩岸信眾祈福歡送 2014-10-14 15:09:47  「我們今天特地來祖廟參加起駕儀式,(在)臺灣(的)信眾很虔誠地迎接『順天聖母』的到來,巡遊活動一定會圓滿成功,在臺灣肯定會受到很熱烈的歡迎。」臺灣順天聖母協會理事長趙守堯對陳靖姑金身巡遊臺灣表達了很高的寄望。  當天上午,祖廟內鼓樂齊鳴、歌聲悠揚,由兩岸信眾分別擔任的18名主祭和陪祭,在陳靖姑金身前舉行傳統祭祀儀式。
  • 道教女仙如何兼顧家庭事業 細探臨水夫人傳說的演變
    日前福建福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與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禪和共臨水文傳會兩岸」,進行兩岸婦幼保護神-臨水夫人直播交流活動,共吸引55萬民眾在線觀看。從求子、順產到守護孩童平安出世成長,臨水夫人給予婦女相當全面的照顧,為閩、臺、蘇、浙一帶民眾的信仰。圖為臺灣臺南市的臨水夫人媽廟。
  • 臨水陳靖姑,專保童男童女,催生護幼,關於她的故事值得一看
    唐王大悅,敕封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建廟於古田,以鎮蛇母,不得危害。聖母專保童男童女,催生護幼。按「進姑」諸書或作「靖姑",而其兄「陳二相」即陳二相公,名字則為「陳守元"。這兄妹倆實有其人,見於清吳任臣《十國春秋》閩列傳中的《陳守元傳》,傳中也有很多。
  • 臨水夫人有「新宮」
    N欄目主持 李熙慧 林丹 近日,福建一些影視製作人和學者來到福州倉山後山臨水宮,為計劃明年開拍的大型神話劇《臨水夫人》進行取景。據悉,後山臨水宮新宮於本月16日落成,它和陳靖姑故居、龍潭角祈雨處一樣,成為福州祭祀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廟宇。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
  • 福州臨水夫人祭頌大典
    由89人組成祭祀大典表演隊伍循古禮進行 中新社發 劉可耕 攝  3月8日,作為海峽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暨第二屆(福州)陳靖姑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臨水夫人祭頌大典儀式在福州舉行    中新社福州三月八日電 (記者 劉可耕)三月八日,作為海峽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暨第二屆(福州)陳靖姑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一的臨水夫人祭頌大典儀式在福州南江濱公園隆重舉行。來自閩臺有關來賓、專家學者及全國各地信眾共近千人參加了該祭頌大典。   上午九時三十分許,鑼鼓聲聲中,儀仗旗迎風獵獵,儀仗隊威嚴而立。
  •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
    信眾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臨水宮參加臨水夫人祭祀大典。   演員在臨水夫人祭祀大典上表演傳統樂舞。   6月13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舉行臨水夫人祭祀大典,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靖姑文化節拉開序幕,來自港澳臺及內地近千名信眾共同參加。
  • 道教女神臨水夫人陳靖姑與羅源雲梯村
    在臺灣,奉祀臨水夫人陳靖姑為主神的宮廟有400多座,信眾達1000多萬。全球凡有華人生活的地方都有順天聖母臨水夫人信仰文化的存在,尤其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廣大信眾對陳靖姑女神的崇敬朝拜已延伸為一種渴望和諧、平安、幸福的共同願望和美好追求,上升為一種有益於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健康信仰和信俗文化,具有積極向善的親和力,這種信俗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