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閱讀!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在看哦~親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這句話對於熟悉歷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能倒背如流了。這句話說的就是諸葛亮與劉件溫的故事。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早年間躬耕隴畝,由於諸葛亮在荊襄一帶名氣太大,時常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佳話!由此引起劉備重視,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下山!
一個軍隊少不了軍師的存在。如果沒有軍師,再厲害的軍隊也無異於一盤散沙。於劉備而言,諸葛亮幾乎一手撐起了他的江山大業。他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在諸葛亮的策略之下,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荊州,再到力挫曹操。只是,劉備死後,諸葛亮五次北伐,卻都以失敗告終。在他死時,蜀漢也只佔據天下的三分之一罷了。
諸葛亮腹有良策,而劉備也有心興復漢室,解救萬民於水火!諸葛亮與劉備二人可以說是志同道合,用劉備的原話來說便是:「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也!」在神機軍師諸葛亮的加入之後,劉備團隊很快擁有了荊州,並且一再挫敗了強大的對手曹操!「火燒博望坡,赤壁之戰,白河用水」這些都是諸葛亮早年策劃的經典戰略!
朱元璋開始起義,從一個草根逐漸逆襲成皇帝,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軍師劉伯溫。在戰略方面,劉伯溫以實務十八策分析了當今局勢,又採用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後幫助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勢力,一步步幫助朱元璋稱帝。
君王要想建功立業,都離不開運籌帷幄的文臣謀士輔佐,西周建立離不開姜子牙,蜀漢建立離不開諸葛亮,明朝建立離不開劉伯溫。他們都是智慧和忠義的代表,輔佐君主開疆拓土,成就霸業。後面二位更是有詩讚曰:「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表達了對二人的高度讚美。諸葛亮在南陽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真金不會被埋沒,「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引起了無數人想要一睹真容,劉備也很心動,若能得到他的幫助,興復漢室大大有望啊。
公元214年,劉備終於如諸葛亮《隆中對》所言一樣,得到了益州,並且手底下人才濟濟,文有: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等人,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將,到了219年,劉備更是打敗了生平之宿敵曹操!一舉成為漢中王,不過禍福相倚,同年關羽孤軍深入,最終敗於孫曹聯軍之手,身死臨沮,而劉備最後雖然做上了皇位,不過太過意氣用事!決心為關羽報仇,在猇亭中了東吳陸遜火攻之計,導致蜀漢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劉備死後,由丞相諸葛亮擔任起興復漢室的大任,雖然5次北伐但終究沒能打敗曹魏!最後也是鬱悶而終,同時留下了千古遺憾!直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軍營之中時,蜀漢也只是佔據三分之一的天下!因此,民間才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之說。不過,時間很快過了1100多年,正值朱元璋起義,這時天下出了一個人才!此人便是劉基劉伯溫。
所以他放下身段三顧茅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並得其輔佐。「我得孔明相助,如魚得水」,諸葛亮很快為劉備定下計策,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公元208年,劉備得荊州,214年得益州,大業初成。手下有諸葛亮法正等謀士,還有關羽趙雲等武將。219年取得漢中之戰勝利,成為漢中王。都離不開諸葛亮的輔佐,不過隨著關羽張飛身死,蜀漢逐漸衰落,後諸葛亮多次北伐,卻一無所獲,最終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窮其一生也只是讓蜀漢三分天下,故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之言。
諸葛亮與劉備志同道合,鞠躬盡瘁,解救萬民於水火。他幫助劉備策劃了許多經典戰略,好比火燒博望坡、赤壁之戰、白河用水等等,讓劉備相繼得到了荊州、益州。也在他的協助下,劉備也戰勝過宿敵--曹操。
1359年,劉伯溫上書朱元璋陳述「時務十八策」對當今天下大勢進行徹底分析!也是此時劉伯溫成為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謀臣!在戰略方面他採取「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戰略,劉伯溫輔佐朱元璋糾集精銳兵力,先後滅掉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分割勢力!1367年,劉伯溫參與朱元璋滅元方略,1368年朱元璋登基為帝,國號大明!由此,「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便在民間廣為流傳了。
諸葛亮與劉伯溫他們兩人雖然處在不同的時代,但從最終結果來看確實是劉伯溫要樂觀得多!(不管劉伯溫最終結局如何)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在民間廣為流傳,「前節軍事諸葛亮,後世軍事劉伯溫」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顯了,都是表贊了諸葛亮與劉伯溫的軍事才能!只是這一句遠沒有前面一句出名!
千年後,又一位奇人出世,他便是劉伯溫,時人將其比之諸葛亮。朱元璋聞其名禮聘而至,劉上書「時務十八策」,倍加受寵。針對當時形勢,劉提出要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被採納。後朱大敗張士誠陳友諒,實力與日俱增。1367年劉參與制定滅元方略,覆滅元朝。
關羽被殺或許是蜀國的轉折點,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意氣用事,最終慘遭陸遜火燒計策,損兵折將,蜀漢一蹶不振。
總而言之,對於''前節軍事諸葛亮''的說法,諸葛亮受之無愧。如果沒有他的存在,天下不可能三分,劉備也難以取得他現在的成就。
相對而言,劉伯溫也無愧於''後世軍事劉伯溫''之稱。在朱元璋起義之時,劉伯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撐起大業,為大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不朽的功績。
在一整句詩句中,明顯誇讚了諸葛亮和劉伯溫的軍事才能,只是單純從前半句看,似乎劉伯溫功績更為突出,而客觀的後半句評價,卻遠沒有前半句那麼出名。
次年,朱元璋登基稱帝。此後「一統江山劉伯溫」廣泛傳播。他們二人都是傳奇人物,有許多相似之處。說起最後結果劉伯溫還要比諸葛亮好上一些。「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後面還有一句,「前節軍師諸葛亮,後節軍師劉伯溫」,也是稱讚之語,只不過後面兩句遠遠沒有前兩句流傳的廣!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謝謝!
後語: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