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時有側切或者是撕裂的媽媽,坐月子時一定要注意護理,由於產後新媽媽陰道內不斷有惡露排出,所以,若不注意就會非常容易引起會陰部乃至生殖系統的感染。那今天Tina就來和您具體說說,媽媽究竟該怎麼做呢?
【每日清洗不可少】
新媽媽應注意會陰部的清潔,產後第一周3次/日;產後第二周2次/日,兩周之後直到惡露完全乾淨前1次/日。除此之外每次排完大便後都需要清潔會陰部。
清潔時,溫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不需要額外增加其他藥物。
清潔後使用專用軟毛巾吸乾(因為若使用衛生紙擦拭,可能會引起敏感的會陰組織疼痛)。擦拭時要從前往後擦,避免把肛門的細菌帶到會陰部。
【及時更換會陰墊和內褲】
因為惡露的排出,為了避免感染,最好每隔幾個小時就更換會陰墊,特別是每次衝洗完也要及時更換。寶媽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會陰墊。
勤換內衣內褲,寶媽的衣物要單獨清洗,洗後一定要在陽光下晾曬,以殺滅細菌,避免感染。
【冷敷、熱敷交替使用】
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流量,促進傷口癒合;而冷敷則可以鎮痛、緩和腫脹。這兩種方法對於護理會陰都是有用的。如果媽媽會陰處疼痛明顯,使用冰袋抵住會陰會覺得很舒服。
【密切觀察傷口,有異常及時就醫】
會陰處因撕裂、側切縫合的傷口,如需拆線大概在產後第4天。在正常情況下,會陰傷口在拆線前會有不適感,坐時也可能出現疼痛。不過現在絕大多數都使用的是羊腸線縫合,無需拆線。不過分娩所造成的會陰損傷完全癒合,大約需2周左右的時間。
在此期間,媽媽要經常注意傷口的變化,如果傷口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滲血、滲液、傷口拆線後裂開等,需要及時就醫。
【睡覺時選擇側睡,避免汙染傷口】
如果媽媽的傷口在左側,那麼睡覺時儘量選擇右側臥位,這樣可以避免惡露汙染傷口。
其他注意事項:
1.術後媽媽要均衡飲食,特別是需要進食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傷口裂開。
2.產後媽媽最好採用坐式大便,避免蹲式。
3.儘量不要選擇在傷口拆線當天出院,因為在拆線當日非常容易出現傷口裂開。
4.在產後前兩周,因傷口內部癒合的並不牢固,故媽媽不宜進行動作太大的鍛鍊,特別是一定要避免做用力下蹲的動作。
5.媽媽坐著時,身體重心可向未受傷的一側傾斜,這樣能夠避免傷口受壓所導致的傷口表皮錯開。
慎用高錳酸鉀洗液
如果會陰部有撕裂或側切傷口時,的確可以使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但是藥物的使用一定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的,因為過度使用高錳酸鉀,有可能會使會陰處皮膚變得異常乾燥。
【更多好文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美好孕產嬰(mhtina)】
在喜馬拉雅FM 蜻蜓FM 荔枝FM 搜索「高級母嬰護理Tina老師」免費收聽公益講座。
聲明:本文為美好孕產嬰高級母嬰護理Tina老師原創文章,如需授權 請聯繫微信號 否則侵權必究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