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鄰居大勇在廣州買房了,胖姐非常羨慕跟驚訝,羨慕的是廣州的房價可不低,能在廣州買房,少不了百多萬的首付,驚訝的是前幾年我剛大學畢業時,他還在工廠打工,並沒賺到什麼錢,為何突然就這麼有錢了呢?
我跟大勇是髮小,他生性憨厚,學習成績一直不好,混到初中一畢業,就跟著他爸爸去廣州打工了,直到胖姐大學畢業,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打工收入不高,年紀輕輕又喜歡出去玩,這些年下來,總是賺少花多,沒存下什麼錢。
大勇三年前沒有再在工廠打工了,按大勇的說法,在工廠上班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不用動什麼腦筋,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付出自己的勞力,每月按時領工資,旱澇保收,就算這家工廠倒閉,大不了換一家就是,但是最要命的就是存不到什麼錢,上班再長時間也是打工,積累下來的經驗沒什麼用,而大勇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老家的房子也急需推倒重建。
窮則思變,打工賺不到錢,大勇就在廣州物色了一個攤位,賣起了水果。大勇說,你別小瞧這賣水果,不花點心思琢磨,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剛開始,他跟大多數的小攤販一樣,每次進貨儘量豐富水果品種,每種不拿多,每類拿一點,哪種水果最應季,哪種水果利潤大,就做哪種水果。但是水果品種太多,拿貨就上不去量,拿貨成本就控制不好,應季的水果賣的人多,價格壓的也厲害,而利潤大的水果多半是進口水果,損耗大,易壞果,表面上利潤高,一旦損耗過大或者貨沒拿好,不好賣砸手上,賺的利潤還得全部搭進去甚至虧本。
做的時間一長,大勇慢慢摸清了門道,最後決定只賣三種水果:西瓜、哈密瓜和甘蔗。理由簡單卻非常的有道理。
理由一:易保存,損耗低,一年四季都有貨賣。
賣過水果的都知道控制損耗意味著什麼,進一批水果,如果損耗過高,可能你這批水果就白賣了,西瓜、哈密瓜和甘蔗都非常好保存,損耗極低,從而降低了進貨風險。西瓜從初夏可以賣到初秋,甘蔗可從初秋在到初春,哈密瓜基本一年四季都可賣,保證了生意的可持續性。
理由二:減少品種,增加單品拿貨量,降低拿貨成本。
剛開始,總擔心別人有賣的水果我這沒有,顧客會流失,因而儘量把品類搞豐富,最終,去批發市場拿貨的時候搞的很累不說,品種一多,每樣都不敢多拿,批發價格也沒法做到最優惠。其實,專門做某類水果,量大拿貨價更便宜不說,久而久之反而會做出特色,顧客更願意相信你的價格最便宜。
理由三:單果重量重,容易走量,做出銷售額。
賣香蕉、桔子,顧客一次基本就買兩三斤,十塊錢不到,賣葡萄、紅棗也差不太多,但是賣西瓜、哈密瓜和甘蔗不一樣,大多客戶都是一買一個瓜或者一根甘蔗,少有買半個的,一個西瓜就算單價再便宜,總價也得二三十塊錢了。
理由四:悶聲發大財,不易招人嫉妒模仿。
賣瓜或者甘蔗,只要一天有那么二三十個顧客光顧,銷售額也有好幾百塊了,但一天時間這麼長,二三十幾個客戶基本是在半小時一個的頻率,在旁人看來,生意實在只能用慘澹來形容,別人會誤產生做這個生意不賺錢的念頭,而轉做其它的水果,一旦做的好,大家蜂擁而上,再好的市場也很容易做爛。
水果損耗低,拿貨量大更便宜,還容易走量,時不時被同行笑話生意慘澹,大勇看來只是看起來憨,哪一行要做的好,都得動下腦筋,活該他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