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賣菜的店會賣水果,而賣水果的店不賣菜?

2021-02-19 36氪

來源 | 鳥哥筆記(ID:niaoge8)

文 | 江流

看到個網友轉發了個圖,問題是:賣菜的店通常有賣水果,水果店通常不賣菜,為什麼?面試者的回答被打碼了,這真是吊胃口啊。於是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須知,任何問題均有語境。

我們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時間充裕的話,第一,要考慮問題的語境;第二,要檢驗這個問題的描述是在什麼情況下成立的。

考慮問題的語境,猜測提問者的目的

提問者的公司是永輝雲創,我猜想和永輝超市大概有關係,百度了下,永輝雲創是永輝超市生的孩子。招的是產品經理,那大概面試者希望這個產品經理對零售業這個行業有比較深刻的洞察。

畢竟,要面對同行競爭者。產品經理需要理解消費者的心理,那對營銷學的理解,對消費者行為學的理解是有必要的。

檢驗問題是否成立,明確問題究竟在問什麼

坐標深圳。

沃爾瑪為代表的超市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沃爾瑪既賣菜也賣水果,面積相當。

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屬於賣菜的店還是賣水果的店,盒馬鮮生既賣菜也賣水果,水果攤位面積更大。

百果園之類的水果專賣店確實沒有賣蔬菜。

城中村附近的生活超市面積兩百平左右或更大,賣蔬菜也賣水果。

城中村附近的非連鎖的水果店只賣水果。

城中村附近的非連鎖的蔬菜店常常只賣蔬菜。

看來按照我的生活經驗,問題的成立有很多前提條件。

我只好假設有些賣菜的店會賣些水果,但是很少有賣水果的店賣菜。

尋找解釋理論

1、價格錨定效應

當一個店裡某件產品價格很高時,消費者雖然不大可能買這件產品,但是會覺得其他的產品變得不貴了,更容易接受其他產品的價格。

這個現象的運用非常廣泛。

比如深圳有家店有一杯一千元左右的果汁,這家店的人均消費其實就200元左右。

比如盒馬鮮生雖然商品的平均價格比一般超市偏高。但是在某些購買頻率非常高的商品,價格和一般超市相當,比如盒馬鮮生的農夫山泉水的價格經常是1.6元。這是利用一些高頻商品的低價讓人覺得這個店價格不高。

比如以前大學時,經常有流動店,廣告語是草稿紙一元一斤,但他其實賣各種文具。由於草稿紙是大學生常用的,大家會誤認為這家店賣的東西非常便宜。

於是,本文問題的第一種解釋:

蔬菜的平均價格大約是水果平均價格的三分之一,蔬菜店賣水果可以讓用戶覺得蔬菜的價格並不貴,討價還價的可能性更小,而水果店如果賣蔬菜就會讓人覺得,水果賣的好貴。

但是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水果如果一直沒人買,是容易爛掉的,保質期只有幾天,蔬菜店賣水果是必須得有一定銷量的,不然這種營銷手段就成了固定成本。幹嘛不賣些比較貴保質期又很長的產品呢?

2、商品與消費人群匹配

買菜的通常都是家庭主婦或者自己在家做飯的,這些人,既然要買菜,那麼一定也有買水果的需求。並且,買菜對這些人而言是一個每天都進行的高頻需求。

而買水果的人,很大一部分並不會買菜。並且,買水果是一個相對低頻的需求,比如一周一次。

結果就是如果賣菜的同時賣水果,那麼是增加了每個顧客的客單價。有效運用了自己獲得的流量。如果賣水果的同時賣菜,則蔬菜區的單位面積經濟效益會明顯低於水果區,就是坪效,因為蔬菜區價格明顯低,利潤薄,流量小。

於是,本文問題的第二種解釋:

賣蔬菜的店賣水果是增加客單價,賣水果的店賣蔬菜是降低了坪效。

這種解釋運用到更廣闊的的商業中,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利潤,就要針對自己掌握的流量,投放更多目標人群相匹配的產品或服務。

3、感官營銷

蔬菜比水果更容易腐爛,更容易散發異味。賣蔬菜的店賣水果對店鋪的環境幾乎沒有影響。但是賣水果的店賣蔬菜,會讓店鋪在視覺和嗅覺上明顯降了檔次,有些對店鋪環境有要求的人就不大願意來。

盒馬鮮生的門店,比起人人樂超市的門店,逛店感受就更舒服。盒馬鮮生門店裡很注重通風,幾乎不會有異味,而人人樂超市通風就較差,聞起來要差些。我還見過有些比較大的超市,但是通風很差,讓我一刻都不想多待。

於是,本文問題的第三種解釋:

賣蔬菜的店賣水果不會影響店鋪的環境,不會影響客流;賣水果的店賣蔬菜會讓店鋪環境變得更糟,客流量會降低。

但是選擇去小水果店買水果的,可能並不大在意這個問題,或者店主並不會感受到這個問題。這種小水果店因為面積太小,通風的問題也並不明顯。我來這種水果店買水果,無非就是圖的距離近價格便宜。這個解釋在本題中作用可能很有限。

4、商品周轉率

蔬菜比水果更容易變質,於是賣蔬菜的店,就必須保持快速的商品周轉,可能要每日更新蔬菜。而賣水果的,可能只需要幾天更新一次水果。所以賣蔬菜的,配套的解決方案可能是一天周轉一次,而賣水果的可能是五天周轉一次。

賣蔬菜的再賣水果,不過是在賣水果的部分降低商品的周轉;而賣水果的再賣蔬菜,就需要提高商品周轉的速度,這一點更難實現。

賣零食的良品鋪子曾經試行賣水果,後來公司放棄了賣水果這事,原因是並沒在賣水果上賺到錢。類似的道理。

於是,本文問題的第四種解釋:

為慢周轉設計的運營管理方案難以適應快速周轉的要求。

5、定位

蔬菜店在人們心中的定位是飲食材料採購的地方,水果店在人們心中的定位是讓身體健康的副食品採購的地方。

如果有兩家臨近的蔬菜店競爭,一家只賣蔬菜,一家賣蔬菜也賣點水果。人們不大會做出區分。

但是如果有兩家鄰近的水果店競爭,一家只賣水果,一家賣水果也順便買點蔬菜。人們會傾向於去只賣水果的那家。因為只賣水果的店更符合水果店在人們心中的定位。

以前住的樓下有三家賣水果的店,一家只專門賣水果的,類似於百果園之類的連鎖店,環境好,但是價格高不少,第二家是一半賣水果一半賣副食的店,第三家是四分之一賣水果四分之三賣副食的店。第二家和第三家價格相當。但我從來沒有想去第三家購買水果的欲望,大多數時候是在第二家購買水果。

於是,本文問題的第五種解釋是:

人們更可能去符合自己心中定位的店買相應的東西。因而店鋪要強調自己的定位。

不過,一般小店鋪的老闆不一定有這種洞察力。這個解釋大概也不是這道題的主要原因。

後來我在脈脈上找到了原貼,截圖給大家參考。

我後來去知乎上查找,發現2014年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挑選一些信息給大家欣賞。

從提問信息中可以看到,這個賣水果的店賣蔬菜,可是蔬菜虧本了,並且進蔬菜更累。

回到這個面試題。

對於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的問題,提問者很可能自己只是片面的洞察,給你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完全可以質疑問題,或者你需要挖掘提問者真正要問的是什麼。

所以對於回答者而言,第一步要考慮提問者的用意是什麼,他想考察什麼;第二步要考慮這個問題的現實環境,給這個問題的現實場景,縮小問題的範圍,讓問題的表述更精確;第三步是尋找理論模型,這些模型基本都可以在營銷學中找到;第四步再檢驗下這個理論的有效性,當事人真的能想到這樣嗎,會不會是自己誇大了這個理由。

我們問題再引申一下,賣水果的店,偏偏要賣蔬菜怎麼辦?

盒馬鮮生的做法是,通過通風設備,改善店內空氣狀況;給每份蔬菜用塑料獨立封裝,按份售賣;提高蔬菜定價從而提高利潤率。

我見過有家水果店,免費送蔥。這就把免費蔬菜作為引流手段了。

本文轉載自鳥哥筆記(ID:niaoge8),八年專注乾貨分享,運營推廣加油站。

相關焦點

  • 她淘到空間小戒指,只想養花賣菜賣水果,日子悠閒的空間文
    她淘到空間小戒指,只想養花賣菜賣水果,日子悠閒的空間文哈嘍各位書蟲們大家好呀,非常感謝你點進這篇文章,我是勤奮的小編小影視解說,最近啊一直都很喜歡看空間類的小說,重生啊、穿越呀、都是女主帶空間的小說呢,有喜歡同類型的小夥伴們,可以點個關注哦,
  • 賣水果的果多美,能不能賣好蔬菜?
    《零售老闆內參》近期走訪北京多家果多美發現,大多數門店內都已設置蔬菜專區,跟水果一樣,幾乎成了門店「標配」,並且其中一些門店還貼出了關於門店賣菜大媽的招聘啟事。 對於北京地區的居民來說,想必對這個品牌並不陌生。果多美於2009年成立,主要銷售水果、乾果、零食,「買水果就到果多美」的slogan簡單粗暴。蔬菜原本不在果多美的業務計劃之內。
  • 賣雜貨的無印良品、賣衣服的森馬,為啥都開始賣菜了?
    3、菜場賣生鮮+調味料+加工食品。2017年,無印良品終於在東京本土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家生鮮賣場。除了新鮮蔬果外,也同時販售適合與這些食材搭配的調味料,或是以該食材為主成分的加工食品,還有約300多項食品雜貨。據說,每個生鮮果蔬都有標記產品的介紹說明,並會附上相應的製作烹飪方法。
  • 為何水果店大多不願賣甘蔗,而流動小販卻賣得很高興?原因不簡單
    為何水果店大多不願賣甘蔗,而流動小販卻賣得很高興?原因不簡單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市面上的水果種類越來越豐富,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購買自己喜愛的水果。對於甘蔗來講,味道甘甜可口,咀嚼起來也非常的有趣味性,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 賣菜VS賣豬肉,誰更賺錢?
    都說現在菜市場裡面賣菜和賣豬肉的都發了。我們就比較一下賣豬肉掙的多還是賣菜的掙的多?賣菜張大姐賣菜有10個年頭了,對菜價可以說是了如指掌。讓張大姐給我們分析一下賣菜的利潤。賣豬肉了解到豬肉行業的暴利,來看看有多暴利。
  • 「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 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原標題:「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摘要 【「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 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 傳奇人物,靠「賣菜」打造電商獨角獸,估值500億,趕緊回家賣菜
    這中間倒下的也更多,如之前的一號店,樂蜂網,尚品網,當當網等。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國外電商企業依然廣受歡迎。隨著發展這中間也出現了很多專業的平臺,有專門賣車的,有專門賣生鮮的,有專門賣書的也有專門賣菜的。他們不是如淘寶那種綜合性的平臺,而是更有針對性。做生意有高低之分,但是賺錢不分高低的。賣車賣珠寶能賺錢,賣菜也一樣能夠賺錢。
  • 從賣鮮切水果到校園商業IP,他的秘訣何在?
    不到一個月,姜軍和王健樂創立的線上水果杯品牌——「菜小二」,就在校園賣火了。 現在,姜軍也和合伙人商量著給產品命名,這次不是給水果杯取名,而是視頻設計。5年時間,姜軍靠水果拿下天使輪融資,再轉型到做影視成為平臺TOP,又有什麼秘訣?
  • 買菜都是論斤買,網上賣菜卻論克賣!商家都把客戶當傻子?
    我們很多人的傳統理解是:買東西從來都是論斤或論件買或賣,如今的商家精明到論克賣!記得論可賣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貴的,譬如黃金。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市民天天要買的菜也開始論克賣了!這個蔬菜論克賣,大概是從網絡大咖們參入賣菜開始的吧。因為本人轉行擺地攤,有幸「入股」了阿里拼多多美團等大佬們開的網絡「買菜館」。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蔬菜、水果比大生鮮平臺還便宜,也不用湊單減郵費。自己去鄰居家取一趟也不是大事。」韓女士向記者講述起成為重度社區團購用戶的原因。社區團購群中0.99元400克的山東小芋頭、3.99元的玉米黃雞蛋、0.78元一袋的食鹽,頗為誘人的價格成功吸引了她。   「今天下單,明日來店提」,和依賴快遞不同,這些社區電商、團購平臺提供的大多是「今日下單+次日送達+自提」的服務。
  • 大媽菜市場賣菜,利用「3個雞蛋」成為銷量第一,這個方法你也行
    在市場裡面陳列著不同的區域,一邊賣水果,一邊賣調料,一邊賣蔬菜,一邊賣肉類。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競爭,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蔬菜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每次去買蔬菜的時候,有些攤位生意很好,而有的攤位卻無人問津。如果您是顧客,你是會選擇去哪一家購買呢?
  • 富陽的強哥夫婦在杭州東山弄賣菜30年 記者親歷夫妻倆的賣菜生活
    網紅、流量、手機接單、直播賣菜……這些都是1991年的強嫂怎麼也不會想到的事情。  當年,她和強哥一起用自行車從三裡亭馱回一蛇皮袋豌豆,開始在東山弄做馬路攤販。本來只想著靠賣菜能養活兒女,沒想到這一賣就是近30年。
  • 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
    有朋友問:菜市場賣菜的利潤有多大?在菜市場賣蔬菜的利潤大約是40~50%,數字看上去像點樣,但是損耗大,也非常非常的辛苦。工作時間不分寒暑,不分颳風下雪,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休息幾天,其餘的時間都在擺攤賣菜。
  • 「水果大王」百果園急上市:資金難找 萬店難開 生鮮難拓
    後者認為,前者在其水果包裝盒、包裝袋、連鎖門店等位置使用「百果園」標識或字樣的行為,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並索賠9103萬元。一家是賣水果的、另一家是種水果的,因為百果園三個字,槓上了。
  • 網上賣菜有發財的有歇菜的 平臺選擇至關重要
    鄉親們說:「經她手銷出去的蔬菜都用貨櫃裝和車皮計量,我們的菜都賣到日本了。」   移風店鎮是青島市的菜籃子基地,也是高效農業示範區。但此前由於信息發布渠道的問題,移風店鎮的蔬菜多數走不出青島,菜農最擔心起早貪黑侍弄出來的蔬菜賣不掉,只好爛在地裡、溝邊。   作為最早「觸網」的農民,姜波的辦公室就設在菜地,說是辦公室,其實就是兩間簡易房。
  • 樓下又一家生鮮超市開業了,這條街上又多了一家賣菜的
    春節對於餐飲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為了迎接春節,節前會準備很多食材,準備大幹一場。然而春節前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 餐飲企業停止營業, 大量的食材都沒有派上用場。那段時間買菜有點困難,飯店裡的食材,尤其是蔬菜也不能長時間存放,於是就在門前擺攤開始賣菜,很受周圍居民歡迎, 飯店也處理掉了自己的庫存。
  • 東山弄賣菜30年 一對杭州夫妻經歷的菜場浮沉
    網紅、流量、手機接單、直播賣菜……這些都是1991年的強嫂怎麼也不會想到的事情。當年,她和強哥一起用自行車從三裡亭馱回一袋豌豆開始在東山弄做馬路攤販,本來只想著靠賣菜能養活兒女,沒想到這一賣就是近30年。智慧型手機賣菜。
  • MUJI最新旗艦店:賣菜、賣書還出租自行車
    MUJI最新旗艦店:賣菜、賣書還出租自行車MUJI這幾年在國內動作頻頻,2017年推出了MUJI diner,2018年推出了MUJI HOTEL,2019年伊始推出了國內第四家旗艦店。在MUJI的老家日本,這是一個高逼格但低價格的品牌,到了國內價格上浮不小,不但性價比受損,也與其原先的定位有了偏差。
  • 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語出驚人」:我和賣魚、賣菜的溝通不了
    01「我和賣菜的溝通不了」,家長會上被老師區別對待,寶媽:退學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是一個幼兒園在開家長會,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家長會話裡話外都在透露著幼兒園的高貴,將一些人的孩子比成天鵝,卻將另一些孩子比成了豬,認為那些「豬」一樣的孩子,不應該出現在這所幼兒園;他還語出驚人道:,不是看不起那些農村的家長,只是由於文化水平和素質的差異,跟一些賣魚、賣菜的家長溝通不了;他強調說:「因為幼兒園的門檻降低了,賣魚的、賣菜的孩子都進來讀書
  • 夏天開茶飲店,這3種的水果茶最好賣
    將水果和茶放在一起,清甜健康又好喝,下面我們來說說,奶茶店夏天最好賣的水果茶都有哪些?一、金桔檸檬茶,給你的夏天帶來不一樣的酸爽金桔檸檬是炎炎夏日暢銷的皇后級飲品,長期佔據果茶類銷售榜的第一,全國各地也湧現出不少以「檸檬」為主題的茶飲店,如快樂檸檬、檸檬工坊等。大到喜茶、一點點等大型連鎖品牌,小到街邊不知名的茶飲店,基本都有這一款經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