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為歷代儒客文人推崇。近些年,隨著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培訓領域也面臨著新的變革,表現為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和項目環境的標準化。國學知識開始普及、「國學應用」開始萌芽、國學修煉逐漸興起,很多國學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
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對於傳統文化的復興,肯定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傳統文化熱、國學熱不是要去走回頭路,不是去推翻現代教育體系,拋棄現在的義務教育,社會弘揚的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
國學包含極廣,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有所得,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積累。而且我們的傳統文化也有大量的糟粕,並不是所有源自古代的東西和思想,都是完美且正確的,一個人無法跳出他所生存的時代,就好像他無法脫離自己的皮膚,所以,出於當時當地的歷史局限性,很多所謂的古代名人說出的話,不一定可以原封不動地套用到我們現代的社會中。
如今的培訓市場上,也正是魚龍混雜,一些教育企業家從國學中找到了發展的機會,但實際卻沒有真正地去了解國學與傳統文化的意思,因此社會上出現了所謂的女德班,宣揚女性要守婦道、打不還手,罵不壞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也有所謂華夏學宮,選場不教授現代的數學、科學知識等,其實都是偽國學班,他們表面上是在宣傳傳統文化,實際上是在給傳統文化抹黑。
今年,國家教育部也正式發文:不得違法招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開展全日制培訓,替代實施義務教育,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等封建糟粕。
國學培訓,應該是也只能是作為課外興趣班活業餘培訓,同時國家也應該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將打著國學培訓旗號的偽國學徹底掃蕩。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接受全方位現代知識的教育是必須的。
而對於國學教育,關鍵在於提升孩子們的文學藝術修養,從而達到提升孩子們的思維深度和寬度的目的,讓孩子們在今後學習、生活中能活學活用,也就是讓孩子們變得更富有智慧!教國學,講經、講道理,一定要講透,理解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