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偏愛誰?2021最熱投資方向是它…| 2020中國證券研究行業...

2020-12-20 證券時報網

12月15日,新財富分析師年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新財富發布了《2020中國證券研究行業價值報告》,對分析師職群的發展情況進行解析。

今年是新財富第18年分享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發展報告。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大數據梳理的方式,對新一年證券研究行業進行分析觀察。

01、分析師人數連續第5年擴容

截至2020年12月初,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登記的分析師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3595人,他們分布在97家證券公司,包括91家中資券商和6家外資、中外合資券商,同比增加7%,這是中國證券分析師總人數連續第五年增長。其中,33家證券公司登記的分析師人數在40人以上,23家證券公司登記的分析師人數超過60人,9家證券公司登記的人數超過100人,分別是中金公司146人,海通證券139人,國泰君安證券137人,申萬宏源證券128人,長江證券126人,中信證券120人,廣發證券116人,華泰證券104人,招商證券100人。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

註:2019年數據截至2019年11月30日;2020年數據截至2020年12月10日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

從2019年9月到2020年12月,大型券商中,分析師人數增加較為明顯的包括中金公司,從119人增加到146人,中信證券從94人增加到120人。其餘綜合性券商分析師人數保持平穩,而以華西證券、開源證券、浙商證券等為代表的部分新銳券商研究所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人員擴容。

02、復旦大學分析師「搖籃」地位穩固,

上海交大反超清華北大

2020年,共有來自44家證券研究所的1000餘位分析師報名參加第18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其中有13家機構報名參評人數在40人以上。報名參評人數靠前的券商包括海通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報名參評人數均在70人以上。

本年度評選,44家參評的證券公司,其中21家入圍了30個研究領域,19家最終上榜。

全部參評分析師中,男女比例約為69:31,女性分析師佔比同比提升1%,這是2014年以來女性分析師佔比最高的一次。參評分析師平均年齡32.65歲,與往年略持平。年齡最大者58歲,最小者25歲。報名參評分析師平均證券從業年限為6.22年,這一數據已連續多年持平。

上榜的首席分析師,最大年齡為58歲,從業22年。最小為28歲,從業5年。上榜首席平均年齡為35.8歲,平均從業時間為9.6年。

對參評分析師畢業院校進行統計發現,報名分析師畢業院校排在前五的分別是復旦大學,佔比9.94%;上海交通大學,佔比8.39%;北京大學,佔比7.29%;上海財經大學,佔比6.2%;清華大學,佔比5.92%。

上海作為金融機構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上海的高校在培養金融人才方面優勢越來越明顯。復旦大學已經連續5年成為產生分析師最多的院校,可謂分析師的搖籃。近兩年來,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分析師數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躍升,從2018年的佔比6.62%排名第三上升至2020年的佔比8.39%排名第二。分析師畢業院校排名前10的高校培養的分析師合計佔比超50%,其中有四所分布在上海。

數據來源:新財富

03、助力券商高質量發展,智能化工具普及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也是註冊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證券行業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中不斷開啟市場化競爭的大門,研究被認為是撬動證券公司從通道業務向創新做優做強轉型的支點。2020年,券商研究正在全面開啟對投行、投顧、資管、自營等業務條線的支持作用。

對券商分析師的調查顯示,61%的分析師認為過去一年其所在公司強化了研究對內支持的重要性。內部支持工作中,投行業務佔據主流,其次是經紀零售業務、資管業務以及公司內部戰略發展研究支持等。

數據來源:新財富

研究員對投行工作的支持,首先體現在公司及行業研究支持,其次為投資價值研究報告撰寫,此外,基於券商研究對市場覆蓋的深度與廣度,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投行項目的增量發展。

數據來源:新財富

金融科技運用與數位化轉型正在成為證券公司打造差異化服務能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不少券商提出要充分利用技術力量打造智能化平臺。對分析師的調查也顯示,智能工具在分析師日常工作中已經有很高的使用率。83%的受訪分析師表示其正在藉助智能工具協助研究工作,僅有17%的受訪分析師表示其還沒有使用智能工具協助研究。

數據來源:新財富

智能工具對分析師的協助作用主要體現在數據檢索及篩查,自動生成簡報以及數據/圖表的自動生成等方面。

儘管普及率較高,但是智能工具對分析師的工作替代佔比還不高。受訪分析師中,46%的分析師表示智能工具對其工作協助僅佔其總工作量的5%以下,41%的受訪分析師表示智能工具對其工作協助佔比在5-20%之間,僅有13%的分析師認為智能工具對其工作的協助已經可以超過其總工作量的20%。

數據來源:新財富

04、產業趨勢下,「自下而上」的研究需求被強化

2020年A股在內外部複雜環境中頻頻走出獨立行情,前11個月成交量高達1.38萬億股,月均成交額約為16.94萬億元。在具體成交上,個股結構分化明顯,景氣行業龍頭公司受到追捧,2018年以來公募基金在食品飲料、醫藥、大消費以及科技板塊的持股不斷集中,以茅臺、中國平安、恆瑞醫藥等為代表的白馬股成為大家心中的核心資產,題材概念、殼公司炒作等現象大幅減少,A股的價值發現功能越發凸顯,研究在其中起到的引導資金流向、資源合理配置作用獲得了市場的肯定。

2020年9月末,我們對所有參與本年度評選的機構投資者發放了調查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中,公募佔比40%,保險及保險資管佔比21%,私募佔比22%,券商資管/自營佔比12%,其餘佔比5%。

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的機構投資者表示,券商研究服務比過去更加勤奮。60%的受訪機構投資者表示過去一年其獲得的券商研究服務增加了,27%的投資者表示沒有變化,僅有7%的投資者表示過去一年其獲得的券商研究服務量減少。

84%的機構投資者表示過去一年其所在機構加大了對內部研究員的培養力度,對內部研究的需求在上升。但對機構投資者獲取投研信息的渠道進行調查發現,券商研究依然是機構獲取投研信息非常重要的渠道。

數據來源:新財富

有66.3%的受訪機構期望分析師在提供當前研究服務的基礎上,增加與行業專家交流的機會,41.3%的受訪機構期望增加上市公司調研服務,38.5%的機構期望增加上市公司一對一交流服務。

數據來源:新財富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在產業趨勢和增量資金等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買方機構都更願意從產業專家、上市公司那裡獲得最新的產業發展趨勢,「自下而上」的研究需求越來越強烈。這與一段時間內的市場風格密切相關,並不能就此判斷「自上而下」的研究不再重要,機構投資者依然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觀判斷來對微觀投研進行方向糾偏。而國際市場研究,政策監管研究等,亦是不少機構投資者關注的研究方向。

A股持續對外開放背景下,2020上半年外資持股市值佔A股流通市值(剔除一般法人)比值從2017年的3.3%提升至9.0%,作為核心資產的堅定簇擁者,外資也是A股2020結構分化行情的重要推手。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境內分析師正在逐步成為外資投資A股的重要引路人,52%的分析師表示其過去一年接觸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數量明顯增加,39%的受訪分析師表示沒有變化,僅有9%的受訪分析師表示其過去一年接觸的海外機構投資者數量有所減少。

05、內外資券商研究同臺競技

作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證券業的對外開放在2020年邁入了重要變革階段。外資證券公司加快進入國內市場,一方面給證券業帶來蓬勃生機;另一方面也促使境內證券業布局國際視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推動業務多元化、國際化,提升全球定價能力。

首批外資控股券商即介入研究業務,讓境內外研究業務實現了同臺競技。調查顯示,有43%的受訪機構投資者表示其獲得內資券商研究服務的同時,也獲得外資券商研究機構的服務。52.3%的機構投資者表示其未獲得過外資券商研究機構的服務。

不過,僅有2%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外資券商在研究服務能力上更符合其投資需求,超過68%的受訪者認可內資券商在研究服務能力上更符合其投資需求,理由包括,內資券商研究員更勤奮、能夠及響應投資者需求,對中國市場更了解、對公司和產業的跟蹤更緊密、對A股的研究更深入,服務意識更強等。

另有約30%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在研究能力上,外資券商和內資券商各有千秋,一般認為外資券商研究在定價權和把握市場情緒上能力更強,研究偏立體,對投資評級更公允,內資券商研究則在研究深度和連結資源能力更優等。多數受訪投資者對內資券商提供的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表示高度認可。

數據來源:新財富

數據來源:新財富

儘管工作全年高強度,但券商研究卻給予了新人足夠吸引的職業成長空間,近年來券商研究的招聘條件被一抬再抬。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如今大部分券商對新入行的分析師均進行職業培訓,包括研究框架、研究能力培訓,一般還有溝通禮儀和演講能力的培訓。從機構的角度,調查顯示,深度研究報告是大部分機構投資者認識和發現一個優秀新人分析師的主要渠道,其次為路演或調研交流。

數據來源:新財富

本年度的調研,新財富跟蹤了機構反饋的當分析師在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例如第三方評選的獎項)後的變化,約有44.5%的機構投資者認為,該分析師提供的研究服務會相應增加, 35.8%的投資者認為,該分析師撰寫的研報數量會增加,還有43.6%的受訪者認為該分析師上市公司調研頻次會增加。顯示外部評價對券商分析師的激勵作用頗為顯著。

數據來源:新財富

06、醫藥生物成為機構投資者最看好的板塊

對機構投資者專注投資的領域進行統計,可以看出過去一年不同行業在機構投資者眼中的熱度值。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新能源和電力設備與計算機行業,是機構投資者專注投資領域中熱度值排在前五的行業。這一調查與近年來科技、醫藥生物及大消費的投資主線不謀而合。

數據來源:新財富

同時,在對機構投資者最看好的行業進行調查時發現,投資者看好的行業板塊冷熱分化較為嚴重,醫療健康、醫藥生物相關的領域獲得了最多機構投資者的選擇,佔比20.14%。其次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電力設備相關行業,佔比15.93%。食品飲料行業排在第三,佔比13.82%。電子和半導體排在第四佔比9.13%。

數據來源:新財富

當然,一致預期並不代表投資機會,情況有時候恰好相反,一致預期越高,往往落空的概率越大。2021年市場風格將會如何演繹?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還是「人少的地方人越來越少」?答案等待未來分析師們通過精嚴密的邏輯研究和推理來揭曉。

07、宏觀經濟獲得最多投票人支持

本次評選入圍平均分為10415.44,上榜平均分為17592.75,第一名平均分為33408.83。

30個研究領域,最高分來自宏觀經濟,總分為45852.82。這也應和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也孕育著機遇,市場對宏觀經濟的空前的高度關注度。

數據來源:新財富

根據已公示的《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辦法》,榜單設置規則為:宏觀經濟、策略研究、金融工程、固定收益研究,榜單公布名次為前五名;產業研究的25個子行業,榜單公布名次為前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是否上榜,依據距第三名的分差動態確定;港股及海外市場研究,報名參評團隊達10個或以上,則榜單公布前五名。其中,產業研究的25個子行業,有20個行業上榜為前五名,2個上榜為前四名,3個上榜為前三名。

對產業研究的25個子行業報名人數進行統計,化工行業人數最多,醫藥生物和計算機其次,傳播與文化、新能源和電力設備行業排在第四、第五。

數據來源:新財富

而產業研究的25個子行業中平均分差最小,也就是競爭最激烈的板塊,基本落在了以上行業。分差最小的是化工行業,其次為傳播與文化、醫藥生物、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以及計算機行業。

數據來源:新財富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三十年沐風櫛雨,春華秋實,得益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深度融入國際經濟,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資產管理市場之一。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到「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探索建立對機構投資者的長周期考核機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作為資本市場的積極參與者,證券研究行業發揮的樞紐作用,勢必將助力穩定的長期資金入市,與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共同高質量成長,成為市場不斷邁向成熟的重要催化劑。

新財富在未來,也將持續關注證券研究行業及其服務的大資管生態變化。

相關焦點

  • ...偏愛誰?2021最熱投資方向是它…| 2020中國證券研究行業價值報告
    12月15日,新財富分析師年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新財富發布了《2020中國證券研究行業價值報告》,對分析師職群的發展情況進行解析。今年是新財富第18年分享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發展報告。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大數據梳理的方式,對新一年證券研究行業進行分析觀察。
  • 大資管時代重新定義研究丨2019中國證券研究行業價值報告
    近20年來,以券商研究所為代表的國內賣方研究機構,將發韌於西方的投資分析方法和研究範式運用於A股市場,衍生出一套帶有一定本土特色的研究模式:賣方研究機構通過分析宏觀經濟、行業、公司的基本面情況,預測證券價格的走勢,再通過報告、路演等方式將研究成果呈現給公募基金等買方資產管理機構,幫助他們發現被市場低估或高估的證券;買方直接或通過交易佣金的方式支付研究服務費。
  • 「國信證券」證券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差異化發展即將提速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信研究行業與公司證券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差異化發展即將提速2020年證券行業業績表現亮眼,頭部券商優勢地位穩固市場交投活躍和資本市場改革紅利是今年以來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 A股最全投資寶典,30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把脈2021|中國資本|大類...
    2021年,資本市場發展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投資應該選擇哪些方向,市場又會是何走向?疫情後的修復中,中國和世界經濟會如何演繹?產業邏輯會如何影響資金走勢?新財富特別邀請了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獲獎的第一名團隊首席分析師以及最佳產業研究團隊,對新一年度的投資策略進行展望,希望他們的意見有助增厚您2021年的收益。
  • 《AI+證券行業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
    今日,《AI+證券行業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該報告在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教授指導下,由金證股份與億歐智庫歷時一年時間共同完成。 報告通過對人工智慧企業、監管機構、證券公司等多個行業的從業專家進行訪談,從不同角度看待AI在證券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同時輔以大量文獻資料作為數據支撐,分析了人工智慧發展背景及技術進展,進而闡述了AI+證券發展背景和現狀,重點解釋了人工智慧在證券行業經營過程中的前臺、中臺、後臺以及監管端應用現狀。
  • 零售、機構業務齊發力 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全線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投資部負責人魏昊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權益投資價值提升背景下,華泰證券資管權益業務借勢發力以華泰證券資管為例,一方面,母公司華泰證券擁有強大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及豐富的客戶基礎,華泰證券資管在較多業務上都能發揮協同效應,發揮全業務鏈優勢,包括母公司在研究、股權投資、FICC等領域積累的專業優勢和行業資源,都有助於資管權益團隊對宏觀經濟和投資標的做出更加清晰和深刻的判斷。
  • 2020證券增值服務研究報告: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3.2 證券增值服務發展現狀及案例 在本研究第一部分已定義了四種類型證券增值服務,其中證券付費工具服務和證券付費資訊服務是近年才逐漸興起,業務規模佔比尚小,且行業暫無統一的業務信息披露數據可供研究; 而公募基金投顧服務則於2020年2月底才正式公布第一批共計
  • 2021年上海證券從業考試時間公布了嗎?
    2021年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時間和考試安排請參考《中國證券業協會2021年度考試計劃公告》。考試時間4月10、11日。預約考試提醒,及時知曉期貨報名考試時間考試科目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證券投資顧問勝任能力考試)。
  • 2020中國證券業分析師金牛獎揭曉 廣發證券六名分析師斬獲大獎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中國證券業分析師金牛獎榜單評選結果正式出爐,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的六名首席分析師斬獲最具價值首席分析師獎,包括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策略首席分析師戴康、電子元器件和半導體研究小組首席分析師許興軍、房地產行業研究小組首席分析師樂加棟、汽車行業研究小組首席分析師張樂
  • 華泰證券投資價值分析:財富管理與機構服務雙輪驅動
    3.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併購重組及投資交易業務具顯著優勢 華泰證券資產收入利潤指標均排名行業第 3(淨資本排名行業第 4),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資管業務、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證券投資、股權投資業務行業排名靠前,其中客戶資金、代理機構買賣交易額行業排名第 3,融資融券利息收入行業排名第 3;資管業務收入行業排名第 3;併購重組財富顧問業務行業排名第
  • 伴財學堂獲證券日報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最具投資價值獎
    12月18日,證券日報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北京落幕
  • 機構熱議2021年投資機遇與策略 看看他們怎麼說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 李靜2020年行至尾聲,後疫情時代,市場變局下的投資機會,引發投資機構的關注與熱議。11月26日,在興證財富家族辦公室品牌發布會暨財富高峰論壇上,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陳錦泉、景領投資董事長張訓蘇、睿郡資產董事長杜昌勇,就2021年市場環境下投資賽道變化、投資趨勢與策略,從不同的機構視角,共話資產配置新機遇。A股兩極分化進一步演繹「投資賽道已由大河轉入大海。」
  • 2021-2027年中國成人紙尿褲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成人紙尿褲行業發展研究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年我國成人紙尿布消費量為 25 億片,市場滲透率僅為 4%,消費量為嬰兒紙尿布數量的 5%。低滲透率加上人口快速老齡化將使得我國成人紙尿褲市場有望呈現爆發性增長。
  • 2020中國證券公司金牛獎揭曉 國泰君安斬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榜單評選結果正式出爐,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榮獲「十大證券公司金牛獎」、「證券公司社會責任獎」、「金牛財富管理團隊」、「金牛資產管理團隊」、「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獎」五個獎項。
  • 招商證券2021年宏觀、策略、各行業年度觀點大合集來啦!
    招商證券2021年宏觀、策略、各行業年度觀點大合集來啦!】招商研究團隊判斷未來大類資產走勢如下:看多非美貨幣匯率,包括人民幣和商品貨幣;看多大宗商品,尤其是與新經濟相關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看多黃金;看空債券,特別是非美國家的債券價格;看多新興經濟體權益資產,尤其是中國權益資產。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從全球視角看「中國資產」,「中國資產」崛起的時代已經來臨!
  • 圍繞「三個如何」要求,明晰證券行業發展方向—— 國內外證券行業...
    圍繞「三個如何」要求,明晰證券行業發展方向——國內外證券行業比較分析與啟示 查向陽、傅仰鵬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機構經紀、做市業務、清算託管、融資融券等證券服務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與自營業務四個部分。
  • 前瞻2021•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丨全景•卓識
    在送走這個令所有人記憶深刻的年份,迎來2021年之際,全景·卓識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聯合推出《前瞻2021》特別策劃,希望從與宏觀專家、私募大咖以及中國最頂尖證券分析師群體的深度交流中,嘗試勾勒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產業發展的主要脈絡,尋找在明年註冊制全面推行的情況下
  • 2021-2027年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研究與發展前景報告
    《2021-2027年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研究與發展前景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教育信息化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教育信息化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教育信息化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20-2026年中國證券經紀業務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證券經紀業務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證券經紀業務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證券經紀業務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2020-2026年中國證券經紀業務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報告》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證券經紀業務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證券經紀業務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19年證券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報告》
    為了解證券行業人才發展現狀,發現並解決當前行業人力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質量,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中國證券業協會開展了2019年證券行業人力資源管理調查與研究工作,發布了《2019年證券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報告》(下稱《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