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東漸是「吃桃子」的過程

2021-02-22 北美隨筆

讀近現代史,覺得我國消化吸收西方現代文明的過程,像吃桃子,西學東漸伊始,歷史走到現在,已觸及桃子的內核。

以前認為西方文明的核心是民主制度,隨著這幾年美國種種自毀形象,燈塔之國燈光黯淡,民主制度失去之前的號召力。如果西方文明的內核不是民主制度,那會是什麼?實際上這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但我不想人云亦云,自己理了一遍歷史過程,看看推理出什麼結論。

西學東漸,人們最先接觸的是西洋器物。西洋器物是西方文明的最表層,是桃子表面泛著油光的絨毛,」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招人喜愛。

比如,望遠鏡,傳入中國是17世紀上半葉,李漁《夏宜樓》的瞿吉人平素深憾美妙的女子「鎖在深閨人未識」,有瞭望遠鏡就能登高看盡一池春色。望遠鏡傳到日本,用途也一樣——偷窺,井原西鶴《好色一代男》的世之介為了偷看一名侍女洗澡,花費不菲買了高倍的單筒望遠鏡。

那時候人們將西洋器物歸於奇技淫巧,為我所用,不關心背後的科學原理,更不會異想天開用望遠鏡探究太陽和地球誰圍著誰轉這類無聊的問題。

隨之接觸的是傳教士,以基督教為核心的西方文化是桃子的表皮。

對待外來文化,除了短暫的義和團時期,中華民族一向寬厚,包容,這次也不例外,相反,同時期極度抗拒的是日本,日本以正宗的中華文明傳人自居,鄙視西方文化。

為了牴觸基督教,日本發明一種「踏繪」儀式,對每位來日訪客不要求做核酸檢測---當時人類還沒發現核酸,卻要求「踏繪」。汪鵬在《袖海集》又名《日本碎語》中記載,放在地上的是一塊銅板,「以銅鑄天主像」,都要「踐履之,以示摒也」。

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評價我們守殘抱缺、因循守舊有失公允,事實上,中華文明兼收並蓄,寬宏大度,儒、釋、道、基督、回教和睦相處,同時,對外不同於西方殘酷的殖民主義,以感化為主,像播種子一樣傳播著文明。「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中華文明作為唯一倖存的古文明綿延至今。

「雙贏是贏二次」,二次鴉片戰爭即被虐二次,清朝意識到英法堅船利炮背後強大的工業基礎,於是,「吃桃子」進入吃果肉的階段---學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

歷史學家陳旭麓評論:「研究中國近代史,當讀懂三個人,一個滿人、一個漢人、一個洋人,即慈禧、李鴻章、赫德。」  赫德是英國人,清朝正一品大臣,職位為海關總稅務司。他引入西方先進的管理,建立了一套廉潔高效的管理系統,海關成為「無官不貪」「無衙不腐」清朝官場中的一片淨土。

1865年赫德向總理衙門提交《局外旁觀論》奏摺,吹起了洋務運動的號角,隨後英國公使威妥瑪也遞上一份改革倡議《新義略論》,合稱「二論」。赫德在位近半個世紀,海關稅收逐年增加,佔國家財政收入的比重由原來微不足道上升為近三成,創辦洋務企業主要是海關出錢。

客觀地講,清朝較好地吸取了歷朝覆亡的教訓,如宦官當權,外戚亂政,皇位爭奪而骨肉相殘;皇帝勤勤懇懇,沒有一位耽於享樂,不務正業;君尊臣卑,合於禮儀,《嘯亭雜錄》記載過君臣感人一幕,戰報傳來,皇上剛用餐,「因念將士用命,潸然淚下,適落魚羹中」,魚羹賜給將軍,將軍感動涕零,原竭死以報。

另外,「二論「高屋建瓴,針砭時弊,建議的改革措施在洋務運動中居然次第實現了。難能可貴。

但是,清朝為何覆亡呢?清朝沿襲了明朝的二禁:出海、言論,且變本加厲,一個戲子向雍正弱弱問了一句當今常州太守是誰,雍正竟認為妄議朝廷,亂了綱常,下旨打死,控制百姓言論之嚴苛可見一斑。

二禁導致清朝官場成為孤立封閉的系統,違背了熵增原則,即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個孤立封閉的系統將不可避免趨於混亂和無序,最終走向寂滅。無論當初多麼傑出,多麼有活力,多麼努力做好內循環,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經歷三百年二禁的晚清,腐敗已深入骨髓,沉痾難起,無力回春。

大清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洋務運動宣告失敗,以同盟會為代表的仁人志士意識到背後深層的原因是制度的腐朽,立志驅除韃虜,建立民主制度,這意味著「吃桃子「觸及桃仁堅硬的外殼---社會制度。

貪腐感知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是透明國際自1995年起每年發布的權威評估, 排名靠後的貪腐國家民主制度佔多數。2019年全球最腐敗的十個國家,七個是民主國家,比如,倒數第二的南蘇丹,實行三權分立及兩院制,行政、立法、司法獨立,國會(上下議院)為立法機構。

對此現象,一些嚴肅的學者辯解道,他們暗箱操作,玩弄民主於股掌之間,實行的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我認為這個說法很不嚴肅,按照這個邏輯,任何地區都不會有貪腐企業,哪個企業貪腐了就不算真正的企業;任何制度都不會成為壞的制度,哪個國家腐敗了它的制度就不是真正的那個制度。

合理的解釋是,制度不是源頭,是文明派生的產物,執行中太多細節依賴於文明的價值判斷,依賴於民族的基本素質。

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針對我國經濟,闡述過「後發劣勢」的理論:「經濟發展中的後起者往往有更多空間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用技術模仿來代替制度模仿。。。這種用技術模仿代替制度模仿的策略,短期效果不差,但長期代價極高。」

楊小凱的盛世危言忽視了二個基本的歷史事實,正是意識到撇開制度只學技術走不通,中華民族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三十多年後,不滿國民黨的腐敗,再一次建立新的制度。

楊小凱強調製度模仿,我的觀點恰恰相反,盲目模仿民主制度,是一種膚淺未切入本質的行為,誤導我們領悟現代西方社會之精髓。

終於,我們穿過桃仁的外殼,進入桃仁內部。

資本主義精神是「桃仁」的關鍵成分。資本主義精神最早由德國哲學家韋伯提出,韋伯在其名著《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資本主義精神是新教倫理的延伸。

看待西方文明的優勢,我們不應糾結在道德的角度,事實上,西方文明並不比我國傳統文化更仁慈,更人文,仁義禮智信講得更透徹。

它的優勢在於跟科學結合,迸發出力量,科學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且,促使科學轉換成技術,獲得規模化的應用。

西方古代文化中科學的地位比我國高,他們相信上帝通過存在事物的和諧有序展現自己。在古希臘神話中,為了獎勵某神,眾神之王宙斯會將他帶到神殿裡,打開一扇窗戶,讓他看一眼宇宙的奧秘,所以,凡人能探知宇宙的奧秘是神性的行為,是莫大的榮耀。

新教只承認上帝的權威,相對於彼岸的神聖,此岸無任何法則能產生權威,此觀念加強了對世俗威權的質疑,營造了科學自由的環境。

新教觀念中,理性地賺錢、用錢是對上帝的榮耀,促進了科技規模化應用。德國人古騰堡發明了活字印刷機,以法國人狄德羅主編的厚重的《百科全書》為例,當時發行量竟達二萬五千套。畢昇早四個世紀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十九世紀之前中國書籍出版還是靠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同樣百科全書性質的《永樂大典》只有三套,《四庫全書》只印刷了七套。

吃完整個桃子,我們已清楚民主制度不是西方現代文明的核心。

一直以來,許多人錯以為民主制度是核心,看到社會問題總是無奈地歸結於制度,期待某一天神奇的制度從天而降,根治一切,氣象萬新。

無用的抱怨,不如提升自己,影響周圍,參與社區,甚至幫助解決問題--即使是網上的一次轉發,這就是推動民主進程的行為;為了杜絕問題重複發生,提出或者支持落實到法製法規上的提案---即使是網上的一次籤名,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建設。

導致民族落後的原因多種多樣,戰爭、資源、內亂、天災、人禍,封閉等等,可是,導致民族進步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民眾的思維進步了。

孟德斯鳩說:「解放一個習慣於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個習慣於自由的民族更難」。前者的更難在於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後者知道自己不能失去什麼。追求自由,可以用制度保護它,可是,如果捨本逐末追求制度,用什麼保護制度,保證它不變質不走樣呢?

制度是術,是桃仁的外殼;精神是道,是桃仁。桃仁帶有文明的遺傳基因,外殼因法制的堅實得以保護桃仁不受侵害,從而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說明】本公眾號有二類文章:人生的真情實感、旅美的所見所聞。親愛的讀者,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關注,關注請點擊上面的北美隨筆。

相關焦點

  • 備戰小論文: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
    ——摘編自馬振濤著《「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明末清初傳教士科技翻譯》等材料為「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的有關情況,從材料中提取一個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明末清初,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西方傳教士東來,他們在傳播基督教教義的同時,也將歐洲的天文、數學、地理等著作介紹到中國,出現了「西學東漸」的局面。以徐光啟為代表的開明士大夫,積極引進西學,與傳教士合譯《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書籍,為中國傳統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機。西學東漸還為中國人打開了觀察西方的窗戶,衝擊了某些傳統觀念,對中國人認識世界以及明清之際顧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啟蒙的作用。
  • 西學東漸百年
    「西學東漸」的第一次浪潮—▎嚴復:近代西學第一人嚴復在近代思想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少年時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被派往英國普茨茅斯大學和皇家海軍學院深造,是中國最早一代留學生。首部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學術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南渡北歸》(籤名珍藏版) ▎「傳統」與「西學」的纏鬥 儘管這場「西學東漸」成就斐然,但兩千年的歷史慣性,成了中國的「裹腳布」:每當學習西方的步子邁得稍微大一點
  • 中國歷史上的「西學東漸」
    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雖然也可以泛指自上古以來一直到到當代的各種西方事物傳入中國,但通常而言是指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傳入。
  • 西學東漸第一校
    原創 蘇智良 上海通志館徐家匯地區作為近代上海西郊第一批耶穌會士的活動舞臺,其中一項事業,便是道光三十年(1850 年)創辦的徐匯公學,這是上海最早的教會學校,被稱為「西學東漸第一校」;也是中國最早按西洋辦學模式設立的學校之一,可以說在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 高二歷史西學東漸課時練習題(附答案)
    高二歷史西學東漸課時練習題(附答案) 2013-01-01 14:2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大歷史的小切面:淺析西學東漸背景下晚清的社會反應
    伴隨著西方對中國政治侵略的加深,西學對於中學的影響也在不斷的加深,出現了西學東漸進的文化潮流。西學東漸,指的是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過程,通常指的是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兩個時期,晚清以降,西學對東學構成實質之挑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西學東漸,正如容閎所說:「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
  • 復旦通識·東西交流|段懷清:辜鴻銘,西學東漸的逆行者?
    以下是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段懷清教授的文章,原題為《辜鴻銘:清末「西學東漸」的「逆行者」?》。有人認為辜鴻銘的西方批判就是為批判而批判,是一種極端民族主義的表現;而在推動洋務方面,其實辜鴻銘不僅對張之洞推動洋務運動是有一定保留的,甚至對晚清整個「西學東漸」和洋務運動,他也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立場及主張,這一點從他1920年在德國結集出版的《吶喊》一著中可見一斑。
  • 講座回顧 | 桂起權:從解釋學觀點看邏輯術語的西學東漸
    2019年5月15日,應南京大學哲學系及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邀請,武漢大學哲學院桂起權教授在哲學樓401報告廳做了題為「從解釋學觀點看邏輯術語的西學東漸」的學術講座,這也是邏輯學科舉辦的「邏輯、語言與認知系列講座」之一。
  • 曾國藩:傳統文化的最後代表,西學東漸的拓荒者
    深受時代巨變影響的曾國藩,既是傳統文化的最後一個代表,又成為經世之學的延伸中為西學東漸拓開門洞者。可以說,曾國藩在新舊時代的更替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中介作用,他以東方儒家文化中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準則,「師夷長技以自強」,在一定程度上緩衝了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國的衝擊。當今時代,東西方文化交鋒依然未曾休止。
  • 明末清初的3次較量(國家命運·西學東漸·連載41)
    1915年,惲鐵樵和徐鳳石把容閎用英文撰寫的回憶錄《Life in China & America》以《西學東漸記》為題翻譯成漢語,交商務印書館出版。從此,西學東漸就成了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上一種歷史現象的代名詞。當然,這個貢獻更多的要歸功於譯者。
  • 傳教士林樂知在上海所創的《教會新報》與西學東漸
    前者是中國政府創辦的歷時最久,出書最多,影響最大的晚清官方譯書機構;後者是傳教士林樂知創辦的在華出版時間最長,傳播西學內容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傳教士中文刊物。同年誕生在上海的這兩個機構與刊物,以各自的職責,不同的目的,以所出版的圖書和報刊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向中國人介紹西學。
  • 徐匯區|上海市徐匯中學——是「西學東漸第一校」,也是科技特色的百年名校
    上海市徐匯中學創辦於1850年,上海市科技特色高中,有「西學東漸第一校」之美譽,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創生諸多學科課程、分學科教學
  • 「西學東漸」:明季傳教士為了傳教,不惜推動「天主教中國化」
    利瑪竇和羅明堅一樣,來華第一站都是先抵達澳門,在那裡進行了數月之久的中國語言文化的學 習,不久之後就和羅明堅開始一同在內地傳教,當然了我們都知道,這種快餐式的學習固然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日常基礎中文用語,但是一些深入的內容你就無法表達出來了。
  • 「西韻東漸——歐洲百年油畫大師展」展現藝術家非凡審美趣味
    今天(10月25日)—由安戴克斯歐洲藝術主辦的「西韻東漸——歐洲百年油畫大師展」(Western Charm Meeting the Eastthe Exhibition of Western Oil Painting Masters of the Centuries)在浙江賽麗美術館開幕。展覽展示40餘幅老油畫及2件青銅雕塑作品,以最近的距離與觀者對話。
  • 西學東漸:西方語言詞彙的引進
    一類是參照本國同類事物,並在同類事物的名稱前加上「番」(又作「蕃」)、「西」、「洋」等字頭以表示其來自外國,比如「番茄」、「蕃薯」、「番椒」、「番菜」、「番餅」(銀元)、「西紅柿」、「西瓜」、「西藥」、「西服」、「西裝」、「西褲」、「西學」、「西餐」、「西洋」、「洋山芋」、「洋柿子」、「洋火」、「洋車」、「洋傘」、「洋蔥」、「洋油」、「洋襪」、「洋灰」(水泥)、「洋貨」、「洋錢」、「洋鐵皮
  • 揭"百年語文第一書":留西學東漸、新舊交替印記
    該書處在線裝書從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過渡時期,也處在西學東漸、思想雜出的舊學、新學接壤之際,這一切,皆在書中留下了特殊的記號,如:書中對於電的解釋就很有意思:「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光曰電」,「電速三倍於光,每秒約行五十七萬英裡。動植及金類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則人造之電也」,講到了人可以發電。由電的概念擴大到雷:「陰陽二電摩蕩空際,鼓擊而成聲者為雷。雷聲必在電後者,光行較速於聲。
  • 「西學東漸」三十年,人文精神的光暈復歸了嗎?
    然而在舉國上下反思歷史、擁抱西方現代觀念的氣氛中,「西學」在那個氣氛中特別容易被人們接受。甘陽在《八十年代訪談錄》中也談及了大眾在對思想的空前饑渴中,對他們譯介的艱澀的「西學」,在雲山霧罩之中產生了陰差陽錯的誤讀:「這批西方人雖然是反西方的哲學,但對中國人來講,不就是『反』嘛,還是迎合他們『反』的情緒。」並且,通過對這套書的閱讀,人們習得了「批判西方資本主義的強烈的批判語言。」
  • 講座回顧|沈國威:西學東漸與日語借詞
    沈國威:西學東漸與日語借詞講座海報
  • 「無問西東」,是什麼東西?
    仿佛一陣風颳來,友圈裡面,到處「無問西東」。人人熱議「西南聯大實為中國大學之珠穆朗瑪」,「世上再無西南聯大」。文化,一旦時髦起來,可就真不是東西了。我們也不管「無問西東」是什麼意思,反正覺得炫、酷,就囫圇吞棗,管它是什麼東西。那麼,「無問西東」,到底是什麼意思?
  • 孕婦吃桃子會流產嗎 孕婦吃桃子的禁忌
    桃子的營養價值很高,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大量的水分,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那麼孕婦吃桃子會流產嗎,答案不是絕對的,只能說孕婦要少吃,不能一天吃好幾個,孕婦吃桃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孕婦吃桃子的禁忌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