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物理學家正在討論,利用計算機能找到萬物理論的可能性

2020-12-10 騰訊網

曾幾何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將科學理論描述為「人類心靈的自由發明」。但是在1980年,著名的劍橋大學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有了另一個想法。在那年的一次演講中,他認為所謂的「萬物理論」是可以實現的,但它最後的實現很可能是由計算機完成的。

萬物理論還沒有出現,但隨著電腦接管了生活中的許多瑣事(翻譯語言,識別人臉,開車,推薦約會對象),想像它們接管世界上的一切也就不那麼瘋狂了。

「DeepMind」的「AlphaGo」這樣的電腦程式不斷發現在圍棋和西洋棋等遊戲中擊敗人類的新方法,而這些遊戲已經被人類研究了幾個世紀。為什麼這些了不起的學習機器,就不能釋放出由大型強子對撞機編譯的千萬億字節級別數據,分辨出一組新的基本粒子,或是發現太陽系外另一個星系的蟲洞,就像電影《星際穿越》裡的那個星系?

至少這是一個夢想。如果不這樣想,就會陷入物理學家馬克斯·泰格馬克所說的「碳沙文主義」。11月,特格馬克擔任教授的麻省理工學院兌現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張支票,並為新成立的人工智慧與基礎互動研究所打開了象徵性的大門。

這個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所由粒子物理學家傑西·塞勒領導,是唯一一個專門研究物理學的研究所。它包括20多名科學家,來自物理的各個領域,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東北大學和塔夫斯大學。

重新發現基本定律

他們在這方面的工具是神經網絡。不同於所謂的專家系統,如IBM的沃森,它承載著人類和科學知識,神經網絡被設計成就像人類的大腦一樣。通過分析大量隱藏模式的數據,它們迅速學會了區分貓狗、識別人臉、複製人類語言、識別財務不當行為等等。

「我們希望發現各種新的物理定律,」泰格馬克說。「我們已經證明,它可以重新發現物理定律。」

去年,特格馬克博士和一名學生西爾維烏-瑪麗安烏德雷斯庫從一本著名教科書(理察·費曼、羅伯特·萊頓和馬修·桑茲的《費曼物理學講義》)中提取了100個物理方程,並利用它們生成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輸入神經網絡,系統通過篩選數據以尋找規律。

研究人員在去年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就像人類科學家一樣,它依次嘗試了許多不同的策略。如果它不能一下子解決全部問題,它就會嘗試轉換它,把它分解成更簡單的部分,以便分別處理,然後遞歸地對每一部分重新啟動整個算法。」

在另一項更具挑戰性的實驗中,泰格馬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向網絡展示了一段火箭四處飛行的視頻,並要求它預測從一幀到下一幀會發生什麼。最終,計算機能夠發現基本的運動方程。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CERN)這樣的地方找到新粒子將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人工智慧喜歡大數據,而對撞機的數據每秒可達數千兆兆字節。自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被發現以來,CERN的數據中還沒有出現過新粒子,儘管多年來人們對數據流中的每一次碰撞都進行了瘋狂的檢查。

這些是人類關注的曲線,10年後,機器學習對於學習物理將和了解數學一樣重要。

他承認,目前該算法用遞歸的方法解決問題所能達到的效果有限。雖然這臺機器可以從一堆數據中檢索出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但它還不能得出那些公式背後的深層原理,比如量子力學中的量子不確定性,或者相對論。

「等到人工智慧回來告訴你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達到了人工一般智能,你應該感到非常害怕或非常興奮」,泰格馬克說。「老實說,我研究這個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最危險的是,如果我們建造了超級強大的人工智慧,卻不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人與機器的對話

塞勒博士領導著麻省理工學院的新研究所,他說他曾經對人工智慧持懷疑態度,但現在是個樂觀派。他意識到,作為一名物理學家,他可以將自己的一些知識編碼到機器中,然後機器就會給出他更容易理解的答案。這將成為人類和機器之間的一種對話,它將變得更加令人興奮,而不僅僅是一個你不理解的黑盒子,為你做決定。

我不是特別喜歡把這些技術稱為『人工智慧』,因為這種說法掩蓋了一個事實,即許多人工智慧技術都有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科學的嚴格基礎。

最近,塞勒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將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大量數據輸入了他們的神經網絡。大型強子對撞機將質子撞擊在一起,以尋找新的粒子和力。質子是構成原子物質的基石,它們本身就是由稱為夸克和膠子的更小粒子組成。當質子碰撞時,這些更小的粒子就會噴射出來。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他和他的團隊要求系統區分對撞機數據中的夸克和膠子。

研究人員不會告訴計算機任何關於量子場論的事情,也不會告訴它在基本水平上夸克或膠子是什麼,有的只是一堆數據。也就是說,該系統在不知道夸克和膠子是什麼的情況下,成功地識別和區分了它們。塞勒博士說,如果你問系統數據中是否存在第三種類型的物體,它就會開始發現夸克不僅僅是一種實體,而是以不同的類型存在——即所謂的上夸克和下夸克。

「所以,當你給它更多的靈活性去探索時,它就會開始學習,」他說。「它還不知道量子場論,但它知道尋找模式。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事情,機器會發現。這項工作將有助於對撞機物理學家理清他們的研究結果。

量子的開始

人工智慧在解決遊戲方面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遊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獲勝規則,如果我們能夠定義「獲勝」對物理定律的意義,那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突破。

從現在開始的5到10年裡,我將會做你想做的事情,找到可以取代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可以取代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方程。

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隨著量子計算機上的人工智慧的出現,下一個巨大飛躍將會到來。與經典計算機操作的位元(0,1)不同,量子計算機中所謂的量子位元可以同時是1或0。根據量子物理學,這是基本粒子在自然界最小尺度上的行為方式,允許量子計算機同時處理大量信息。

我們的基本認識是,量子系統可以產生經典系統難以產生的模式。所以也許量子系統也能識別經典系統識別的模式。套用理察·費曼的話,如果你想用人工智慧來發現我們量子世界的東西,你應該用量子人工智慧。

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瑪麗亞?斯皮羅普拉指出,「關於量子人工智慧和量子啟發的算法的文獻越來越多,這些算法可以解決我們以前認為不可解的問題。」這就像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和形式成長理論一樣!

它只是一個運行中的算法

這件事能走多遠取決於你問的是誰。一臺機器能產生量子理論中深奧而不直觀的原理,或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嗎?它會產生一種我們人類無法理解的理論嗎?我們會不會像《終結者》系列那樣,以黑客帝國的世界收場?

諾貝爾獎得主、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史蒂文·溫伯格稱,認為人類可能不夠聰明,無法理解萬物理論的想法「令人不安」。但我懷疑,在那種情況下,我們也不會聰明到設計出一臺能找到最終理論的電腦。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麗莎蘭德爾寫道:「我很容易想像計算機找到我們不知道如何解釋的方程式。但這與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測量結果並沒有什麼不同。

阿卡尼·哈梅德是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一位理論家,他不同意計算機會發現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深奧東西的觀點,這並沒有反映出我們所看到的自然法則的特性,幾個世紀以來,我們所看到的自然法則是建立在更抽象、更簡單、更深刻的數學思想之上的。

我們的想法從何而來最終並不重要,只要這些想法在我們依賴它們之前經過了考驗。那麼,我們從哪裡得到這些理論或範式呢?」它可能來自深層原則——對稱、美、簡單——哲學原則或宗教。隨著機器變得更加智能,我們可以將它們添加到源列表中。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愛德華·威滕指出,儘管萬有理論機器還不存在,但在下個世紀它可能就會出現。如果有一臺機器表現出對物理感興趣和好奇,我肯定會有興趣和它交談。

相關焦點

  • 利用計算機,人類能發現「萬物理論」嗎?
    曾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把科學理論描述為「人類思想的自由發明」。但在1980年,著名的劍橋大學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有另一種想法。在那年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出,所謂的「萬物理論」可能是可以實現的,但它的最後實現可能要靠計算機來完成。
  • 研究人員利用費曼的思想發展出可行的「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認為,宇宙中四個基本的物理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以及電磁,都可以被組合成一個無所不包的理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單獨的理論能把它們全部解釋清楚。物理學家們正在修正理察·費曼1957年提出的一個實驗,希望能找到一個統一的萬物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論在它們各自的領域內能很好地解釋世界。
  • 加瑞特 · 裡斯真的發現了萬物理論嗎?
    正是基於這種知識,安東尼 · 加瑞特 · 裡斯(Antony Garrett Lisi)將他的萬物論提交給了世界——他的"萬物極其簡單的理論"。牛頓物理學描述了為什麼滾球最終會停止。相對論解釋了為什麼你不立即飛離旋轉的地球進入太空。量子力學解釋了為什麼牢牢地把你吸在地球上的同一個力,不會將您撕成碎片。唯一的問題是,這些物理理論中沒有一個能完整地解釋宇宙的各個方面。
  • 霍金:「萬物理論」不存在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生活在真實世界,而不像《黑客帝國》裡那樣,生活在一個計算機虛擬的世界?霍金思考這些問題,是為了化解物理學家追求終極理論時遭遇的尷尬——他們想用一個理論描述世間萬物,卻一下子找到5個,描述了5 種不同的真實世界。或許談論哪一個更真實沒有意義。
  • 理論物理學家如何幫助發現外星生命
    但是,遵循這種對生命的狹隘定義可能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外星人的原因。我們真的是獨自在宇宙中,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尋找什麼?一些研究人員說,如果科學家們能找到一個不那麼「以地球為中心」的生命定義,那麼找到外星人可能會有更好的運氣。換句話說,科學家需要擴大搜索範圍,以解釋外星生命可能與地球上的生命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可能性。
  • 高中生都能懂的弦理論科普
    第二次革命發生在1995年,物理學家們證明了這些不同的想法都是相關的,並且可以與另一種叫做超引力的理論相結合。這種方法產生了目前的弦理論。解開謎團弦理論是一種可以產生萬物理論的方法,這個模型描述了所有已知的粒子和力,它將取代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後者可以解釋除了重力之外的一切。許多科學家相信弦理論是因為它的數學之美。
  • 為什麼弦理論/M理論是萬物理論的主要候選者?
    對弦理論的興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激增,當時物理學家們意識到它對量化的重力給出了數學上一致的描述。但弦理論的五個已知版本都是「擾動」,意思是它們在某些情況下會崩潰。理論學家可以計算出當兩個重子弦在高能量下碰撞時會發生什麼,但當重子的匯流達到足以形成黑洞的程度時則不然。然後,在1995年,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發現了所有弦理論的母理論。
  • 了解宇宙萬物的「第三種方法」,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科學
    只需少許人工輸入,包括人工神經網絡(計算機模擬人腦神經網絡)在內的人工智慧系統就可以輕鬆處理成千上百萬條信息,並發現其中的異常和人類絕難識別的模式。利用計算機協助科學研究的歷史可以被追溯到75年前。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從數據中尋找有效信息。
  • 科學家嘗試用計算機科學解理論物理學難題—新聞—科學網
  • 為什麼物理學家能不斷發現新的物質狀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最早於1924年提出,之後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不斷擴展,很快就發現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物質的狀態也比原先認為的多得多。對物理學家來說,冰箱上的磁鐵和冰箱本身是不同形式的物質。酒杯和放置它的木架子同樣代表了物質的兩種不同狀態。
  • 讀《萬物理論》觀後感:一部引人深思的好劇!
    《萬物理論》該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也是一位患有不治之疾,全身癱瘓,利用眨眼睛與外界交流,並最終實現了自己價值的偉大的人。影片名字源自他曾說過的一句話:現實就是一座沉重的潛水鐘,不斷地向著海底墜落,但願我的靈魂能如一隻衝破潛水鐘的蝴蝶,自由飛翔。
  • 我們所知道的理論物理學「終結」?
    博科園-科學科普-理論物理學類計算機模擬和定製量子模擬正在改變尋找自然規律的意義。由於許多人沒有受過計算機分析訓練,所以他們有時無法從編碼工件中分辨出物理現象。這就是為什麼研討會上將它降級為「數字」。但在過去20年裡,這種態度發生了顯著轉變得益於新一代物理學家,新一代物理學家認為編碼是數學技能的自然延伸。因此理論物理學現在有許多子學科都在致力於研究計算機模擬真實世界的系統。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宇宙萬物演化之謎又在哪裡?我們像盲人摸象一樣探索宇宙,雖然不能完全確定大象的模樣,但是,當我們對宇宙的探索越多,就如同對大象的摸索越多一樣,接近真貌也就越來越近了。我們雖然不能確定宇宙的起源之謎,但是根據我們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也許可以解開宇宙萬物的演化之謎。
  • 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組
    理論計算機科學是計算機科學的理論根基,旨在使⽤數學⼯具探索計算的本質與界限,並為計算機專業問題找到嚴格的、具有思維創新性的解。本研究組是中國⼤陸⽬前為數不多的在理論計算機科學這⼀計算機科學最根本的⽅向上持續做出世界⼀流科研成果的研究組之⼀。研究組⽬前已在理論計算機科學的⼀流國際會議FOCS、SODA、ICALP、PODC、SPAA、RANDOM、CCS發表論⽂⼆⼗餘篇。
  • 幾位現代物理學家的偉大發現——引力波和全息原理!
    這個讓人越思考越感到糊塗的理論就是全息原理。全息原理是一個試圖描述宇宙本質的物理學理論,它聽起來玄妙且神秘,但簡單說,這個理論認為,我們所生活和觀察到的宇宙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實際上只是在宇宙空間邊界上的信息的一種「全息投影」,這似乎符合柏拉圖關於事物本質的判斷,而這個「洞穴寓言」聽起來也就不僅只是一個寓言故事。說起全息原理的起源,還要從物理學家關於黑洞性質的討論說起。
  • 論文作者和凝聚態物理學家們沒這麼說
    「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裡·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於1937年提出,可能存在反粒子就是其本身的費米子,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然而,實驗上至今沒有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 物理學家評谷歌「量子霸權」:離實際應用還很遙遠
    所謂量子霸權,其實指的是量子計算機對經典計算機的超越,其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經典計算機,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在合理時間範圍內不能解決的問題。關於量子霸權的討論聽起來似乎有點耳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這篇論文也有所貢獻。早在9月中旬,NASA就「無意」中將這項最新的量子計算研究發表在官網上,宣稱「量子霸權」已經實現,然後又迅速將其撤下。
  • 關於我們的世界,物理學家仍然無法回答的 7 個未解之謎
    一種可能性是除了我們每天注意到的空間的三個維度之外,還有隱藏的額外維度,可能以一種無法檢測的方式捲曲。如果這些額外的尺寸存在 ,並且重力能夠「洩漏」到它們中 ,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重力這麼弱了。重力可能與其他力量一樣強烈,但它會通過溢出到其他無形的維度而被稀釋,。一些物理學家希望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會給出這些額外維度的暗示,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結果。
  • 玩了這個量子力學遊戲,你也能成為物理學家!
    奧胡斯大學的量子物理學家,該項目的領導者雅各布·舍森(Jacob Sherson)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會影響科學家研究量子物理的方法。他表示:「也許我們應該在研究量子物理問題時應當使用一些常規的直覺。」無獨有偶,研究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科學家也一直認為,用更直觀的方法處理量子物理,可能有助於破解一些懸而未決的謎題,雖然有許多人認為在沒有新理論幫助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 圓周率真的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各種數字組合?
    事實也的確如此,世界萬物的本質,任何事物的奧秘都可以在數理化這三門學科中找到答案。    而在這三門學科中,數學排在首位,可見其老大的地位是多麼的牢固。每一個科學家都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它是物種和化學的鼻祖,如果你想在物理學的探索道路上取得偉大的成就,那首先必須要有非常紮實深厚的數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