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規定:離職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怎麼計算

2021-02-19 職場講

感謝大家閱讀,在閱讀之前,麻煩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現在大家都知道,離職時的經濟補償會有0、N、N+1、2N這幾種補償標準。尤其遇到被辭退的情況時,大家都很重視自己能拿到幾個月的補償 ,但往往會忽略了計算補償總額時的另一個關鍵點:月工資。

不管N是幾個月,都是要乘以月工資,才能得出補償總額的。因此月工資是直接影響到補償總額的核心關鍵。1個月的月工資差了1000元,在乘以N、2N之後,補償總額就差了1000N元、2000N元,可不是小數哦。

問題是:很多人都以為,月工資就是自己每個月拿到手的那筆工資款。這樣算的話,就會吃上大虧咯。

計算「月工資」的基本方法

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

第四十七條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就是說,這個「月工資」不是指你某一個月的工資,而是你在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月收入。正確的計算方法,是用你離職前12個月的總收入,來除以12個月,從而得到這個「月工資」。

如果你在該公司工作的時間還不到12個月呢?那就以你在此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月平均工資。

「月工資」的組成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第二十七條有明確說明: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這條條例明確說明了辭退經濟補償時的月工資是怎樣組成的。這裡面就對很多網友的誤區做出了解釋和指引。

1、月工資是稅前的

平時我們到手的工資,是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及扣減五險一金的。拿到手的工資,是稅後工資。但在計算辭退經濟補償時,是以稅前工資來計算的。換句話說,這個要以「應發工資」來計算,而不是「實發工資」。

舉個例子:

你這個月的應發工資是6000,扣稅扣掉500,社保扣掉500,實際到手的工資是5000。那麼在計算辭退經濟補償金時,得按照6000來計算這個月的月工資。

2、月工資包含一切貨幣性收入

除了固定工資之外,月工資還包括其他一切貨幣性收入,例如獎金、補貼、加班費等等。最容易忽略掉的,是季度獎、年終獎之類,這些獎金是不定時發放的,並非每個月都有,但只要是在你離職前12個月內發放的,都要計算在內。

其實,最簡單的算法,就是把離職前12個月公司給你發放的所有收入(稅前)加在一起,不管是固定工資,還是任何特別獎勵,統統羅列出來加一遍,得出這12個月的收入總額,最後除以12。

3、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保底

如果你離職前12個月的月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那麼計算經濟補償時就用當地最低工資來作為你的月工資。

如果不知道這個正確算法,而是用每個月的固定收入6000來計算經濟補償的話,1個月就少了1750元,乘以N或者2N後,差額就大咯。如果用稅後收入來算的話,那損失就更加大了。

特別限制

在計算離職經濟補償時,有一種情況,會讓這個月工資受到上限限制。

新勞動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就是說,當你離職前12個月計算出來的月工資高於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時,就要封頂,以當地社平工資的3倍來作為月工資數額。

收入高的朋友,必須清楚這一點。不管你收入再高,在計算離職經濟補償時,最多也只能按當地社平工資3倍來計算。

了解了上面所說的內容後,大家以後遇到離職有經濟補償可領的情況時,就該懂得如何去計算準確自己的「月工資」了,可千萬不要再把每個月發到手的那筆固定工資作為計算的基數咯。

相關焦點

  • 2018勞動法新規全文實施細則 2018勞動法員工辭職補償新規定
    7、如單位存在無故拖欠工資、剋扣工資、不按照勞動法支付加班工資、不依法辦理社會保險、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沒有按照勞動法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採取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手段和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可以隨時辭職並要求補償。 二、新勞動法解僱 1、2008年1月1日以後,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不續籤合同,應支付經濟補償,但只能從08年1月1日計算工作時限。
  • 2019版:離職經濟補償金計算方式一覽表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對員工的離職補償金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匯總如下表:《員工離職補償匯總計算表》模式提出方經濟補償適用範圍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是指企業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金計算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最新勞動法!主動離職,也能拿到經濟補償?
    很多人在離職後,總覺得只有在單位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才能領取賠償金,但是很多卻不知道經濟補償金的存在。經濟賠償金能拿多少呢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和月工資支付。勞動者在該公司工作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工作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公司要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 離職後哪些情況可得到經濟補償,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離職後哪些情況可得到經濟補償,如何計算經濟補償?最近有網友留言問,離職後哪些情況可得到經濟補償,如何計算經濟補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本人離職,只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六種情形,解除勞動合同才能得到經濟補償。除此之外,因為勞動者的原因而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一般用人單位不會給予經濟補償。第一,勞動者主動離職後,用人單位需要給予經濟補償的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對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六種情形進行了規定。
  • 計算經濟補償的「月工資」要扣除個人承擔的社保費?法院說NO
    2019年7月9日,邵建華向江陰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常新公司支付支付經濟補償金46440元,該委裁決常新公司向邵建華支付經濟補償金41760元。常新公司不服裁決向法院提起訴訟。常新公司認為邵建華個人應承擔的社保費用不應當在計算工資的標準中,要求不支持邵建華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請求。
  • 離職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情形、計算方式和個稅繳納方式
    劃重點:經濟補償金= 在職年限 × 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當員工月工資高於公司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就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
  • 離職前(患病、請假等)工資未正常發放,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 勞動法中經濟補償、代通知金等各類費用計算基數大全
    工作中經常會接到諮詢,詢問勞動法中有關經濟補償為此,我們整理有關計算基數彙編如下,以供各位實務參考。 一、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 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即勞動者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月平均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 2020,經濟補償金計算規則匯總(全國版)
    《勞動合同法》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但屬於以前規定中「經濟補償金總額不超過勞動者12個月的工資收入」情形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的經濟補償年限按照以前的規定計算;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後的工作年限在計算經濟補償年限時併入計算。
  • 6種情形下離職有錢拿!3分鐘教會你計算離職經濟補償金!
    「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員工」,不管是主動離職還是被動辭退,很多人離開東家時礙於情面並不會主張甚至壓根都不知道自己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究竟勞動者在什麼情形下可以獲得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發放標準和計算方式又是什麼?快來和找法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 為什麼離職沒有得到經濟補償金?2019年一定要了解的勞動法規定
    法律條例在實際操作當中,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說《勞動合同法》中的第46條就是主要關於經濟補償的一個解釋,其中第(一)條,詳細說道:如果「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這種情況,用人單位就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但實際操作當中卻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從而造成了對法律條例的誤解
  • 大酒店突然關門歇業 員工維權討要經濟補償
    工作得好好的,突然要求寫離職單  早在11月初,劉女士就致電本報,諮詢離職後的經濟補償問題。劉女士說,之前就傳聞酒店要關門了。「那時候也就是員工在傳傳,酒店從沒有說過到底要不要關門,我們也就一直安心工作。」劉女士說,11月底,他們上完班後,卻收到了離職單,「太突然了,我們根本沒心理準備。」
  • 勞動法規定:遇到這三種情況,主動離職,勞動法規定必須賠償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公司需要補償員工的三種情況
  • 辭退,自離,辭職的經濟補償怎麼算?勞動法是這麼規定的?
    辭退,自離,辭職的經濟補償怎麼算?勞動法是這麼規定的?辭退是公司主動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係,如果在公司合法辭退的情況下,公司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勞動者,並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一般來說,公司不能隨意辭退員工的,只有在符合勞動法律規定的一些條件下,才可以辭退!
  • 經濟補償怎麼算?四個公式教會你!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一直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關注的絕對焦點,尤其是《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後。因為《勞動合同法》關於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和第四十七條關於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和《勞動法》及其配套規定存在不同,造成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分段計算比較複雜。
  •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年底績效嗎?要注意什麼?
    按照經濟補償金的補償規則可知,經濟補償金與職工在本公司的工齡和離職前的平均工資有關。那這個工資包含哪些項目呢,年底績效是否屬於工資呢?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問題答案也就出來了。在開始討論核心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溫習一下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以及注意事項。
  • 廣西貴港律師┃2020年離職經濟補償金計算方式一覽表,來看看你能拿...
    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儘管各地企業都開始復工復產,但裁員、辭職仍然處於小高峰,很多小夥伴在離職的時候,並不懂得如何計算自己應得的經濟賠償金,又或者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金! 那麼究竟在什麼情況下,員工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發放標準和計算方式又是什麼?
  • 因為公司原因離職要補償金,需要寫離職申請書嗎?會有什麼後果?
    大家注意,法律規定的是「通知」,而不是「申請」。什麼區別呢?通知,就是讓公司知道自己要離職即可,而申請是要公司批准的。也就是說勞動者要辭職這件事,是不用公司批准的,想走,提前30天告知公司即可。那離職情況,就變成了協商解除勞動關係,就不存在提前30天通知,也就沒有了代通金。其次,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公司通過協商,或者經濟性裁員,辭退員工,都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最後,依據《勞動合同法》第87條,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員工,需要支付經濟賠償金,金額等於2倍的經濟補償。
  • 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是否包括加班工資?兩地法院判決不同
    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是否包括加班工資?這個問題有爭議嗎?還真有爭議。根據法律規定,經濟補償金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但該些費用系正常工作時間內的收入,不包括加班工資,故應當認定月平均工資為3841.30元。
  • 被公司強迫離職,我該怎麼辦?不了解《勞動法》,將損失很多錢
    在這裡,李萬瑞律師建議建議大家多多了解《勞動法》中的有關知識。有的人會選擇辭職去追求自己更想要的東西,有的人確實被迫辭職,這其中的差別可是很大的,你很有可能因為不了解而損失一大筆錢。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六條等規定,勞動者被迫離職,或者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