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病例對照研究資料分析
一、成組病例對照資料分析
(一)資料整理的構架
成組病例對照研究資料可按表29-2所示的四格表整理。
表29-2 病例對照研究資料整理表
暴露史或特徵 病例 對照 合計 有 a b a+b=n
1無 c d c+d=n
0合計 a+c=m
1b+d-m
0a+b+c+d=T
從表29-2可見,病例對照研究對比的是病例組的曾暴露率即a/a+c和對照組的曾暴露率b/b+d。如a/a+c>b/b+d,並經統計學檢驗證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暴露與疾病有聯繫。
(二)資料分析
1.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暴露比,並作x2檢驗。最簡單的情況是因素與結局都只分為「有」或「無」兩類,結果可歸納2×2表(表29-4)。
2.測定這兩個比的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可用一般四格表x2檢驗或修正x2檢驗。若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該暴露因素與疾病存在聯繫,則進一步求比值比。
3.求比值比某因素與某疾病如存在聯繫,則進一步估計其聯繫的強度。聯繫強度可用比值比(odds ratio,縮寫為OR)估計。
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發生的概率與不發生的概率之比。從表29-4資料中,病例組和對照組有暴露史與無暴露史的概率分別為a/m1、c/m1、b/m0和d/m0
病例組的比值=a/m1/c/m1=a/c
對照組的比值=b/m0/d/m0=b/d
則比值比(odds ratio)=a/c/b/d=ad/bc
即 OR=ad/bc 公式(29.2)
當OR>1時,說明病例組的暴露頻率大於非病例組的,即暴露有較高的發病危險性;反之,當OR<1時,說明病例組的暴露概率低於非病例組的,即暴露有保護作用。疾病與暴露聯繫愈密切,比值比的數值愈大。
4.計算比值比的可信限由於比值比是對這種聯繫程度的一個點估計,但是估計值總是有其變異性,計算出這個變異的區間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聯繫的性質及程度,因此,需對OR值估計其可信區間。一般採用95%的可信限。
(29.3)
Z為正態離差值,
OR 95%可信限Z=1.96
OR 90%可信限Z=1.645
OR可信區間的計算除了有助於估計變異範圍的大小外,還有助於檢驗OR值的判斷意義,如區間跨越大,則判斷暴露與疾病危險聯繫強度的作用小。
實例Doll和Hill在1950年報告吸菸與肺癌關係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如表29-3。
表29-3 吸菸與肺癌關係
吸菸史 肺癌病人 對照 合計 有 688 650 1338 無 21 59 80 合計 709 709 1418
1.x2檢驗
自由度=1,P<0.001
2.計算比值比OR
3.計算OR95%可信限
故OR95%可信限為1.83~4.90
二、1:1配比病例對照資料分析
在病例對照研究中,常常應用配比方法,即將病例與對照按1:1或1:R配成對,在調查或分析時均將此一組病例和對照作為一組而不要拆開。配比對照的目的是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
(一)資料整理構架
將資料按下列格式整理(表29-4)。
(二)顯著性檢驗
檢驗暴露史是否與疾病有聯繫。
表29-4 配比病例對照研究資料整理構架
對照 病例 合計(配比數) 有暴露史 無暴露史 有暴露史 a b a+b 無暴露史 c d c+d 合計(配比數) a+c B+d a+b+c+d=T
(29.4)
其校正公式為
公式(29.5)
自由度=1
(三)計算比值比OR
OR=c/b 公式(29.6)
(四)計算比值比的可信限
公式(29.7)
實例Sartwell等研究了美國口服避孕藥與婦女患血栓栓塞的關係。共調查了175對病例與對照。對象是在1964~1968年從五個美國城市選擇的15~44歲婦女,並以1:1配對方法選擇對照。然後調查她們在入院前一個月內是否使用避孕藥,其調查結果見表29-5。
表29-5 口服避孕藥史與血栓栓塞關係的配對研究
對照 病例 共配對數 有用避孕藥史 無用避孕藥史 有用避孕藥史 10 13 23 無用避孕藥史 57 95 152 共配對數 67 108 175
1.X2檢驗
自由度=1P<0.001
2.計算比值比OR
OR=c/d=57/13=4.4
3.計算OR95%可信限
故OR95%可信限為2.5~7.6
以上結果說明,所研究的美國某種避孕藥暴露史與婦女患血栓栓塞有聯繫。其比值比95%可信限為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