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病例對照研究

2020-12-14 健康界

引用本文: 柏啟州, 於珺, 苟雲久, 賀生亮, 汪誠風, 王述民.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8, 25(5): 382-386. doi: 10.7507/1007-4848.201711043 

縱隔腫瘤是胸外科常見的一類疾病,以良性多見。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有效治療縱隔腫瘤的手段。胸骨正中切開手術是傳統的外科治療方法,但因其創傷大,患者術後恢復慢,手術併發症較多,被後來微創的電視胸腔鏡技術逐漸取代[1-2]。電視胸腔鏡微創下行縱隔腫瘤切除,其優勢較傳統的大開胸手術已被大量文獻所報導[2-4],因創傷小,術後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等優勢,被廣大的胸外科醫生和患者接受。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為代表的外科手術作業系統被應用到臨床實踐中。2004 年,Bodner 等[5-6]報導了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胸腺瘤手術中的應用,9 例胸腺瘤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後來相繼有越來越多的病例數在文獻中報導[7-10],認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胸腺瘤切除方面具有住院時間短、術後患者恢復快等諸多優勢,並在臨床上逐漸開始應用。但電視胸腔鏡和達文西機器人兩種微創手術在縱隔腫物治療方面孰優孰劣,現有關文獻尚較少,本研究擬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0 月縱隔腫瘤患者患者的臨床,比較兩種手術方法臨床效果的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和分組

全組 49 例縱隔腫瘤患者行電視胸腔鏡或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治療。患者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自願選擇手術方式(我院在機器人裝機初,於前 10 例患者,免機器人開機費,其中前 4 例縱隔腫瘤患者均行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共 49 例患者完成手術,其中達文西機器人組有 25 例,男 14 例、女 11 例,平均年齡(56.5±17.9)歲;電視胸腔鏡組有 24 例,男 15 例、女 9 例,平均年齡(53.0±17.8)歲,電視胸腔鏡組有 1 例患者因術中出血,術中中轉開胸,餘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腫瘤位置及術後病理類型見表 1、表 2,入選病例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腫瘤位置、腫瘤大小、病理類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方法:術前胸部 CT 顯示縱隔內佔位性病變,對周圍組織及臟器無侵犯,可手術完整切除。患者納入標準: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良好,可耐受手術,術前相關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患者排除標準:對周圍組織及臟器侵犯明顯,不能完全切除的患者。

1.2   手術方法

1.2.1   電視胸腔鏡組

患者採用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健側通氣,健側臥位。若是腫瘤位於前縱隔,則將患者患側抬高 45~60° 臥位,若是後縱隔和中縱隔部位腫瘤,則 90° 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觀察孔選擇在腋中線第 7 或 8 肋間,於腋前線第 4 或 5 肋間行 1.5 cm 切口為操作孔,探查腫瘤位置後,自腫瘤包膜外完整游離出腫瘤,行腫瘤完整切除,患者術前若有重症肌無力症狀,則常規將腫瘤周圍脂肪組織一併切除,創面嚴密止血,必要時放置止血紗或噴灑止血粉。由操作孔置入「8」號手套當取物袋,將腫物完整裝進手套,自操作孔取出。術後於進鏡孔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麻醉師鼓肺,待肺膨脹完全後,逐層關胸。

1.2.2   達文西機器人組

患者採用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健側通氣,健側臥位,若是前縱隔腫物,患者體位略後傾至 60°,採用「6-3-5」孔位設計方法;患側腋後線第 6 肋為置入 12 mm 戳卡為進鏡孔,腋前線第 3 或第 5 肋分別置入 8 mm 戳卡,連接「1」號臂和「2」號臂,術中如有必要,於腋中線第 6 肋切開長約 3 cm 切口做輔助操作孔;若是後縱隔佔位,患者體位略前傾,採用「6-4-7」孔位設計方法,於患側腋後線第 6 肋置入 12 mm 戳卡為進鏡孔,於患側腋後線與肩胛下線第 7 肋間、腋前線與鎖骨中線第 4 肋間置入 8 mm 戳卡為操作孔,連接「1」號臂和「2」號臂,術中如有必要,則於腋中線第 5 或第 6 肋切開長約 3 cm 切口做輔助操作孔,輔助操作,腫物切除過程同電視胸腔鏡手術組,取出病變組織時,將其中 1 機械臂和戳卡取出,由此孔取出;若組織較大,將操作孔延長至 2 cm 左右,或將組織分解。若術中發現有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或腫瘤不是來源於縱隔部位的患者均不納入本次研究。

1.3   觀察指標

術後併發症發生情況(心率失常、肺炎、肺不張)、手術時間(自切皮至縫合切口結束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後 3 d 引流量、術後 48 h 視覺模擬評分(VAS)、術後引流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採用 SPSS21.0 統計學軟體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採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採用 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達文西機器人組的手術時間與電視電視胸腔鏡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t=–0.365,P=0.681);與電視胸腔鏡組比較,達文西機器人組術中失血量(t=–2.569,P<0.001)和術後 3 d 引流量(t=–6.325,P=0.045)更少,術後住院時間(t=–3.698,P=0.021)更短、術後 48 h VAS 疼痛評分(t=–7.214,P=0.014)更低;見表 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縱隔腫瘤術後恢復方面較電視胸腔鏡有明顯優勢。電視胸腔鏡組有 1 例後縱隔腫瘤患者術中血管損傷,出血較多,中轉開胸,並術中輸血,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兩組患者圍手術期間均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2001 年由 Yoshino 等[11]第一次描述了應用達文西機器人作業系統為 1 例 74 歲的男性患者行胸腺瘤切除,並取得成功。此後,機器人手術系統手術切除縱隔腫物逐漸開展,Bodner 等[5]亦發現機器人系統在處理胸腺上極的時候,在技術操作方面要明顯優於電視胸腔鏡。Hartwich 等[12]在其研究中發現,在兒童重症肌無力的胸腺瘤患者中,達文西機器人在兒童較小胸腔內切除胸腺瘤及清掃瘤體周圍脂肪組織過程中,機器人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手術結果非常滿意,其肌無力症狀完全緩解率為 28.5%,有效緩解率可達 82%~92%。國內王述民教授團隊開展達文西機器人下縱隔腫物切除較早[13],且技術成熟,在其研究結果中亦發現,達文西機器人縱隔腫瘤切除中具有明顯優勢,且術後患者恢復快,但費用較高。

Ruckert 等[14]發現,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組與電視胸腔鏡組在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無明顯差異[ 2.7%(2/74)vs. 2.5%(2/79)]。本研究結果的術後併發症也無明顯差異。與上述研究報導結果類似。

我科達文西機器人完成的 25 例縱隔腫瘤患者中,尤其在一些縱隔腫瘤位置較高、手術空間狹小的病變組織具有明顯的優勢,因其達文西機器人的諸多優勢,諸如手術視野放大 15 倍、3D 成像,形成具有高分辨的三維視野,並具有 7 個自由度,可以在完成手腕旋轉、上下左右方向的彎曲等多個動作,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多方向的固定角度操作,並能延伸到電視胸腔鏡器械無法達到的區域。在使用電視胸腔鏡時,由於操作空間小,手術器械在有限的空間內,經常受到幹擾,延長手術時間並增加手術難度,尤其是一些神經源性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緊密,且有滋養血管,術中在游離腫物時,容易將滋養血管離斷,造成出血,本研究中電視胸腔鏡組中的 1 例患者就是後上縱隔腫物在游離腫瘤與周圍組織時,將滋養血管離斷,電視胸腔鏡下不宜止血,後中轉開胸。

較早關於達文西機器人縱隔腫瘤切除的研究文獻報導[15]的手術時間為 96~129 min,而且在術前的達文西機器人準備時間亦較長,但隨著團隊的配合愈加密切和手術經驗的逐漸豐富,術前準備時間和術中的操作時間均會越來越短。Nakamura 等[16]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切除縱隔腫瘤的研究中報導的平均手術時間為 142.6 min,術後平均住院時間為 5 d。本研究中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時間和電視胸腔鏡手術時間相近,與部分研究結果也類似[17]。分析其原因如下: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為我科自安裝達文西機器人以來納入,根據有關的文獻報導,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學習曲線約經過 20 例左右的手術例數(有熟練的電視胸腔鏡縱隔切除技術)[18-19],最初的十幾例患者因我們團隊尚在學習期間,故手術時間還較電視胸腔鏡組時間長,後期我們團隊逐漸熟練掌握其技術,在手術時間方面較胸腔組減少,綜合所有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兩組的手術,時間並無差異。

Ye 等[20]在研究中報導的達文西機器人組術後的住院時間為 3.7 d,電視胸腔鏡組為 6.7 d(P<0.01)。術後引流管留置時間亦較短(1.1 dvs. 3.6 d,P<0.01)。本研究中在術後胸腔引流量、術後住院時間以及術後 48 h VAS 疼痛評分與上述報導的研究結果類似。表明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上述方面均較電視電視胸腔鏡有明顯優勢。這得益於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的諸多優勢:在術中視野清晰、機械臂操作靈活、得心應手,術中助手配合得當,對病變組織精細解剖,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後患者恢復較快,體現了達文西機器人在縱隔腫瘤切除術方面的優越性[19, 21-22]。

總體而言,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應用於縱隔腫瘤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並將成為未來微創外科發展的方向。但其成本較高,對於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全面開展達文西機器人手術尚有困難。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和醫療制度的日趨完善,將會有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3): 279-283. doi: 10.7507/1007-4848.201912063摘   要目的 總結本中心微創縱隔腫瘤切除術的經驗,比較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的優劣。
  • 機器人輔助縱隔腫瘤手術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縱隔空間狹小,結構複雜,組織來源多樣,周圍鄰近大血管及心臟等重要臟器,目前縱隔腫瘤的治療原則仍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1-2]。傳統開放性手術包括胸骨正中切口、胸骨部分劈開切口、蛤殼式切口、半蛤殼式切口、前外側切口等,其胸骨或胸壁完整性受破壞,創傷大,出血多,暴露差,操作困難,手術時間長,術後疼痛明顯,圍手術期併發症較多[3-5]。
  • Tubeless 經劍突下胸腔鏡前縱隔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例對照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麻醉科(蘭州  730000)通信作者:韓彪關鍵詞:自主呼吸麻醉;加速康復外科;胸腔鏡;縱隔腫瘤引用本文:嶽瀚遜, 張瑜, 馬敏傑, 魏寧, 霍斌, 藺瑞江, 韓彪. Tubeless 經劍突下胸腔鏡前縱隔腫瘤切除手術的病例對照研究.
  • 早期肺癌患者行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病例對照研究
    甘肅中醫藥大學(蘭州  730000)通信作者:苟雲久,Email:gouyunjiu@163.com關鍵詞:機器人;胸腔鏡手術; 肺癌; 微創引用本文:馬繼龍, 金大成, 韓松辰, 陳猛, 苟雲久. 早期肺癌患者行達文西機器人與胸腔鏡肺癌根治術的病例對照研究.
  •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正式啟用
    核心提示:據悉,這是2016年1月1日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裝機使用以來,該院泌尿外科完成的第7例手術,泌尿外科主任周芳堅教授表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在泌尿外科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除去前列腺癌病例數逐年升高的原因外,其出血少、恢復快、手術更精細也是病人選擇其主要原因。
  • 中大腫瘤專家演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3D巨幕直播上映
    2016年9月9日,在第六屆廣州國際胸部腫瘤論壇開幕式上,500名胸外科醫生齊聚廣州陽光酒店,在臨時搭建的3D巨幕劇院觀看一場特別的直播「演出」,由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傅劍華教授和龍浩教授分別表演的達文西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術、肺癌根治術。
  • 【曙光·新聞】曙光醫院順利完成達文西機器人肺癌根治術
    3名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的肺癌根治手術。12月7日,76歲的陳奶奶在曙光醫院接受了接受手術治療。早前,她因檢查發現右肺上葉結節入院,CT顯示右肺上葉佔位。肺癌手術不僅涉及到游離及切斷血管、支氣管,還要進行淋巴結清掃,所以對術者技術水平及手術器械都有較高的要求。加之,術前檢查提示該患者肺質量欠佳,縱膈淋巴結腫大等問題,池浩主任與科室人員反覆研究討論後,最終建議患者行達文西機器人右肺癌根治術。
  • 外科手術引入達文西機器人,減小HIV患者手術創口
    機器人微創手術在減小HIV患者手術創口的同時,也降低了醫生發生職業暴露的機會。12月17日,北京地壇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昂做客「2019市民對話一把手市屬醫院院長」系列訪談時透露,地壇醫院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每年大約完成30例HIV患者的外科腫瘤手術。
  • 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新輔助治療後微創手術可行性分析的病例對照研究
    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和新輔助化療無疑已經成為局部進展期食管癌綜合治療中的熱點。荷蘭著名的 Cross 研究早在 2012 年就報導[2],新輔助同步放化療聯合手術相對於單純手術而言,pCR 率可達 29% 且顯著提高了腫瘤的根治性切除率(92% vs. 69%)。
  • 探秘機器人「達文西」 衡陽肝膽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該手術是衡陽首例肝膽外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也是全省率先使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行肝膽胰手術的醫院之一,標誌著該院肝膽外科進入達文西機器人新時代。患者是一名60歲女性,肝左葉佔位性病變,肝硬化(代償期),門脈高壓症並脾大,並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體內腫瘤最大直徑達8cm,考慮肝細胞癌可能性大,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方案。
  • 肝膽胰外一科為69歲膽管腫瘤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肝膽胰外一科為69歲膽管腫瘤患者 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12月18日,膽管腫瘤患者章先生出院回家。此前,在濟南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住院18天的經歷,讓他成為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下完成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患者。
  • ...之心——胸科醫院巧用機器人微創手術為患者摘除拳頭大小胸壁腫瘤
    四天前,我院胸外科副主任李志剛帶領團隊,巧妙運用機器人微創技術,為她切除了拳頭樣大小的胸壁腫瘤。神奇的是,原本需要「開胸破壁」才能進行的治療,現在只通過幾個1公分的小切口就完成了。技術與關愛同在,我院始終堅持能治病、更要治好病,照拂患者身心。
  • 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外科診療進展及展望|達文西機器人|人工智慧|...
    它採集了近 1 500 萬頁醫學資料,綜合運用 MSK 享譽全球的癌症專業知識與 IBM Watson 的分析速度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癌症治療方案,加上其具備機器學習功能,能夠持續學習腫瘤學研究成果。手術機器人多功能化之三為短距離放療。Xoft®的近距離放療系統配合達文西機器人實現了術中放療,該產品的球囊施源器能通過 1 cm 的穿刺器,將放射劑量精準施加在可疑殘留腫瘤細胞的區域,顯著降低局部腫瘤復發可能性,延長生存期,提高腫瘤綜合治療效果。相較於傳統外放射治療,短距離放療優勢在於能達到更高的局部放射劑量並減少治療總周期。
  • 達文西機器人顯身手!
    受國家公派留學基金資助於美國加州大學(Davis)脊柱中心學習,研究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擅長脊柱微創、脊柱內鏡技術,頸肩痛、腰腿痛、脊柱創傷、脊柱腫瘤、脊柱畸形、脊柱感染等。 病例介紹 李大爺今年78歲,2 個月出現無誘因腰部劇烈疼痛,夜間明顯,活動後加重。
  • 「機器人」給小患者做手術,這和普通腹腔鏡手術有什麼不同?
    「2019年,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邁入臨床研究『國家隊』行列,進一步承擔全國層面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高水平基礎醫學研究等任務。引入國際領先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有助於加快我院外科整體實力以及醫院綜合實力的提高,提升我院外科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讓更多兒童患者接受先進醫療技術服務。」浙大兒院黨委書記舒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
  • 達文西機器人甲狀腺癌手術,讓疤痕「術後隱形」
    眾所周知,傳統的甲狀腺手術術後,患者的脖頸處會留下一道長約 5 到 6 釐米甚至十幾釐米的疤痕,十分影響美觀,而這種生理及心理上的傷痛,將會隨著達文西機器人甲狀腺手術中的出色表現被終結。2017 年 12 月 9 日,「中韓達文西機器人甲狀腺癌手術直播大會」在北京舉行,中韓兩國的頂級達文西手術專家齊聚北京和睦家醫院,進行了甲狀腺癌微創手術直播演示。
  • 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100臺機器人手術
    紅網時刻1月12日訊(通訊員 彭璐 裴夏明)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謝宇帶領其團隊,為年僅31的劉女士,通過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不僅切除了患者右腎門附近的腎臟腫瘤,還成功地保住了她的腎臟,這是湖南省腫瘤醫院自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以來,泌尿外科完成的第100臺機器人手術。
  • 兩位老阿姨同患罕見子宮癌 達文西機器人一日兩除頑疾
    患者接受達文西機器人微創腫瘤切除手術。通訊員供圖患者接受達文西機器人微創腫瘤切除手術。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 洪佳、龔雨西)「出院後我們一起去東湖綠道散步,慶祝新生!」4天前,她們倆均因患罕見的子宮癌肉瘤,在同一天接受了達文西機器人微創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第3天,她們就可以下床在病區遛彎了。6月中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婦II科主任洪莉教授在門診收治了兩例罕見的子宮癌肉瘤合併其他腫瘤的患者。高級別子宮癌肉瘤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總體五年生存率不到30%。
  • 貴州首例「達文西」超低位直腸癌根治手術成功
    據悉,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給貴州直腸癌患者帶來了福音,開創了貴州直腸癌根治手術的新時代,也標誌著貴黔國際總醫院在胃腸道腫瘤微創治療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鑑於患者年齡大、體型較胖、高血壓病史及糖尿病史多年、5個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脈支架植入手術」的身體狀況,腹部外科精心組織多學科積極開展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訂了科學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歷時9周的輔助治療後,近日,腹部外科楊日高主任醫師率團隊為這位79歲的患者成功實施了達文西機器人輔助超低位直腸癌根治手術。
  • 湘雅醫院探索機器人手術結合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記者 鄧雅靜 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和縱膈腫瘤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如此神奇的一幕令人不可思議,卻有賴於該院胸外科團隊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與日間手術的優勢相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據悉,其中一臺肺腫瘤手術還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為求進一步治療來到湘雅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