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幾個心理學小效應

2020-12-10 騰訊網

打卡第二天

早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成長認知的心理學效應

1.習得性無助(屢次碰壁後放棄)

指個人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後,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與行為。[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artin E.P.Seligma(1942-)先後與J.Bruce Overmier、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Steven F.Maier在1967年的動物實驗中首次提出。]

案例:嘟嘟小時候總是有很多理想,可每當他將理想告訴爸爸時,爸爸總是說「你看你...不是那塊料;你...這不現實;...」,有時,甚至還要挨揍,後來嘟嘟就再也沒提自己的夢想了...

2.皮格馬利翁效應(所願即所得)

亦稱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很多當下所得其實是過去的「未來期待」產生的結果。簡而言之,就是對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發生同向改變,進而使該期望得以實現。[由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RobertRosenthal(1933-)和他的學生A. L. Jacobson,於1968年進行的7項小學教育實驗後提出。

3.南風效應(溫暖待人)

也稱溫暖法則,指人際交往中,溫和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人覺得心理舒適,而「冰冷」的溝通方式則會讓人反感。詳細而言,人際溝通中要注重尊重和關心,講究方法,溫和相處。[出自法國作家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拉·封丹寓言》預言書中的寓言故事。該故事中,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鈕扣,繼而脫掉了大衣。]

案例:你希望朋友幫你做某件事情,如果你使用要求、使喚的口氣可能對方不一定願意,但如果你好好地和對方說話,誇獎一下對方,對方通常會答應幫助你,與伴侶、陌生人相處也適用。

成長認知形成的過程中,毫釐的偏差都會對我們產生不可改變的影響,正確認識自我,在完善自我的過程中一步步成長,終會成長為我們願望中的模樣,所願即所得

出處:超有意思的50個經典心理學效應

留言在這裡呦!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效應之搭便車效應
    效應危害「搭便車效應」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更多地強調「合作規則」而忽視小組成員的個人需求,可能會使每個人都希望由別人承擔風險,自己坐享其成,這會抑制小組成員為小組的利益而努力的動力。而且「搭便車」心理可能會削弱整個合作小組的創新能力、凝聚力、積極性等。
  • 心理學小知識——進門坎效應
    在心理學中,「進門坎效應」指的是如果一個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個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或是想給他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極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關於這個效應的理論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在實驗中提出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說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
  • 心理學小知識——遷移效應
    在學習心理學中,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遷移效應」。它有三種效應方式:先行學習A促進了後繼學習B的效應,稱為正效應;先行學習A 幹擾和阻礙了後繼學習B的效應,稱為負效應;先行學習A促進了後繼學習B無任何影響,稱為零效應。
  • 不可不知的趣味心理學效應
    很多的夥伴都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但是學習專業的心理學畢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今天分享一些趣味心理學效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巴納姆效應是心理學家伯特倫.褔勒在1948年通過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
  • 心理學效應之暗示效應
    我們的古人雖然沒有讀過心理學,也說不出「暗示效應」的專業術語,但他們卻會運用暗示效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曹操有次率兵遠途跋涉,天氣炎熱,官兵們又累又渴,偏偏又找不到水井和溪流。於是曹操大喊:「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因為梅子是酸的,所以一提到梅子,「酸」的心理暗示便發揮了作用,於是,人們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起到了暫時解渴的效果。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心理學小知識|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有效的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對於開展人際關係的構建與提升是有重大意義的,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人際交往中的七個心理效應具體的運用。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 身邊的心理學丨教育中的「鯰魚效應」
    每天學習一個心理學小技巧,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如果學習一些心理學規律,可以更有效,更和諧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身邊的心理學之在教育管理中,也可以利用鯰魚效應,讓學生在適度的緊張中更好的發揮潛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 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
    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01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05登門檻效應要讓他人接受很難的要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這種心理現象叫做登門檻效應。跟別人提要求時,不要開始就提很高的要求,應先提小要求,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溫水煮青蛙,循序漸進。不過,還要注意看住自己的「門檻」,即要遵循的原則,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
  • 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在教招考試中,大家一定都做過心理效應的題目,這部分出題靈活與生活聯繫緊密。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心理學中常見的幾種效應:1.首因效應一般情況下,它指你第一次與人交往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比如,大學生在招聘會中通過面試給所應聘公司的最初印象,這種印象在許多社交活動中也有很多。人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給人一種很好的形象,以便為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 每天學點心理學,這20個心理學小知識,讓你認識心理的強大!
    點擊右上方「關注」@泛心理學院,為你講述更多心理學情感小故事1、巴納姆效應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比如星座,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13、破窗效應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
  • 分享幾個心理學小技巧
    心理學小技巧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與他人更好的相處。換句話說,能幫助你超越他人。6、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當兩個「相愛」的人被外力強行拆散,兩個人往往會拼了命的想堅持「真愛」,這種克服外界阻力的力量就被他們誤當做愛情。所以,後如果兩個人真的在一起了,他們的結局往往並不盡如人意。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得寸進尺的心裡效應:登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們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順利地登上高處。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什麼是心理學效應?心理學更善於將人的心理總結歸類,稱之為心理學效應。
  • 那些超有趣的心理學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很多有趣的效應,今天先跟大家一起學習十個。一、戀愛補償效應大多數人會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因為別人對你愛慕包含了對你的肯定,認可了自己優秀的一面。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缺點會給其他人安全感,一個人足夠優秀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難以親近。
  • 一些心理學效應在學習中的啟示
    心理學是探索人類行為及心理規律的科學,我們可以從一個個心理學理論中了解人的心理規律,理解人類自身,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了解一些經典的心理學效應,不僅可以帶給我們有益的啟迪,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展開思維,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學習生活。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原創高品質科普文|「心理學簡報」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無論是在職場、學校還是其他的社交場合,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人很討人喜歡,但如果要問為什麼會喜歡他們,我們可能很難準確地說出理由。人人都想在集體中獲得好人緣和認同感,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廣泛的喜愛呢?
  • 心理學的陷阱——暗示效應和反暗示效應
    人,每天都會接受無數的信息,那麼也會受到無數的暗示,只是效果不一而已
  • 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01 羅森塔爾效應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