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了一個家長提問,他說:
自己7歲的兒子特別犟,說什麼他都不聽,不改。
比如,吃飯我讓他左手把碗扶著,就這麼點小事,天天要大人提醒,他完全不記,這是「不改」的例子。
再比如,我說每天跳100個繩,他不,嫌多;我說到點了該睡了,他說不,要去看會書;我說先做完作業再出去玩,他不,寧可不出去,很多很多這種事,這是「不聽」的例子。
然後去年在書店他看了一本介紹邏輯概念的漫畫,我和他說話,他還經常說我「偷換概念」「扯開話題」什麼的,完全談話都進行不下去,真的是很難說服他。
分析問題:
小孩叛逆的這種表現,我覺得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屢次挑戰父母的權威,肯定他認為挑戰是成功的,正因為他認為可以成功挑戰,所以他這個行為才會持續下去。所以父母跟他說什麼,他都可以完全可以不在乎、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我們要考慮他為什麼要挑戰,挑戰的動力和理由是什麼?這裡邊可能有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個可能原因,就是我們考慮家裡教育觀念不一樣,或者有靠山。比如說,父母管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什麼人可以給他撐腰。因為他有靠山,實際上父母就不是家裡的最高權力者,自然他不聽你的,這樣就可以理解。
第二個可能原因,就是他想宣示在家裡的權利,要在父母那裡奪權。所以父母說什麼,他都和你對著幹。那這種行為,也可能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挑戰成功、總是成功導致,所以他對權利的這種欲望、需求就逐漸的擴大。那麼他採取的就有兩個策略。
第一個策略,就是拒不執行你的指令,我行我素,他愛做什麼做什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所有的要求,都很蒼白、無力。
第二個策略,就是用語言去和你辯解。辯解,包括幾個方法。第一個,他改變一個事情的意義。第二個,他讓他的一些說法合理化。然後,他找藉口用他常見的幾個辯解的方法跟你打岔(包括扯開話題、或者說他否認你這個話題),這個是他的一些辯解方法。
通過辯解,讓你的要求化解掉,最後你都忘了你的要求是什麼。或者他就裝傻,裝作他不知道你想要他做的事情,就迴避。
我們要處理這些事情,要從幾個角度處理:
第一個角度,如果他屢次挑戰成功,那我們必須把他總是成功的循環打破。
如何打破,那我們就要看他為什麼會成功?
這裡面看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不是他真的有靠山?如果真的有的話,如果靠山去不掉,教育是永遠成功不了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假設家裡的爺爺奶奶輩的人成為了孩子的靠山,父母一定要是做工作,讓老人從子女的教育中退出來,讓孩子從這個保護傘中退出來。儘管老人有很多的不願意,也一定要退出來,這個從孩子的健康教育考慮是必須要做的。
父母一定要在家裡樹立一個權威,誰是家裡的最高領導,這個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就算是沒有老人幹預,如果小孩在家裡稱王稱霸,那這個家庭教育是肯定進行不下去了,所以不能讓小孩稱王稱霸。
那家裡誰是主要的人物呢?是父親還是母親?這個時候能不能把這個教育觀念統一了,或者說授權一個有力量的人來做這個事情,再把父母的權威和權力鞏固下來。這樣你的教育才有可能令行禁止,才可能推進下去。
那如果他真的為了爭奪權利,那就更要這樣做。我們可以給他讓渡一部分權利,但是絕對的權利、總開關一定要在父母手裡。
所以就需要父母來做這樣的一個工作。否則的話他就會在裡邊鑽空子,或者是因為長輩的幹涉、或者是因為夫妻雙方教育觀點的衝突、或者因為父母兩個人都沒有決心、沒有力量,那小孩自然就在家裡奪權,他奪權了,你想管理他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角度,關於他的辯解。孩子的辯解方式,可以從幾個方面處理:
第一個方面,如果父母從邏輯上能夠清晰地把他辯解的問題揭穿,就直接揭穿他,不用特別地去考慮什麼策略,最好直接拆穿,讓他辯解進行不下去,這樣做的前提是首先在道理上他是理虧的。那如果他本身就有道理,那父母要考量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合理,這個也是我們要去考慮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父母知道他真的是在辯解,但是我們一時組織不出來語言去跟他說清楚,或者你用語言和他去討論的時候中了他的圈套,他就是要跟你玩這個語言遊戲。這時候可以行動來代替你的語言,不跟他談為什麼,你就做,就是要做一個很霸王、很霸道的父母,你做就完了。家長不要給他任何理由、也不聽他任何解釋,他說的有道理、沒道理,家長都不聽。
在這種情況下,就相當於你用絕對的行動來對付他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行動和語言,那麼你就更容易把你的教育指令推行下去。
我們有些家長,特別熱衷於跟小孩講道理、說服他。有的時候碰到自己的語言水平不夠,再碰到個小孩喜歡辯解再加上撒潑耍賴,父母就會覺得很無助。
其實在小孩小的時候,父母的行動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比語言上的那種所謂的道理有用,而且其實很多父母也講不出真正的道理來。以我的經驗看,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或者說講得很通透。
我們以為的講道理,其實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這東西本身也不具備說服性。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用行動的指令和語言的職能配合還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用行動去制止他一些事情、推他做些事情、約束他一些事情、剝奪他一些事情,必須用行動,這樣的話家長就有權威了。
作者:賈洪武, 教授、心理醫生、中學生厭學與思維力訓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