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雄偉的建築,寬敞明亮的展廳,不得不說,這些都為書法藝術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間。什麼樣的字才能支撐起如此的大空間呢?當然要更大更有力量,首先要能給觀者一種視覺上的衝擊。
舉個簡單的例子,王羲之的《蘭亭序》雖好,可最適合的就是放在案頭細品,如果把它裝裱起來放在巨大寬敞的高牆之上,多少也會有點不搭調。
書法這門藝術,在傳承前人經典的基礎上,當然也要寫出屬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新風貌。很多優秀書家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近些年來咱們比較常見的大字書法,就屬於這方面的嘗試之一。
當代書法名家中,熱衷於大字書法創作的有很多,比如說曾翔和沃興華等人。他們的這種書法表達方式,雖說算不上個人獨創,但至少是比較新穎的,同時也是有別於書法傳統的。當然了,面對這種大字書法,很多朋友不那麼認同,甚至直接將這種形式歸納到醜書的範疇。
大字書法,真的就是把字寫大那麼簡單嗎?大字書法,真的就是沒有什麼營養和內涵的醜書嗎?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沃興華就曾經說過:大字書法創作,不是你們想的那麼簡單。
大字創作有啥難的?無非就是紙大一點,筆大一點,寫的時候力量大一點嗎?這麼說也對。沃興華也說了:大字創作,不僅要靠功力,還要靠體力,功力和體力兼備,才有可能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年近花甲之後,體力有所衰竭,在進行連續創作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有些吃力。
除了體力方面的要求,技法層面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你想啊,那麼大的筆,寫那麼大的字,書寫時已經超出了常規的視覺範圍了。更為困難的是,要想把那麼大的筆用好,要想寫出力量,已經不能再局限於傳統的技法了,需要大量的實踐去摸索,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直覺調控能力。
空間布白也是大字創作的難點。這些布白,包括點畫枯筆的白、字內的白、字間的白、周邊的白等等。在創作字數少且字體大的作品時,布白處理尤為困難。沃興華的經驗是:大字作品,如果第一眼讓人看到的是字,那就失敗了。細想的話,真的是這樣,如果處處中規中矩,如果處處精到謹慎,大字很難出彩。
有人曾經問沃興華老師,為什麼會熱衷於大字書法。沃興華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山在那裡。那座山是什麼樣的山,我們或許不清楚,也很難感覺得到,可我願意相信,那座山確實存在,並且人家確實在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這種努力,會不會成功?這種努力,後人會怎麼評論?到底是不是醜書,咱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定論。我所希望的是,即使咱們不是很喜歡這種風格,即使咱們看不太明白到底美在哪,最好也不要輕易全盤否定。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最後想說一句,大字書法,真的挺難的,不信的話,您可以去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