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圓倉,煙笸籮,簸芸豆,拉風箱,灶膛火苗正紅,煙囪青煙直冒

2020-12-15 北漂的葉子vlog

現在新農村改造後,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子裡面的路通了,都用上了自來水,而且網絡也接到了家家戶戶,村村都建了衛生室,看病買藥也方便多了。改造後的新農村,家家戶戶格調都差不多,好多都是統一規劃,統一施工,也就是說都是一個模式,誰家都一樣,有點千篇一律。前幾天,小編跑到內蒙一個偏僻的山村,那裡還保留著一些老房子,老物件,很有年代感,你看眼前的圓倉,原來是農戶家裡裝糧食的,現在不用了,已經斑駁了。

到了這個村子,你才有一種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機器的轟鳴聲,汽車的喇叭聲,全都沒有,只有雞鳴狗叫,在山谷迴響,偶爾有毛驢拉高了嗓音的在唱詠嘆調,那聲音真是節奏鮮明,格外洪亮,在近處看,走著走著,咕咕的叫聲把你的目光吸引過去,原來是一些鮮豔的大公雞,圍著一圈在吃飼料,公雞的飼料很簡單,就是把家裡的玉米碾碎了,然後用水攪拌一下,放在一隻橫切開的輪胎裡面,大公雞圍了一圈,吃的很起勁,這戶農民太有智慧了。

在農村不像在城裡,有城管管著,誰家都不能隨便往樓下放東西。但在這偏僻的農村就不同了,你看好多農戶,都把家裡的牛羊,養在院子外面,眼前溝谷裡面,就有好幾戶人家養的羊。這裡農戶住的很分散,有臺上的,有的在臺下,有住在溝東邊的,有住在溝西邊的,有住山南的,有山北邊的,上上下下,錯落無序,住高處比低處的高出一二百米,現在都通上自來水了,住在高處跟低處差不多,要是沒有自來水的時候,住在高處的吃水特別困難。

這就是養在院子外面的羊,現在農戶養羊的品種跟過去不同了,大多是小尾寒羊,主要是肉用。今年羊肉價格高,農民養羊賺了。看到眼前的場景非常親切,因為小編小的時候,家裡就養了這麼多的羊,小編很小的時候,就能給羊添草添料,還要用拌好了黃豆面餵羊羔。在北方,冬天要把棚圈加固,上面放上好多玉米秸,這樣保暖性能好一些,要不然母羊下羔子就可能給凍死。如果天太冷,就是已經活蹦亂跳的一個多月的羊羔,也會凍死的。

這個時候都是把小羊羔弄到屋裡,讓它們在爐子邊上呆著。大人晚上還要提著帶玻璃罩子的煤油燈,及時到棚圈裡看看哪只母羊要臨產,發現可疑情況,趕緊把臨產母羊弄到屋裡去,你還得在屋裡弄些飼草,讓母羊吃,當小羊羔出生後,屋裡面不斷有小羊羔的,咩,咩,咩聲和母羊找小羊羔的呼喚聲,小羊羔找到媽媽後,吃奶的場景特別溫馨。眼前的站著的是一匹老馬,馬站著就是休息,馬在農村已經很少見了,因為馬特別能吃,一般家庭餵不起。

這是毛驢,農村最常見了,家家戶戶都有,因為毛驢吃的少,好養活,幹活也聽話,所以家裡拉車拉犁杖時毛驢是主力,這些年就是偏僻的山區,種地也多是用機器了,所以毛驢的活計就比較少了。現在農民要是家裡養好多毛驢,那就不是用來種地的,他們都是跟山東阿膠集團籤了合同,養毛驢主要是用來熬製阿膠的。但是在老百姓嘴裡還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天上的龍肉,不如地上的驢肉」,所以現在好多人家養毛驢都是賣給小販子,殺了賣肉了

雖然用毛驢幹活的機會少了,但農戶家都還養著毛驢,少的一隻,多的兩隻。農民都有一個情結,那就是誰家不養著一隻毛驢或者騾子,就不是過日子的人家,這樣的人家讓人看不起。可現在越是這樣不養驢子的人家,思想越是開放,人家不養牲口,跑到外面去做生意,好多都發了財。而認真養毛驢的家庭,都是老守田園,種著家裡的幾十畝山坡地,好年景收入不錯,遇上大旱年頭,往往顆粒無收。哪怕三年沒有收成,農民也不會捨棄自己的土地。

在農村這樣的屋舍很少了,其實住著這樣房子的人家,往往比住好房子的人家要有錢要富裕,因為這樣的人家,大多不在這裡住了,他們在城裡有房子,這裡的房子捨不得拆掉,都是給鄰居家用,鄰居在這裡養豬養雞,就不用租場地了。但這樣的房子還是給人留下了很多記憶。

第一張圖片看到了農村裝糧食的糧倉,前面的糧倉已經毀壞了,斑駁破碎了,但是這戶人家的糧倉還在正常使用,其實現在農村,根本不用糧倉了,但是這戶人家卻把糧倉收拾的很利落,主人說,這樣的糧倉放糧食不會有老鼠來偷吃。另外在這裡放瓜果蔬菜保鮮效果也是不錯的,特別是冬天可以在裡面凍肉,這可是一個天然的大冰箱。

現在農村空心化嚴重,特別是比較偏僻的山溝裡,你看大榆樹下,這戶人家的房子多漂亮,這是新農村改造,政府給免費建造的。就是給蓋了新房子,年輕人也不願意回來住,現代的城市生活,很方便,充分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可是這樣下去,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人們都聚集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何苦呢。

走進農戶家裡,一樣是熟悉的場景,紅磚壘砌的鍋臺上面,一口大鍋正在冒著熱氣,快過年了,家家戶戶煙囪裡面都在冒著青煙,有的在蒸年糕,有的在煮骨頭,熱氣騰騰,把屋子燻的黑黑的,這樣的屋子裡面特別適合燻臘肉,鍋臺的紅磚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的顏色了,鍋臺的一側是風箱,就是用雞毛做的活塞,在木頭箱子裡面推過來拉過去,過去農民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吹風。灶堂裡正在燒著樹枝,彤紅的火苗,照在拉風箱的人的臉上,臉都映紅了。

這位大爺正在提著桶去倒垃圾,他前面是一堆驢糞,現在就是在農村也很難看到這樣的糞堆了。現在農民種地完全用化肥,幾乎不用農家肥,所以長出來的糧食,吃著怎麼都不是原來的味道。過去家家戶戶都要有糞堆、糞坑。夏天要把一些柴草和家裡的豬糞、馬糞、驢糞、牛羊糞弄進糞坑裡面發酵,這個過程叫做漚糞,等到糞腐熟了,再把糞坑裡漚好了的糞,起出來晾曬後,就可以弄進田地裡施肥了,花大半年時間漚糞,剛好來年種地用。

只有肥沃的土地,再加上充足的糞肥,地裡的莊稼才能長的旺盛,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幾千年的歷程,就是春種秋收,田裡的收穫的糧食,人吃了變成了糞便,豬吃了一部分代謝成糞便,一部分轉化成了豬肉,豬肉被人吃了還是變成了糞便,糞便再發酵變成肥料,肥料再轉化成糧食,就是這樣不斷循環,但是現在農民種地不用農家肥了,這個循環的鏈條中斷了。

結果是住在城裡的人,糞便都被衝刷到了下水道,然後排入了江河湖海,無法再循環了,環境被汙染了,就像我們的日子一樣,不可逆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不知道這樣的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但是在這個村子裡面,還能感覺到農耕文明帶給我們的,怡然自得自給自足的生活。你看眼前的驢車上裝滿了,打場剩下的豆秸子,這些豆秸子被毛驢吃掉後,變成糞便,糞便變成肥料,肥料轉化成糧食,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

在這個偏僻的山村,你還能領略到一些原始的生活方式,眼前的東西你知道叫啥嗎?叫做煙笸籮,裡面的旱菸都是農民家裡種的,到了秋天農民把菸葉掰下來,晾曬好,就可以搓碎捲菸了,過去有些老人用菸袋抽這種旱菸,菸袋杆越長越覺得有派頭,特別是地主婆,她甩著一米多長的大菸袋,得讓二房去給她點菸,才顯出身份。現在用紙卷這種旱菸的人都少了,都得是七十歲以上的人,年輕的不肯也抽不了這麼有勁的旱菸。

農民家裡籮筐上面又覆蓋了一層塑料,目的就是增加使用年限,中國的農民都十分節儉,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籮筐裡面裝著玉米芯,冬天可以用玉米芯生爐子,據說玉米芯裡面有好多有用的成分,只是沒有人大量收購,農民只能用它當燃料了。

眼前的東西叫簸箕,是農民用來簸一些碎屑,漂浮物的,家裡種了些芸豆,量不是太多,不值得到場院裡面去打場,就用連枷或者木棍猛勁敲打一番,豆莢就變成了豆粒和皮康,這個時候用簸箕,簸一簸,豆子和皮康就分離出來了。反正是五千多年的農耕文明,春種秋收冬藏,農民都有特殊的器具,特殊的辦法,來應對,才使得中華民族延續了幾千年,而且香火不斷,但是這種農業文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都要消失了,這是多麼可悲呀

相關焦點

  • 宜川寶信供熱公司:為啥煙囪冒的煙不一樣
    今日,有群眾給本號發來了宜川寶信供熱公司煙囪裡冒煙的照片:(據網友反映,該煙囪冒出黑色的煙)黑煙滾滾而出,很明顯具有汙染環境的行為。雖然網友給本號反映宜川縣寶信供熱公司煙囪裡冒出黑煙,但是經過本號考證,宜川縣寶信供熱公司近幾日煙囪冒出的煙是這樣的:這樣白色的煙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為什麼一個煙囪冒出的煙顏色不一?經本號諮詢專業人士,應該是冒黑色煙的時候是因為單位的脫硫裝置沒有開啟的緣故。沒有開始脫硫裝置,冒出的煙就是黑色的。
  • 風箱
    農家的孩子,大都是在灶臺邊長大的,從我記事起,最早幫母親幹活,就是從拉風箱開始,我由一個不會拉風箱到精通拉風箱,經歷了多年訓練,可以說,幫母親拉風箱,是我人生第一樁,也是常幹的家務活。那時,不僅缺吃的,連燒的也極匱乏,生火做飯一般用的是地裡的副產品,大部分是麥秸杆、曬乾的玉米杆、玉米根、豆子杆、棉花杆和荊棘等。
  • 農村柴火灶出現火煙回竄,這是怎麼回事?該咋辦啊?
    我們都知道,只有氧氣供應足物體才能充分燃燒,大量柴禾佔據了空間本就不大的灶膛,使得氧氣在灶膛內部不足而灶門口卻充足。物體在氧氣不充足情況下燃燒便產生大量濃煙,而在氧氣充足情況下則產生火焰。灶膛被柴火塞滿,大量濃煙不能及時從回煙道進入煙囪外排而逆流到灶門口,與火焰一起形成火煙。
  • 祖墳為何只「冒青煙」,而不是「綠的、黃的」,全在於這三點裡面
    後人如果升官發財就會用一句俗語來形容,那就是「你家祖墳冒青煙」,短短的一句話其實透露出我國的幾大民族習性,首先就是對祖先的崇敬心理,其次是對於死者死後遺澤後輩的美好期望,最後「青色」在古人眼中非凡的地位。
  • 誰家煙囪在給藍天抹黑
    誰家煙囪在給藍天抹黑 昨日下午,行動組一行沿著北二環向東檢查,遠遠地就看到藍天下,兩個黑煙囪呼呼地直冒黑煙,形成兩條「黑龍」。在北風的吹送下,緩緩向市區飄去。檢查人員順藤摸瓜,發現兩座冒黑煙的煙囪都屬於東興搪瓷廠。在搪瓷廠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其中一個煙囪下,兩個煙囪卻都停止了冒黑煙。當行動組繼續往前走,卻發現,旁邊的一個小煙囪開始冒白煙。
  • 標緻車窗伸出一根管子,還在冒著煙,網友:是空調壞了?
    導讀標緻車窗伸出一根管子,還在冒著煙,網友:是空調壞了?標緻車窗伸出一根管子,還在冒著煙,網友:是空調壞了?網友在路邊看到了一輛標緻301,雖然最近法系車過得不好,不過國內還是又不少保有量的,而且這車也不貴,自然不會怎麼關注,不過這輛車的車窗上深處的一根管子卻非常顯眼,關鍵是這根管子居然還冒著熱氣,原來是一根煙囪。這是在車上自己裝了一個小火爐啊!車主這是空調壞掉了嗎?
  • 焦化煙囪冒煙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北極星大氣網訊:提起煙囪,大家是非常熟悉的。煙囪是焦爐的附屬設備,是焦化廠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產生吸力吸入空氣與地下室的煤氣燃燒,並將燃燒產生的廢氣從爐內順利的排出。焦爐正常生產操作時,從煙囪排出的廢氣是無色的,所以我們一般看不到煙囪冒煙。但在有些時候,煙囪也會冒煙,而且煙囪冒出的煙還不是一種顏色,有時為黑煙和黃煙,有時為白煙,還有些時候會冒蘭煙。
  • 網友:祖上冒青煙了
    按照歷年來北大醫學部的專業錄取線來看,北大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物學都是搶手貨,其專業錄取線不可能被拉低,唯一有可能出現大跳水的專業可能是英語(醫學英語)這個專業。大概是高分段考生「看不上」這個冷門專業,所以才被有心的同學撿漏。不管如何,能夠以620分進入北大醫學部學習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兒!
  • 【一線探秘】燃煤電廠煙囪排的到底是什麼「煙」?
    日前,小編一行來到中山火力發電廠,在該廠楊工的帶領下,深入了解火電發電煙氣處理和排放全過程,讓大家知曉火力發電廠排出的「煙」是怎麼回事?首先來看看火電廠的整體圖圖中:1是煙氣環保處置裝置,2、3是冷卻塔,4是煙囪,5是儲煤塔。那麼重點來了,大家看到的「煙」是什麼?聽聽它們自己說說。
  • 湖北老農祖墳「冒青煙」,專家只看一眼,大喊:立即封山!
    2018年的時候,勤奮的孫老漢依舊在地裡幹活,他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黃昏的時候,孫老漢收拾了工具,準備往家裡走,但在經過祖墳的時候卻嚇了一跳,發現自己祖墳方向冒起了青煙!起初孫老漢並沒有在意,因為那塊地不止有他家一家的先人,也有許多村民的先人葬在那裡,也許是後人來祭拜的。
  • 3000多戶居民恢復供暖,明年將對煙囪拆除改建
    經晝夜搶修,昨晨4時,塌頂的煙囪重新冒出青煙,3000戶居民供暖恢復,惠天方面表示,為不影響供暖,這座塌頂的煙囪今冬還將繼續使用。至於煙囪坍塌原因,惠天方面認為是「自然坍塌」,與「地震」有關。  搶修14小時,煙囪冒起煙  昨日中午,記者趕到現場時,受損的煙囪已冒出縷縷青煙,但斷口處未見有任何維修,磚頭還懸著。
  • 煙價::黃鶴樓口感最好的百元煙
    黃鶴樓口感最好的百元煙,由於高檔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喉部基本無刺激、無雜氣、餘味舒適等特點,黃鶴樓香菸逐漸成為大部分高檔煙消費者的首選產品。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幾款黃鶴樓口感最好的百元煙。黃鶴樓口感最好的百元煙1.黃鶴樓(硬問道3mg)點燃後的第一口醇香厚實的味道充斥整個口腔,菸草本香濃鬱,間中帶著一股清甜的味道,層次感也不錯,,入喉稍有刺激,肺部穿透力強,煙勁很有滿足感。主流香醇,香,綿,厚做的都不錯,支流香也比較清爽,只是頭香中聞到的棗香味卻始終沒能找到,實在有點遺憾。煙過後半段開始煙氣逐漸有點雜亂,刺激性也大了不少,缺點開始比較明顯了。
  • 學生讀王維詩問「煙怎麼可能是直的」?不是孩子皮,曹雪芹也不懂
    成都一位學生讀完王維這首詩後提了個問題:「煙怎麼可能是直的」?就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就難住了不少老師。其實真的不是這個孩子調皮,當年曹雪芹也不懂這個問題。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我老爸是個老 煙槍,從早上睜開眼開始煙不離手
    ……2.我老爸是個老 煙 槍,從早上睜開眼開始煙不離手,我老媽被他燻得沒法沒法的,我老媽看 電 視 聽說吸二手菸危害更大,決定給我老爸戒菸,菸捲不讓抽了我爸買旱菸,旱菸給藏起他偷著抽,我老媽氣得直接給扔灶膛點火燒了,我老爸急得登梯子上煙囪上又聞了一下3.
  • 今年家門口的大煙囪怎麼沒有冒煙?
    在大家的認知中,工廠生產都是煙囪林立,一路青煙在空中升起,然後隨著風向慢慢飄散在空氣中,甚至還成了我們判斷風向的一個鮮明的指標:零級煙柱直衝天,一級青煙隨風偏……可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看風向跟風力的標準也沒有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華西村紅煙價格
    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華西村紅的相關信息。 一、華西村紅香菸價格       華西村紅傳承了蘇系香菸的特點,以煙氣細膩柔和中,充滿著平和的醇厚感,徵服了大量和煙客。在中國華西村香菸價格表圖中它們銷量好,口碑也非常不錯。
  • 記憶深處的風箱「咕噠咕噠」聲:布滿歲月塵土的老風箱成為符號
    風箱,成為那個時代農村最具煙火氣息的一種象徵或者說代名詞。(圖片選自網絡)那時候,幹拉風箱這活的除了在灶臺上忙碌的家庭婦女,大部分家庭都會動用小孩子來幹。大人拉風箱發出的聲音和小孩子拉會有明顯不同,有經驗和生活體驗的人在大街上一聽就能聽得出,大人因為淬了生活的火的緣故,拉風箱時一推一進,風箱拉杆來處的長度大、動作均勻,發出的聲音不急不緩,而小孩子愣頭愣腦,不經世事,性子急,動作快,風箱杆拉出的短,發出的「咕噠咕噠」聲特別急促聲大,像是比賽和趕趟。聞聲識人,一聽便知哪家是大人拉風箱,哪家是小孩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