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舉報寫悖逆詩詞,官員要判其處斬,皇帝得知後立刻駁回

2020-09-16 淘歷史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西武寧縣發生了一起莫名其妙的文字獄。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武寧縣有個楊店村,村裡的餘豹明和另一村民為田界的事發生糾紛,這兩個人都沒念過書,不知道如何打官司。為了勝訴,雙方都找讀書人幫忙。餘豹明找的是舉人餘文璧,對方找的是進士餘騰蛟,餘騰蛟在刑部做過主事,雖然因事革職回鄉,卻依然餘威赫赫。而清代的司法是出了名的黑暗,兩家一鬥,結果不言而明:餘豹明敗訴。

餘豹明是個粗人,敗了也就敗了,官府很腐敗,他也不是頭一次聽說,但幫他打官司的餘文璧不服氣。加上平時餘文璧非常嫉妒族兄餘騰蛟的「好運」,於是他設法找來餘騰蛟寫的五首詩的手稿,加上自己對這幾首詩的批註,整理成一個悖逆材料,企圖扳倒餘騰蛟。然而沒過幾天,餘文璧竟突然亡故,之後,餘豹明便把整理好的材料送到了武寧縣衙。

武寧縣衙收到材料後,一點兒也不敢怠慢,趕緊派人送給江西巡撫胡寶瑔。胡寶瑔看完材料後,也從中琢磨出些許譏訕之意。比如詩中:「南山興雲北山苦,雨中路回徨不知。」餘文璧批註道:「當今是太平盛世,全國到處坦坦蕩蕩,和和平平,怎麼會無路可走、無處安身呢?是何居心?」再比如:「寂寞向古人,誰是同心者?範蠡與張良,空行若天馬。天地一江河,終古自傾瀉。出世不須臾,咄嗟辨王霸。」餘文璧指責說:「古代名人多得很,為什麼偏偏要與範蠡、張良結同心呢?張良復韓,範蠡復越,你餘騰蛟莫非想復明朝的天下嗎?這是什麼樣的黑心腸啊?」

由於事關「悖逆詩詞」,胡寶瑔不敢駁回,怕政敵找岔子。於是他率領手下,第二天一早就趕到餘騰蛟家裡,進行搜查,共搜出詩稿、雜稿各一本,連同其他可疑物品一併帶回,接著便馬不停蹄地審稿、訊問。辦完這一切之後,他給皇帝寫了一份奏摺,先是將此案的前因後果敘述了一遍,然後告訴皇帝自己擬判餘騰蛟謀逆之罪,斬立決,並將其所有詩稿恭呈御覽。

過了一段時間,乾隆的聖諭下達。大致內容是:餘騰蛟的詩大都是蹈襲前人舊調,根本談不上悖逆……不能抓住餘騰蛟的個別詩詞,生拉硬扯地羅織罪名,判以死刑。假若這樣辦案,不但餘騰蛟本人難以服氣,就連其他寫詩的人再也不敢提筆了。接著,乾隆下令:停辦有關餘騰蛟的所謂「悖逆」案,查處他「武斷鄉曲」(憑藉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的惡行。最後,餘騰蛟被革除查辦,流放雲貴煙瘴之地;餘豹明屬誣告,依律杖100,流放3000裡。

清代文字獄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頂峰。這與清政權是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時刻擔心漢人反抗不無關係。不過,仔細想來,清代的文字獄雖然有許多是由皇帝刻意促成的,但也與某些漢人的火上澆油有關。明知別人沒有悖逆之語,卻為了個人的小算盤刻意構陷。而身處清代,寫悖逆詩詞輕則掉腦袋,重則滅族。我們不難設想,只要餘文璧、餘豹明還有一點起碼的良知,一點基本的對他人的悲憫之心,他們肯定不會這樣做。

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封建時代,構陷者之所以敢於上躥下跳,更與當時的制度對民權的極端漠視相關。如果一個社會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判決,不看領導意志,一切依法律行事,對別人的惡意構陷行為就會失去其基本的支撐。

餘騰蛟是幸運的,當時乾隆頭腦還算清醒,但皇帝並不經常這樣清醒;相反,他們倒有可能經常不清醒,就算清醒,他們也未必對每一個人都如此寬容。餘騰蛟的「悖逆」罪被除,本質上不過是一種刀尖上的幸運罷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方 子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相關焦點

  • 此人為柳宗元的父親,剛正不阿秉公執法,皇帝都贊其美名
    此人為柳宗元的父親,剛正不阿秉公執法,皇帝都贊其美名文/球球話歷史有句古話說得好: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古往今來,中國歷史的朝堂上,不乏流傳千古剛、正不阿的名士,為政為民的清官。雖然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
  • 官員落馬前妻為其奔走 稱其因舉報蘇榮遭報復
    後來這名處長升任副廳級幹部,前妻知道後,還想再來「分割財產」。在對方拒絕後,前妻到處舉報其受賄,最終導致其落馬。  「貪官與髮妻離婚,不見得都出於小三、二奶插足而使感情不和,導致家庭破裂。」上述市紀委副書記透露,在他所知的案件中,一些貪官會在得知風聲前,和老婆迅速辦理離婚手續,以求保全家人和貪腐「成果」。這屬於迫不得已的「好聚好散」,但該追責的還是要追責,絕非離了婚就萬事大吉。
  • 小吏欺壓百姓,被官員鞭笞致死,朱元璋得知稱讚打得好
    明朝時期朱元璋來自社會底層,對於百姓的生活非常的熟悉,他在登基之後,推出了很多的政策,嚴懲貪官汙吏,對於百姓非常的寬厚,在當時,一位小吏欺壓百姓,被官員鞭笞至死。消息傳到宮中,朱元璋得知後,卻稱讚打得好。
  • 歷史中此人死前寫了七個字,皇帝因此下令廢除一個酷刑
    清朝雍正年間,有一人,名曰:俞鴻圖,此人是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在雍正十年的時候,選為庶吉士,說起來一直是個芝麻綠豆官,在京城幹些無關緊要的事,但是後來卻出任了河南學政,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要說俞鴻圖能從一名小人物做到河南學政,還頗有一點傳奇色彩。
  • 村民舉報村支書致其撤職,要8萬塊遭拒,給紀委瘋狂寄信舉報
    沒正式上過一天學的何子云,只會寫自己名字。按另一位舉報人的說法,正是因為他不識字,且「不太明事理」,大家才讓他去跑。 南方周末記者看了何子云的部分舉報材料,發現語句凌亂,難以看懂。在一份舉報材料中,何子云等人稱何子顯是村裡的「土帝爺」「土霸王」,反映其「以權欺人」「為害一方」,但文中缺乏論證和實據。
  • 北宋少女謀殺未遂,被判極刑引發可怕連鎖反應
    有朋友可能會對此表示質疑: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消死刑就意味著法律喪失了一部分約束力和震懾力,那要法律還有何用?沒想阿雲倒是痛快,被捕後,她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按律被判極刑。宋代法律體系嚴謹,雖說這案子乍看就是個普通的刑事案件,光天化日之下跑去砍人,判死刑也沒問題,但按照規定,基層官員判處極刑的案子務必上報給上級領導,由地方行政長官籤字後在上呈給相當於當今最高法院的大理寺。
  • 讓雍正忘情寫「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模範大臣,晚年卻成酷吏?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澤雍正皇帝眼中有一位模範大臣,此人被雍正稱為「巡撫之中第一人」,立為百官模範,但此人在同僚以及後代中名聲不那麼好,說他為官苛刻,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此人就是雍正時期四大寵臣之一的田文鏡。田文鏡到底是個啥樣的人?他到底是「模範」還是「酷吏」呢?
  • 此人在被斬首以後,有兩個紙團從耳朵裡滾出來,看到上面內容劊子手...
    此人天縱奇才,又十分幽默風趣。年輕時,金聖歎沉默於《水滸傳》,直至今日,金評版《水滸》仍是最為流行的版本之一。金聖歎原本不姓金,而是姓張。明朝滅亡後,滿族建立了清朝。金聖歎道:「金人在上,聖人焉能不嘆?」故以此為名。金聖歎素以明朝遺老自居,雖才華橫溢,但不願為清朝做官,而以開學堂招生講課為樂,寫了很多經典作品。據說,順治皇帝看了金聖歎的文章後,對其十分讚賞,但並未強制讓他出山仕宦。
  • 江西一官員婚內出軌人妻,發生性關係被其丈夫發現,其丈夫一怒舉報,被發現後還拒不承認出軌,已被紀委核實
    如今許多的落馬官員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禁不住錢、權、色三個字的誘惑。可是俗話也說得好,不義之財不可取、色字頭上一把刀。近日,江西上饒一位官員就成了控制不了欲望毀了自己的經典案例。 據報導,近日,江西上饒四十八鎮黨政委員饒某就被人舉報嚴重違反黨組織的生活紀律,目前正在接受進一步調查
  • 宰相劉羅鍋,原來在歷史上竟然是這樣的官員,你真正了解他嗎
    一日乾隆皇帝閒來無事,隨口寫了一首詩取笑劉墉,詩中描寫了駝背的種種缺點,十分刻薄,並賜封他為「羅鍋」。然而劉墉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立刻叩謝皇恩。原來清政府有規定,得皇帝賜名號的官員,每年可以得到吏部的兩萬兩白銀。劉羅鍋既得到了實惠,又成全了皇上的面子,可謂是十分機智了。但是事實上這是後人的訛傳。其實這個綽號與乾隆皇帝無關,而是嘉慶皇帝封的。
  • 那些被乾隆皇帝殺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清朝官制分九品十八級,有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之分,在中央以殿閣大學士為首,為正一品,在地方則多以總督、巡撫為首,品級多在從二品至從一品,這些官員在普通百姓和下級官員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可以說跺跺腳都能引發地震的那種,但是在皇帝眼中,這些人則只是為自己辦事的辦事員,他們的前途甚至性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中國古代歷史,歷代王朝的末代皇帝除了那些不能做主的兒皇帝比如1912年的只有六歲的溥儀外,一般都是被後人詬病的,要麼昏庸,要麼暴政,要麼荒淫無度,當然,也有被稱讚的,比如李煜雖然醉心於詩詞歌賦,但是就是很努力,也作出成效,只不過無力回天,但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對政事非常勤勉,這跟很多不務正業的末代皇帝不一樣
  • 風水先生看見一處龍穴,此人將祖墳遷到這裡,子孫在清朝當了皇帝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風水能延續幾千年不消失一定有其道理的。甚至有網友這樣評價風水學,「一門學術,能流傳千年而不朽,必有其過人之處,我等凡人憐信有,而不能信其無。然縱有福地,也必將是行善積德之人,方可得之。」今天筆者就是給大家聊聊關於風水方面的一個故事。眾所周知,古代統治階級特別注重風水問題,比如陵墓的選擇之地很慎重的一件事。
  • 此人是古代著作最多的皇帝,一生寫了一千多萬字,堪稱著作等身
    古代皇帝中,要說哪個人著作等身的話,無疑是雍正了。那麼,雍正究竟寫了什麼樣的著作呢?雍正45歲繼位,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的繼位,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都認為雍正是「矯詔奪位」。這讓雍正非常煩惱。
  • 此人臨死前大喊冤枉,趙高聽到後說了一句話,他立刻啞口無言
    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自稱皇帝,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朝代,李斯作為開國元勳,自然是功勞頗大。秦始皇並沒有虧待他,讓他坐了大秦朝的丞相,連他的兒子都成為了秦朝的駙馬,據相當多的史料記載,在秦始皇的心目中,李斯的地位以及貢獻都是極大的,因此給了李斯極大的榮寵。可以這樣說,秦始皇把能給他的都給他了,除了沒有和他平分天下。
  • 明朝最大漢奸,被抓獲後皇帝親「送」其入法場,死後舉國同歡
    但漢奸也分三六九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傢伙就是明朝能與吳三桂比肩的大漢奸頭子,這個漢奸到底有多麼讓人們憎恨那?據說此人被正法之後,舉國同歡。此人就是趙全。趙全本是明軍中的一員,地位還不低。但他後來叛逃出境,投奔了外族首領俺答,就此成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漢奸。當時像這種投降外族的人並不少,但為何趙全此人會受到那麼多人的仇視那?
  • 臺灣導演鈕承澤性侵案二審宣判:駁回上訴仍判4年
    環球網綜合報導記者趙友平:臺媒剛剛消息稱,臺灣導演鈕承澤被控性侵劇組女工作人員,一審臺北地方法院判其4年有期徒刑,二審臺灣「高等法院」2日宣判,依強制性交罪仍判鈕承澤4年有期徒刑判,駁回其上訴。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鈕承澤被控於2018年11月23日,約電影《跑馬》劇組女主管與女工作人員到他家中聚餐。
  • 此人賞罰分明,讓官員們對他很是信任,也很盡忠於他
    此人賞罰分明,讓官員們對他很是信任,也很盡忠於他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對他的臣屬,按照功勞,給予賞賜,毫不偏心。一天,上朝時,李世民對大臣們說:「我按你們的功勞,賞賜你們。如果有不恰當的地方,你們可以提出來。」
  • 此人眼睛裡長了兩個瞳孔,有人預言必當皇帝,25歲果然成功當皇帝
    當然,還有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家。可惜生在帝王之家,以至於沉迷自己的天才而忽視了治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職責。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我們太熟悉了,他那幾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至今吟唱。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本來不是皇位接班人,也就是皇帝原本輪不到他做,而他本人也根本就對皇位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