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先生看見一處龍穴,此人將祖墳遷到這裡,子孫在清朝當了皇帝

2020-12-19 解讀有趣的歷史

說起風水筆者相信很多人對這個詞不陌生,如今很多人特別是越富有階層對風水越看重。很多人說風水就是迷信,其實這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風水能延續幾千年不消失一定有其道理的。甚至有網友這樣評價風水學,「一門學術,能流傳千年而不朽,必有其過人之處,我等凡人憐信有,而不能信其無。然縱有福地,也必將是行善積德之人,方可得之。」

今天筆者就是給大家聊聊關於風水方面的一個故事。眾所周知,古代統治階級特別注重風水問題,比如陵墓的選擇之地很慎重的一件事。當然古代也有一種說法,如果祖先的墓地是風水寶地,後代甚至可能出現皇帝。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宋代一位風水先生對一塊風水寶地的預言,此人就是號稱「先知山人」的賴文俊(1101-1126年)。

洪秀全於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這是一場動搖了清朝根基的天平天國運動,據說當年洪秀全能發跡史因為祖墳位於風水寶地上,這塊風水寶地在當地叫「芙蓉嶂」。宋代時的賴文俊路過此地,認為這裡是龍興之地,並且留下一首古詩來預言,「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鰲魚把水口,獅象守門樓。誰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嘉慶年間,在廣東梅縣石坑鎮有洪族的一支由於動亂舉家搬遷到花縣福源水村。來到這裡生活不久之後,洪秀全的祖先洪老漢去世,剛開始他下葬在福源水村附近。由於洪老漢的次子洪英倫對風水相術有所了解,他得知芙蓉嶂的風水詩後,於是便按照詩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發現這裡果然是風水寶地。於是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位置,把父親屍骸遷葬到此,重建了墓地。

洪秀全成功發動金田起義不久之後,清廷便秘密命令洪秀全家鄉所在的花縣知縣牟崇齡,將洪秀全的祖墳掘毀。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清廷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聲勢越來越大,於是清廷再次下令當地官員,將洪秀全祖墳的後脈鑿斷,斷其「龍脈」。

1853年3月,經過太平軍兩年的戰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並改南京為天京,洪秀全做起了皇帝。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風水先生賴文俊當年的預測在七百年多年後得以實現。

相關焦點

  • 高鐵萬箭穿心貫破「龍穴」?傳扁家欲遷祖墳幫扁改運
    扁家祖墳地理位置圖。狀如蛟龍的番子田埤原本形成龍穴,卻被高鐵鐵路穿心而過。(圖片取自谷歌地圖)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入獄5年多,健康嚴重惡化。據臺灣媒體爆料,其堂弟陳天福等人正在研究搬遷祖墳,希望幫扁改運。臺灣命理師蔡上機通過媒體看到扁家祖墳形勢圖後也認同指出,當地番子田埤狀如蛟龍,原本形成「龍穴」,後來卻被速度快、班次多的高鐵鐵路貫穿,再與形如一把弓的曾文溪結合,讓扁家祖墳形同「萬箭穿心」,非常不利。   陳水扁目前健康情形每況愈下,出現腦神經退化、巴金森氏症、中度語言障礙、輕度失智、嚴重尿失禁等等症狀。
  • 祖墳風水大揭秘!祖墳風水對後代影響有多大?「禍福」三代子孫
    祖墳風水大揭秘!祖墳風水對後代影響有多大?「禍福」三代子孫中國人的墓葬講究山水結合。山能夠為後代帶來人丁的興旺,水能夠為後代帶來財運。這也就是為什麼要砂水環抱,明堂開闊。先墳聚地氣,養生吉,聚養生氣護佑後代。
  • 中國風水龍脈真實故事,震驚中國的五大真實風水事件
    說幾則祖墳風水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均發生於公元5-6世紀的中國南朝,時人對墳地風水相當看重,墓工在當時十分吃香。墓工,就是現在所謂的「風水先生」,上至皇室王公,下到普通百姓,對墓工都很尊重。清人趙翼在其《廿二史札記·晉書》(卷八)中,還專門就這一時期的「相墓」現象作了陳述。趙認為,相墓術始於東晉的郭璞。
  • 風水先生說:此祖墳有帝王之氣,主人將其鑿開,結果他斷子絕孫了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其實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當朝的統治者都非常信奉風水這一說,比如說在建房子的時候,在埋葬人的時候,這些大事都必須經過風水的推斷才可以作出決定,對於那些貴族統治者來說,這種大事更需要聘請專門的風水師來看,因為在他們看來,風水的好壞決定了自己家族自己子孫後代的命運如何。
  • 風水先生忠告:祖墳旺老大窮老二是怎麼回事?
    在選擇陰宅位置和方位時,部分人會看風水,若是該處風水比較好,才會將其選為陰宅,其認為陰宅風水好,可以促進子孫後代運勢的提升,反之,若是陰宅風水不好,子孫後代容易招惹官司,易破財。一般常說祖墳旺二房,那祖墳旺老大窮老二是怎麼回事呢?                                                                                                    一、祖墳旺老大窮老二是怎麼回事?
  • 宋朝風水大師點下龍穴,五百年後老者葬於此,帝王應驗橫空出世
    風水學問非常深奧,沒有專業性研究的的人很難懂的其中的奧秘,但是不論是新居還是墓穴,儘可能的保護主體是肯定的。清朝鹹豐年間,爆發震驚中外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清朝的江山岌岌可危,起義軍佔領南方大部分地區,建立太平天國,鹹豐皇帝也束手無策,據說鹹豐皇帝不僅派人摸清了太平軍領導層的基本情況,還四處打聽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祖墳的位置所在。
  • 聯合報:蔡英文祖墳風水八卦的背後
    這座豪華墓園除涉及是否違反島內殯葬管理規定,報導還穿鑿風水師誇稱寶地映示「當領導人的命」的說法,又附會其屏東祖墳發出黃光的傳說,極盡聳動八卦之能事。   此一事件,有兩個不同的面向值得討論。其一是喪葬風氣的問題:為什麼要為逝者興建豪華墳墓?上億的花費,削平了大片山林,只為安放一個棺木、豎立一塊碑石,這真的是對死者表達崇敬的最佳方式嗎?
  • 古人科考和《小歡喜》一樣緊張,考前求籤拜「考神」,甚至遷祖墳
    其實古人遷祖墳和搬學區房是一樣的《小歡喜》中有一個重要的地點,那就是學區房「書香雅苑」。每年高考一結束都會搬走一批畢業生,又搬進來一批准高三生,春風中學幾乎所有的高考生都住在這裡。目的很單純,方便學生上下學,也方便家長照顧。有意思的是,中介每次帶準高三生家長看房的時候,都會加上一句「上一個住這屋的學生考上了清華!」
  • 祖墳有帝王氣,風水先生斷言鑿開會斷子絕孫,此人照辦後果然應驗
    晉朝有一位忠心耿耿的能臣,武能出將,文能入相,他一心為國為民,生前深受百姓的愛戴,死後為皇帝的懷念。他小時候,有一個擅長看墓穴風水的人,說他的祖墳有帝王氣象。他很著急,因為他不是有野心的人,他的志願只當個輔佐君王的忠臣。
  • 七月十五上墳,如果祖墳有以下4種「現象」,都是極好的徵兆,子孫後代出貴人
    在古代,喪葬墳塋之事與現在購房一樣也是要看看風水是否如出一轍,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在古代給先人選一處好墳地自然是頭等大事,選好了可以造福子孫後代。七月十五,最近很多人都去掃墓上墳,如果祖墳有以下4種現象,家中將出光宗耀祖大人物。一,古人注重功名,如果祖墳冒青煙,則預示著子孫會高中狀元。所謂祖墳冒青煙是一種風水說法。
  • 【收藏級】南龍皇脈「九龍吐珠」風水之千古傳奇
    ◆ 朱元璋背著父親的屍體上山安葬,時遇大雨摔倒,其落地處天成的窟窿乃是真龍穴,葬後便得天下;        ◆ 崇禎皇帝和李自成打仗,崇禎皇帝派人到米脂縣破掉闖王的祖墳,闖王一把火將大明風水燒掉,結果雙方俱敗,滿人得益;
  • 祖墳墓地風水好的5大徵兆,擁有其中一個,寓意子孫後代興旺
    一、三面被水包圍著。在風水中,必須把水往上,把風遮住,這樣做。水在流動,有了變動才產生了源泉生命。不僅是陽宅,陰宅也要重視風水。另一個風水需要有智慧的珠子來理解。這一地理趨勢是三面環水,一面平坦路的風水,從風水上看,三面環水滿足了藏風納水的基本需求,又一面有出口,完全進退自如,對祖先的墓和家,風水都是好兆頭。二、將墓地後面有山看作「後盾」。山勢連綿起伏,龍脈氣盛,風水家眼中理想的風水寶地,背向主山,山被水包圍著。墓地兩側有山岡,相互變成龍虎,龍虎保護洞穴,對外防止陰風的侵襲,內部加強憤怒。
  • 清朝在北京定都數百年,為何九位皇帝死後都葬在了河北深山中?
    但令人不解的是,除了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其他的九位皇帝駕崩後,全都葬在了離北京有一百多裡的河北地區,而且還是山區地帶!這是為什麼呢?一代帝王死後為何要將墳墓葬於此地呢?在離北京有125公裡的河北遵化地區,就有一座皇家陵寢建群地,這裡總共埋葬著5位皇帝和15位皇后以及136位妃嬪。
  • 又一個結作奇妙的龍穴
    這的確是一個龍穴結作,只不過太微隱了!觀察龍局大勢,為祿存太祖發出一脈,一路南行節節跌斷剝換,將臨江邊,忽然低潛化作一圓坪盡結。這塊圓坪仿佛用圓規畫出一般,天然形成如此圓整的圓坪是非常罕見的,你不得不感嘆天地造化的神奇。 此穴地左方一龍砂彎抱過堂為案,高度齊胸,關攔內局,生氣凝聚。案後隔大江現數重朝山,大江水右往左橫過。
  • 風水故事:黃鯰下水,富貴雙全
    府上祖墳如遷葬於此,則如魚得水,定能富貴雙全。」佯善人的眼睛隨著楊救貧的指點,來來回回地看個不停,終於看出這個山包果然像一條下水之鯰,特別是那兩條從鯰嘴伸出的鯰須更是捲曲伸張,活靈活現。看得他心花怒放,倦意頓消,執著楊救貧的手說:「本家先生果然名不虛傳,有勞大駕、擇定龍穴,定當厚謝!」
  • 清朝乾隆末年的這個故事告訴你真相:宅心仁厚,在任何地方都是好風水
    這一日,李卓雄請來風清道長,讓李卓健陪他回一趟老家看風水,準備遷葬祖墳。李卓健忙跟風清道長上了路。  兩人在廣州碼頭剛要上船,忽見一個婦人懷抱著兩三歲的小孩哭泣。李卓健上前一問,原來這婦人也是要坐這趟船趕回潮州去見重病的母親,可是錢財和船票被偷走了,便絕望地哭了起來。李卓健二話不說,馬上把船票送給她,還給了婦人一千文錢。
  • 祖墳為何只「冒青煙」,而不是「綠的、黃的」,全在於這三點裡面
    若是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到,「為什麼不是「冒黃煙」,既然古代皇帝身上的龍袍都是布滿黃顏色,肯定黃顏色在人們的眼中也是尊貴的象徵,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這裡面的「學問」其實還蠻多的。表現得不那麼在意,但是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它的輝煌是有目共睹的,「祖墳冒青煙」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風水學說的影響。
  • 努爾哈赤提議遷都瀋陽,遭到強烈反對,風水學神助攻,成了
    可是,努爾哈赤搬出了風水學,直接將一群大臣,幹蒙圈了!4年前,也就是公元1621年,在明朝商人的幫助下,八旗大軍強悍攻略遼東,定都遼陽。清朝貴族興奮的,跟嗑藥似的,各大家族的投資全部向遼陽傾斜,所有人都認定,遼陽的房地產要增值,在場的諸位,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氣,拼命置辦地產、商鋪。
  • 在農村裡,為什麼有的人家的祖墳上立了碑,有的則沒有?
    富人不移祖,祖,即祖墳,我國農村一些地把墳稱為祖。這句話是說,家裡有當官的或發財的,按過去迷信的說法,說明家裡的祖墳風水很好,如果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山望著那山高,貿然行事,想要把祖墳遷到風水更好的地方,家裡不但不興旺發達,說不定會家敗人亡。後來,農村把這句話進一步演變為「富人不動祖」,就是說家裡興旺發達時,連家裡的祖墳都動不得。如果原來沒有立碑,後代去立碑,對家裡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