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吟了兩句詩沒有靈感,一老僧張口接上,大詩人:莫非你是他

2020-12-15 國風美詩文

唐朝的大詩人宋之問被貶謫到江南,在路過杭州時,他前往名剎靈隱寺參觀。晚上朗月當空,宋之問心中鬱悶難遣,於是在寺院中的長廊下散步吟詩。宋之問苦苦思索,想了兩句詩「鷲嶺鬱苕嶢,龍宮鎖寂寥」,便沒了靈感,不斷地口頭打著草稿。

忽然,一聲滄桑的聲音傳來:「少年人,半夜三更不睡覺,在這裡晃悠念叨什麼。」宋之問回頭望去,只見一位老僧燃著青燈,在身後房間中打坐參禪。宋之問便說自己在吟詩,想題靈隱寺,但沒有佳句,只吟出了兩句比較好的,並且把這兩句詩說了出來。

老僧聽到這兩句,細細吟誦了幾遍,然後張口接上:「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聽到後,只覺氣勢磅礴,有壯秀之美,於是他順著這兩句繼續寫下去,最終篇是:

《靈隱寺》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老僧接上的那兩句,成了其中最警策有名的一聯。詩作完,宋之問心滿意足的回到房間休息,但他越想越不對勁,唐朝能夠有如此筆力者,屈指可數,莫非這個老僧是那位?宋之問想起了一個傳言,於是次日天一亮,宋之問便去拜訪那位老僧,老僧卻飄然而去。

經過對寺中僧人幾番盤問,宋之問證實了自己的想法,那位老僧就是駱賓王,想來他也是因為吟出驚人之句,怕自己暴露,才連夜離開靈隱寺。

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雖然出身寒微,但天資聰穎,少有才名,七歲詩《詠鵝》技驚四座,被譽為神童。駱賓王性格十分孤傲,曾經在道王李元慶府中任職時,道王讓他陳述才能,駱賓王認為如此很恥辱,拒不奉命。

所以聞一多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喜歡打抱不平、扶危救困。後來武則天執政,駱賓王更是多次諷刺,並因此入獄,他那首著名的《在獄詠蟬》就是因為罵武則天入獄而作。出獄後,駱賓王被貶謫為臨海丞,不過他已經不在乎了,他恥於向武則天稱臣,於是棄官遊歷。

公元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駱賓王則在他麾下任職,掌管文書,起兵的時候,他寫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檄》,文採斐然,慷慨激昂,可謂千古聞名。其中有一句: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武則天當時在宮中讀到這篇檄文,雖然是罵她,然而她看得津津有味,當讀到這一句的時候,武則天忙問,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左右人回答是駱賓王,武則天感嘆不已,說此人這麼有才,但卻淪落在野,去了她的對立面,實在是宰相的過錯。

此足見駱賓王的才華,王楊盧駱,初唐四傑,名不虛傳。這四位才子不僅是因為才華高,享有此盛譽,更是因為他們一掃六朝之弊,開創了唐朝新詩風。駱賓王作為一位承上啟下的詩人,作品中充滿著「剛健」與「風骨」,對後來的盛唐氣象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徐敬業九月起兵,十一月就兵敗,而駱賓王卻下落不明,有傳聞他遁入空門,可卻不知道具體的下落。大詩人宋之問遇到的那位是不是駱賓王,一直爭議不斷,但很多人相信,那位續詩的老僧就是駱賓王。

相關焦點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網上曾有的這樣一句問答:史上最笨的詩人是誰?答:賈島。問:為什麼?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為上人。賈島曾與無可同住長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無可將南遊廬山,於是賈島作此詩贈別。雨後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為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在蛩鳴的秋天,他帶著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
  •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我們知道有「唐詩宋詞」之稱,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有「唐詩三百首」之稱。唐朝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詩人。出過詩聖杜甫, 詩仙李白,詩鬼李賀。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最近英國人拍的《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吸引了不少外國友人的注意。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
  • 史上最幸運的詩人,一生只寫了兩句詩,事業豐收還出了一千古成語
    唐詩宋詞是兩個朝代最為傳奇的產物,一首詩代表的意境就非常多了,你可以從一首詩中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緒,也可以看出那個朝代的繁華與風情,總之呢,在當時,如果一個文人不懂得半點吟詩作對,那就不是一個好詩人了,唐詩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了,宋詞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這兩位集大成者,也是大家都所熟悉的
  • 一個最被低估的詩人,每逢感恩節我就會想起他的這首詩!
    但是很多人知道這首詩,卻不知道背後的詩人。這首詩的作者孟郊,可謂是唐代最被低估的一個詩人了,他沒有被冠以什麼詩聖、詩魔的高大上名頭,也沒有成功挺進當時代的「幾大家」排名榜,卻被送了「詩囚」的稱號。但是,他留下了500多首詩篇,並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這首遊子吟,每逢感恩節,我都會想到,我想漂流在外的人都會想到。
  •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這首詩說的是哪兩句?
    前言前兩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兩句三年得,是哪兩句?這是中唐大詩人賈島的名句,不多不是兩句三年得,而是二句三年得。
  • 竺可楨: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摘要]我國古代相傳有兩句詩說道:「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現在看來,石頭和花卉雖沒有聲音的語言,卻有它們自己的一套結構組織來表達它們的本質。而大詩人能掌握這類語言的含意,所以能寫成詩歌而傳之後世。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雲、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對於物候的歌詠,唐、宋大詩人是有成就的。唐白居易(樂天)十幾歲時,曾經寫過一首詠芳草(《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大詩人上茅房看見只烏鴉寫首妙詩,看似土得掉渣,卻句句發人深省
    對於大多數古代詩人來說,寫詩雖然只是副業,無法靠它養家餬口,但他們對寫詩的執著卻達到了令人瞪目的地步。為寫詩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詩魔白居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奴賈島,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的陸遊,每一個都是妥妥的詩痴。
  • 宋朝最會拍馬屁的詩人,僅僅寫了兩句詩,便是得到範仲淹的賞識!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宋朝最獨特的一首詩,那便是北宋詩人蘇麟的《斷句》,可能有的朋友這於這首詩名不熟悉,但這是一首非常獨特的詩,而且通篇只有兩句,詩人寫這首詩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滿,以及自己的一個願望,詩人也正是最終憑藉這首詩,最終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 清朝大詩人趙翼很傷感的一首詩,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詩歌從唐朝開始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這一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每個人都熱愛詩歌,也都致力於詩歌的創作,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唐朝由於唐朝詩人孜孜不倦地推廣詩歌,才讓詩歌深入人心,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直到今天人們提起唐詩依舊是津津樂道,畢竟唐朝的詩歌達到了巔峰,把詩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新娘子路過湖邊看有人吟了兩句詩,隨口對出下句,對方送一箱嫁妝
    如果這樣卡的時候是在自家書房還不算丟人,大不了像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一樣,為了回妻子那首《醉花陰》卡了三天三夜,也沒寫出來。但若是卡在眾人面前,就有些尷尬了。比如北宋曾有個小縣令,帶著下屬們一起爬山,看見泉水詩興大發念了句詩:泉泉泉泉泉泉泉,連說了7個泉卡住了。幸虧蘇東坡路過,給他接了下句:好似珍珠倒捲簾。他一看又說了句:此人莫非蘇東坡?
  • 大詩人被甩後寫下一首失戀絕唱,一詩成名,卻害苦了他後來的妻子
    不是每個男人被甩後,都能像蘇軾「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中寫得那麼灑脫。對於古代的大詩人們來說,懷才不遇、思鄉、惜春、懷友等傷懷都是可以全部往詩文中吐的,唯有這失戀卻是他們都不願意提的。如果實在鬱悶得不行,一定要寫,那也是會借一位相思婦人的口吻,含蓄得道出,這是詩人們小小的「好面子」。所以當有位大詩人被甩後,直接寫出一首男人版失戀絕唱,就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大詩人名叫李益,這首千古絕唱名叫《寫情》。全詩用最清麗絕美的語言,描繪出自己被甩後心中的悽苦,李益也憑此詩一詩成名,只是後來的事有點讓人出乎意料。
  • 史上最誇張的詩,其中10字「大義滅親」,詩人的解釋令人哭笑不得
    詩壇有不少「即興」之作,比如李白當年已名滿天下,在湖州偶遇一位湖州司馬,對方居然不認識自己,問他是誰,於是李白當即寫下了首「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可謂十分有意思了。如果覺得這首還不夠驚豔的話,那崔護當年題在別人家牆上《題都城南莊》,就可謂十分經典了。當年崔護遍尋昔日的佳人而不得,隨手寫下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出手就流傳了千年。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言絕句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 如果你不會寫詩怎麼辦?向詩人陳學習並使用「一」很多詞,如果他
    如果你不會寫詩怎麼辦?能讀懂別人的詩詞,也能向大師學習,而且大師。當然,還有一個簡單而巧妙的方法,那就是用更多的數字「一」來營造一種悠閒的心情。詩人陳康曾用十個「一」個字寫了一首古詩,贏得了讚譽。清代王士禎中的一首歌《題秋江獨釣圖》也用了九個「一」字來描繪釣魚的樂趣。在嘉慶期間,這是一個為考試而奔波的日子,考生們早早地來到巴河的岸邊,等待渡輪的到來。正當渡船開始駛離時,我聽到一個人的呼喚:等我,等我。叫「停」的考生是詩人陳。他很匆忙,或者晚了一步,所以他只能大聲喊叫,寄希望於船夫可以載他過去。
  • 同樣是大詩人,曹植7步之內寫出1首詩,此人花了3年寫了2句詩
    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曹丕一直嫉妒曹植的才華,當上皇帝後,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做成一首詩,否則就要將他處死,而且有一個嚴格的要求:詩的主題必須是兄弟之情,但全詩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操在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給孩子的唐詩課》: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
    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如果單獨一首詩拿出來解讀,雖然也不錯,但會顯得無趣。但若把幾個詩人的拿出來對比,馬上就會高下立見。正所謂「人間,寶刀出鞘,一出手高低揭曉」。有一次他夜遊杭州靈隱寺,詩興大發就寫了兩行詩,卻怎麼都寫不下去。旁邊的掃地僧輕飄飄地來一句:怎麼不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大吃一驚:果然高手在民間!他後來回憶,猜想那位掃地僧是大名鼎鼎的駱賓王。沒錯,就是那個寫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大詩人。
  • 詩人,你的詩歌真有「尿」性,網友:這首詩「尿味」真濃
    當然,這是指數千年沉澱下來的古體詩,關於古體詩幾乎是沒有任何什麼爭議,嚴格的韻律,模式化的平仄,沒有半點可以逾越和挑戰空間。在一個限定的詩詞曲牌框架內,詩人展開相像的翅膀,田園詩恬靜脫俗、抒情詩隱喻羞澀、送別詩潭水深情、邊塞詩大氣磅礴、詠物詩清新雅致……詩詞之美的意境不可方物,直可用一詞一語一世界,一歌一賦一天堂來形容。近代學者們推崇詩歌的自由釋放,擺脫了韻律的禁錮和束縛,給詩歌帶來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 作為苦吟派的代表,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你一定曾聽過
    賈島,字浪仙,唐代詩人,自號「碣石山人」。賈島早年曾出家為僧,後受教於韓愈,尤愛斟酌詩句,精益求精,成為苦吟派的代表人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作為賈島最廣為流傳的兩句詩,冠絕中外,風華四海,人盡皆知,你一定曾聽過。
  • 古代最「笨」詩人?寫2句詩,竟用了3年時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古人寫一首詩要用多長時間?答案自然是有快有慢,就和我們今天寫文章一樣。譬如,《世說新語·文學》中記載了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杜甫《飲中八仙歌》一詩中有「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之說;王勃的《滕王閣序》據說是即席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