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子路過湖邊看有人吟了兩句詩,隨口對出下句,對方送一箱嫁妝

2020-12-17 美詩美文

哪怕是最厲害的才子,也會有寫詩到一半卡殼的時候。如果這樣卡的時候是在自家書房還不算丟人,大不了像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一樣,為了回妻子那首《醉花陰》卡了三天三夜,也沒寫出來。但若是卡在眾人面前,就有些尷尬了。

比如北宋曾有個小縣令,帶著下屬們一起爬山,看見泉水詩興大發念了句詩:泉泉泉泉泉泉泉,連說了7個泉卡住了。幸虧蘇東坡路過,給他接了下句:好似珍珠倒捲簾。他一看又說了句:此人莫非蘇東坡?東坡微微一笑,填上了最後一句:然然然然然然然。後來這首兩人合力寫的28字小詩,便在民間廣泛流傳。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代大才子王陽明的一次卡殼,這一次他也是當眾卡了,當真是有點兒尷尬了。提起王陽明,在明代是如雷貫耳。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的思想家。

一日王陽明準備過鄱陽湖,卻被大風所困,於是被在安仁鋪安頓休息。當時他看著蔚藍的湖水,以及湖兩旁山上的石牛,一時有感,便打算寫首詩。但寫了前兩句就犯了難,讓我們來看看這前兩句:

安仁鋪內倚闌幹,遙望孤牛俯在山。

其實從這兩句來看,水平還是可以的。詩人倚在安仁鋪的闌幹,遙看臥牛孤獨地在山上俯瞰湖水,頗為大氣。但接下來的兩句,王陽明是怎麼想也想不到,正在著急犯難時,旁邊的一頂花轎中傳來一位女子的聲音。原來過路的新娘子聽到了他的前兩句,便隨口接了14個字:

任是牧童鞭不起,田畫荒盡至今閒。

王陽明的前兩句是單純寫景,只能算是閒時打發時間之作,新娘這兩句就可謂是十分深刻了。這隻石牛任牧童打也不能起來耕田,本來如畫般的田地至今仍閒著,無法耕種。新娘此詩一語雙關,既是指眼前石牛的特性,也是暗指當時朝廷的不作為,民間的悽苦。若不是深受其害,是很難有如此深刻的體會的。

再將全詩合起來看,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渾然一體,如同天然,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兩人之手。而且後兩句的抒情令全詩得到升華,不但令全詩更具現實意義,也給王陽明解了圍。在場人人聽完,紛紛叫絕,王陽明聽完,也是連連稱好。此時他本就有官職在身,也自然讀懂了新娘子詩中的意思。

作為一代賢官,王陽明覺得自己任重道遠,感慨良多,於是連連道謝。還專程命人給她送去了一箱嫁妝,表達感激之情,這在當時也成為了一樁美談。文壇還有不少卡殼事件,不管是大文人還是小才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話是沒錯的。這位過路新娘子為王陽明接的這兩句詩,大家覺得如何?歡迎討論一、二。

相關焦點

  • 髮妻臨死寫下兩句詩,花心丈夫含淚續寫後兩句,道出男人常犯的錯
    戴復古娶妻生子後曾四處遊歷,在江右武寧時被一富家千金看中,兩人恩愛三年後,他才告知對方自己已有家室,打算回家看看。這富家千金雖被欺瞞,卻仍將嫁妝贈給他讓他回家,而自己卻在丈夫走後跳河而亡,臨死前留下了首名為《祝英臺近》的詞作。 戴復古拿著錢回到家,髮妻卻已病亡,只留下兩個孩子。在家裡的牆壁上,妻子臨時前寫的14個字仍清晰可見。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答:因為賈島有一句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兩句詩,花了三年的時間寫成。這確實是一個很「笨」的詩人,可是,就是這三年憋出的兩句詩,卻成為經典名句,後世流傳。「兩句三年得」出自賈島的《題詩後》,是賈島題在《送無可上人》這首詩的後面。
  • 詩在古代是吟的,且看古代男女對唱
    工作之餘愛看閒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類似於二重唱或者多重唱這種形式,我國古已有之,不過名稱是叫聯句詩。所謂聯句詩,是由兩人或多人,各自寫成一句或幾句,合成為一首詩。起始於漢朝的《柏梁詩》,被認為是這種式樣詩的雛形。詩在古代是吟的,所以有「吟詩作對」的說法。所謂的吟,是吟唱吟誦的意思。
  • 大詩人吟了兩句詩沒有靈感,一老僧張口接上,大詩人:莫非你是他
    唐朝的大詩人宋之問被貶謫到江南,在路過杭州時,他前往名剎靈隱寺參觀。晚上朗月當空,宋之問心中鬱悶難遣,於是在寺院中的長廊下散步吟詩。宋之問苦苦思索,想了兩句詩「鷲嶺鬱苕嶢,龍宮鎖寂寥」,便沒了靈感,不斷地口頭打著草稿。
  • 才子出口成章,這首詩採用比興手法,尾句卻令人淚目
    有一天,一位客商路過宿松縣,並夜宿楓香驛郵亭。這位客商平時喜歡吟詩作對,晚上皎潔的月光斜穿窗扉,慢慢地映照在枕邊,使這位遊子感到了逆旅的悽清。他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便哼哼唧唧地吟起詩來:暫借郵亭一宿眠,月光何事苦來纏?
  •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這首詩說的是哪兩句?
    前言前兩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兩句三年得,是哪兩句?這是中唐大詩人賈島的名句,不多不是兩句三年得,而是二句三年得。
  • 孟郊《遊子吟》:讚美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樸素無華,毫不藻飾
    下面介紹的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詩《遊子吟》《遊子吟》共有六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寫母子之間的倫理之情。前四句寫慈母疼愛遊子之意,後兩句寫遊子欲報答母親之心。詩句樸素無華,明白易懂。讀這首詩,我們仿佛已經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母愛流遍全身,同時,又免不了帶有幾分傷感的情懷。人誰沒有母親?誰沒有承受過母親那博大無邊的愛?
  • 《三國演義》中此人隨口吟出一句古詩,卻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如《三國演義》中此人隨口吟出一句古詩,便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個人既不是臥龍也不是鳳雛,更不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水鏡先生司馬徽。此人一生都未曾踏入紛爭,不曾參與到任何一方勢力,而且在《三國演義》書中,似乎也只出現了這麼一次。如果不是因為他是諸葛亮的朋友,恐怕世人都不會知道他的姓名。
  • 寇準7歲寫的詩,三步吟出千古詩篇,在場賓客嘆為觀止,堪稱神童
    當你站在華山的山頂上,抬頭就能看到火紅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去甚至覺得那高高在上的白雲都顯得特別低。其實這首詩並沒有太多的文採,也沒有太多引人入勝的地方,但是我要是說這首詩出自一位7歲的孩童,你們會不會十分的驚訝,沒錯!這首詩就是寇準7歲時創作的詩篇。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嗎?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這首詩的名句,有人說,就是寫景的兩句詩而已,未必有什麼深意。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相信王維這兩句隱含了禪機。我們先從這兩句開始,然後欣賞一下整首詩,看看哪一種人說的有道理。一、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一定是王維的作品關於這兩句詩,首先要說明的是:行到,不是行至。另外,李肇的《唐國史補》記載,這不是王維的詩句,是他從別人哪裡借來的: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嘉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英華集》中詩也。」
  • 楊萬裡一首清新唯美小詩,只有短短4句,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夏天
    在他的一首代表作《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我們會看到他的另一面:新穎的立意,新穎的想像,新穎的視角。這首詩清新唯美,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夏天。全詩如下: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詩人找漁翁換被子對方不肯,當場寫下首妙詩,漁翁讀完白送他一床
    在古代,會寫詩真的是一項技能,考功名時用得上,送朋友時用得上,想家的時候也用得上。除了這些常見的,詩還有不少其它「有趣的用途」。比如當年唐代詩人李涉曾在行路途中遇到一群強人,對方聽說他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便讓他寫首詩。
  • 愛聽秋墳鬼唱詩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記載,紀昀的一位學生戈式之,愛好賦詩、書法,某天讀書到半夜,偶然即景生情,吟出一句「秋入幽窗燈黯淡」,一時想不出妥帖的下句,正在那裡沉吟。有位朋友推門進來閒聊,戈秀才就把這句告訴朋友,朋友說,何不對「魂歸故裡月悽清」?戈秀才大驚失色,這「溼暗陰冷」的意境,分明就是鬼詩啊!再看那位朋友,轉瞬之間就不見了,他這才意識到,其實這位朋友已去世很久了。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引言: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說起我國眾多的傳統文化,其實是包羅萬象,數不勝數。有人說對聯很簡單,無非就是掌握好對帳,把一些固定的對句詞組背下來,就能一步登天,成為對聯大師。這種想法很顯然是不成熟的,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其實最主要還是要看對聯的意境是否高遠,所講的道理能不能給人啟發。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的對聯,不由自主想到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頓悟,這才是一副好對聯。
  • 鄭板橋送賊詩,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
    鄭板橋送賊詩,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電視劇《模糊縣令鄭板橋》正在各大衛視熾熱播出,依據史料記載,講幾則鄭板橋故事軼事。鄭板橋送賊詩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裡很窮。由於無名無勢,雖然書畫極好,也賣不出好價格。家裡啥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 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
    這首迴文詩堪稱史上最經典!不少人看了都犯暈,沒點水平看不懂!說起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哪樣文化最為瑰寶,當屬詩詞文化了。想必各位看官對於詩詞,並不陌生,下至黃口小兒都能吟兩句詩。詩詞可謂是涵蓋多種,最常見的唐詩,宋詞,元曲,絕句等。
  • 寫2句詩,竟用了3年時間
    他寫詩就特別慢,甚至是「兩句三年得」。也就是說,他寫2句詩,竟用了3年時間。倘若不清楚其中緣由,按這個時間來看,賈島可謂是古代最「笨」的詩人了。然而賈島只是追求完美罷了,反覆推敲才是他寫詩的真實寫照。這也是賈島成為「苦吟詩人」的原因。所以賈島才會在《題詩後》中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詩經》中最經典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詩經》中最經典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驚豔了世人!《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內容豐富,形象而生動地反應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傳世共311篇。可能大家對整個《詩經》沒有通讀,但都知道其中一首詩的開頭兩句,因為這兩句太經典,驚豔了世人。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孟郊最張揚的一首詩,用詞「齷齪」,卻出了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對於唐朝詩人孟郊,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家喻戶曉,感人肺腑。孟郊(751~814年)生性孤直,一生潦倒,他的詩歌多情緒低沉,用詞苦澀。《登科後》是他最特別的詩,一改平日的晦暗壓抑,節奏輕快,用詞張揚,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