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胡鳴Adv. Sci.: 構築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實現雙功能光催化水氧化/還原

2021-02-23 邃瞳科學雲


Janus(「兩面神」)粒子是由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同(通常性質相反)的兩個或多個組分構成的具有精細結構的粒子。兩面神粒子的不同組分具有不同的表面親/疏水性、磁性、光學特性、電學特性等,具有多功能、易修飾等優點;同時不同部分的特性有助於改善整體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以滿足特定的應用需求。因此,近年來兩面神粒子在催化、能量存儲與轉化、生物醫學等領域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潛力。然而,開發一種有效的策略來實現具有穩定界面結的Janus結構納米反應器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普魯士藍類似物是一種由金屬與配體組成的MOFs材料,易與質子發生反應,配位鍵斷開,形成很多不飽和鍵,本文提出刻蝕-再生長控制策略,實現了由二氧化鈦二維納米片與普魯士藍類似物(PBA)結合而成的Janus納米反應器。在PBA晶體上發生原位刻蝕,同時誘導TiO2納米片在PBA粒子的凹面上成核生長,從而增強了兩物質界面間的相互作用。由於兩種材料之間的界面結構有助於電荷分離和轉移,從而使各向異性的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在水還原和氧化反應中的光催化活性均有明顯提高。這是首次報導具有雙功能光催化水氧化/還原的MOFs單晶/半導體複合材料,研究結果為Janus納米反應器的精細構建提供了依據,並強調了界面設計在微/納尺度上的重要作用。

Janus納米結構是一類新興的複合材料,是同一物體上分為兩種不同性質的材料構成,在光學成像、乳液穩定劑、藥物傳遞、催化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Janus納米反應器不僅具有各單元固有特性,且不同組分相互協作,賦予Janus納米反應器獨特的性能。然而,Janus結構納米反應器的製備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作者在之前的工作中發現,普魯士藍類似物在酸性條件下不是很穩定,會在熱弱酸中解離,獲得配位鍵(J. Am. Chem. Soc. 2013, 135, 384−391)。結合文獻中的報導,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穎的Janus納米反應器合成策略:通過局部性刻蝕普魯士藍類似物(PBA),從而使其表面暴露的未配位金屬節點與Ti和O離子結合,並緩慢成核生長,最終由納米片自組裝成的花朵狀TiO2長在單晶立方體PBA表面,從而形成非對稱性雙組分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實驗證明,納米片組裝成的花狀TiO2具有大比表面積,為還原反應提供了豐富的活性位點。此外,PBA-TiO2引起的光散射和反射效應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利用。螢光光譜表明,Janus結構促進載流子的快速傳輸並有效地抑制內部光電子和空穴的複合。得益於非對稱性雙組分結構帶來的電荷分離效率提升,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顯著提高。上述刻蝕-再生長控制策略,突破傳統方法在Janus納米反應器合成上的限制,為構築MOFs單晶/半導體雜化Janus結構納米反應器的精準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圖1中(A)是 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合成演示圖, (B)和(C)是一張PBA-TiO2 Janus 結構的SEM和TEM圖,從其中可知,單晶PBA與半導體TiO2緊密結合,並有明顯的界面,形成典型的Janus結構。

Figure 1.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tic strategy for the PBA–TiO2 Janus nanoreactor. (B) SEM image and (C) TEM image of the PBA–TiO2 Janus nanoreactor.

圖2中(A)是PBA-TiO2 Janus 結構樣品與TiO2樣品中的Ti元素的XPS光譜圖,(B)是對比樣品的 UV–vis圖譜, (C)是樣品的螢光發射光譜,(D)是模擬太陽光照射下各樣品在溶液中的阻抗譜圖。根據(A)中 Ti元素周圍環境發生變化,進一步佐證了Janus納米反應器的合成。另外,結合(B), (C), (D)等關鍵的表徵數據可知,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的吸光能力顯著提高,光激發生成的電子-空穴的分離轉移效率提升。

Figure 2. (A) Ti 2p XPS spectra of the prepared TiO2 and PBA–TiO2 Janus nanoreactors. (B)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C) PL emission spectra (excitation wavelength: 340 nm). (D) Nyquist plots.

圖3中(A)是PBA-TiO2 Janus納米反應器等樣品在光催化下的H2和O2演化速率值,(B)是Janus納米反應器作為催化劑實現光催化水分解的示意圖。

Figure 3. (A) Comparison of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and O2 evolutionrate of samples under light irradiation. (B)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Janus nanoreactor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A: electron acceptor; D: electron donor).

通過刻蝕-再成核生長原理,作者成功構築MOFs與半導體緊密結合的雙組分Janus納米反應器。兩組分材料之間的協同效應能夠提高納米反應器的吸光能力,另外明顯的界面結有助於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與轉移。該工作為設計非對稱性雙組分Janus納米反應器以及具有高效光能源轉化型複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徑。

劉健研究員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英國薩裡大學未來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組長,從事納米多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等相關領域的基礎應用研究。迄今在包括 Nature Mater., Nature Commun., Matter,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Mater. Today, 等國際刊物發表正式論文210餘篇。所發表論文已被 SCI引用超過 16000餘次,H因子為59。

Chunjing Shi, Sheng Ye, Ming Hu,* Jian Liu* et al.,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Prussian Blue Analog and TiO2Dual-Compartment Janus Nanoreactor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Advanced Scien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1987.

論文發表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歡迎大家在邃瞳科學雲平臺上分享論文解讀,為自己的學術代言。投稿請添加以下微信:邃瞳科學雲APP實驗室板塊以文字、影像資料等方式多維展示實驗室的實力和風採。一方面宣傳推廣實驗室,一方面為實驗室提供直播工具,方便線上組會、跨組跨區域互動。同時為實驗室招生、招聘、匹配資源,實驗室、課題組間互動提供方便。實驗室入駐諮詢請添加以下微信: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聯手開發出負載型雙金屬納米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 光催化系列初探 近三年光催化領域經典應用舉例及文獻推薦
    這裡主要介紹中科大謝毅老師課題組2013年發表在JACS上的一項工作[1],該工作通過設計合成缺陷態二維超薄BiOCl納米結構,進而實現了光催化降解羅丹明B(RhB)的高活性,並揭示了結構(缺陷)—性能關係,見圖1。
  • 環境工程|光熱催化氧化VOCs:光碟機動熱催化氧化法、光碟機動光熱協同催化氧化法
    基於此,近年來國內外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催化淨化VOCs的新型非貴金屬及其低貴金屬催化材料,相關策略包括:1)設計催化劑製備方法,構築不同非貴金屬間的界面效應或調控貴金屬活性組分與催化劑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改善貴金屬有效負載和高度分散以及催化劑氧化還原性質、氧遷移性、反應物的吸附活化能力;2)調控催化劑表面功能團,調控增強催化材料抗硫、抗氯、抗水汽、抗燒結能力
  • 光催化原理、應用及常見問題解答
    2、常溫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是一種常溫催化材料,可在室溫及稍高溫度下進行反應(通常低於65℃)。4、納米光催化材料的優勢納米光催化材料是指光催化材料的活性成分以納米尺度分散在載體上,使光催化材料的活性成分儘可能地與VOCs接觸,使光催化材料的催化活性更為優越。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跳轉閱讀→1、化學院郭維斯副教授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領域取得新進展1,3-二烯的選擇性雙官能化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該類反應可以從易得的原料出發轉化成高度官能團化的有用分子。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引入氨基或其等效基團的1,3-二烯雙官能團化最近得到了快速發展。
  •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Cu Janus納米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0:53 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通過動力學控制合成具有富集表面結構和增強CO2還原催化活性的Pd
  • 光催化最新科研動態導讀(2018-04)
    通過這種裝置的設置,該技術已被用於在線監測環磷醯胺(CP)在H2O2/UV條件下的降解過程,上述反應過程中兩個新中間體被截獲,並首次實現用串聯質譜法對中間體進行了結構表徵。通過在線監測得知環磷醯胺(CP)的降解過程主要經過了羥基化、脫氫、氯取代反應,氯乙基的解離。以上結果表明電噴霧質譜耦合加壓反應器可以檢測和表徵光解反應中產生的關鍵中間體,可以應用於水體修復過程中的機理解釋的潛在技術工具。
  • MacMillan組《自然》子刊:Cu/光氧化還原雙催化體系實現脂肪烴C-H...
    MacMillan教授研究團隊又以 CF3SO2Cl 作為三氟甲基化來源,藉助 Ru(phen)3Cl2 光氧化還原催化體系實現了芳香烴及雜芳香烴的C-H鍵三氟甲基化。相比於取得重要突破的芳香烴 C(sp2)-H 鍵三氟甲基化,脂肪烴 C(sp3)-H 鍵官能化仍舊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 【催化】具有能帶可調的超薄多孔氮化碳集束體應用於同步光催化分解水和苯甲醇選擇性氧化反應
    將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化是能源催化研究領域中一項意義重大且具有挑戰性的課題,由半導體光催化劑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實現同步高效利用是該領域的研究目標
  • AM:多孔碳摻雜的高Ti3+濃度TiO2納米片高效光催化合成氨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目前,儘管光催化合成氨極具吸引力,但同時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而且產率一般。最大的挑戰之一是開發具有高活性中心的光催化劑用於環境條件下N2還原。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韓慶教授報導了一種簡單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即以Ti3SiC2 MAX為特定前驅體,製備高濃度Ti3+碳摻雜的銳鈦礦型氧化鈦(C-TiOx)納米片。
  • 同濟黨員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金屬滷族結構可通過滷素離子調控能帶結構,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機制,有潛力解決該難題。
  • 同濟化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利用太陽光一步法光催化全解水產氫(不添加任何犧牲劑條件下將水分解成2:1的H2和O2)是最簡單和經濟的綠色制氫方案之一。鑑於該過程是熱力學爬坡反應且涉及多電子轉移,被認為是化學領域一大「聖杯式」難題。迄今為止,僅極少數單組份半導體光催化劑可通過一步法初步實現該反應。
  • 香港城市大學Angew光催化薄膜選擇性催化轉化二氧化碳製備甲烷
    更多詳情:關注公眾號科研動態(ID:likesci)圖1. 氧化亞銅@Cu-MOF複合光催化劑合成示意圖在眾多光活性材料中,Cu2O通常具有有效的可見光吸收和有利於CO2還原的導帶位置。但是,其實際應用受到穩定性不足和捕捉氣態CO2能力低的限制。
  • 危險廢物超臨界水氧化
    反應器結構如圖27所示,水經泵1打入、並經過爐1預熱後進入萃取反應器,流出的水與由泵2打入的雙氧水在T形接口混合,進入超臨界水氧化反應器,然後冷卻、減壓、氣液分離。因此近年來提出了許多替代處理技術,如SCWO、KOH/PEG法、UV降解、催化氧化、生物降解等。Fuminori等人研究了超臨界水中K2CO3對PCB的降解影響特性,並考察了氯原子取代基對PCB降解的影響。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Copyright 2020, Elsevier Inc.如Figs. 2-4所示,本綜述分別舉例討論了光催化材料(Fig. 2)、多孔載體(Fig. 3)和生物膜(Fig. 4)在ICPB體系中的最新進展。迄今為止,已經開發了許多光催化材料來處理ICPB中的廢水。研究最多的光催化材料是TiO2基光催化劑,例如SiO2-TiO2、Ag-TiO2、N-TiO2和Er3 +:YAlO3 / TiO2。
  • .| 光還原法實現甲硫氨酸的選擇性功能化
    MacMillan研究組獨創了利用天然胺基酸殘基固有還原電位的差異來實現位點選擇性的新型修飾方法,並已成功應用於蛋白質C末端天冬氨酸和穀氨酸殘基的烷基化。具體來講,他們基於光氧化還原的策略,將可見光的光子能量用光催化劑收集並作為電化學勢傳遞。由胺基酸氧化電位控制的單電子轉移(SET)事件可以選擇性地靶向特定殘基以產生反應性的「開殼」自由基中間體,而其他殘基則保持完整。
  • 雙極液膜法可見光光催化降解染料廢水
    採用溶膠-凝膠法製備了Bi2O3-TiO2/Ti膜電極,X射線衍射(XRD)、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紫外-可見漫反射(DRS)和光電性能測試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Bi 元素摻雜進入了TiO2 催化劑,拓展了催化劑的光響應波長,使其在可見光下有較明顯的光電響應.將Bi2O3-TiO2/Ti 光陽極與Cu 陰極組裝成雙極液膜反應器,在可見光下光催化處理活性豔紅X-3B,得出當初始pH 值為2.52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 B:無模板法製備碳摻雜氮化硼納米片及其增強的光催化產氫性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有效策略,也是解決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一種長久和可持續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利用固-氣反應和硼源的分子設計合成了無金屬的碳摻雜氮化硼(BCN)催化劑。
  • 光催化全解水:借鑑光合系統II的稀土-過渡金屬簇合物|NSR
    )表面,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犧牲劑的條件下,實現高效的光催化全解水。 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中,植物以光合系統II(PSII)為催化中心,高效催化水氧化放出氧氣。 為實現光催化全解水性能,研究人員將LnCo3錨定在磷摻雜的石墨化氮化碳(PCN)表面上,其中Co3+與PCN中的P原子結合,形成了穩定的NdCo3/PCN光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