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佛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東漢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傳入中國,已經有1950多年歷史,拋開宗教成分不論,佛教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其作為古老智慧是不是就與現代社會想脫離或者落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來看看佛教智慧在現代中國之具體運用或者體現:
一、重視教育
佛教強調人之所以痛苦,是由於愚痴導致;導致愚痴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真理不了解。故此,在佛教中特別強調聞思修行,而三者之首要就是聽聞佛教道理,在佛經和菩薩們的論典中都有大量篇幅的論述。
在藏文化地區,以前教育的職責就是由寺院來承擔,2014年我到四川白玉縣的亞青寺,還有小喇嘛在寺院開始啟蒙教育的。這與中國現在大力提倡教育、提出科教興國的理論和做法不謀而合。另外,佛教不僅強調內明(佛教)的學習,同時也強調需要學習或者通達醫方明(醫藥科學)、因明(邏輯學)、工巧明(建築繪畫製造類)和聲明(音律類),這與中國推進的多學科、多方位的全面教育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完全一致。同時,現在的佛教除了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外,特別強調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便利來加強佛教的教育,這與國家提倡的利用一切現代科技方法進行創新教育的做法完全一致。
二、重視對真理的研究和實踐
在佛教中特別強調思維和實修的重要性,如佛陀親口說過:「不要因為我是你們的本師,就對我的所說全盤接受,而應該象提煉黃金需要十六道工序一樣,對我所說的反覆觀察思考有沒有道理,然後再接受」,這是強調思維(相當於現在說的研究)的重要性。同時,佛陀又說:「吾為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依汝勤精進」,這是強調實修(實踐)的重要性。對於世間的科學知識乃至人文科學,如果僅僅停留在粗淺的聽聞階段,可以說起不了什麼作用,對於科學知識即使深入研究,沒有去實際驗證或者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實物生產出來,其意義也並不大。
佛教的道理主要歸攝於緣起之中,緣起分內緣起和外緣起:內緣起強調的是內在人體根身識的奧秘,外緣起強調的是器世界(外在的物質世界)的規律和秘密。
佛教的內緣起強調的是掌握了心識奧秘的道理以後,通過長期實地修持並且真正實證到,就可以自由控制身心世界,從而達到「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超脫境界。現代的心理學,腦神經科學,人體基因科學等都想揭示的就是人身心的奧秘,而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攻克身心疾病,讓人身心健康自在,從而獲得高品質的生存。
在佛教的大小乘經典中雖然對器世界的成住壞空和構成有詳細的描述,並且對外緣起的規律有精到的描述,但是佛教強調的是超越世間的束縛,所以沒有特別強調將掌握的外緣起秘密往科技方面發展。但是,在佛經中早就已經說到過以後會出現克隆現象,還有就是蓮花生大師在預言中提到了飛機出現以後,他的教法將會弘揚到全世界。這些都足以說明對於外緣起,佛教的闡述相當的超前。為什麼佛教不特別去強調研究外緣起呢?曾經聽幾位上師講過一個真實的例子,上個世紀初,有一位在喜馬拉雅山閉關修行的喇嘛,有一天智慧境界中現前了飛機的景象,他出座以後就將飛機的構造和成品圖紙畫出來,在後來的打坐中,再也難以進入智慧境界。後來再三思維原因,才想到與飛機樣圖有關,就將之焚毀,以後打坐又能夠進入智慧境界了。
現代社會對外緣起的研究特別重視,在基因工程、自然科學、航天科學乃至人工智慧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就拿隨身攜帶的U盤來說,以前存儲最多一兩百g,而掌握了緣起的秘密以後,可以達到2T甚至更高。所以,只要掌握了外緣起的秘密,現代科技的發展就可以做到日新月異。
三、特別強調夯實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基礎
佛教的立教宗旨中開篇就點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也就是要改惡行善,守護淨意。而國家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反腐倡廉、打黑掃惡行動,以及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目的都是為了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
四、阿羅漢四不知因的啟示
阿羅漢的四不知因為:
1、細不知因:指因佛法深細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如來之戒蘊。
2、境不知因:指因對境遙遠而不知,如目犍連尊者不知母親已轉生到具光世界。
3、時不知因:指因時間久遠而不知,如舍利子尊者不知華傑施主具有隨解脫分善根。
4、多不知因:因分類無量而不知,對於如孔雀翎羽之顏色等的產生原因,各種之分類,無法了知。
阿羅漢已經獲得了聖者果位,但是由於具有非染汙的痴暗,尚且有四不知因。放在現代科學研究來說,因為還沒有徹底掌握緣起的秘密,在研究中都會遇到這些瓶頸或者需要攻克這些難關。如在醫學儀器中,彩超和核磁共振算是比較精密的儀器,但是拍出來的片子還是比較粗糙,並且對於中醫理論中的經絡等尚不能拍到,這是因為經絡是身體比較深細之法;對於地球,人類的了解已經不錯,但是對於月球、土星和火星等,雖然可以依靠宇宙飛船載入登錄做實驗,但是因為過於遙遠,只能是大概率地了解,這是境不知因;另外,對現在人類生存的地球來說,因為形成的年代久遠,只能通過各種考證、理論假設來說明其形成原因,同樣對於以後地球的毀滅,因為時間過於長遠,也只能是做種種假設,這是時不知因;現在腦科學的研究已經獲得比較大的成果,但是對於一個正常人一分鐘內起多少個念頭、每個念頭具體是什麼,可以說是無能為力,這就是多不知因。
綜上所述,佛教雖然是古老的智慧,但是並不落伍,反而隨著現代科技不斷地發展而煥發出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