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6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例文】
共創同一世界的美好未來
各位嘉賓:
大家好!
2020年,一場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原本高度發達的全球一體化進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腳步。但是我相信:這根本阻擋不了全人類共謀發展的大趨勢,更加阻擋不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我們仍將朝著人類美好未來的星辰大海繼續努力地前進。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始終和世界保持著密切廣泛的聯繫。有些聯繫有時甚至能夠改變中國歷史的進程。在商周時代,很多來自兩河流域的人類族群就曾遷徙到中國的腹地,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文化與技術。漢代時,張騫開通了西域的絲綢之路,不僅帶回來了很多植物的種子,還讓凱撒穿上了來自中國的絲綢。唐代時以西域的風物為時尚;宋代時中國的海船走遍南洋。馬可波羅在元代時來到中國,開啟了歐洲對東方的嚮往。三寶太監的寶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達了非洲沿岸。正是由於來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幅增加,活人無數……中國的歷史說明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從人類存在的一刻就已經開始了!這一進程不可阻擋,更不能逆轉,因為這是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
世界是全人類的世界,不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個人的。如果某些國家或個人因為一己的私利而剝削、欺詐、侵略、蹂躪其他國家或個人的話,那他們必將成為全人類的公敵,而受到全人類的唾棄。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讓經濟落後的地區慢慢發展起來;才能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安居樂業;才能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就是要全人類共同進步,共同走向和諧幸福。
儘管在新冠疫情下,我們不得不各自封閉了國門。但交通可以封閉,世界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聯繫卻從未斷絕。各國對中國的援助,我們牢記在心;我們也開始援助世界各國,世界人民的友誼在禮尚往來中逐步加深。這時,我們離「同一世界」的夢便更近了!
作為中國青年,我們有幸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全球一體化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會繼承歷史的經驗,運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先進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青年人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更加先進、更加幸福、更加和諧的「同一個世界」!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希望大家都能認同這一現實,一起攜手,共創未來!
「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目。審題立意及寫作方法:
1、時事新聞類材料,有應該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應該批評或引為教訓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在命題上,此類材料具有開放性,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審題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構成因素,然後選取一個側面、一個角度來立意。
2、評論一般可分為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所謂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爐灶,否則就會出現離題或偏題問題;所謂就事論理,就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就事論理,還要求「開口要小」,抓住一個問題,講清一個道理,一事一議,以小見大,必須從「小」中評析出大道理來,所謂「著眼大處,落筆小處」。
【審題】從材料來看,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正好切合「同一世界」的主題;
第一段,中國古代墨子是說: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這段話表達了天下大同的觀念,可以說中國自古以來就視世界為一體;而英國詩人的話,則表達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與世界休戚與共,即每個人都有對整個世界責任。這一段選擇中外名人的言論,正好說明世界一體化是世界共同的意識。
第二段,是中國接受其他國家的援助,是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第三段,則是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援助和對整個世界的祝福;這兩段材料有互動關係,體現出災難之下命運與共,互幫互助的精神。這不僅是「禮尚往來」,還有「情誼往來」,世界人民的情誼也在一來一往中加深,為締造「同一世界」提供了感情基礎。
任務要求學生以「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在「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上發表「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的主題演講,是寫一篇演講稿。這一主題要緊扣「青年」「同一世界」「未來」等詞,既要體現世界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趨勢,又要強調青年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還要牢記自己「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以青年肩負責任,推進「同一世界」的發展,從而開創美好未來為基本立意。注意演講稿的格式與語言要求。
【立意】1.中國青年當仁不讓。
2. 中國一夢,世界大同。
3.禮尚往來,互幫互助,締結深情。
4.青年攜手,實現大同。
5.世界未來,由我們創造。
6.青年要有共創未來的理想。
【素材】1.天下為公
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美好世界。
安全世界
人類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一國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不安全之上,別國面臨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面對日益複雜化、綜合化的安全威脅,單打獨鬥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
共同繁榮
如果奉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老一套邏輯,如果採取爾虞我詐、以鄰為壑的老一套辦法,結果必然是封上了別人的門,也堵上了自己的路,侵蝕的是自己發展的根基,損害的是全人類的未來。
2.合則強,孤則弱。——《管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漢崔駰《達旨》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古今賢文》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清魏源(一個人往上託舉重物是很難舉起的,眾人一起走路很容易走得快。)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全世界各種文明如果能相互尊重、和諧相處,那麼人類社會就能和平有序、共同繁榮。)
漢字「人」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夢想,始終是中國人心中不滅的燈火。
找到同呼吸、共命運的朋友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施皮特勒[瑞士詩人]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約翰多恩[英國詩人]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且介亭雜文末集》
3.疫情爆發,中國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現在疫情已經跨越國界,需要全球擔當。整個人類明白,面對疫情,每個國家不能置身事外。中國戰勝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日本捐獻口罩防護服,派出醫療隊;韓國伸出援手,捐獻物資;巴基斯坦,用軍機向中國空運急需物資。這些國家人民與中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譜寫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讚歌。
4.當今世界,全球範圍內的互動和融合越來越深化,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防疫,我們面臨全球挑戰;全球氣候變化,我們面臨全球挑戰。需眾人攜手努力、同舟共濟。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戰,創建美好人類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
5.今天時代的主角,仍舊是青年。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有著偉大的目標,年輕人「生逢其時,責任重大」;「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有志不在年高,英雄不問出處。青年有敏銳的眼光,創新的頭腦,世界的未來將由我們創造!
【結構】文章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識為立足點,先從歷史上肯定了世界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趨勢,並提出了世界一體化對於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意義,再從現實中否定了某些國家阻礙一體化進程的做法,並結合新冠疫情中,世界各國之間相互幫助的實情,證明「同一世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願望;最後發出呼籲,請全世界青年攜手共創未來。
【點睛】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多樣:
一、提煉中心法。這是最常見且最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
二、抓關鍵句法關鍵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句可以作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時是以因果關係互相聯繫的。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它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由物及人法寫。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五、分析關係法。六、明確褒貶法。材料中的語句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細緻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確立最佳的立意。
七、多向輻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可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著眼於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係立意;既可聯繫事物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繫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要明確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次立主。
九、求異同法。
十、尋互補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