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

2020-09-07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他慶幸,那些無法走出大山的孩子依舊可以在這裡找到學習的樂趣;他矛盾,一邊盼著學校多收一些學生,一邊又希望孩子們能走出大山,遇見更出彩的人生。在他心中,山村教師的意義就是陪伴,陪伴到學生不再返校、不再需要老師的那一天。

9月1日,是學校錯峰開學的日子,可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學生的返校時間統一安排在了當天上午8時。對這所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僅有70名學生的山村學校,用不著「錯峰錯時」。

這一天,毛文丑任教的初三年級教室裡只擺了9張課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每個學生之間留出了1米以上的間隔,即便如此,大半個教室仍是空的。

「現在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毛文丑開玩笑地說。

20多年前,毛文丑就是杉村學校的學生。

當年,學校一個年級有200多名學生,至今他還記得學生們擠在村祠堂邊的老教室裡上課的情景,「一排排課桌就貼著老師的講臺從前往後擺到了教室的後牆,教室後門都打不開。」

如今,杉村學校搬到了村尾的空地上,建起了3層教學樓,有了籃球場、實驗室,可教室裡卻再也看不到當年人頭攢動的景象。

以前缺老師,現在缺學生

1999年從福建師範大學畢業後,毛文丑放著城裡的學校不去,堅持回到山村任教,「我從小在大山裡長大,比城裡的老師更懂山裡的孩子。」

那時,杉村學校還是一所中學,全校203名學生只配備了9位老師,毛文丑除了語文、英語沒教過,其他課程全都代過課。他感慨,當年山裡缺老師,自己回來就是為了山裡的孩子。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山村生源連年減少,杉村學校和村裡的小學不得不合併辦學,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現在學校裡的70名學生配備了24名教師,師生比提升到了1:3。

去年,為了去村劇場表演合唱節目,校長拉著20多名教師和非畢業班的學生才勉強組了一支合唱隊,毛文丑記得那次的合唱曲目是《眾人划槳開大船》。在他看來,「學校裡現在最缺的就是『眾人』中的那個『人』——學生。」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我求學的時候,只是現在學生們走得更遠了。」毛文丑感嘆,以前沒有學校、沒有老師,大山裡的孩子們上學不得不跋山涉水;現在,學校有了,老師也有了,但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想方設法去了條件更優越的城市上學。「值得慶幸的是,杉村學校還沒有被撤併,那些無法走出大山的孩子依舊可以在這裡找到學習的樂趣。」

這天上午,毛文丑拿到了前一天學生報到的統計表,今年杉村學校小學一年級收了5名新生,比去年又少了兩人。他笑著說:「只要學生來,我就要把課繼續上下去!」

「自己站著,能讓孩子們更專注」

小時候因為一場大病,毛文丑左腿的膝關節上長出過一個大膿包。後來,膿包治好了,可他卻因為長期感染落下了殘疾。

平日裡,45分鐘的課堂教學常會讓他受傷的腿感到酸痛、僵直,一瘸一拐是他每天的標準步態。要是碰上陰雨天氣,擺在他書桌前的拐杖就要派上用場。

以前,在擁擠的課堂上想找一個地方擺放教師椅,對於毛文丑來說是一種奢望。為了延長自己在課堂站立的時間,以保證教學效果,他每天早上6時30分準時起床給自己的左腿理療。21年過去了,雖然學生少了、教室空了,毛文丑也有了可以坐著教學的空間,可站著授課的習慣他一直堅持到了今天,「自己站著,能讓孩子們更專注一些。」

以往毛文丑任課的班級,每年中考成績都在全縣名列前茅,隨著生源數量的減少,現在每年從杉村學校考進當地重點高中的學生不像以往那樣多了。

毛文丑說,現在教室裡坐著的不少是寄宿家庭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就借住在學校附近的親戚家裡;也有一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由村裡的老人負責照看。

隨著當地中考改革的推進,中考範圍涉及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共計10科。這麼多的科目,對於老師都難以配齊的山村學校而言,要想幫孩子們打開通往重點高中的大門,山村教師們就要扛起更重的責任。

這個暑假,毛文丑除了忙著做理療,為即將到來的新學期做準備,還到處聽課、上網找課件,以應對自己兼任的生物被納入中考考試科目帶來的挑戰。他告訴記者:「我多學一些,不能讓大山裡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陪伴就是意義

一邊盼著杉村學校能再多收點學生,一邊又希望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遇見更出彩的人生。毛文丑其實很矛盾。不過,他終於找到了讓自己釋然的答案。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後衫村學校沒能正常開學,毛文丑也無法走進課堂給孩子們授課。

為了不耽誤授課進度,他學著城裡的老師們,在宿舍裡架起了攝像頭,想通過直播軟體給孩子們補課,可奈何山裡的網絡信號不穩定,留守在村裡的孩子們大多只能靠著爺爺奶奶手裡的「老人機」觀看直播課堂,毛文丑的教學計劃不得不被迫中斷,由線上直播轉成了線下錄播。

眼看網絡教學不成,他就拖著病腿,成天往大山裡鑽,每天走幾公裡的山路挨個給學生做家訪,當面給缺勤網課的孩子補課、批改作業。

因為左右腳失衡,回到家裡,他不是腳脖子扭傷腫脹,就是腳底被磨出水泡。

6月初的一次家訪,他在田裡見到了忙著幫家長幹農活的學生王露,王露見到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懷念教室和校園,也想念老師和同學。」

面對講臺下屈指可數的學生,山村教師往往只能靠提高嗓門來維持自己的存在感。可王露的這句話,讓毛文丑意識到了「山村教師」4個字的意義。

「城市也好,農村也罷,山裡山外的世界同樣精彩,孩子會自己選擇飛翔的方向。我們的意義就是陪伴,陪伴到學生不再返校、不再需要我們的那一天。」他說。(工人日報記者 李潤釗 )

責任編輯:曹玥

相關焦點

  •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繼續上課
    今年學校只來了5名新生,在這裡堅守了21年的山村教師毛文丑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但他依然忙著解鎖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
  • 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
    來源:工人日報「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山村生源連年減少,杉村學校和村裡的小學不得不合併辦學,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現在學校裡的70名學生配備了24名教師,師生比提升到了1:3。去年,為了去村劇場表演合唱節目,校長拉著20多名教師和非畢業班的學生才勉強組了一支合唱隊,毛文丑記得那次的合唱曲目是《眾人划槳開大船》。在他看來,「學校裡現在最缺的就是『眾人』中的那個『人』——學生。」
  • 「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
    「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他慶幸,那些無法走出大山的孩子依舊可以在這裡找到學習的樂趣;他矛盾,一邊盼著學校多收一些學生,一邊又希望孩子們能走出大山,遇見更出彩的人生。
  • 山村教師
    上圖為石蘭松老師開著機電船送孩子(5月6日攝),下圖為曾經使用的小木船(2010年9月7日攝)。在廣西偏遠山區,有很多教學點只有一名老師、十幾個甚至幾個學生。這些小小的教學點承載了大山的希望和孩子們的未來。這裡的老師,有花甲老人,也有「90後」;有的剛剛遠離城市立志紮根山區,有的已堅守山村數十年。他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忍受孤獨和寂寞,默默奉獻。
  • 教師故事:山村教師支月英:山旮旯裡的守望(圖)
    她是燃燒的紅燭,閃耀著燦爛的光輝;她是護花的春泥,浸潤著土地的芬芳;她和千千萬萬山村教師一起,託起了深山孩子夢想的翅膀。36年的山村教育夢,載滿了支月英滿滿的愛。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裡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酸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 教師請假可以,要調好課,學生「空堂」,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而她只把語文課和英語課交給了數學老師,讓她給學生上成數學課。於是,一整天,班裡都是數學課,當然,除了這節體育課。體育課空堂(學生無人照看狀態)!而就在學生空堂的時候,班裡的一位小朋友,在操場玩耍的時候摔倒了,鼻子流血了。
  • 退休教師踏上支教路:只要膝蓋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
    「只要膝蓋允許,我就會一直走下去」——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浙江寧波退休教師周秀芳【道德模範光明禮讚】對72歲的全國道德模範周秀芳而言,似乎前半輩子的路加起來也沒有近6年走得多。2014年,從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教師崗位上退休多年的她,踏上了漫漫支教路,日夜奔波在貴州、湖南的山路上,只為那些渴求知識的稚嫩臉龐。那之後,她往返於山區和沿海,將長三角上萬名市民的愛心一點點地搬運到湘西、黔南,捐建了30所希望小學,讓4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3500餘萬元。
  • 文丑欺辱劉備在先,關羽力斬文丑在後,關公冥冥之中為兄報仇鳴冤
    隨後,聽到顏良死訊的文丑大怒,請命領兵前去與曹操決戰為顏良復仇,這時劉備看到自己表現的機會到了,便一併請命願意隨同文丑一併前往。這個時候的劉備一者是疑心,懷疑殺顏良的人真是關羽,自己要親眼到陣前去看一看,二者,劉備也是想為自己找回些面子,剛剛袁紹差點就殺了他,還不是因為他沒有什麼作為嗎?如果自己能夠在戰場上立些功勳,那麼情況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
  • 王麗華堅守山村學校代課二十年來的喜與憂
    王麗華的父親曾是這所偏僻的山村學校的高級教師,是一位深受師生和家長愛戴的校長。1963年5月8日出生的王麗華,從記事開始,直至在這所學校讀完小學,耳濡目染受父親的薰陶,立志長大以後要像父親那樣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1982年9月,王麗華高中畢業,巧遇活水坑學校缺老師,她走進這所有著特殊感情的山村學校代課,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憧憬美好的未來,期盼轉為正式老師。
  • 上好思政課,關鍵把課當成課
    文/李強思政課到底要怎麼上?大中小學一直在探索。從各方面的實踐來看,但凡效果好的思政課,高高立起的必然是「課」的意識。以溫州大學為例,「課」的意識牽引備課的「用心程度」,繼而提升了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指數」。
  • 三國志11,董白配馬超,華雄溫酒斬文丑?
    上回說到,在上庸執行騷擾戰術的華雄陣挑高幹,因為輕敵導致沒有抓住高幹,讓高幹活生生在兩軍陣前溜掉。為此,華雄捶胸頓首,懊悔不已。正當華雄後悔之時,對面軍中殺出一員大將,口中直呼:「吾乃河北上將,文丑是也!」華雄正因無功可建而懊惱,沒想到這時候又有良機在眼前。便率大軍殺奔過去。
  • 與《山村女教師》的美麗邂逅
    《山村女教師》王生英   知道王生英這個人,是在中央電視臺教師節特別節目《奠基中國》的頒獎典禮上,畫面中王生英為孩子們流下的眼淚讓我感動。
  • 新學期如何把課上得更好?特級教師的66個建議來了
    (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人,作為教師,應該俯下身來聽聽學生的心靈之音,重視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的情感傾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模仿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有榜樣就能夠給他們壓力,給他們動力,只要在適當的時機推出適當的榜樣,就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動力,使得學生能夠以積極競爭的心態去面對學習,不斷取得進步。(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榜樣的激勵作用遠比說服教育更具說服力和號召力,更易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激起學生模仿和追趕的願望。
  • 山村教師退而不休 情系家鄉教育
    1974年,汪昌祥初中畢業,此時,全村100多戶400多人中,初中畢業生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懷揣著這個「高學歷」,汪昌祥當上了村裡的民辦教師。教學點的教室就是一間廢棄的倉庫,沒有門窗,土牆上掛一塊木板就是黑板,幾塊木板一拼就是桌子。沒有凳子,學生就坐在壘好的土塊上;沒有辦公室,老師就在教室裡批改作業。村上的人都說:「土屋子,土臺子,裡面坐著一群泥孩子。」
  • 偏遠山村有堅守,感謝每一位鄉村教師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在許多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在默默堅守,他們年齡不同,相貌不同,地域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只有隻要有學生,我就不會離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不論是廈門鄉村,福建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村,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西峽縣:慰問偏遠山村教師 送上節日祝福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10日上午,西峽縣領導周清玉、許曉燕、衛朝輝、王雨帶領縣教體局有關負責同志來到寨根鄉賽嶺小學慰問一線教師,送上節日祝福!周清玉一行在該鄉鄉長李春鋒等人陪同下,來到賽嶺村小學,向默默耕耘在偏遠山村小學的5名教師致以親切問候。
  • 「教師」新學期如何把課上得更好?特級教師給出這些建議
    新學期就要來了,老師如何把課上得更好?(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烈)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課堂上,沒有比傾聽孩子們心靈的聲音更幸福的了。(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人,作為教師,應該俯下身來聽聽學生的心靈之音,重視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的情感傾向。
  • 師者|古漢語教師的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竹簡上抄《道德經》
    學生們和竹簡合影 本文圖均為受訪者供圖近日,因為一份「竹簡作業」,讓江西師範大學古代漢語專業的教師李福言意外走紅。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在紙發明之前,竹簡作為寫作載體的價值和意義,李福言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用小篆在竹簡上抄寫《道德經》。
  • 顏良文丑單人無法擊敗關羽,如兩人聯手,戰勝的概率有多大?
    在《三國演義》中,顏良文丑屬於袁紹手下實力最強的兩個大將,有著萬夫不當之勇。作為袁紹統一北方的功臣,顏良文丑為袁紹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消滅公孫瓚的那場戰役中,除了被袁紹嫉妒殺死的麴義外,當屬顏良文丑二人聲望最高了。和後來的張郃高覽四人一起有著河北四庭柱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