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師

2021-01-11 中國政府網

    29年間,廣西上林縣西燕鎮大龍洞村內澤莊刁望教學點的石蘭松一直身兼老師及船夫的工作,只是送孩子們上學的手搖船已變成了如今的機電船。上圖為石蘭松老師開著機電船送孩子(5月6日攝),下圖為曾經使用的小木船(2010年9月7日攝)。在廣西偏遠山區,有很多教學點只有一名老師、十幾個甚至幾個學生。這些小小的教學點承載了大山的希望和孩子們的未來。這裡的老師,有花甲老人,也有「90後」;有的剛剛遠離城市立志紮根山區,有的已堅守山村數十年。他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忍受孤獨和寂寞,默默奉獻。廣西近年來採取多項舉措,不斷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從2014年起,廣西將多渠道擴充教師隊伍,招錄2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任教,為村小特別是教學點培養教師8000名。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融安縣東起鄉長豐村小學教師李朝文和全體學生在操場上,準備上體育課(6月12日攝)。56歲的李朝文是長豐村小學唯一的老師。1986年,他去家訪途中不慎摔傷左腿留下殘疾。近30年來,李朝文靠著一條腿撐起這所「微小學」。長豐村小學曾有學前班至六年級,師生200多人。「打工潮」帶走了村周邊年輕人和他們的子女,四到六年級的孩子集中到鄉中心校讀書,長豐村小學如今只有一至三年級共9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勇村弄頂教學點教師韋鳳花照料孩子們在教室裡睡覺(6月17日攝)。今年44歲的韋鳳花之前做了20多年的代課老師,2013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來到弄頂教學點任教。因教學點距離最近的村民家也有一段距離,沒有燈火和喧囂,靜得有些可怕,幾名學生會在晚上到教室裡睡覺,陪伴韋鳳花老師。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融安縣大坡鄉同仕村山莊小學教師羅崇林在輔導孩子們學習(2月18日攝)。山莊小學建於1977年,目前有8名學生。羅崇林老師已經堅守在教學點29年,他說,如果沒有這個教學點,孩子們需要到7公裡外的村小讀書。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三合小學教師莫萬能和學生合影(4月21日攝)。60歲的莫萬能已有36年教齡,後30年一直在三合小學。因當年填報年齡檔案時,出生年份寫的是1956年,所以,實際已到退休年齡的莫萬能還要繼續教書兩年。三合小學曾是一所完小,如今只有一二年級共17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魚洞村牛洞教學點教師唐紫夏放學後在宿舍裡歇息(9月3日攝)。2013年,唐紫夏通過考試成為一名特崗教師,來到牛洞教學點任教。由於學生多為留守兒童,28歲的唐紫夏既當老師又當孩子們的「媽媽」。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教師盧家宏給僅有的兩名學生上課(9月4日攝)。1976年,盧家宏高中畢業後到大源村中心小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1982年,苦馬田教學點缺老師,他主動要求來任教,從此就再沒離開過。新華社發(王滋創 攝)

    廣西全州縣白寶鄉北山村小學教師唐廣芳在教學生讀拼音(9月5日攝)。1986年,唐廣芳接過父親的教鞭,在北山村小學開始教師生涯。1995年暑假,一次意外觸電讓他失去了右臂。唐廣芳努力用一隻胳膊去做別人兩隻胳膊做的事情。近日,他被當地教育部門評為「最美鄉村教師」。新華社發(王滋創 攝)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勇村弄為教學點教師韋春麗提著新課本行走在前往教學點的山路上,遇到下山迎接她的幾名學生(9月4日攝)。今年42歲的韋春麗之前做了20多年的代課老師,2013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來到位於偏遠山弄的弄為教學點任教。每個星期天下午,她從家裡乘坐3個小時的班車來到弄勇村的公路邊,在朋友家借宿一夜,星期一一早騎摩託車到弄勇村小學,請村小的同事騎車送她到山腳下,再爬山近1個小時才能趕到學校。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魚洞村龍花教學點教師韋尚良和學生們在一起(9月3日攝)。2013年,出生於1992年的韋尚良大學畢業後,原本已在城市找到工作,但父母希望他能回到縣裡,於是他選擇報考特崗教師,來到位於深山裡的龍花教學點任教,目前教學點有30名學生。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相關焦點

  • 與《山村女教師》的美麗邂逅
    《山村女教師》王生英   知道王生英這個人,是在中央電視臺教師節特別節目《奠基中國》的頒獎典禮上,畫面中王生英為孩子們流下的眼淚讓我感動。
  • 教師故事:山村教師支月英:山旮旯裡的守望(圖)
    她是燃燒的紅燭,閃耀著燦爛的光輝;她是護花的春泥,浸潤著土地的芬芳;她和千千萬萬山村教師一起,託起了深山孩子夢想的翅膀。36年的山村教育夢,載滿了支月英滿滿的愛。、2015年全國師德楷模——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泥洋村白洋組教學點的女教師支月英。
  • 愛心教師黃晶牽手山村四胞胎小朋友參觀漳河愛飛客
    8月21日,愛心教師黃晶牽手東寶慄溪山村年僅9歲的龍鳳四胞胎李廣州、李廣兵、申紅迪、申甜甜小朋友,來到了漳河新區荊門航空產業園通航產業眾創中心,興高採烈地參觀了愛飛客金色陽光青少年航空創客工場,普及了航空科普知識,開闊了山裡孩子們的視野。
  • 西峽縣:慰問偏遠山村教師 送上節日祝福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10日上午,西峽縣領導周清玉、許曉燕、衛朝輝、王雨帶領縣教體局有關負責同志來到寨根鄉賽嶺小學慰問一線教師,送上節日祝福!周清玉一行在該鄉鄉長李春鋒等人陪同下,來到賽嶺村小學,向默默耕耘在偏遠山村小學的5名教師致以親切問候。
  •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繼續上課
    今年學校只來了5名新生,在這裡堅守了21年的山村教師毛文丑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但他依然忙著解鎖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
  • 90後特崗教師石光青:用青春光彩照亮山村孩子出山路
    嵐皋縣石門鎮紅光小學90後特崗女教師石光青,用異乎常人的樂觀堅強和努力,克服著身體上缺憾,紮根山村默默耕耘,一手撐起山村孩子的希望和夢想,揮灑著閃亮的青春光彩。在石門鎮紅光小學一年級教室裡,石光青正在給學生們上語文課。今年28歲的石光青,2016年從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畢業後,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做一名教師。2017年通過特崗招考,她考入了偏遠的石門鎮紅光小學。
  •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
    在他心中,山村教師的意義就是陪伴,陪伴到學生不再返校、不再需要老師的那一天。9月1日,是學校錯峰開學的日子,可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學生的返校時間統一安排在了當天上午8時。對這所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僅有70名學生的山村學校,用不著「錯峰錯時」。
  • 偏遠山村有堅守,感謝每一位鄉村教師
    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在許多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也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他們在默默堅守,他們年齡不同,相貌不同,地域不同,卻有相同的理想信念,只有隻要有學生,我就不會離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鄉村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不論是廈門鄉村,福建鄉村,還是西部偏遠山村,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山村教師,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 原標題:託起大山深處的夢——河南省輝縣市山村教師群體掠影 期間,記者採訪了身患癌症的張青娥園長,家在城市、紮根大山的趙福平校長,以及「教育痴人」張錦文老師,他們的事跡令人難忘,這批可敬可愛的山村教育人,在貧瘠的土地上守候著山村教育的希望。
  • 汪鑫:山村教育的守望者
    從當初一個對教學滿懷憧憬的血氣方剛的中師生變成如今的學科帶頭人,多次被市縣評為優秀教師,為了那幫山村孩子,11年甘願紮根山村教育無怨無悔。
  • 「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輿情分析
    隨後,有網友在評論下面提到了被拐婦女郜豔敏留在大山做教師被評為「最美女教師」,後被當地樹立典型的事。  進而網民「@南海一派」轉發了該微博並翻出了兩年前的一篇報導,2013年5月31日燕趙都市網的新聞《[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這一篇兩年前的《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導在經過網民「@八卦—我實在是太CJ了」轉發後迅速發酵,並在28日引爆網絡話題。同時讓生活在河北省曲陽縣太行山深處的「臨時代課教師」郜豔敏再次被外界關注。
  • 211碩士畢業,她選擇信陽山村小學做特崗教師,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什麼原因讓她放棄了大城市別人羨慕的工作以及相對較好的生活條件,卻回到河南信陽商城縣下面的一個山村小學任教是大別山下鄉村教師的教育情懷,如果僅僅謀生,在河南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她就可以去做一名老師,特崗教師的話只會更容易,一般都在鄉村學校,就是條件艱苦一些,能考上招教的一般都不願做特崗教師,主要的是有幾年的服務期限。
  • 一個山村代課教師的追求
    這是山村代課教師李成龍樸實無華的追求,也是李成龍10多年堅持教書育人的理想信念。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英雄的壯舉。因為村子窮,沒有老師願意來任教。李成龍毅然承擔起代課老師一職;校舍垮塌了,他就在家裡辦學;校舍不夠,他與妻子一起建校舍;沒有炊事員,他與妻子一起給孩子買菜做飯;村民外出打工,就把孩子寄養在他家,他擔起「留守家長」。
  • 鄉村教師為中國西北偏遠山村點燃求學「明燈」
    劉進倉的宿舍裡,貼著一張嶄新的課表: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道德與法治……他和另一名教師趙文喆分擔了所有的課程教學。記者近日在慶陽了解到,像溝畔教學點這樣的學校不止一個。因為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包括溝畔教學點在內,當地共有898所百人以下的鄉村小學及教學點,分布在8個縣區。劉進倉等5193名鄉村老師,如星星般散落在這些小學和教學點。
  • 想考特崗或者要當山村老師的,可要想清楚了
    雖然現在國家越來重視山村教育,也加大對其投資力度,提高山村教師的待遇,但為什麼學校還是留不住教師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超負荷工作剛考進去的年輕新老師,基本都會被安排教一年級。山村學校由於嚴重缺教師,所以教學工作量也很大,一年級所有的科目——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科學、書法、當地教材......都被一個教師包了。毫無疑問,這個教師還要承擔著班主任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山村教師都是24小時住在學校,星期一到星期五是沒有私人時間的。從早上6:30起床,一整天要麼是在教室裡上課,要麼就是在辦公室爭分奪秒地備課。
  • 平頂山衛東區:鄉村優秀青年教師李恩慧 淡香如桂沁山村
    今年,她成功入選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作為一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李恩慧已經在觀上小學從教9年。她一直堅守在山村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如桂花一樣,獨佔小山幽,四時香馥馥,為山村的孩子帶去知識和希望。
  • 山村教師退而不休 情系家鄉教育
    1974年,汪昌祥初中畢業,此時,全村100多戶400多人中,初中畢業生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懷揣著這個「高學歷」,汪昌祥當上了村裡的民辦教師。教學點的教室就是一間廢棄的倉庫,沒有門窗,土牆上掛一塊木板就是黑板,幾塊木板一拼就是桌子。沒有凳子,學生就坐在壘好的土塊上;沒有辦公室,老師就在教室裡批改作業。村上的人都說:「土屋子,土臺子,裡面坐著一群泥孩子。」
  • 從山村教師成為「海外」高級教師,只因31年來從未改變的摯愛
    31年間,我先後在河北省學習、工作14年,海澱區工作17年,從一名生澀的山村教師成長為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並且成為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兼職教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語文課程開發及教學指導專家團隊成員。
  • 唐山豐潤山村女教師捂著患病左眼批改作業
    李金花文/圖11月4日,在一條僅容一輛麵包車通過的山村小路盡頭,記者看到了腰帶山腳下一所新建的小學。幾年前,這所小學的學生原本應該併到火石營鎮火東小學,但為了不讓孩子們每天來回多走5公裡的求學路,這所小學最終被保留下來並成為了火東小學的「北嶺教學點」。2011年,原本破舊的北嶺教學點得到了重建,於是有了今天整齊乾淨的一排平房。
  • 電影《雲雀》開機 丁海峰範明趙子琪聚焦山村教育
    電影《雲雀》開機 丁海峰範明趙子琪聚焦山村教育 電影《雲雀》以頌揚教師紮根山村教育默默奉獻為主題,講述了主人翁田文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回鄉支教,與來自城裡的年輕教師徐欣,共同點亮了山村貧窮兒童生活學習的希望,通過三代教育人的初心和傳承,展現了紮根山村教育事業的教師群像,反映了他們甘為燭淚照亮別人的高尚品德和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