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羅浮山參加中醫科學大會,抽空叫葛洪研究會長劉俊發陪同進酥醪村走走。
已經有二三年沒去了,感覺變化挺大的。
比如進去一路上,看到路兩旁種了不少樹,排得密密麻麻的,密得我都擔心它們長大了見不到陽光,一定會被隔棵砍掉。
酥醪村路段兩邊房屋多了,開始沿著進村路往山腳擴展,很多人家門口掛起農家樂牌子,標著吃飯住宿字樣。
房子外立面開始注意格調,稍加變化就顯得村子漂亮起來了。
雖然還沒到冬至,但不少人家門前已經曬起了臘肉,還有晾曬著黃精等各種山貨。
全域旅遊在酥醪村得到了完美詮釋。
(村中小河還很清澈)
由於不是周末,遊客不多,村民們閒散地坐在屋前喝茶聊天,只有河灘上有幾個年輕男女在玩燒烤。
我們慢慢察看,不知不覺已穿過村子,往畲族村方向開去,最後看到一家華昌農家樂,老劉說,這是最後一戶酥醪人家了,再過去一公裡就是增城地界了。
拐進去,是一個漂亮的新院子。兩棟簡易房屋夾著一個地坪,地坪邊用鋼梁架空弄出一個平臺,看四周山野很有抖音流浪帝那感覺。
屋中沒人,只有幾隻狗圍著我們轉,卻不叫,顯然它們認識老劉。
老劉打電話給店主,對方說馬上回來。
再往前一公裡就是增城地界
店主姓袁,名字就叫華昌。
他說自己原來也在外面給人家打理酒店,近幾年才回來開了個民宿,同時養養雞,賣點山貨,每年養三十多頭豬曬臘肉,由於是真的自己養一年的豬,所以基本上都早早被預訂。他的民宿只有5間房,卻打理得象星級酒店一般整潔乾淨,一間雙人房一晚才150元,熟客130元也可以。(這算是給他打廣告嗎?如果是,那也是遊客們需要的信息,當然,電話是不好發在這啦)
老袁說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自己一年賣羅浮山甜茶應該是酥醪村最多的,有3000多斤,包括自己採收曬的,也包括收購其它村民的再販出去。現在一斤甜茶可以賣13-15元的價。
他指著那平臺下的幾棵長著嫩葉子的樹說,這就是甜茶樹。
甜茶我是聽得多喝得也多了,但甜茶樹本身還是第一次見。於是我下去摘了一片葉子吃,果然一口甜味。
老劉說,甜茶只能摘嫩的,老的就不甜了。他跑到稍遠的一棵高達十多米的大樹摘來嫩葉,叫我嘗,說這甜茶樹在山裡多數都是這樣大的。
(下方這些綠樹就是甜茶樹)
我用手機上的識花君照了一下,查不出這茶樹到底叫啥。回來查了一下,也沒寫明它的學名。
但知道羅浮山甜茶是酥醪特產,已經是一種傳統名茶。由於它味道甘甜可口,具有清涼解熱、止渴生津、開胃消滯、降膽因醇等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兼具茶、糖、藥三種功能,古人多做清熱解毒和安神降壓之用。近年對羅浮甜茶產品成分檢測發現,其甜味來自根皮苷成分,含量達12.6%,歸屬於黃酮化合物中的二氫查耳酮類。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實驗發現根皮苷可以很好的抑制肌體對糖分的吸收,同時具有修復體內胰島素的功能,能降脂、抗腫瘤、抗氧化和抗過敏功效。
老袁說,甜茶只有枝芽前的前七節嫩葉才有用。採來後曬乾,切碎,就可泡水喝了。一般採生葉一斤可曬得3兩。
這茶樹最早是長在山上的,誰都可以摘,後來就有人挖來移栽到村前屋後,有了權屬。主人就經常有計劃採摘,樹的習性越摘芽就越分枝,往往就不那麼高大了,但樹芽更多,嫩葉產量更大。
我感覺,從現代人十分重視養生的角度看,酥醪的羅浮山甜茶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甚至比「酥醪三寶」臘肉、菜乾、農家酒還要受歡迎。
(這些小雞仔背部好特別)
今天是記者節,此文也算是記錄一個偏僻鄉村的生活片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