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一條令人振奮的通知: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現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除此之外,成都教育部還同步印發了《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其中有要求各個義務教育學校「實行均衡編班的過程需邀請相關人員參加,並接受各方監督。」 還在學校編班方面,對學生生源、班級人數、班級數量、男女比例做出了嚴格、明確的要求。
這樣的消息一出,確實在社會中引起軒然大波,有許多學生紛紛為此叫好,還有很多家長表態說,早就該這樣了。
究竟是因為什麼,這樣的通知會讓學生和家長有這樣的反應呢?
其實大家對分班制的不滿已經存在很久了。對於學生而言,分班給他們帶來了許多壓力,特別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對於家長而言,他們不滿分班是因為教育資源傾斜;
對於老師來所說,分班的舉動把老師們分成了三六九等,還增加了同校老師之間的競爭。部分學校還把「重點班」當作引子,刺激了普通的學生或自發、或受家長所迫,加入學校所開設的一些補課活動。
這更是引起大家的不滿,在明確的通知出來之前,大家雖然有諸多抱怨,也有呼籲過要編班平衡,但是一直都沒有落在實處,一直都是石沉大海,沒有掀起任何水花。
或許順應廣大群眾的呼聲是激發這一政策的引子,但是除了學生家長們反應的這些問題之外,教育部在發布這樣的通知時,也有自己的考量和目的。
第一,這樣的政策,有利於孩子們全面均衡的發展。平均分配的話,其實是能夠起到一種帶動作用的,用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帶動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大家互幫互助,更會有利於大家共同的發展。並且有些不在重點班的學生,可能他現在智力沒有開發出來,但等過段時間他智力開發出來了,卻一直在非重點班,沒有在那種好點的班級,他的智力始終受到壓抑,開發不出來,結果可以成才的,反而不能成才了。如果大家都在一個層次上做這個事情,其實更容易把很多孩子的潛力開發出來。並且,也可以讓老師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
第二,這也是為了保護孩子們較為脆弱的心靈,並儘可能保護他們的情緒,全面關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不能在幼小的心靈當中,讓孩子們受到一種心靈打擊。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可能產生「我是差班的,我本來就是差生」這樣的想法,打擊孩子們的積極性,消磨學習興趣。
第三,所有的家長必然是護子心切的,當自己的孩子身在不利的處境時,家校矛盾就很容易發生,這樣也是為了減少家校間的矛盾,減少家長與老師、學校間各種不必要的糾紛、衝突、矛盾等,確實能夠有效調節家校關係,甚至能改善親子關係。
第四,可以制止一些腐敗行為,有的人反應,說自己的孩子年紀前30都沒能進入重點班,因此質疑重點班的水準和校方的公正性。其實不能說是全部,但這樣的情況多多少少是存在的,如果這個重點班有失公正,那就失去了開設重點班的意義。
所以,這樣的政策其實是眾望所歸,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有部分優秀的孩子會被「拖累」,但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從大層面上儘量照顧更多孩子的情況,確實也無可奈何。不過,如果這種方法可以改善整個學習環境,那麼對於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學習氛圍對於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