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談育兒:對孩子進行意志力訓練要從小開始

2020-09-15 學弈棋院

有多少家長在邊抱怨自己的孩子意志力薄弱,卻又一邊在忽視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壞習慣只要3天就能夠自然而然的融入你的生活,但是一個好習慣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堅持是無法在一個人身上紮根的。


如果孩子意志力很差會怎樣?

美國意志力研究領域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教授指出:孩子在6-7歲是意志力形成的最佳時期[1],所以現在很多小學老師都非常注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而那些意志力較差的孩子往往也有著許多讓家長擔憂的表現。


下面小編給大家講兩個身邊的案例:


1.碰到難題就哭

一欣在學校很乖巧可愛,讓老師很喜歡,可是老師們普遍反應一欣非常害怕難題,只要難度稍微提高一點,題型文字多一點,她就會開始默默掉眼淚。一欣媽媽也表示每次講解數學題目,只要第一遍沒聽明白,女兒肯定就會開始哭泣,或者看到題目稍微長一點,就會說:這個太難了。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只是題目不懂而已就這樣哭,以後怎麼辦?

沒有自己去面對過困難,意識裡根本就沒有戰勝困難這種想法,因此,只要稍微碰上難一點的事情,孩子們就會開始侷促緊張起來,茫然無措的時候就只能「掉金豆」。


2.對任何事都不會堅持,很難有自己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其實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的,因為不管哪一種興趣愛好,在學習的前端都是枯燥乏味的,能夠堅持下來,並逐步讓自己喜歡上這個興趣,是需要時間和意志力的支持。有些家長說不願強迫自己的孩子,因此只要孩子喜歡就報名,只要孩子說不喜歡就停止,反反覆覆,學了一樣又一樣,最後錢沒少花,本領也沒學到。

聰明的家長在孩子表示對某種技能感興趣想去學習的時候,會先告訴孩子:學習這個知識非常的辛苦,可能還會枯燥,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你覺得喜歡就直接讓你參加,也不可能因為你不喜歡了就放棄,要學會堅持。沒有意志力的孩子,當對一件事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就會用各種理由拒絕再去學習,最終一事無成。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說過:對孩子進行意志力訓練要從小開始。那麼該如何訓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呢?


1.圍棋教育的啟蒙影響

圍棋在近年的兒童培訓中逐漸升溫,據研究發現,孩子從4歲開始學圍棋,學圍棋後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意志力的增強。孩子一般4歲開始學圍棋較好,雖然孩子不識字也能學會圍棋,但由於4歲孩子的接受程度較強,4-8歲是學圍棋的黃金年齡。

有些家長表示遲疑:圍棋會令孩子覺得枯燥嗎?

其實並不會。圍棋從啟蒙開始,棋院專業的老師會通過玩遊戲、講故事和活潑的語言表達引導孩子愛上圍棋課。


2.好動和好靜的孩子皆宜

相對於武術、遊泳等興趣班,圍棋要求孩子更加定性,孩子只要有興趣,無論是好動或者好靜都適合學圍棋,如果孩子對圍棋感興趣,好動的孩子在下圍棋時也可很專注。好靜的孩子下圍棋,可鍛鍊意志力。

據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下一盤棋的時間會增多,從最初的5分鐘到半小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增多。由於下圍棋要高度集中,有關人士建議每隔10-15分鐘,家長長和老師應讓孩子休息或換一種方法讓孩子放鬆。


3.孩子更懂得思考

&34;學過圍棋的孩子,數學能力和其他孩子是有區別的。

據了解,4-8歲的兒童處於思維的前運算階段和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圍棋具有多樣性、不確定性。從一手棋考慮到整個棋局,孩子都需自己的理解、判斷、分析和想像,這有效彌補了孩子因為年齡結構、知識層面、生活經驗造成的不足,有利於改變孩子的思維結構和大腦的功能。同樣,有研究表明,學圍棋有益於增強包括數學在內的理科能力、空間知覺等智力的提高。


[1]引自《意志力》,作者〔美〕羅伊·鮑邁斯特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網絡上隨處可見「李玫瑾育兒精華」「李玫瑾育兒筆記」……李教授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所做的家庭教育講座被剪輯為長短不一的視頻,通過社交媒體無孔不入地傳播。一些學校會組織老師、家長集體觀摩。很可能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被親友強力安利過。一些家長表示對李教授的育兒觀點不能更贊同,甚至呼籲「先修李玫瑾教授的課,才有資格當老師、做父母」。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以「李玫瑾」命名的教育類公眾號、直播號數目龐大、流量驚人(或許並未經過李教授本人授權)。網絡上隨處可見「李玫瑾育兒精華」「李玫瑾育兒筆記」……李教授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所做的家庭教育講座被剪輯為長短不一的視頻,通過社交媒體無孔不入地傳播。一些學校會組織老師、家長集體觀摩。很可能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被親友強力安利過。
  • 【育兒專家說】李玫瑾教授育兒經
    時間很長,對我們有直接啟發作用的片段,可以從02:05:00之後開始視聽。當然,如果能夠靜下心來,用心聽完整個視頻,先不要問對教孩子有什麼用,而是對自我的成長有什麼啟發。 看完之後,發現在育兒這件事情上,早教、幼教、普教、特教都有相通的地方。
  • 動手能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李玫瑾:想要孩子變聰明,從「手」開始
    在任何一個家庭之中,只要是孩子生下之後,家裡的人對孩子都抱著很大的希望。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是提升孩子的智力,可孩子的智商不僅跟爸媽的遺傳有關,還與後天的培養有關。據李玫瑾教授分析,如果你想要孩子變聰明的話,那就要從「手」開始。
  • 李玫瑾教授說育兒:對孩子說「不」的時間一定要早
    ——本節選自李玫瑾教授講座,原文如下:【記 者】: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的方式卻是各不相同的【李玫瑾】: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他不可能對父母提什麼特殊的要求
  • 李玫瑾教授的育兒之道觀後感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因為孩子學校給家長留的作業,今天認真仔細的觀看了李玫瑾教授講解的育兒之道,真的是非常有道理,李教授的講解通俗易懂、直擊大家在育兒過程的痛點,我看完之後受益匪淺,下面說一下我的觀後感。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專注力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專注力好的孩子在學習時能夠認真聽老師講課,也從來沒有上課溜號的現象,回到家也能及時的完成作業,在學習這方面很少讓家長操心。中國人民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因為職業關係她對孩子成長和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並且在育兒領域可以說是家長的導師。
  • 李玫瑾教授:害怕孩子被欺負,就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實力
    犯罪心理學專家建議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開講啦》節目中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的說:「打回去」,但是同時李玫瑾教授補充說,但是孩子要有正面反抗的能力,如果實力相差懸殊,還是要選擇先保護好自己,避免更嚴重的傷害。所以,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給出了更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要想孩子不被欺負,一定要培養孩子這三種能力。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最近兩年最火熱的育兒專家,她對育兒方面的見解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特點,要知道李玫瑾教授之前是從事犯罪心理學的,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李玫瑾教授在對育兒領域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 李玫瑾教授: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從小就有這個習慣,父母速查
    但其實,李玫瑾教授早就說過,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注意力出了問題,並且跟父母相關。知乎上有一個網友分享了他的經歷:從小父母經常吵架,讓他無心學習,只想早點能夠自食其力,逃離這個家,成績自然也不好,初中時就開始逃學,後來在父母強制下念了個中專,畢業就跑深圳打工了,這麼多年,過年都藉口要加班沒有回家。30歲,結婚了,有了可愛的兒子,才覺得懸在頭上的利劍終於一剎那撤走了。
  • 孩子要幾歲開始認字?李玫瑾教授直言:「超前」教育是浪費時間
    育兒教授李玫瑾在《開講了》節目中說過:孩子發育沒達到標準時,所有的「超前」教育都是在浪費時間。有研究證明,從小進行漢字啟蒙的孩子,無論是右腦發育完整度還是記憶力都會有很大程度上的升華,我國生理學教授曾表示:「中國的孩子啟蒙教育應以漢字為主,因為孩子是通過象形文字演變而來,若是從小進行漢字啟蒙,這樣可以通過後天環境來開發孩子的大腦發育」。
  • 各有專攻皆精華——也談育兒大咖李玫瑾、尹建莉育兒經
    其實準確地說,李玫瑾教授給出更多的是偏重於孩子各種心理問題的解決,或者是預防。畢竟李玫瑾教授本身是犯罪心理學的專家,見過數不清的案例,也有著極為豐富的解決方法,所以很多時候她給出來的育兒方式很接地氣,有的時候爸爸媽媽幾乎可以照搬她的觀點和方法。
  • 李玫瑾教授:主張孩子四歲開始體育項目訓練
    從上學開始,琳琳的膽小懦弱就經常受到同學的嘲笑,剛開始只不過是嘲笑而已,但是等同學們發現琳琳打不還口罵不還手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不是嘲笑了,拳打腳踢也都是常有的事情。而琳琳從小心思就比較敏感,她不是沒有發現老師的放棄,再加上同學的一而再再而三欺負,琳琳選擇在初二那年輟學,希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切從頭開始。但是琳琳的膽小懦弱性格一影響就是一輩子,後續的工作、為人處世,乃至為人妻為人母之後,她的膽小懦弱都像跟屁蟲一樣揮之不去。
  • 李玫瑾育兒講座課程全集(52期完整)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有疑問請在評論去留言:李玫瑾教授育兒講座視頻全集目錄:第01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課: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第03課:要積累孩子依戀自己的心理資本: 談婚姻和戀愛李玫瑾:孩子早戀!
  • 從犯罪心理轉行育兒,被家長「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語錄,管用嗎?
    隨便一個平臺都有以搬運李玫瑾的育兒觀點吸引流量的帳號。大家也對李玫瑾的育兒觀點不能再贊同,甚至認為「先學過李玫瑾教授育兒的課才有資格做父母。」可就是這樣一個被廣大父母譽為育兒寶典的一條條視頻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喊停,李玫瑾語錄遭到了質疑。李玫瑾是誰?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 李玫瑾:要抓住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可見,想要培養出一個好性格的孩子,就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努力了。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好好引導孩子的性格。這些性格,在教育領域稱之為一個孩子獲得成功的七個關鍵性格,而李玫瑾教授提出的觀點,其實也是間接培養這7種性格。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在六歲前,要從六個方面出發,克制任性、防止自私、學會控制、防止壓抑、學會忍耐、經歷挫折。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常說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頂嘴是孩子成長之路上必然會出現的一種行為,父母完全沒有必要將這件事情看的特別嚴重,這並非是罪大惡極的一種行為,反而應該將他當成是對孩子成長的一次訓練。孩子頂嘴並非是挑戰父母的權威,只不過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後的一種行為,是很正常的,不過父母也不要任由孩子這樣發展下去,反而是應該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小時候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不用等到他長大
    聽完阿姨的話之後,我一下就想起來李玫瑾教授在很多講座中說過的一段話,她說:小時候特別活躍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太好。李玫瑾教授說,有種孩子眼神是不太跟人對視的,比較安靜,給個玩具就能坐著玩一天,這種孩子屬於學習的料,社會性不高更適合做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