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長在邊抱怨自己的孩子意志力薄弱,卻又一邊在忽視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壞習慣只要3天就能夠自然而然的融入你的生活,但是一個好習慣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堅持是無法在一個人身上紮根的。
如果孩子意志力很差會怎樣?
美國意志力研究領域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教授指出:孩子在6-7歲是意志力形成的最佳時期[1],所以現在很多小學老師都非常注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而那些意志力較差的孩子往往也有著許多讓家長擔憂的表現。
下面小編給大家講兩個身邊的案例:
1.碰到難題就哭
一欣在學校很乖巧可愛,讓老師很喜歡,可是老師們普遍反應一欣非常害怕難題,只要難度稍微提高一點,題型文字多一點,她就會開始默默掉眼淚。一欣媽媽也表示每次講解數學題目,只要第一遍沒聽明白,女兒肯定就會開始哭泣,或者看到題目稍微長一點,就會說:這個太難了。
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只是題目不懂而已就這樣哭,以後怎麼辦?
沒有自己去面對過困難,意識裡根本就沒有戰勝困難這種想法,因此,只要稍微碰上難一點的事情,孩子們就會開始侷促緊張起來,茫然無措的時候就只能「掉金豆」。
2.對任何事都不會堅持,很難有自己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其實是最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的,因為不管哪一種興趣愛好,在學習的前端都是枯燥乏味的,能夠堅持下來,並逐步讓自己喜歡上這個興趣,是需要時間和意志力的支持。有些家長說不願強迫自己的孩子,因此只要孩子喜歡就報名,只要孩子說不喜歡就停止,反反覆覆,學了一樣又一樣,最後錢沒少花,本領也沒學到。
聰明的家長在孩子表示對某種技能感興趣想去學習的時候,會先告訴孩子:學習這個知識非常的辛苦,可能還會枯燥,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你覺得喜歡就直接讓你參加,也不可能因為你不喜歡了就放棄,要學會堅持。沒有意志力的孩子,當對一件事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就會用各種理由拒絕再去學習,最終一事無成。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說過:對孩子進行意志力訓練要從小開始。那麼該如何訓練孩子們的意志力呢?
1.圍棋教育的啟蒙影響
圍棋在近年的兒童培訓中逐漸升溫,據研究發現,孩子從4歲開始學圍棋,學圍棋後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意志力的增強。孩子一般4歲開始學圍棋較好,雖然孩子不識字也能學會圍棋,但由於4歲孩子的接受程度較強,4-8歲是學圍棋的黃金年齡。
有些家長表示遲疑:圍棋會令孩子覺得枯燥嗎?
其實並不會。圍棋從啟蒙開始,棋院專業的老師會通過玩遊戲、講故事和活潑的語言表達引導孩子愛上圍棋課。
2.好動和好靜的孩子皆宜
相對於武術、遊泳等興趣班,圍棋要求孩子更加定性,孩子只要有興趣,無論是好動或者好靜都適合學圍棋,如果孩子對圍棋感興趣,好動的孩子在下圍棋時也可很專注。好靜的孩子下圍棋,可鍛鍊意志力。
據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下一盤棋的時間會增多,從最初的5分鐘到半小時,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增多。由於下圍棋要高度集中,有關人士建議每隔10-15分鐘,家長長和老師應讓孩子休息或換一種方法讓孩子放鬆。
3.孩子更懂得思考
&34;學過圍棋的孩子,數學能力和其他孩子是有區別的。
據了解,4-8歲的兒童處於思維的前運算階段和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圍棋具有多樣性、不確定性。從一手棋考慮到整個棋局,孩子都需自己的理解、判斷、分析和想像,這有效彌補了孩子因為年齡結構、知識層面、生活經驗造成的不足,有利於改變孩子的思維結構和大腦的功能。同樣,有研究表明,學圍棋有益於增強包括數學在內的理科能力、空間知覺等智力的提高。
[1]引自《意志力》,作者〔美〕羅伊·鮑邁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