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飲茶中的美食——茶點與茶食

2020-12-25 鬱岫閣茶談

喜歡的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總是喜歡在喝茶的時候也享受一下美食,其實並不是只有下午茶的桌子上有美食,我國茶席很早就有茶點茶食的記載:茶食一詞最早見於宋代宗文懋的《天金國志·婚姻》,金國舊志」婿納市,皆先期拜門,戚屬皆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隨著時代的變遷,因各地區風俗喜好不同,茶食也各不相同。喝茶的時候一般把用來衝飢的、形狀較大的小食品稱為茶食;把形狀較小、多用來帶來味覺享受的小食品稱為茶點。茶食、茶點就統一稱呼為茶點的主要作用在於飲茶時食用以免腹空心慌,又能在飲各地名茶的同時品嘗各地小食風味,時令鮮果,以延長飲茶聊天時間,增加品茶人的感情交流。

茶點一般有:果脯、瓜子、泡菜、肉乾、魚片、甜點、開心果、花生、薯幹、青豆、櫻桃、西瓜、香蕉、藕片等南北乾貨水果及特色點心。

茶點的選配要根據品茶人的喜好及當地風俗進行搭配,一般有幹(果)有鮮(果),有葷(肉乾、魚片),有素(甜點)。有的茶點還需造型,以增強吸引力。說到喝茶時吃茶點,很多人表示不贊同,認為茶點會影響茶湯滋味,降低了品茶的價值。

這個茶點可不是邊喝茶邊吃,而是要茶後用點心。它也不是指中場休息離開茶席才吃,而是歸納入茶會其中一道程序,時間段、口感、分量都是在整個品茶過程中需要考慮的。

為什麼我們會有「吃茶點不好」這樣的誤解,其實是沒有選好茶點的種類、吃的時間、吃的方式等,才會讓我們覺得茶點除了消除飢餓,再沒無其它用處。

吃什麼茶點?

很多時候泡茶師會自己親身學習做茶點,因為街上買的現成糕點不是為了茶而存在的,不易搭味,製作茶點需配合茶的特性與性味的不同。

茶的苦、澀、甜、酸、鮮、老味如何呈現,與其他食品如何結合才不會搶味呢?有兩條基礎原則:

一、須堅持只用原材料的原汁原味來調味,新鮮烹製(這個不強求);

二、茶點的味道須是甜的,特別不要有酸辣味道。這樣會影響後面喝茶的口感,掩蓋茶的香味和甘甜,放大苦澀。

茶點的花色與分量於茶前、茶中、茶後各有不同,不可一視同仁:茶前點心最小最簡單,茶中次之,茶後可以稍微豐富。

茶前的茶食準備,要根據接下來所泡茶搭配,其食物結構要酥軟,不要浪費很多口水去融化,比如一片蒸紅豆糕,一口地瓜泥,最好入口即化。

茶間點心雖說可給多些,結構可以結實些,比如純巧克力片、燉蓮子,要隨意簡單,可不能讓品茗者散了心以為茶會結束了。

茶會結束後可用些較固體的茶食,比如蘿ト糕、柿子餅慢咬細嚼,滿口腔的香味與最後一道茶的韻味結合成一段美妙的回味。

相關焦點

  • 喝茶配茶點,茶點搭配都有哪些講究?
    我們在喝茶的過程中,有些深發酵的茶,味道濃鬱,有超強的消滯消脂功能,為了防止品茶過後容易產生的「暈茶」「醉茶」現象,可以搭配一些甜香的點心,這些佐茶的點心、小吃,包括用茶做成和不加茶製作的點心,被稱為「茶點」。
  • 潮汕人喜歡喝茶配點心,茶食界的「槓把子」,你知道多少?
    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與美食,富有激情人,他們通過腳踏實地的走訪,把地道的物產和美的手藝帶給更多人。 ▲ 宋人洪皓《松漠紀聞》曾有關於茶食的記 從生煮羹飲到茶宴,茶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
  • 體驗香港茶點文化 來一場美食茶點的邂逅
    來體驗香港茶點文化,為美食開闢一條捷徑!香港茶點文化 相傳南越國君趙佗,喜愛喝茶,經常帶著一班臣下到臨江的小樓茶敘舊。一日,趙佗與僚屬品茗,一輪紅日升起,映得珠江浮光耀金,非常壯麗,趙頓時豪情勃發,順手抓了一把茶葉撒向江中,那片片的茶葉忽而化成飛舞的銀鶴群,那鶴群忽而又幻化成一群仙女,飄然降落樓上,向趙佗奉上香茶。
  • 茶點選擇的小竅門
    這時就需要吃些茶點來緩解飢餓和醉茶的感覺。老楊每次在茶會時都會提前準備些茶點以備不時之需。在飲茶時食用茶點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中國古人在數千年的茶葉飲用歷史中逐漸形成以點心佐茶的文化。茶點產生於什麼時代尚無定論,至少在明清兩代茶點文化已經逐漸成熟和興盛。
  • 「迎中秋」世界各地傳統糕點系列——韓國鬆餅和茶食
    ↑9月10日,在位於韓國首爾的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所長尹淑子(中)向來訪的客人介紹韓國傳統糕點。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在韓國,中秋節被稱為「秋夕」,是韓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前在秋夕節的清晨,韓國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祀活動。
  • 春節飲茶,最念你我家鄉的茶味
    除了琳琅滿目的特色食品,還有純樸美好的飲茶習俗,年復一年地延續著中國人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 那麼各地的春節飲茶習俗是怎麼樣的呢?下面的盤點有沒有你的家鄉茶味? 廣東:嘆茶與吃茶 先來說廣府地區的飲茶文化,粵語俗稱「嘆茶」。
  • 茶點,愛不只一點
    3、茶粉製作茶點 用製作茶點是現代面點的潮流。 二、起源與發展 唐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
  • 享受下午時光:學會茶與茶食的搭配
    伴隨著飲茶之風興起,飲茶的同時如何搭配「茶點」,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就好像飲酒必有佐酒之物,飲茶也必須佐以點心。這種風氣在唐朝就已形成。據史料記載,唐代佐茶點很豐富,一些現在想不到能與茶結緣的食物都成為了唐人的佐茶點心。比如粽子、餛飩、餃子、餡餅、大餅,乃至烤羊肉,另外還有水果。
  •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開啟春季中式茶食新風尚
    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開啟春季中式茶食新風尚 2016年3月29日,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茶苑餐廳邀請三亞本地美食達人及各界媒體開啟春季茶食品鑑會。位於其中央連廊的左側一層的茶苑。由國際設計巨匠來自比利時、素有世界「設計大師」之稱的 Jean-Michel Gathy 匠心打造,傳統的中式陶瓷瓦頂,內有閣樓,層高九米的天花板上懸掛著成串鳥籠,充足的陽光與葉影重重疊疊入中庭,當小曲迴響,置身其中,仿若一場對美麗年代的追溯。 聽聞茶苑,必是有飲有食。
  • 嘆港式茶點,品精緻生活
    文/圖 記者高敏華在佛山,曾經興盛一時的老茶樓幾乎只能在老照片中找回昔日芳華。最近,一家家新開的港式茶樓蜂擁而入,以傳統選料、精心的製作,讓佛山人找回了昔日熟悉的味道。「飲茶」品茗吃點心,是香港人社交生活的重要部分。除了被譽為早茶「四大天王」的幹蒸、蝦餃、排骨、鳳爪是必點之物,還有數不清的精緻小點、粥品,滿足人們對美食的欲望之餘,更提供了閒談小聚的氛圍。
  • 這6種茶點百吃不厭,茶點也有很深的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
    百吃不厭的美味茶點:茶點嘗起來很美味,但是總給人一種做起來很繁瑣的感覺。事實上,自己製作茶點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本章將詳細介紹蛋糕、餅乾、蛋撻等的製作方法,教你製作各類茶點。自製茶點,不僅能打發時光,看著精緻的點心,還能充滿成就感。
  • 何為茶食,關於茶食的內容你知曉多少?
    君子好茶,無論何時泡一壺茶淺飲幾口都會讓人身心放鬆,淡淡的茶香中仿佛忙碌的生活都隨之變慢了下來。「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閒暇的午後,一壺茶,一本書,此時再來一碟茶食那最為安逸。那麼提到茶食,何為茶食呢?是類似歐洲下午茶搭配的甜食糕點還是類似日式抹茶所搭配的「和果子」呢?答案可以說是也可說不是。
  • 閩南的一種傳統美食,麻粩
    土貨哥麻粩永春縣——閩南的小縣城在這裡的傳統婚俗納彩的禮物中除金器外,花包和鮮花外還有一樣傳統美食那就是當地美食茶點——麻粩 當地有一習俗兒女訂婚時要挨家挨戶分發喜糖喜餅而其中必備的就是麻粩讓麻粩口感更佳豐富 而最神秘的就屬最裡面那一層的「黃金餡」金黃色,金燦燦有一點砂質感有一點油質感有很多欲望感讓人總想嘗一口垂涎三尺這一層,就是「鹹蛋黃」 故取名:黃金酥麻粩 傳統的麻粩一般就是三層而創新工藝的改進多了一個核心層讓風味更佳豐富讓口感更上一層讓美味不止一點點 輕輕地咬上一口酥脆的「咔滋」一聲舌尖掠過外層的糖衣帶有甜甜絲意觸及裡層的蛋黃砂質感的綿柔愉悅而上略帶微微鹹味兩種口感的交叉融合混雜著表層芝麻的濃濃香味讓人回味無窮真可謂齒頰留香
  • 廣式茶點的開發與創新
    廣式茶點既能果腹,又可以呈味,品種多樣,精美雅致,口味豐富,其形小、質優,可賞心悅目、烘託氣氛,是佐茶食品的主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廣式茶點形成了許多風格各異的茶點類型與茶點品種。廣東人喜歡飲茶,茶市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最為熱鬧。
  • 湖州味道|不一樣的湖州茶食
    做這道美食的人叫鄧連,鄧連是誰?曾經盛唐時期有六藝,分別是:鄧連的美食、藍採和的酒、雷海青的琵琶、李龜年的歌、張野狐的觱(bì)慄、公孫大娘的劍。盛唐時期,達官貴人爭相追捧他們,曾為座上賓,結果這些人在安史之亂之後,有的被殺,有的流落民間,基本都是到了江南。這才有了《江南逢李龜年》式的後續——「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 江地區特色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點——京江臍
    京江臍是江蘇鎮江地區特色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點,鎮江地域方言裡,「江」要念成「剛」,「臍」通「飠齊」字。「飠齊」這個字《辭海》和許多字典裡是都查不到的。只有清代張玉書主編的《康熙字典·食部》記載:「飠齊,[集韻]同飠齊。」《康熙字典》為何收有「飠齊」字?
  •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嘆早茶」,去廣州茶樓必點的早茶點心
    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廣州人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廣州茶樓的點心也是愈發精緻多樣,馬蹄糕、蝦餃、燒賣、叉燒包、糯米雞、金錢肚等等應有盡有,茶樓裡常有上百種茶點,供客人任意挑選。與好友相約茶樓,是廣州人的日常,如果你去廣州旅遊,一定要去廣州茶樓吃茶點,不然可就算是白去了。
  • 跟東京的比肯定吃虧 - 【北京的茶食】
    (小編註:作為江戶時代的都城,京都的茶食至今仍以精美著稱。(小編註:例如羊羹,是從天朝傳去霓虹國的,有四五百年的樣子,然後又傳回北京,成為老北京的精美特色茶點。(小編註:上世紀20年代吃西式甜品的滬上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