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生於1885年,魯迅(周樹人)胞弟。曾留學日本。1918年出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並創辦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出任首任系主任。精通日語、古希臘語、英語,並自學古英語和世界語,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之一。
(當年他也曾是一枚帥教授,還是位知名的美食家。圖片來自網絡)
前幾周小編分享了頂級老饕唐魯孫講的老北京甜食,今天看看周作人是咋評價的,雖然甜食與茶食不盡相同,但是,交集不少的。
東安市場的舊書攤上買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嵐力的《我的書翰》,中間說起東京的茶食店的點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幾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還做得好點也吃起來餡和糖及果實渾然融合,在舌頭上分不出各自的味來。想起德川時代江戶的二百五十年的繁華,當然有這一種享樂的流風餘韻留傳到今日,雖然比起京都來自然有點不及。
(小編註:文中提到的空也是東京著名的百年老店,地址在東京都中央區銀座6-7-19。圖片來自網絡)
(店裡供應的豆沙餅是非常出名的手信,據說需要電話預定。這個小餅曾經出現在霓虹國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中。名氣很大。只有7天的賞味期。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作為江戶時代的都城,京都的茶食至今仍以精美著稱。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京都有多家和果子名店,可以去嘗嘗。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吃完了還可以帶些回國。圖片來自網絡)
北京建都已有五百餘年之久,論理於衣食住方面應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實際似乎並不如此,即以茶食而論,就不曾知道什麼特殊的有滋味的東西。固然我們對於北京情形不甚熟習,只是隨便撞進一家餑餑鋪裡去買一點來吃,但是就撞過的經驗來說,總沒有很好吃的點心買到過。難道北京竟是沒有好的茶食,還是有而我們不知道呢?
(小編註:例如羊羹,是從天朝傳去霓虹國的,有四五百年的樣子,然後又傳回北京,成為老北京的精美特色茶點。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霓虹來華人員喜歡從北京帶些羊羹回去,那可是霓虹人民眼中高級的帝都伴手禮。如今,是天朝人民去霓虹國可以帶回來的伴手禮。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作者去的餑餑鋪,看到的點心大約是醬式兒的。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北京的餑餑鋪分三種,一種是滿漢餑餑鋪,一種是清真餑餑鋪,還有是南味餑餑鋪。著名的餑餑鋪稻香村,就來自南味的,不過出品更像是生於淮北的枳。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美食家王世襄曾經抱怨過,「北京的中式糕點,60年代以來真是每況愈下。開始是幹而不酥,後來發展到硬不可當,而且東西南北城所售幾乎都一樣,似一手所制。」。60年代有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油的供應少,糕點變硬那是肯定的。如今的糕點已經沒辣麼硬了,不過比起江南的糕點,還是偏幹偏硬,但那是很多人的童年味道,吃慣了。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左邊是北京稻香村的綠豆糕,右面上中下分別是上海沈大成的綠豆酥、蘇州採芝齋的綠豆糕和杭州知味觀的綠豆糕。你們感受一下。圖片來自網絡)
這也未必全是為貪口腹之慾,總覺得住在古老的京城裡吃不到包含歷史的精煉的或頹廢的點心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們,能夠告訴我兩三家做得上好點心的餑餑鋪麼?
(小編註:周作人的哥哥周樹人=魯迅先生在北平的時候,就很愛吃稻香村的南味點心,在《魯迅日記》裡多次記載去稻香村買點心的經歷,或許是解了魯迅先生的鄉愁。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老北京的糕點是講時令的。這是春末夏初的藤蘿餅。更多藤蘿餅內容,可以看這裡: 《風雅的藤蘿餅吃過沒? -【飄在餐桌上的花香】(一)》、《Flower Tempura -【飄在餐桌上的花香】(二)》 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老北京的茯苓餅,據說是慈禧太后愛吃的。不過,例如美食家梁實秋就不是很待見茯苓餅。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除去北平大戶人家自製的精細茶點,市面上的餑餑名鋪也是不少,例如曾為老北京三大餑餑鋪之正明齋,現址位於崇文區南蘆草園1號,建於同治三年,賣精細的滿漢餑餑,曾經是袁世凱、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軍閥的心頭好。奶皮餅、乾菜月餅、薩其馬、桃酥等都是名點,其中薩其馬尤為出名。如今很難想像當年的情景 了。圖片來自網絡)
(頂級老饕唐魯孫對老北京的餑餑鋪子十分了解,具體內容看這裡:《端午要吃【五毒餅】》。圖片來自網絡)
我對於二十世紀的中國貨色,有點不大喜歡,粗惡的模仿品,美其名曰國貨,要賣得比外國貨更貴些。新房子裡賣的東西,便不免都有點懷疑,雖然這樣說好像遺老的口吻,但總之關於風流享樂的事我是頗迷信傳統的。
(小編註:上世紀20年代吃西式甜品的滬上三姐妹。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老北京西餅店的奶油蛋糕。圖片來自網絡)
我在西四牌樓以南走過,望著異馥齋的丈許高的獨木招牌,不禁神往,因為這不但表示他是義和團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陰暗的字跡又引起我一種焚香靜坐的安閒而豐腴的生活的幻想。我不曾焚過什麼香,卻對於這件事很有趣味,然而終於不敢進香店去,因為怕他們在香盒上已放著花露水與日光皂了。
(小編註:作者大約指的是這種沖天柱門臉兒。圖為20年代的餑餑鋪寶興齋。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可憐現在的中國生活,卻是極端地乾燥粗鄙,別的不說,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
(小編註:臺灣京兆尹的老北京點心驢打滾,走的是精細的套路。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註:作者要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的吧。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選自周作人著《雨天的書》,寫於1924年。【本文小注部分,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或轉載】
更多老北京茶食相關內容,可以看這裡:《溫樸是個什麼鬼?-【北平的甜食】②》
(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理由:渥堆發酵的熟茶,最適合在這樣的天氣,用它溫暖成熟的氣息讓我們的心緒安穩舒適。油亮潤澤的茶湯,飲後濃鬱沉穩的糯米香氣,及至年份陳久以後呈現的紅棗香。)
(可以跟多種茶點搭配。¥126包郵,【唯美味商城】有售)
(推薦理由:純進口土鳳梨製作,不含冬瓜,是真正的鳳梨酥,進口食材和植物炭黑,保證了品質和口味。)
(絲絲入味,奶香濃鬱。不含反式脂肪,霓虹國的植物炭黑,成就了獨特的黑鳳梨(喜歡你)告白。¥118包郵,【唯美味商城】有售)
購買【唯美味商城】的所有寶貝,單筆滿89元以上還可以獲得價值50元的百年品牌王德傳四季安尚手工袋茶迷你罐,送完即止,表錯過哦!
親可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或去訂閱號底部菜單或服務號【唯美味商城】前往購買。
本號已經開通【留言功能】,請繼續下拉屏幕,歡迎留言。
親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了解我們:
a. 直接關注本號
b.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唯美味商城
c. 關注新浪官方微博@唯美味食尚
d. 訪問網址:www.vmeiwei.com
e. 聯繫我們:business@vmei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