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籌交錯——青銅器中的酒器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20-05-22 10:24 |王川

  酒器是青銅器中品種繁多的一大類。3000多年前,二里頭文化地層裡就出現了青銅爵,那時已經用它來飲酒了。

  爵屬禮器,它的功能就是酒杯,「爵者,雀也」,「爵」、「雀」二字通假,是模仿了鳥雀的造型而做的。朝廷的分封賜予都被比喻為天子賜了一杯酒供飲,所以古稱高位為「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足見爵的地位重要。

  爵

  二里頭文化的青銅爵

  觥也是酒杯,很多做成動物的象形,它的體積大,多當作豪飲之器用,在得意而忘形之時,會大呼:「取大觥來!」「觥籌交錯」指的就是它。

  商代的饕餮紋觚

  觚是爵的親密夥伴,它們經常成雙成對地出現,它們一是酒壺一是酒杯,一觚一爵,一斟一飲,是一對組合。觚字從角從瓜,可能最早是出於獸角和瓠瓜葫蘆之類,古人用它們來盛酒,以後移到青銅器裡去。

  觚是一種圓筒直體的器皿,形狀較為簡單。觚發展到極盛時,口沿向外不可思議地鋪張伸展出去,成為誇張的侈口,而觚體則不可名狀地逐漸細瘦進去,形成了束腰,在側面劃成一道大大的弧線,簡直像一隻豎立著的大喇叭。在最細瘦處,有的觚做了裝飾,使它成為方形,甚至還為它的四側裝上了扉稜,這樣的觚成為一位有著小蠻腰的款款美人,亭亭玉立,出盡風頭。

  觚終於在西周時走完了它短暫的路。到了春秋時,孔老夫子曾經看了一隻觚後嘆息道:「觚不觚,觚哉!觚哉!」估計那時的觚已經隨著世風日下,變得不像只觚了。但是,觚在日後的下場還要慘,它到了明清之際,竟然被人移做了痰盂的造型,任人往裡面吐痰噴穢,一隻當年被陳列於廟堂之上的煌煌禮器,3000年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孔老夫子倘若地下有知,更是要痛惜疾呼的吧?

  商代的鳳紋犧觥

  尊之重要,從它的名稱上就可得知,這是一種尊貴的酒具,在禮器中的地位非常顯赫,常常與彝成組使用。古人待客,以尊裝酒,算是敬你,「尊敬」、「尊重」、「尊貴」代表了它的身份。

  因為地位顯赫,所以加在尊上的裝飾很多。一隻著名的龍虎尊,上面裝飾著由龍和虎兩種動物組合成的圖案,尊肩上的兩條龍是浮雕的,但它們探到了邊沿就成了立體的龍頭,從二維變成了三維。尊腹上的兩隻虎是側面的,它們相對而立,但是在相交的部位,卻是出現了一隻正面的立體雕刻的虎頭,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立體主義藝術。尊也作動物象形,一隻山西渾源出土的犧尊,尺寸巨大,結構嚴謹,身上滿飾雲雷紋,是一件春秋時的精品,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商代婦好鴞尊

  商代的龍虎紋尊

  春秋時的犧尊

商代四羊方尊

  彝是與尊相組合的一種儲酒器,它們的功能相同,但在造型上有異,尊多為圓形,彝全為方形,所以被稱為方彝。尊和彝一圓一方,象徵著天圓地方。方彝有蓋,多做成房屋形狀,屋頂有斜斜的坡面。婦好墓裡出土了一件大型的彝,居然是由兩隻彝合併而成的,斜面的屋頂上伸出兩隻煙囪狀的零件,蓋下伸出椽子,四角有扉稜,下面有圈足,身有浮雕的紋飾,這種奇特的造型被命名為偶方彝。

  商代偶方彝

  卣是一種盛酒器,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有提梁,可以運送酒,如同今天的提桶。卣以圓形的為主,偶見方卣,也有作動物形的卣。有一件虎食人卣非常有名,雕著一隻蹲坐著的猙獰猛虎,伸出上爪,正抱住一個人,張開血盆大口要吞食他,那人扭過頭來作驚恐狀。這隻虎的身上飾滿了厚重的雲雷紋,背部有一隻提梁,兩側有虎頭,口子開在頭頂上,可以從中傾倒出酒來。婦好墓中出土了一件鴞卣,是由兩隻背靠著的鴞組合而成的器皿,當中立一道繩索紋的提梁。這兩隻鴞被雕得兇猛異常,挺胸凸肚地背向而立,警惕地注視著前方。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驍勇善戰,是一員勇猛的女將,她的墓中有多種以鴞為形象的器皿。

  商代的鳳紋提梁卣

  壺從商代一直延續到漢代,以它的實用性、多功能性而經久不衰,它的形式影響到漆器,甚至連瓷器也在模仿著壺的造型。

  青銅器中的壺是一種儲酒的容器,沒有流。在使用上,壺可以與爵成一組,它是盛酒器,可以代替觚,也可以代替尊和彝,因為它的容量中等,介於觚和尊、彝之間。由於它的多功能性,代替了很多器皿,春秋戰國時飲宴,每人面前擺放一壺一爵足矣,往昔的繁縟器皿一概取消。

  壺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到極致,在河南新鄭出土了一對蓮鶴方壺,體型非常巨大,高竟達118㎝!這樣的煌然大器代表著古代造型藝術和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壺身上綴滿了立雕的動物和神獸、浮雕的圖案花紋,壺下有兩隻立體的伏虎作底座,蓋頂以立體的蓮瓣為屏,當中一隻立鶴正在振翅起舞,四角還有幾隻爬行的怪獸作扉稜。這對方壺與其說是一隻供人飲酒的儲酒器,毋寧說是一隻供人觀賞的藝術品。設想席間飲宴的雅士必會對它大加讚嘆,浮想連翩,投筯而歌了。

1590114273000

相關焦點

  • 成語中的文物:「觥籌交錯」中的「觥」長什麼樣?
    形容喝到酒酣時,有一個成語: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成語解釋】: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這個成語出自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可見,在北宋,大家還會使用觥作為酒器。
  • 「字器·竹隱酒杯酒器」吉語杯中藏,酒滿福自現,共飲喜慶歡聚
    世間最濃厚的情,莫過於家人團聚,朋友相遇,觥籌交錯中,那一聲久違又齊整的碰杯。聚會,想必大家都會備上乘美酒了吧。而今天我帶來這一款雅致酒器,讓這歡慶時刻,傳情達意,更添喜氣!它,就是字器·竹隱酒杯。空時,是美杯子,如竹般優雅。
  • 從陝歷博青銅器日己觥、日己方彝、日己方尊看3000年前,周人如何...
    新華社西安6月21日電 (楊一苗 白妮民)看似獰厲神秘的青銅器,卻承載著他對父親無盡的思念。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日己觥、日己方彝、日己方尊,這三件青銅器,是在約3000年前西周時期,「天氏」家族的成員,為紀念自己的父親所鑄。1963年,日己觥等6件青銅器在陝西省扶風縣齊家村出土。
  • 文明璀璨,青銅伊始——淺談我國青銅器發展的初期:夏代青銅器
    青銅器作為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標誌性成就,是在夏代出現的。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山西夏縣東下馮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青銅烹煮器、酒器、兵器和樂器,還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的牌飾大坑。據目前考古發現,這些皆為夏代晚期青銅器,早於此的器物還不大清楚。
  • 簡述一下,商朝的青銅器及其用途(酒器)
    第三、斝斝的讀音為jia 是古代的一種溫酒器。它的形狀跟前面的爵有幾分相似,大體上為有三足,兩柱,一鋬。第四、觚觚的讀音為gu,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第七、尊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它的形狀跟前面的觚有幾分相似,大體上為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 尊是一種較為大型的高體容酒器。 第八、卣卣的讀音為you,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部分青銅器的器型1.豆——放醃菜和肉醬2.酒器酒器的話大致分為兩種:飲酒器和盛酒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上博)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中,使用時間最長也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是模範法。青銅器何尊底部的銘文:宅茲中國青銅器中的銘文可謂一字千金。往往我們在青銅器上發現銘文會使它身價倍增,因為先秦時期留下來的文字資料非常有限,又常有後人篡改的成分,難以辨別真偽。
  • 「文物中的歷史」青銅器的名字為何有點「怪」
    【文物中的歷史】青銅器的名字為何有點「怪」我國古代青銅器的名稱大多有些「古怪」,用字也頗生僻。以青銅器的「飪食器」來說,就有鼎、鬲、?、簋、?、?,古器銘辭中均無銘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如飲酒器「觚」,便是宋人定下的舊稱,迄今這類青銅器上仍未發現「觚」字。宋人的這種叫法對不對?還真難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觚,鄉飲酒之爵也」;東漢學者鄭玄又稱:「古文觚皆為觶」。而觚、爵、觶實是不同造型的青銅酒器。如何給青銅器起名字?
  • 春秋青銅器的秘密
    到了戰國中晚期,許多銅器都變成素麵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代表器物有長沙、壽縣等地的楚器,陝縣後川的魏器等。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無論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區大都如此。但是王室的陵墓則懸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婦好墓方鼎二、扁足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圓鼎三十二具,還有少數殘破的碎片,可見中、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級差別的森嚴。
  • 古代青銅器名字為啥有點「怪」?帶銘文的青銅器更值錢
    曰爵、曰觚、曰觶、曰角、曰斝,古器銘辭中均無銘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如飲酒器「觚」,便是宋人定下的舊稱,迄今這類青銅器上仍未發現「觚」字。宋人的這種叫法對不對?還真難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觚,鄉飲酒之爵也」;東漢學者鄭玄又稱:「古文觚皆為觶」。而觚、爵、觶實是不同造型的青銅酒器。如何給青銅器起名字?
  • 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青銅器,件件精品!
    亞醜方觚 商朝晚期,觚是商周時期的酒器,頸部飾焦葉紋,腹部飾獸面紋,足飾四花瓣及獸面紋。 商後期 亞醜杞婦卣 卣是一種青銅酒器,盛行於商朝與周朝,蓋子上飾夔紋,夔紋是青銅器常見的飾紋,一說是一種形似龍的獸,另一說是龍紋。
  • 硬核歷史:為什麼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青銅器?青銅器是怎麼製作的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發展和提高,我們使用青銅器的次數也越來越低。青銅器是我們國家的專屬嗎?它是最早起源於我們國家的嗎?它的發展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一揭秘青銅器的前世今生。對於青銅器我們的認知可能只停留在司母戎鼎,四羊方尊。然而青銅器並不僅僅是某一件器物。青銅器是指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 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山西出土商代青銅器
    獸形觥(gong) 商 山西靈石旌介村出土 觥: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饕餮(tao ti)紋圓鼎 商 山西平陸前莊出土。
  • 曾侯乙墓中有著令人驚嘆的寶物,精美絕倫的青銅器、金器、玉器等
    曾侯乙墓出土的15404件文物中,除了樂器組合、兵器和天文星象圖外,還有眾多精美絕倫的青銅器、金器、玉器、漆器、絲麻織品等寶物可圈可點,更為這個響徹千古的音樂國度格外增添幾許繁華。這些物品中,又以青銅器為最多共計6239件,有專家估計,連同編鐘在內的所有青銅器,總重達10噸之巨,消耗銅、金、錫、鉛等金屬當在12噸以上。這些肯銅器物造型複雜,紋飾精美,舉世罕見。經鑑定,使用了渾鑄、分鑄、錫焊、銅焊、鑲嵌、鉚接、熔模等青銅器製作工藝,說明戰國時期南方楚地的青銅冶煉技術同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 流失在日本美秀美術館的國寶青銅器
    美秀美術館陳列的中國青銅器和金銀器,有很多來自中國河南洛陽金村。那裡曾經是東周王室的墓地。 卣,古代盛酒器。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 秬鬯一卣」的話, 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是專門盛這種香酒的酒器。是盛酒器中重要的一類,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圓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鵠(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
  • 考古出土的奇葩青銅器, 三千年前的安卓和方向盤是穿越的吧?
    導讀:在我國歷史上青銅器有著重的歷史地位,因為它在先秦時代主宰著華夏物質文明。目前,出土了許許多多的國寶級青銅器。譬如國之重寶的后母戊鼎、利簋、毛公鼎、馬踏飛燕、越王勾踐劍等等數不清的珍貴青銅器。背叛哥今天說幾個長得比較奇葩但又及其珍貴的青銅器文物。
  • 推杯換青銅酒器
    酒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載體,承載它的酒器們如弱水三千,怎樣的選擇傳達的是人們的心境所在。    青銅酒器推杯換盞間千盅不倒的萬丈豪情,總會令人腦海中浮現「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翠柳邊」的景象。龍是傳說中神異動物;在古人的觀念裡,羊是美善的象徵,羊天生麗質,象徵純潔珍貴。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項,生肖與青銅酒器的結合,無疑能喚起現代人骨子裡濃濃的憶古情懷。
  •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內部刻「中國」二字,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而陝西寶雞被譽為「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寶雞作為周秦王朝發祥地,迄今為止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數不勝數,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村民賣到廢品收購站的東西,後來竟然是國寶。事情回到1963年6月,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堆因老屋住不下,於是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而院子的後面就是土崖。
  •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青銅器內?其載體何尊有哪些歷史意義
    何尊是一種青銅器的名稱,大致位於西周早期(成王時期),何尊高39釐米,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鎮出土。"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尊是盛酒器,流行於整個商代和周代。何尊是一個名叫「何」的貴族用作祭祀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