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AI 開源其首次成功無人駕駛的旅行數據

2021-01-10 開源中國

 

Comma.ai是一家致力於研發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汽車無人駕駛系統的公司,最近開源了一個7.25小時的公路駕駛的數據集。Comma.ai是著名黑客George Hotz(geohot)於2015年9月創辦,並在2016年3月完成了未披露金額的種子輪融資的,同時geohot也是當年全球第一個破解iPhone 運營商鎖定的年輕黑客。

Comma.ai是利用了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卷積神經網絡)快速破解汽車的網絡,簡化電腦對汽車的控制的——而且幾乎只用了CNN。他們的車從一個攝像頭把圖像導入網絡,從網絡中輸出命令,調整方向盤和速度,讓車子保持在車道內。這樣,系統內的傳統代碼很少,只有神經網絡和一些控制邏輯。

雖然開源的數據看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就公路行駛的數據集來說,它是很大的一個數。這是 Hotz 用來構建首次成功的自駕車demo,存放在Bloomberg,作為comma.ai’s 的首次大公開亮相。

「當我開始這個項目的時候,我不希望汽車上有放東西—— 我只是想玩一玩機器學習。」在接受採訪時Hotz解釋道。「但我環顧四周,沒有良好的數據來源做這件事。」

Hotz指出KITTI數據集和更廣泛的牛津最近的RobotCar數據集是一對數據來源,但這些涉及城市的駕駛考試。Hotz是公路行駛數據源之後。

「沒有一個很好的公路數據可以複製,所以我們開源在Bloomberg以及Nvidia上,我認為整個世界應該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了。」Hotz解釋。

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用Comma.ai的數據來把他們1998年的Ford Tempo變成自駕車巨星——但它是一個起點。Comma.ai沒有開源他們正使用在測試車上的,該開源數據集代表的總數據是所在公司為大約半年前的,在這段時間內該公司已明顯聚集了更多。

詳情:Comma.ai open-sources the data it used for its first successful driverless trips

相關焦點

  • 專訪George Hotz:將自動駕駛軟體免費開源背後的黑客在思考什麼?
    而3個月前,這名年僅27歲的黑客再一次挑戰了自己。他開源了其創立的Comma.ai開發的自動駕駛軟體,Hotz認為他們的軟體與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極強的優勢(特斯拉除外),並且由此搭建一個自動駕駛套裝的成本僅為700美元。起初Hotz打算將這個軟體作為一個汽車售後服務賣出去,但NHTSA (國家公路安全局)卻加強了監管,導致產品沒有賣出。
  • 谷歌無人車之父創辦的Udacity,開源了其「無人駕駛模擬器」
    因此,不斷向這些公司輸送無人駕駛相關人才,成為一門有前景的事業,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很多高校也開始開設人工智慧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相關的課程,比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同時,在線教育機構也在跟進這一熱點。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谷歌無人車之父Sebastian Thrun創辦的Udacity,其目的就是要成為無人駕駛人才市場的穩定「貨源」。
  • 天才黑客George Hotz開源了一個小型深度學習框架tinygrad
    天才黑客George Hotz開源了一個小型深度學習框架tinygrad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 發表於 2020-12-16 09:36:56 最近,天才黑客
  • 不到1000行代碼,GitHub 1400星,天才黑客開源深度學習框架tinygrad
    比如今年 4 月份,特斯拉人工智慧部門主管 Andrej Karpathy 開源了其編寫的微型 autograd 引擎 micrograd,該引擎還用 50 行代碼實現了一個類 PyTorch api 的神經網絡庫。目前,micrograd 項目的 GitHub star 量達到 1200 星。
  • AI早報:騰訊開源業內最大圖像數據集 世界智能網聯大會開幕
    日前,騰訊AI Lab宣布正式開源「Tencent ML-Images」項目,該項目由多標籤圖像數據集ML-Images,以及業內目前同類深度學習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深度殘差網絡ResNet-101構成。
  • Udacity開源了「無人駕駛模擬器」,程式設計師「自學成才」的機會來了|...
    如果有豐富的無人駕駛教育資源與開放的虛擬測試平臺,你願意自學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嗎? 有一個詞,可以恰到好處地證明目前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用人狀態:饑渴。 事實上,我們在過年期間在對「特斯拉狀告前員工的訴訟」中就詳細描述過這種相關技術人才稀缺的「買方市場」: 在入局玩家只增不減,且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無人駕駛人才的行情只會看漲不跌。
  • 盤點| 從加州路測資質看無人駕駛產業格局
    2015年10月,Waymo完成了全球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旅程;2016年12月,增加100輛無人駕駛的克萊斯勒Pacofoca Hybrid小型貨車;2017年11月,Waymo發布了首份安全報告,其已經完成裡程約560萬公裡的公路試駕和約40億公裡的模擬駕駛。
  • Drive.ai雨夜自動駕駛全程無人工幹預
    Drive.ai還透露,在視頻1:50位置,測試車輛停在了一個紅綠燈失靈的交叉路口,而因為處於頭車位置,很難找到參照。這些不可知的情況,都在加大自動駕駛路測的難度,當然,重頭戲還在於,這一切發生在下雨的黑夜中。Drive.ai在公布視頻時表示,「任何成功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需要不斷在各種不可知的環境下試煉,並能應對無數突發情況」。
  • 深度學習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
    2011 年,寶馬首次在德國高速公路上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公路實測,包括自動躲避障礙等。 2014 年 5 月,寶馬正式公布了旗下輔助駕駛系統「Urban Roads: BAN research」,該技術可以提供預警和路線選擇,並通過調整發動機的動力配置來輔助完成「自動駕駛」。2014 年 7 月,寶馬與百度達成無人駕駛方面的合作,其中百度負責數據和服務部分,寶馬則負責硬體設計製造任務。
  • 「神筆馬良」、無人駕駛……上交會上看「AI」
    「神筆馬良」、無人駕駛……  上交會上看「AI」   本報記者 沈則瑾  2018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小小牛攜該技術首次在海外亮相便引發關注。目前,他們已與電視製造商LG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兒童互動媒體服務,反響熱烈。  參展企業馭勢科技(UISEE)作為無人駕駛商業化領域的領跑者,致力於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重構人和物的交通,讓安全、舒適、高性價比的無人駕駛加快落地,駛入我們的生活。
  • 無人駕駛關鍵技術拆解
    根據蘭德公司的報告,自動駕駛需要駕駛數億甚至數十億英裡來驗證其安全性,自動駕駛的開發人員利用車隊完成這個距離的數據收集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因此,開發者利用仿真技術來積累虛擬裡程。仿真初創公司和自動駕駛開發者利用人工智慧來生成測試數據訓練自動駕駛車輛。該項技術特別有利於在危險或不常見場景訓練自動駕駛車輛,例如炫目的陽光或突然出現的行人。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無人駕駛行業也出現類似趨勢,百度阿波羅算法已經開源,雖然目前並不完美,但會持續完善,所以純算法公司不容易成功,可靠的方向是通過軟硬結合,軟硬一體方案,例如攝像頭、雷達、控制器和車載系統深度結合,從而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垂直落地是難點和重點。
  • Drive.ai、Waymo率先商業化,智能駕駛加速進入衝擊階段
    從信息採集到上路實測再到改進最後到實現商業化,其過程是十分繁雜,註定使得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需從圈地運動開始。4、商業模式博不如精,需優先打造樣板市場無人駕駛行業的巨頭們為何一直在全力衝刺,當然不是為了推進城市發展,其目的是為了早日實現樣板市場的打造,在無人駕駛賽道率先成功建立商業模型的企業將會勝出
  • 回顧:Drive.ai 、文遠知行WeRide、51VR,三大視角解讀自動駕駛仿真
    雖然業內有英特爾的CARLA、微軟的AirSim等開源式自動駕駛平臺模擬器,但開源平臺需對接諸多合作方,不一樣的軟硬體設備,耗費精力,進展緩慢。因各家架構不同、傳感器方案不同,開源平臺很難將傳感器模擬做到真正的通用化。
  • 無人駕駛電巴士Robot Shuttle成功測試
    無人駕駛電巴士Robot Shuttle成功測試 2016年11月19日 01:33作者:cnBeta.COM編輯:馬景東       未來我們將搭乘無人駕駛巴士上下班,而這項技術正在日本試運行。
  • 吳恩達的Drive.ai,在教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人類交流
    當自動駕駛成為高頻詞,機器即將替代人類駕駛的時候,搭載著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就要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了。自動駕駛汽車如何與人類交流,尤其是與車內的乘客和周邊的人如何交流,這是一個問題。Drive.ai的產品和設計主管Bijit Halder認為,這是一個如何取代人類駕駛員的問題。
  • 離開百度後,吳恩達宣布Drive.ai將推出無人駕駛打車服務
    Drive.ai此次宣布啟動的自動駕駛汽車服務項目,是與當地政府(弗裡斯科市交通管理協會)在特定區域(比如工業園區)進行的按需服務方案。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史丹福大學,目前有8位創始人。2017年6月,Drive.ai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同時宣布已離職百度的吳恩達加入Drive.ai董事會任董事。此次Drive.ai啟動無人車服務,或許將會成為美國第一個真正落地的自動駕駛汽車載人服務,也標誌著公眾第一次有機會在公共道路上使用按需定製的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 百度前員工的自動駕駛項目Pony.ai獲1.12億美元融資 | 鈦快訊
    與前一陣子處於風口浪尖中上的景馳科技類似,Pony.ai也是由百度前員工創立的自動駕駛創業項目,在矽谷和中國兩地設立有辦事處。Pony.ai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曾擔任百度首席架構師,是百度無人車項目的首位成員,而Pony.ai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兼CTO樓天城,也曾擔任百度無人車的項目的主力工程師,因其編程能力出色,被圈內稱為「樓教主」,吳恩達更是盛讚「樓是最頂尖的程式設計師」。
  • 2017百度世界:開放BROAD數據集 促進AI創新
    優質的機器學習質量離不開其背後的數據集,而一個優質數據集的開放,將為更多技術提供學習養分。「BROAD」百度AI公開數據集計劃(http://ai.baidu.com/broad)率先開放的三大數據集各有所長。室外場景理解數據集來源於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
  • 微軟開放多項AI技術,小娜與Alexa「合體」丨AI Daily
    1、7 月起,Drive.ai 將在德州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由吳恩達擔任董事的無人車初創公司 Drive.ai 昨日宣布: 2018 年 7 月起將在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Firsco)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Drive.ai 將與弗裡斯科運輸管理協會合作,共同運營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