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居士說,希望上師常陪在身邊,否則大家會越來越懈怠?

2020-12-13 百家號
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

有居士說,希望上師常陪在身邊,否則大家會越來越懈怠。其實在藏區,在家人聽聞佛法的機會很少,更別說會有上師長期陪伴,但他們仍是長年持咒、修八關齋戒,只要寺廟有法會或共修的機會,都非常踴躍參與。即使是佛學院,也只負責將喇嘛教到畢業,大部分的喇嘛在二十五歲左右就畢業了。畢業之後,若喇嘛要天天睡覺、東奔西跑不住在一處;或想要每天精進念經、閉關,都不會有人管。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佛學院該教的佛法教育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自己實修。

一個人能否從佛法中獲益,能否有所成就,重點不在於上師有沒有陪伴或長期教導,而是自己能否有「心」。若能精進實修,念六字大明咒或佛號也能開悟。這不是因為佛號和六字大明咒讓他開悟,而是一個人具備正知正念,願力、菩提心也足夠強大,讓他能長期實修,累積足夠的善根福報。當這些資糧具足時,哪怕只會觀想一尊觀音菩薩或阿彌陀佛,都能開悟,這就是「修一尊,能修成千百萬尊」的意義。而不願實修者,就像提婆達多和善星,即使佛陀陪伴他們二十五年,他們也能完整背誦《大藏經》,但對他們的解脫也起不了作用,因為持邪見者,無法讓佛法融入自己的身語意。

所以,對佛法的信心、對三寶的虔誠心、對自己的鞭策之心,都不是任何人可以給予你的。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涅槃,而蓮師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可以和人們面對面地溝通,可是我們還都來不及遇見。但為什麼過了這麼久,還能讓我們堅定不疑地相信他們,這都是我們的虔誠心所致。因為上師告訴我們,只要虔誠去祈禱、觀想,只要深信不疑,自己終有一天可以見到佛菩薩,而我們也相信是自己的業障沒清淨,並不是佛菩薩不存在。那又是誰如此告訴我們的上師?是上師的上師們,如此追溯上去,最後是蓮師、是佛陀告訴我們這些真相。所以,終究來說,是我們有了那份虔誠心,才能和蓮師、佛陀的教法相連接。

歷代的傳承上師如實得到了加持力,證得開悟境界,並將親身經驗傳給弟子或書寫成書。像《大圓滿前行》、《入菩薩行》等實修論典中的修行法門,都是他們親身體驗的修行,在實證後所教導的方式,這些方式才是這世上最珍貴、最稀有、最神聖的法寶。大家已經得到這些法寶,若能懂得珍惜,字字都是真言,都是無上法寶;若不懂得珍惜,那就成為廢紙了,重點就看每個人如何去修行、領悟。

身邊經常有善知識提醒自己修行,當然很好,但一定要記得,有人願意這樣提醒我們,是自己前生修來的福報,也是他們的慈悲心所致,所以不要覺得理所當然,不去珍惜。有時我們會認為,是提醒我們的人需要有人去聽法或共修,於是為了交情或為了給他們面子,自己才去參與共修,這是錯誤的想法。要知道,真正需要聽法、共修的人,其實是自己。所以,大家有如此福報,有很好的共修環境,又有這麼多修行不錯的師兄姐作伴,就要儘量參與共修。如果公司要付你薪水,你會推脫「我今天沒空,不去領薪水」嗎?應該不會。因此,修行就是領取自己福報的薪水,大家應該要很期待共修才對。

像我們在藏區山上興建寺廟或佛塔,過程也很辛苦,但參與的喇嘛或村民,沒人覺得辛苦,反而非常期待趕快將任務完成。大家都認為有時間、有機會可以累積福報,是多幸福的事,沒有人會喊累,更沒有人叫苦。於是,常常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他們就會問下一件事什麼時候做?佛學院的學僧們也是如此,一門課程還沒結束,就期待下一個課程。所以,大家要轉變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修行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

每次我到了一個地方,就會有很多平常共修都看不到的人出現,每年只有我來了,才有這麼多人來。但重點是,以後如果有共修或聞法機會,大家一定要知道,往自己福報銀行裡存錢的機會來了,儘量抓緊時機參與。或許有人會想,下一次再去參與就好了,但要明白,錯過一次次機會之後,誰知道是否還能有那個我們再也等不到的下一次了呢?

我們依止上師聞思修佛法,是否能常常跟在上師身邊,或跟上師說話,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明白上師是為何而來,用心了解上師的教言,反覆聞思,並真正將聽聞過的佛法——上師的慈悲與智慧融入自己的心相續當中,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點滴當中,努力隨學上師的行誼,就能逐漸獲得與上師一樣的無量功德,這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師。

如果本文令您受益,請轉發分享,功德不可思議

相關焦點

  • 切勿草率依止上師,要依止具有法相的上師!
    若是這樣,不要說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連世間的悲憫心、善良人格也沒有。四、通達顯密:精通顯宗三藏、密宗四續部[7]的儀軌。此處的「精通」還包括實修,否則,只是口頭上會講理論,自己卻從來沒有實地修持過,這樣也沒辦法引導弟子。
  • 騙子與上師:到底誰利用了誰?
    再者,關於「騙子會利用上師,增上行騙事業」的問題,即便上師迴避這個騙子,騙子也不會停止他的事業,由於往昔業力的牽引仍舊有會具業緣的眾生前來受騙,但如果上師滿了騙子的願,騙子自然會到處大肆宣揚,那些騙子的受眾也就因此多了一次得聞上師聖名事業,乃至於進入正法道路的機會!如此看來,上師接見騙子未必不是一種更加深遠的明智之舉。
  • 您有上師嗎?告訴您幾個關於上師的秘密
    有了上師以後,我才對佛生起信心,對三寶生起信心,所以對我本人而言,上師的恩德超越佛,上師的恩德超越法,上師的恩德超越僧。所以密法裡面講四皈依的時候,第一個講皈依上師。 有的人問:「上師大還是佛大?」對密法不了解的人會說:「那肯定是佛大。因為佛早已成就了,佛在上師前面。」當然,佛早已成就了,佛在上師前面。
  • 上師行儀二三事:這樣的恭敬不是裝出來的
    相信很多道友都有體會,在見到自己的上師時,都會不自覺地展露出虔敬和謙卑,這並不是裝的,也不是看到別人彎腰行禮就模仿一下而已,這應當就是恭敬心的一種表現吧。下文整理了一些早年皈依並親近上師希阿榮博堪布的道友們的文章,願能讓大家從不同側面了解我們敬愛的上師。
  • 智敏上師追思法會於上虞區多寶講寺舉行
    長老雖已了脫塵緣,入常寂光,然其清淨德行、大德風範,將永留人間,鞭策和激勵後人常隨佛學,銳意進取,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隨後,紹興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虞區佛教協會會長、普門寺方丈印海大和尚代表紹興市佛協致辭,他說:智敏上師深入經藏,精研教理,不但將《俱舍論頌疏》及註解如《麟記》《暉鈔》等一一研讀,對《俱舍論》原文及三大家註解也了如指掌。
  • 2020年6月7日慈誠朗吉仁波切慈悲開示——對上師具足信心 按照上師三寶的教育修行
    是希望我們這些後代學習修行佛法的人也能如理如法不辭辛苦的學習修行,如果不經歷辛辛苦苦是成不了佛,解脫不了的。現在有很多居士如果上師說話各方面對他都好他就非常有信心,有時候上師對他一點點不好就沒有信心了。如果是真正學習佛法的話不能這樣,這個是很重要。
  • 廣論竅訣—1.略述皈依之皈依上師
    如果沒有上師,不皈依上師的話,我們的修行就如同盲人騎瞎馬一樣,只能在黑暗中毫無頭緒、漫無目的地瞎碰亂闖,既沒有希望又非常危險,所以必須要皈依上師,才能夠如法地正確修行。在沒有皈依上師之前,作為一個弟子,可以先觀察、了解這位上師,這是完全可以的,大家有這個權利,同時上師也要觀察弟子,互相進行了解。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故無論供護法、開法會還是平時講經說法,大家最好不要利用喇榮的名義,這可能會給漢傳佛教帶來擔憂,或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如果真的有分院,這樣說也無妨,但實際上並沒有。所以,請以各自的身份來修行和弘揚佛法,這點希望大家切記。只要是有信心、緣分和興趣的道友,都可以參與喇榮的修行。如共修金剛薩埵心咒時,大家都可以參與;或者其他重要的修行,大家也可以共同發願。
  • 宗薩仁波切《上師也喝酒》:前言——本書的結構
    我在書中藉由提出問題,希望能幫助大家訓練銳利的分辨能力,我也提供了一些工具來分析上師、追隨上師,進而能將「上師」這個現象轉化為修心的技巧。閱讀此書,也許能幫助你對進入「上師——弟子」這種關係的冒險及其意涵,以及擁有這種關係可能帶來的利益有更充分的了解。
  • 浙江三門多寶講寺舉行清定上師誕辰116周年紀念法會
    浙江三門多寶講寺舉行清定上師誕辰116周年紀念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多寶講寺)居士信眾列隊迎候(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多寶講寺)浙江台州三門縣珠岙鎮高梘村是清定上師的故鄉,為緬懷他的碩德懿行,報答他的法乳深恩,三門多寶講寺舉行清定上師誕辰116周年紀念法會。上午8時,龍頭山下,信眾持紅色康乃馨沿途肅立;龍頭山頂,一座巍峨的白塔矗立在蒼松翠柏之間。該舍利塔由智敏上師於2001年親自籌措資金,以緬甸上品白玉,參照印度菩提塔造型而建。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他,就是慈悲攝受我們的上師。 慈誠羅珠堪布曾說:「上師和老師不一樣,學生一旦畢業,就與老師天各一方,幾乎再無交集;而上師即使離開了,也會時時陪伴著我們的成長,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在修行的道路上,沒有一個比正確地依止上師更重要的事情。上師的鼓勵、批評與扶持,都會讓我們感到無限的幸福、安全和溫暖。
  • 《普賢上師言教講記》第250課
    人們本來認為世間八法給自己帶來的是幸福和快樂,認為如果能達成目標就很有希望,前途會很光明,能給家人朋友增光,自己也覺得很光榮。但世間八法真正帶過來的不是光榮,其背後隱藏著很缺德、很痛苦的東西。要解決痛苦,就要斷除世間八法。但通過上面那些方式(自殺、吸毒等),不可能斷除。
  • 對四眾弟子的希望和建議
    世間有那麼多在家佛弟子,如果每人依止一位善知識,可能沒有那麼多上師;如果共同依止一位上師,上師又不一定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依靠網絡光碟等途徑,一樣可以依止善知識,獲得佛法的精髓要義。有些道友雖然不在上師身邊,但比山裡一些出家人修行更優異。那些人天天跟著上師、目不轉睛望著上師,就是不好好學習佛法、不實地修持,最後,他們會一無所得。
  • 圓覺宗教育基金會智敏金剛上師27日在臺北圓寂(圖)
    佛教在線臺北訊 財團法人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智敏金剛上師於2004年10月27日在臺北圓寂。背景資料:智敏金剛上師為浙江上虞人,生於一九二八年。一九七三年皈依圓覺宗心印傳承第六代蓮華金剛藏聖者,與慧華金剛上師同為世界佛教圓覺宗第七代法嗣。一九八0年開壇弘化,法雨遍灑,悲願宏深,與慧華金剛上師共同建立諾那.華藏精舍,同為精舍住持。並創立「財團法人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為現任董事長。併兼任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 智敏金剛上師荷擔如來家業,不辭辛勞,長年奔波臺灣省各地及海外,為度生而忘我,為宏法而忘軀。
  • 「上師知!上師知!上師知!」三次呼喚「上師知」的含義是什麼?
    答:法本中的「喇嘛欽」是「上師,您遍知!」的意思。「喇嘛」是「上師」,「欽」是「知道」。問?三次呼喚「上師知」,每次祈請的對象及含義分別是什麼?     答:第一次呼喚「上師知」時,是向佛、法、僧三寶中的「佛」,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中的「上師」,以及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中的「法身」祈請,這時,要發出強烈的「出離心」!希望遍知一切的上師啊!您知道我和所有一切眾生生生世世一直都受著無邊的痛苦,我向您呼喚,祈請您加持我們趕快脫離輪迴啊!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在上師身邊,甚至在地球的那一邊,因為離得太遠了,所以上師的加持到不了我這裡。或者我在凌晨祈禱上師的時候,上師已經睡了,就不知道我在祈禱了。我們會不會這樣想呢?
  • 慈誠羅珠堪布最新開示:教你如何依止上師
    大家的目標不是名就是利,想找到合格的善知識很難。實在找不到,只能以戒為師,守持居士戒、菩薩戒等等,盡力行持善法,學習佛法。如今有很多形象上的善知識,加之我們都是初學者,沒有能力去分辨,再被洗腦之後,反而會認為不如法的是如法,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反而越滑越遠。假使什麼都不學還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學了之後惡跡斑斑甚至走火入魔,那就太可惜了。學佛有兩個層次,人天乘與解脫道。
  • 感情裡,聰明的女人,最好常對男人說這三句話,男人會越來越愛你
    我們都知道,女人喜歡聽男人說好聽的話,所謂的甜言蜜語,會讓女人喜笑開顏,其實,在另一方面,男人也是需要適時的去哄的,女人恰到好處的語言,男人也會越來越愛你,把你當做手心裏面的寶,那麼聰明的女人,需要明白的是,感情裡,最好常對男人說這三句話,男人才會越來越愛你第一:當女人對男人說,有你我很幸福的時候,男人會越來越愛你:感情裡
  • 佛教禪定 陳健民上師口述 (一)
    雖然當時我對佛法的真正義理略知一二而已,但我很有興致地讀他的著作。對年輕的知識份子而言,太虛法師的文章清楚易懂,因為他們的內容是混合了現代科學的方法與古老的智慧。  當時湖南省境內並沒有佛教居士的組織;一些思想前進的居士們渴望能迎請太虛法師到湖南來協助他們成立居士會,並以演講及開示來教導傳授他的學識。他們慫恿我代表他們寫信邀請太虛法師,但因為我對佛法所知無幾,便不願承擔此事。
  • 索達吉堪布對四眾弟子的希望和建議
    世間有那麼多在家佛弟子,如果每人依止一位善知識,可能沒有那麼多上師;如果共同依止一位上師,上師又不一定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依靠網絡光碟等途徑,一樣可以依止善知識,獲得佛法的精髓要義。有些道友雖然不在上師身邊,但比山裡一些出家人修行更優異。那些人天天跟著上師、目不轉睛望著上師,就是不好好學習佛法、不實地修持,最後,他們會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