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居士說,希望上師常陪在身邊,否則大家會越來越懈怠。其實在藏區,在家人聽聞佛法的機會很少,更別說會有上師長期陪伴,但他們仍是長年持咒、修八關齋戒,只要寺廟有法會或共修的機會,都非常踴躍參與。即使是佛學院,也只負責將喇嘛教到畢業,大部分的喇嘛在二十五歲左右就畢業了。畢業之後,若喇嘛要天天睡覺、東奔西跑不住在一處;或想要每天精進念經、閉關,都不會有人管。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佛學院該教的佛法教育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自己實修。
一個人能否從佛法中獲益,能否有所成就,重點不在於上師有沒有陪伴或長期教導,而是自己能否有「心」。若能精進實修,念六字大明咒或佛號也能開悟。這不是因為佛號和六字大明咒讓他開悟,而是一個人具備正知正念,願力、菩提心也足夠強大,讓他能長期實修,累積足夠的善根福報。當這些資糧具足時,哪怕只會觀想一尊觀音菩薩或阿彌陀佛,都能開悟,這就是「修一尊,能修成千百萬尊」的意義。而不願實修者,就像提婆達多和善星,即使佛陀陪伴他們二十五年,他們也能完整背誦《大藏經》,但對他們的解脫也起不了作用,因為持邪見者,無法讓佛法融入自己的身語意。
所以,對佛法的信心、對三寶的虔誠心、對自己的鞭策之心,都不是任何人可以給予你的。
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涅槃,而蓮師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可以和人們面對面地溝通,可是我們還都來不及遇見。但為什麼過了這麼久,還能讓我們堅定不疑地相信他們,這都是我們的虔誠心所致。因為上師告訴我們,只要虔誠去祈禱、觀想,只要深信不疑,自己終有一天可以見到佛菩薩,而我們也相信是自己的業障沒清淨,並不是佛菩薩不存在。那又是誰如此告訴我們的上師?是上師的上師們,如此追溯上去,最後是蓮師、是佛陀告訴我們這些真相。所以,終究來說,是我們有了那份虔誠心,才能和蓮師、佛陀的教法相連接。
歷代的傳承上師如實得到了加持力,證得開悟境界,並將親身經驗傳給弟子或書寫成書。像《大圓滿前行》、《入菩薩行》等實修論典中的修行法門,都是他們親身體驗的修行,在實證後所教導的方式,這些方式才是這世上最珍貴、最稀有、最神聖的法寶。大家已經得到這些法寶,若能懂得珍惜,字字都是真言,都是無上法寶;若不懂得珍惜,那就成為廢紙了,重點就看每個人如何去修行、領悟。
身邊經常有善知識提醒自己修行,當然很好,但一定要記得,有人願意這樣提醒我們,是自己前生修來的福報,也是他們的慈悲心所致,所以不要覺得理所當然,不去珍惜。有時我們會認為,是提醒我們的人需要有人去聽法或共修,於是為了交情或為了給他們面子,自己才去參與共修,這是錯誤的想法。要知道,真正需要聽法、共修的人,其實是自己。所以,大家有如此福報,有很好的共修環境,又有這麼多修行不錯的師兄姐作伴,就要儘量參與共修。如果公司要付你薪水,你會推脫「我今天沒空,不去領薪水」嗎?應該不會。因此,修行就是領取自己福報的薪水,大家應該要很期待共修才對。
像我們在藏區山上興建寺廟或佛塔,過程也很辛苦,但參與的喇嘛或村民,沒人覺得辛苦,反而非常期待趕快將任務完成。大家都認為有時間、有機會可以累積福報,是多幸福的事,沒有人會喊累,更沒有人叫苦。於是,常常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他們就會問下一件事什麼時候做?佛學院的學僧們也是如此,一門課程還沒結束,就期待下一個課程。所以,大家要轉變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修行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
每次我到了一個地方,就會有很多平常共修都看不到的人出現,每年只有我來了,才有這麼多人來。但重點是,以後如果有共修或聞法機會,大家一定要知道,往自己福報銀行裡存錢的機會來了,儘量抓緊時機參與。或許有人會想,下一次再去參與就好了,但要明白,錯過一次次機會之後,誰知道是否還能有那個我們再也等不到的下一次了呢?
我們依止上師聞思修佛法,是否能常常跟在上師身邊,或跟上師說話,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明白上師是為何而來,用心了解上師的教言,反覆聞思,並真正將聽聞過的佛法——上師的慈悲與智慧融入自己的心相續當中,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點滴當中,努力隨學上師的行誼,就能逐漸獲得與上師一樣的無量功德,這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師。
如果本文令您受益,請轉發分享,功德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