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才明白了父親的偉大,父愛如山

2020-12-10 塵世曉書僮

今天是父親節,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尤其是中國男人,由於情感比較含蓄,很少對父親說一句:我愛你。骨子裡是很想說,但是每次都說不出口,即使是給父親打電話,那也只是簡短地聊一聊家常,很少會過多地把感悟表達出來。夜裡再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才突然明白了父親的不易,也正是應了那一句老話:父愛如山。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脫俗,在這篇《背影》裡他描寫了父親的背影,而這種背影讓他感動不已,看似很普通的描寫,可是卻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每次出門時父親總是在背後向我們不停地揮手,頻頻回頭張望,父親的眼睛早已溼潤了。作為男人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我們作為兒子,卻是很少關心父親。

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對父親說過:我愛你。反正我從來沒有說過,這是由於我說不出口,每次打電話也只是幾分鐘,很少過多地交談,有的時候回到家裡,那同樣也是很少說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淡薄。昨天夜裡再次讀朱自清的《背影》,一時之間讓我感慨萬千。看到那位胖胖的父親背影,朱自清最後是流淚了,這也說明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生活中也是不擅長和父親交流,只能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來呈現那種情感。

父親是家中頂梁柱,他撐起了一片天,朱自清在這篇散文中表現出來的情感,還有對於父親的愛,那都是讓人感動不已,裡面有一段描寫描寫得活靈活現: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我不知道為什麼讀這幾句時,突然淚流滿面,或許是真正長大了,懂得父親的不易。每年我離開故鄉時,我去父親告別,他都是口氣很平淡,只說一句:再見!我也只是說:我走了。不會多出一句話來,男人與男之間,父親與兒子之間,那種情感太過於含蓄了,彼此都不願意過多地表達,只是把愛留存在心底。

朱自清的散文真實,文筆優美,像這種《背影》最是令人感動,那種細膩的筆觸能夠直擊人的心靈。小的時候即使是一遍一遍地讀,那也是不可能引起共鳴,只有長大了成為了男人,自己眼看也要當父親了,這時才會突然發現,這樣的作品最是令人感動,也最能夠打動我們。那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愛一點也不亞於母親,作者也是重點刻畫父親如何為自己買橘子的形象,細膩的筆觸只是那麼娓娓道來,可是讀來卻讓人大為感動。

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夠打動讀者,會引起讀者的共鳴,在這篇《背影》一文中,父親的形象很傳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描寫得活靈活現,正是這種細膩的描寫,讓這篇文章常年收錄在了課本裡。無非是提醒人們,父親的愛同樣很偉大,我們讀過了這樣的文章,才會明白父親的愛,還有他對於我們的關懷。

朱自清是上個世紀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一生寫過了很多優美的名篇,而《背影》是他最出色的一篇作品,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還有他對於父親的愛。雖然兒時不太能夠理解,可是長大了之後再讀,卻是突然之間好像長大了,也懂了父親的不易,他們一輩子無非是希望兒女平安,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為了兒子可以做任何的事情,這就是父愛,它同樣很偉大。

相關焦點

  • 大學教授建議課文刪除朱自清《背影》,原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凡是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這篇經典的課文傳承了幾代人的書本上,朱自清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 大學教授建議課文刪除朱自清《背影》因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凡是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這篇經典的課文傳承了幾代人的書本上,朱自清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到了一定的年紀才明白父愛如山的偉大,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有生之年毫無保留的愛你,而長大後的自己卻沒有父母做點什麼,《背影》這篇課文教育著我們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要等到父母離開了才想起:子欲養而親不待。
  • 朱自清《背影》:父愛,是需要用時間來讀懂的!
    朱自清的父親是這樣,大家的父親也是這樣。人們常說父愛如山,這句話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但能夠真正明白這句話的人都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小時候,大家把父親當成終身的依靠,在很多小孩的心目當中,父親就像是英雄一樣偉岸。
  • 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理由: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背影》那一篇課文我至今記憶猶新,90年代出生的我依稀記得「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樣寫實的課文一定要學,百善孝為先,父親對我們是一座大山,父親漸漸老去之後,我們呢,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肩膀為父親付出,讓他們能安享晚年。這篇文章全文都是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愛,下筆精妙,字字戳心。
  • 朱自清《背影》父愛偉大感動中國 是誰不健康
    近日,朱自清的父親又引來話題——北外副教授丁啟陣,同樣建議中學課本刪去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背影》的感動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實用主義的表現。(6月30日《法制晚報》)  相關推薦: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 朱自清《背影》:平凡的父親,帶給我不平凡的愛
    冰心說:「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曾經我一度很認同這句話,但後來發現,其實父愛確實是可以感覺到的,只有自己有心,比如朱自清先生的這篇《背影》就用父親的細節表現出了滿滿的父愛。一直很喜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的散文都有一股難以言說的味道,讓人會不自覺地沉浸到其中。之前讀他的《背影》,我感受到了父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但也只有這樣的感覺,直到最近因為在重溫他的作品,讀到了這篇之後,我突然有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覺。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不管是誰,當你默默讀完「背影」,莫名,從喉嚨的梗阻,到內心吶喊「父愛如山」的那份酸楚。也許,每一位父親對孩子的管教不一樣,也許,每一個父親對子女的要求不一樣,也許,每一名父親對孩子的期望不一樣,但是,天下做父親者,給予孩子的愛是一樣的。
  • 開考5分鐘父親取回準考證後大哭:朱自清的背影真正含義
    開考5分鐘父親取回準考證後大哭:朱自清的背影真正含義常人話,父愛如山,父愛如山 母愛如水 母愛柔和如水,父愛深沉穩重如山.母愛因為顯露常被人所稱頌,而父愛則像海底深潭好似被人淡忘.這個時候距離開考僅僅剩下半個小時了,考生家距離考點有點遠,如果考生自己回家取回證件時間上是肯定來不及的,考生的父親顯得非常焦急,為了穩定考生情緒,交警鐵騎隊員帶考生父親回家尋找證件。
  • 朱自清的《背影》:滿滿的父愛,包容了無限的人生
    多少人,在聽到崔京浩《父親》中那句「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哪拉車的牛。」不禁心頭一酸,潸然淚下。不曾想到父親竟是如此形象,曾經那個高大偉岸的父親形象也在日漸消無,留下的是滿滿的感動。如果說母愛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偉大,那麼父愛便是無言的深沉。
  • 《背影》by 朱自清|我的父親不是超級英雄,他是我的英雄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每每說到這沉甸甸的父愛,都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所作的《背影》。朱自清先生一代大家。《背影》中的故事發生在他20歲的時候。祖母過世,父親的差事也沒了。他回徐州奔喪,喪事結束之後父子兩人又同去南京,父親送他上火車回北京。朱自清先生在八年之後,將這件事情寫成散文,記錄了下來。故事發生在先生青年時期,散文寫在年近中年的時候。隨著年紀增長,對於事情的感受和體會自然不同,對於父親的愛,對於父愛的表達,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
  • 朱自清的父愛:背影消失成為影子,天安門哨兵的父愛:隔空比愛心
    都說父愛如山。時代不同,父愛的表達方式也不同。而兒子對父愛的理解更不同。01朱自清的父愛:漸漸消失的背影多少人,第一次聽許飛唱《父親寫的散文詩》,到了那句「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時,忍不住潸然淚下。
  • 專家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專家教授說出理由,被網友反駁
    有人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在中國古籍《淮南子》中就有描述:「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對於父愛,而人們最感同身受的,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片感人肺腑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朱自清在1925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用樸素的文字,真摯的感情,體現出父愛的關懷與愛護。
  • 讀朱自清《背影》有感——致父親
    今日又看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有發現了一些新的感受,男人從兒子變為父親,才能深刻體會到人世間父與子的天倫情感是如此深沉。朱自清發自肺腑的深情創作《背影》,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創作者運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文字來撰寫散文。
  • 讀朱自清《背影》,體味中國式父愛
    提起父愛,我相信很多人會不自覺的聯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散文中那拖著蹣跚的步伐逐漸遠去的身影,勾起了人們無限的傷感。文中的老先生大約是無數中國式父愛的縮影,為了維護父親與子女之間的威嚴與距離,他們固執的擺出一副拒人千裡的模樣。明明離我們是那麼近,卻讓父愛總是顯得陌生而又疏離。
  • 教授質疑《背影》朱自清父親行為不雅,建議刪除,網友:你歇歇吧
    每個上過學的人估計都會這張圖片記憶猶新吧,這是朱自清的《背影》,它是中學語文課本裡的經典之作,幾十代人都學過,描寫的是朱自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的場景。那個父親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
  • 《背影》|父親的愛,是心裡的愛
    文 壹小樹|原創《背影》是朱自清關於對父愛陳述的散文,主文簡短,內容流暢,言意流表,給我們帶來他與父親之間的曲折轉化。讀過這篇散文的都知道收錄於初中語文課本,當初的我學習只停留在這是一篇關於講述父親的課文。
  • 教授:從課本中刪去朱自清《背影》,文章不美還違反交通規則
    父愛如山,每次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生活中,也能感覺到父親對我們的愛,是如山般的愛,但總感覺表達不出來。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將父愛如山刻畫的入木三分,這就是小編喜歡朱自清先生《背影》的原因。
  • 朱自清:最後一次見你父親的背影是什麼時候?
    成長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當你還小的時候,你覺得父母總是很忙,因為他們總是離開,到了長大以後,你才發現,原來那個註定要離開的人竟然是自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開頭,這篇文章曾經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它是無數學生心中關於父愛最初的印象——溫情的心酸。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帶著寶玉出生,衣食無憂,吃穿不愁。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 朱自清《背影》: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彼時19歲的朱自清,還是個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的兒子,直到十一年後,他收到了一封信,經歷了為人父,他在信中讀懂了父親的和解,而當初的那道「背影」,也終於讓這段倔強的父子情得以釋然。在影視劇《請回答1988》裡,一位父親面對受委屈的女兒時,心疼地說了句:「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請我的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 朱自清《背影》(獻給天下所有的父親)
    朱自清《背影》(獻給天下所有的父親) 2020-06-21 0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