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自清《背影》有感——致父親

2020-12-17 青年愛電影

今日又看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有發現了一些新的感受,男人從兒子變為父親,才能深刻體會到人世間父與子的天倫情感是如此深沉。

朱自清發自肺腑的深情創作《背影》,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創作者運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文字來撰寫散文。

我還是鍾情於散文,散文文字簡單樸實,仿似簡單直敘,但卻得有深刻功底才能把自己思想傳遞其中,保證文章歷久彌新。

我看了一下朱自清為何如此感傷於父子之情,後來才知道,他與父親之間有過深深的矛盾。

朱自清的父親由於失業賦閒在家,家中經濟壓力巨大,父親以封建家長之尊,不提前告知朱自清就把他的工資取了,朱自清作為受新時代思想薰陶的青年,肯定極為的不滿,兩人便爆發了衝突。

朱自清便脫離家庭束縛,攜妻兒去往外地謀生了,自此父子失和,父親也是在乎面子的人,兒子也是倔強的人,從此長達八年父子才冰釋前嫌。

說到底,也不是因為金錢的原因,是因為朱自清感覺不被尊重,根本舊社會封建專制思想與新時代思想的對壘。

我認為《背影》是反應中華文化中的父子天倫感情的代表作,其中父親對於家中的壓力儘是一肩抗,對於家中的負面情況總是竭盡掩蓋,就算家中已經家徒四壁了,也仍然為兒子添置物件。

而兒子則恰恰相反,作為剛剛二十歲的年輕人往往心比天高,處處都願意表現自己,對於父親的種種關懷總是顯得不屑。

文章一開頭便交代了作者家庭的時代背景,「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1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庭已經在走下坡了。

不過父親卻安慰他,「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而且父親還給他買了衣服,見文中「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

確實與中國傳統父母是一樣的,就像一顆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子孫,中國人始終把家族與傳承的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行李太多,得向腳夫11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這一段話,我能深刻的體會,就是男人在二十來歲的時候,總是以天真而又偏頗的世界觀來衡量世界,總是想發聲,總是想證明自己,男性是雄性的動物,似乎必須以推到一堵高牆來證明自己,而那一堵高牆就是父親,儘管那堵高牆為自己庇護過風雨。

父與子就像是天敵,始終想搶奪權力的手杖,如果能有母親來調和可能會削弱矛盾,可是朱自清卻遇到小媽來挑撥,父子終將失和。

就跟《動物世界》裡面一樣,年輕的雄獅終將會挑戰獅王,來奠定自己的位置,畢竟權力是鬥爭中來的,獅王戰敗之日,就是雄獅立王之日。

不過朱自清的父親終將老去,父親從封建家長的位置上下來,變成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並家書一封給朱自清,其中「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一句話猶如晴天霹靂砸向朱自清的腦袋,頓時對於父親的感情才猶如洪水泛濫,寫下佳作《背影》。

文中「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作者在回憶中把父親的衣著一併著在文中,我可以想像到一位肥胖蹣跚的老人試圖越過障礙物的情形,甚至有些「滑稽」 卻帶著可愛的模樣,在兒子面前一副炙熱的心腸,盡掏自己的心血也無所謂。

以我愚鈍的資質來看,散文始終以細節和情感來取勝,如果沒有細膩的筆觸和充盈的感情來著作,散文必定是無病呻吟或日記式記錄。

文中有很多細節的敘述,看似平淡卻讓人淚目,特別是男人成長為了父親,不禁鼻酸,父愛如山,就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也給與了《背影》高度的評價。

想想那時我們或我們,都是從一路「鬥爭」、「妥協」中過來的,在這一路上,父親始終給與我們堅強後盾,不遺餘力的幫助子女。

年輕時候甚至會對父親憎恨、埋怨等,不過有一天自己做了父親,才明白父親對兒子的感情是如此的深沉,猶如高山巍峨,海水壯闊。

相關焦點

  •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和劉明父親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讀bèi yǐng;劉明父親的背影,該讀bēi yǐng,背東西的身影。相同點頗多:都是父親,都感人至深,都和背bèi有關。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些個語文教育大家也多以《背影》來上公開課、展示課。大家都知道,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展示課背後,必有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好文章。農曆八月,劉明回到父親的山寨,陪父母過中秋,幫父親掰包穀,背包穀,寫了篇《父親的山寨:背包穀,背得我淚流滿面》。
  •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有「聖父病」?
    雖然可以稍微補綴一些父親的傷感成色或知識分子在時代語境中沉默的姿態,但出於標準答案的考慮,對《背影》的理解,大方向不能跑偏。然而如今再次審視課文中的情境,同時參考朱自清的生平側記,你會發現,上述單向度的溫柔進入到一種複雜的局面當中。朱自清成長於一個嚴厲的封建家庭,父親在大部分時間裡呈現的不是關愛,而是專橫。
  • 朱自清散文《背影》的背後,一個真實父親的背影
    當下是快節奏的新時代,在疫情籠罩的春節,宅在家中,靜下心來讀那些像《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這樣的長篇巨署,好像不太時宜。於是,隨手重新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倒是一樣能緩合疫情的浮躁。人人熟知的那篇署名散文「背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對奔波勞累的父親身影的沉思與感傷。
  • 致2019父親節|再讀初中語文精選朱自清《背影》
    還記得初中的一篇朱自清的《背影》嗎?最後一段話這樣寫到:「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 讀書日——讀朱自清的《背影》
    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我想沒有人不知道的,他的一篇散文:《背影》就摘錄在學生必學的課本當中,主要講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前往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翻過月臺替他買橘子的情形,當時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親的背影。
  • 讀朱自清的《背影》——憶我的父親
    多年以來,每當我聽到有關父母的故事或歌曲,再或者看到有關父親的文章,我都會莫名的衝動,尤其是多次拜讀了朱自清的回憶性散文《背影》,我心中更加的波瀾酸痛。朱自清的《背影》,敘述了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念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車站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不僅是作者淚目,我亦再三淚流滿面。
  • 為何說如果當年朱自清沒寫《背影》,他父親可能至死都不原諒他?
    ——朱自清《背影》以上這段節選自《背影》的內容,估計是中學時,大家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之一。一篇《背影》講述了一對平凡父子間的點點滴滴,寫盡了一段父子深情。筆者還記得當年上學時,我們那位年過半百的語文老師,每次念到深情處,總會眼裡閃著淚光。當時我不明白,不就是一篇敘事散文嗎?至於這樣嗎?
  • 《背影》的背後:朱自清與父親的真實關係
    那文章背後的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究竟是如何呢?真實的情況是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因為父親是傳統的文化人,朱自清是接受新思想的北大高材生,兩人的時代觀和價值觀天差地別,更是大半輩子都在不斷的衝突中,誰也不服誰。就連《背影》這篇文章,都是在父子不斷爭吵中創作的。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幾千字生動地描繪了父親對兒子細膩而濃重的愛,時至今日,無數人仍為父親笨拙地爬上站臺的背影所感動。與父親疏遠的玉玲姐,尤其羨慕朱自清先生有這麼好的父親。根據玉玲姐的說法,如果她的父親能在《背影》中與父親一起對待朱自清,那麼她的家庭將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沒有那麼多爭吵和憤世嫉俗的敵意。
  • 朱自清《背影》(獻給天下所有的父親)
    朱自清《背影》(獻給天下所有的父親) 2020-06-21 0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自清的《背影》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 朱自清:最後一次見你父親的背影是什麼時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開頭,這篇文章曾經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它是無數學生心中關於父愛最初的印象——溫情的心酸。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帶著寶玉出生,衣食無憂,吃穿不愁。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 長大後再讀朱自清的《背影》,才明白了父親的偉大,父愛如山
    夜裡再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才突然明白了父親的不易,也正是應了那一句老話:父愛如山。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脫俗,在這篇《背影》裡他描寫了父親的背影,而這種背影讓他感動不已,看似很普通的描寫,可是卻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每次出門時父親總是在背後向我們不停地揮手,頻頻回頭張望,父親的眼睛早已溼潤了。
  • 朱自清的《背影》,背後和父親之間的故事,遠比散文內容本身曲折
    1300多字的《背影》,文字優美,情節真實感人,尤其是描寫父親送「我」去火車站,叮囑茶房照應「我」,給「我」買橘子等細節,感動一代又一代學生。但是在《背影》的後面,掩藏著朱自清和他的父親朱鴻鈞交惡的辛酸往事。
  • 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法規,專家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作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創造了很多的文學作品,除了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朱自清還是位有骨氣的文人,寧願餓死,也不願意接受美國的麵粉。這樣一位有文人骨氣的作家,為何今天要找這位有名的歷史人物的「茬」呢?
  • 朱自清的父親納妾丟官,氣死祖母,朱自清為何還寫《背影》讚美他
    朱自清的《背影》是講述父愛的經典,還被收入過中學語文課本,曾經感動了無數人,大家都為文中那位樸實的父親的愛子之行感動。但是朱自清和父親朱鴻鈞的關係一度並不好,他父親的品行方面也令人大跌眼鏡,簡直跟《背影》中的印象判若兩人。
  • 教授建議刪除教科書中的《背影》?因為朱自清的父親做了這事?
    講述了作者離開南京去北大時,父親把他送到浦口火車站照顧他上車,給他買橘子的故事。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平實的文字充分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動了無數人。然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這樣一篇經典散文。為什麼?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某晚報就有這樣一篇報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理由: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
    通篇讀來,其字裡行間所蘊含的父子之情令人雙目盈眶。談起父愛這個話題,歷史上有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動容,或以詩詞吟詠,或以文章頌傳。每每讀之,便忍不住渾然落淚。而眾多跟父愛有關的詩詞文章之中,現代作家朱自清所作的散文《背影》更是因編入初中教材的緣故而廣為人知。
  • 大學教授建議課文刪除朱自清《背影》,原因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凡是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這篇經典的課文傳承了幾代人的書本上,朱自清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 大學教授建議課文刪除朱自清《背影》因為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凡是經歷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應該讀過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這篇經典的課文傳承了幾代人的書本上,朱自清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然而就是這樣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最近卻突然火遍全網,不是因為感動其內容,而是因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大學教授認為《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