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11,閱讀約3分鐘
眾所周知,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的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寫於1925年的一篇回憶散文。講述了作者離開南京去北大時,父親把他送到浦口火車站照顧他上車,給他買橘子的故事。
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平實的文字充分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感動了無數人。然而,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這樣一篇經典散文。為什麼?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某晚報就有這樣一篇報導: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於是,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將這一條從教科書中刪除。中學生不滿的原因很簡單:「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不太瀟灑。」
朱自清原來的描述是這樣的:「但他過鐵路時,爬到那邊的站臺上,並不容易。他雙手趴在上面,雙腳又向上縮了一縮,胖胖的身子微微向左傾斜,顯出吃苦耐勞的樣子。」當時,這篇報導引起了很大爭議,但最終《回來》沒有被刪除。
時間來到201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一位丁姓副教授的《我贊成把朱自清的《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一文引起軒然大波。這位丁教授在文中寫道:「朱自清的文章不過是一個身心不健康,境界不高的小知識分子的無病呻吟,充其量是杜甫所說的《翡翠藍苕》的小品,而不是《鯨藍海》的傑作。「。
丁教授同意將「背」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他說的理由並無新意。是朱自清父親買橘子過鐵路的行為違反了交通規則。「說得更清楚一點,朱自清父親的行為是違法的。這是因為他的行為可能會侵犯他人利益,導致列車不能正常運行,擾亂火車站秩序,影響他人正常出行。」。
自然,有人對這種觀點感到不滿。一位大學教授說,「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寫的場景發生時,南京浦口火車站的火車其實很少,當時大家都是爬來爬去的,不是朱自清父親一個人,所以他上不了線。」
1928年,朱自清的弟弟給父親看《背影》。那時,朱自清的父親已經手腳不便。他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地讀兒子的話。結果,他哭了。顯然,朱自清的父親也被《背影》打動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散文《背影》確實是一篇經典文本。
筆者認為,文藝本身最大的意義就是激發人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本身就是對父愛的高度描寫。我們沒有必要糾結於交通規則。如果我們深究文學作品,那麼文學藝術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參考:朱自清的《背影》「我贊成語文教材刪去朱自清的《背影》」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