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自己最真實的部分

2020-12-23 水花皇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近上體重秤自己重了,可是自己的感覺告訴我變瘦了,我選擇了相信感覺,但有個小妹告訴我這段時間我變胖了,我如實的承認,小妹描述我哪裡胖了,我意識到自己的可笑之處!原來我一直選擇去相信自己的感覺而無視現實!明明每天有有數字顯示自己的重量在上漲,可是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看著自己瘦瘦的樣子!我是在掩耳盜鈴!

這個點一下子將我拉回到現實中,不再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為什麼喜歡沉浸其中是因為自己的軟弱,是因為自己膽小,是因為自己懶惰!

感謝自己每一次的覺知!

今天去超市購物,去買一樣東西的時候,旁邊的銷售員說剛才有個人就一起拿了兩盒,這個特別好!如果按習慣性的購物我會聽到她這麼說好,我會毫不猶豫拿兩盒,但我並沒有去毫不猶豫拿兩盒,而是先拿了一盒,如果自己用了好了就再來!這個過程很不起眼,但這次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細節的改變這種帶入進去的覺知讓我更清醒,讓我更覺知到自己!

這段時間自己狀態不穩,回到家裡孩子們吵吵鬧鬧心裡也很煩,沒有心情陪伴孩子,自己狀態很糟,不知道去好好與孩子們在一起玩,唯有自己好了才能與孩子們流動起來!我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與自己相處,上班回到家裡沒有這個角落,所有在家裡我很壓抑也很不開心,我像是被捆綁的人!每當孩子們睡了,安靜了下來,我便安靜下來,放鬆下來!

辦法總比困難多,能夠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如果不去解決問題,那麼問題永遠都會阻礙著你,自己的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留給自己一個時間與自己好好相處!讓自己流動起來,讓自己活著面對孩子!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去得到什麼就是如此簡單!

看見自己最真實的那部分才是一個人的財富!

相關焦點

  • 真正屬靈的人能夠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在相貌!
    真正屬靈的人能夠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在相貌!經文:「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摩太前書 1:15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譚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真正屬靈的人能夠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在相貌!》。
  • 語音寫作極限挑戰,讓我看見真實的自己
    感覺決定念頭,念頭決定行為最開始語音寫作的幾天,信心滿滿自己一定可以持續的寫。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我特能說呀!這有啥難度呢!然鵝,越寫越質疑,哪有那麼多內容寫,太費時間了。做這個事情的意義是啥?開始打退堂鼓,腦袋裡迅速收集證據,來證明這件事真的不能繼續了,耗時費錢有壓力。我要寫可以想寫就寫,幹嘛要逼自己。
  • 祛妄——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從妄圖掌控孩子一切的幻想,來到真實的世界,與孩子發生真實的連結,需要極大的勇氣。從覺察到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人,到在真實的生活中真正看見孩子,需要持續地修行。01在學習覺察的日子裡,我看見,小我,也就是自戀,總想事無巨細地控制孩子,以吸取能量存活。我看見,我有如此多的劇情。
  • 讓我們看見更真實的自己,讓女人拾起她們的力量
    溫特斯塑造了許多生動的女性形象,用畫筆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成肉眼可見的故事。作品顏色優雅,構圖浪漫,給世界增添了一份和諧的心緒,賜予我們直面黑暗的力量。溫斯特的創作由內而外的散發著對世間的美的慶祝,讓我們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幫助女人拾起她們的力量。
  • 親子關係就是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看見孩子的前提,是看見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了。愛不需要多複雜,真的是我看見真實的你了,這就是愛。我們說那壞習慣怎麼辦,還是什麼都不做,你只能全然地去接納它。要知道,孩子的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後,都是他由於缺乏愛而在痛苦吶喊。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麼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
  • 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最愛的書《看見孩子,看見自己》,最喜歡的詩歌《孩子》,最喜歡的心理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親子關係比教育重要一萬倍。性格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理,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我們的命運。成年的事業婚戀與其有絲絲的對應,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 看見自己心理痛苦背後的黑手~
    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既然是要搞清楚自己內心深處所想要的,首先我們得先學會看見真實的自己吧,然後還要去認識這個真實的自己,最後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真正不想要什麼、想要什麼。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很好笑:我這麼聰明、邏輯能力的社會功能這麼強,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好不好!
  • 有種差距叫做課間休息,日本拍照,韓國活躍,看見中國的:最真實
    在上學期間,學生們最喜歡的就是下課十分鐘,在這十分鐘裡,學生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非常的有意思,而每個國家的學生們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是日本的學生,下課之後,學生們都拿出來自己的手機,對著鏡頭努力的拍照,有的是美美的照片,有的是搞怪,就像這張圖片中,所有的學生動作都是一樣的,老師看見之後也不管,說不定還會和他們一起玩耍,如果是我國,肯定會叫家長,這也許就是差距吧。
  • 幻覺還是真實?瀕死體驗者:看到自己靈魂出竅,看見隧道與親人!
    但鄧肯表示他已算過這個部分並貼出證據:他的第一個病人失去水氣重量的速率是每小時一盎司,以無感減輕來解釋死亡時突然下降的四分之三盎斯,這速度太慢了。從此,靈魂在科學家引起了極大反響。後來在1996年,有一群由七個靈魂學權威的醫師、心理學家、科學家組織的研究團體,製造了一套靈魂測定器測量了100個將死之人的物理體重變化。
  • 成都市實驗小學首部微電影上映:你,看見自己了嗎?
    沒有專業的演員、沒有專業的配音、也沒有專業的攝影,一段8分4秒的微電影,以「年輕、中年、骨幹、行政」不同崗位的4位教師為主線,記錄了實小教師真實的生活,也折射出整個教師群體的最真實的寫照。「看見是一種信仰,看見職業堅守,看見教育的美好,」這是一份獻給所有教育人的禮物。
  • 【啟蒙者】看見遊戲 看見兒童 看見自己
    在遊戲中,我看見了不同兒童個性化的真實成長, 滿足了最初對兒童的「好奇」。比如,戶外建構遊戲中, 同樣是中班的孩子,有的用遞增的辦法建造樓梯,有的用壘高的辦法建造樓梯,還有的會連接長長的梯子和高高的建構作品,最大程度地「爬高」。
  • 看見孩子 看見自己
    借著準備這一次教育敘事的機會,我嘗試將反思的愛帶入日常的工作中,進行了一個找尋關鍵的過程,從看見孩子、看見自己兩個角度,從工作到生活指向個人成長、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反思了如下的問題:1.還記得自己選擇做教師的初衷嗎?2.工作的這幾年裡,為了實現初衷,自己做了哪些努力?3.工作中有充分發揮年輕教師的優勢,取長補短嗎?
  • 【教育戲劇課家長觀課筆記】看見孩子真實的世界
    這堂課最觸動我的,是大多老師對孩子的看見和接納。課堂上有個孩子一直無法安靜地坐在位子上跟隨老師。剛開始,是圍著教室跑圈圈,後來,這個孩子直接躺在地上,蜷起腿用力蹬地板,就這樣把自己從教室的一頭蹬到另一頭。大多老師看到後說:「哇,你是在發射火箭嗎?」然後大多老師指著他媽媽的方向說,「現在請你轉個方向,繼續發射。」
  • 跌倒了爬起來給自己一個寬容的微笑繼續前行,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窮人覺得有錢就是幸福,富人認為有閒才是幸福,農民有了豐收就是幸福、沒腿的殘者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能看見就是幸福餓了買個麵包吃,痛了給自己一份堅強;失敗了給自己一個目標。跌倒了爬起來給自己一個寬容的微笑繼續前行,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 慢下來,才能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看清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面對兩個孩子,加上所有家務,還有我自己的學習,感到也是焦頭爛額。先生那時最關心的是茗茗的學習,回來經常先問他作業完成了嗎,而茗茗聽到就抗拒。在先生看來,回來家裡一團亂。在我看來,他回來幫不上我忙還添亂,他說教和批評的方式只會讓茗茗更糟糕。然而,我想到自己做的也不好,會覺得也無資格說他,內心又升起一份自我否定。
  • 孟加拉國小夥:要讓世界看見真實的中國
    自己在孟加拉國的親屬看到這些報導之後,感到十分擔憂,勸吳迪返回孟加拉國。「事實根本不是一些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我同家人解釋過後,他們也支持我留在中國。」為了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吳迪決定把中國疫情期間的真實情況寫成報導。
  • 薩提亞模式,讓你在生活中看見自己
    近日,一本關於薩提亞模式心靈成長手記的心理學圖書《那一刻,我看見了自己》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透過大量生活案例,讓大眾在那一刻與自己相遇  作者王俊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薩提亞模式的學習與研究,為家人、朋友、學生以及來訪者,進行家庭情感諮詢與相關個人成長探究,同時更沒有停止運用它探索自我。新書最大的亮點是作者將生活與諮詢中的真實案例解讀給大家,帶領讀者一起體會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刻」。
  •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在真實生活中,的的確確被看見過當眾潸然淚下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在真實生活中,的的確確被看見過當眾潸然淚下Queen Elizabeth II does shed tears publicly in real life在電視連續劇《王冠》(The Crown)
  • 你看見了孩子,還是只看見了自己?| 聊聊如何做高質量陪伴
    只要雙方是愉悅安詳的,既能看見自己,又能看見孩子,就是高質量的陪伴。當父母真正看見自己的存在和孩子的存在,也就建立了最深切的情感聯結。所以,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我真的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需要我的幫助,什麼時候只需要我靜靜地陪著?我享受的是親密無間的親子時光,還是孩子每次給我一個正向反饋,讓我覺得他在進步?我真的看見孩子了嗎,還是只看見了自己?我們不能因為過多的控制和幹涉,虛度了寶貴的親子時光,降低了陪伴的質量。我們要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讓孩子成為他本來的樣子。
  • 《看見》柴靜筆下還原的是一個真實存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麼?
    《看見》柴靜筆下還原的是一個真實存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麼?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個國家,但是卻無法看到另外一個世界,那個真實被人選擇遺忘的世界。看見"非典、農村徵地、留守兒童、家庭暴力、同性戀者、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等。如何挖掘事實真相,接受人性的千姿百態,感受人情世故?